高考】(新课标)2016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高考仿真测试8(含解析)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523972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新课标)2016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高考仿真测试8(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新课标)2016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高考仿真测试8(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新课标)2016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高考仿真测试8(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新课标)2016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高考仿真测试8(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新课标)2016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高考仿真测试8(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新课标)2016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高考仿真测试8(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新课标)2016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高考仿真测试8(含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仿真测试(八)(内容:必修+选修满分:90分时间:45分钟)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小题,共90分。第卷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1.(2015山东济宁一模)下列对从某人体内的癌细胞、衰老细胞和凋亡细胞中提取物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RNA都不相同 B.酶不都相同C.核基因不都相同D.蛋白质不都相同解析:同一个人体内细胞中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产生的RNA有部分相同,部分不同,A项错误。基因控制合成的酶或者其他蛋白质的种类也是有的相同,有的不同,B、D两项正确。细胞癌变是基因突变的结果,所以它与其他正常体细胞相比,核基因不完全相同,

2、C项正确。答案:A2.(2015浙江理综,2)下列有关细胞周期和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不同生物的细胞大小和数目不同,但细胞周期长短相同B.同一生物各种组织的细胞周期长短相同,但G1、S、G2和M期长短不同C.若在G2期加入DNA合成抑制剂,则有丝分裂前期每个染色体仍含有2条染色单体,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与母细胞的相同D.减数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配对,每个染色体含有4条染色单体,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为母细胞的一半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周期的特点和细胞分裂的过程。细胞周期因生物类型和细胞类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A、B两项错误。有丝分裂时,DNA复制发生在S期(在G2期DNA复制已经结束),在G2期加

3、入DNA合成抑制剂,不会影响到染色体的结构和后期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前期每个染色体仍含2条染色单体,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与母细胞仍然相同,C项正确。在减数分裂前期每对同源染色体含4条染色单体,每个染色体含2条染色单体,D项错误。答案:C3.人的肌肉组织分为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两种,快肌纤维几乎不含有线粒体,与短跑等剧烈运动有关;慢肌纤维与慢跑等有氧运动有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消耗等摩尔葡萄糖,快肌纤维比慢肌纤维产生的ATP多B.两种肌纤维均可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丙酮酸、H和ATPC.短跑时快肌纤维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产生酸痛感觉D.慢跑时慢肌纤维产生的ATP,主要来自于线粒体内膜解析:从题意可

4、知,快肌纤维几乎不含有线粒体,进行无氧呼吸,慢肌纤维进行有氧呼吸。慢跑时慢肌纤维产生的ATP,主要来自于线粒体内膜,消耗等摩尔葡萄糖时,快肌纤维比慢肌纤维产生的ATP要少,两种纤维均可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丙酮酸、H和ATP,短跑时快肌纤维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产生酸痛感觉。答案:A4.(2015安徽理综,4)Q噬菌体的遗传物质(Q RNA)是一条单链RNA。当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Q RNA立即作为模板翻译出成熟蛋白、外壳蛋白和RNA复制酶(如图所示),然后利用该复制酶复制Q RN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Q RNA的复制需经历一个逆转录过程B.Q RNA的复制需经历形成双链RNA的过程C.一

5、条Q RNA模板只能翻译出一条肽链D.Q RNA复制后,复制酶基因才能进行表达解析:本题考查RNA复制过程,以及基因的表达过程相关知识。Q噬菌体含有的RNA,是正链RNA,它可以充当mRNA,直接进行翻译,合成出蛋白质。其复制过程是先合成负链RNA,再以负链RNA为模板合成正链RNA,故A项错误,B项正确。由图可知,一条Q RNA模板可以合成三种蛋白质,故C项错误。由图可知,Q RNA可以直接翻译合成RNA复制酶,说明复制酶基因在Q RNA 复制前已经表达成功,故D项错误。答案:B5.(2015山东聊城二模)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某种群中,若RR个体的百分比增加则R基因频率一

6、定增加B.有利变异的产生使生物向着特定的方向进化C.种群基因库间出现差异是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D.在进化的过程中,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基因型解析:种群中RR个体的百分比可以随自交而增加,但R基因频率不一定变。R基因频率由RR和Rr这两种基因型数量决定,如果RR开始为20%、Rr为30%、rr为50%,然后变为RR30%、rr70%的话,则r的基因频率明显变大,R的基因频率减小,A项错误;变异是不定向的,只为自然选择提供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方向由自然选择决定,B项错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即种群基因库间出现差异是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C项正确;在进化的过程中,自然选择

7、直接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而不是基因型,D项错误。答案:C6.(2015山东淄博一模)下列相关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A.低温和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理相同B.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颗粒需借助显微镜C.处于质壁分离状态的细胞可能正在失水或吸水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可选用H2O2做底物解析:低温和秋水仙素都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加倍,因此低温和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理相同,A项正确;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颗粒,需要制作子叶的临时切片,用显微镜观察子叶细胞的着色情况,B项正确;处于质壁分离状态的细胞,可能正处于质壁分离的过程中,也可能正处于质壁分离复原的过程中,也

8、可能处于动态平衡,若正处于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则正在失水,若正处于质壁分离复原的过程中,细胞则正在吸水,C项正确;因为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在高温下会自行分解成水和氧气,从而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因此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不宜选用H2O2做底物,D项错误。答案:D第卷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7题第10题为必考题,每个小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11题第12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一)必考题(4题,共39分)7.(8分)(2015浙江丽水一模)为研究杨树对干旱的耐受性,进行了水分胁迫对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影响的实验,结果见下图。(说明:水分胁迫指植物水

9、分散失超过水分吸收,使植物组织含水量下降,正常代谢失调的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图1干旱胁迫对净光合速度的影响图2重度胁迫对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的影响(1)水分胁迫下,杨树幼苗根细胞通过失水,导致其光饱和点 (选填“升高”或“降低”)。(2)处理2.75 h时,重度胁迫条件下,该植物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3)处理2.75 h后,转入正常营养液中复水处理。在重度胁迫后期,气孔导度降低,胞间CO2浓度升高。可能原因是:光合产物的变慢,导致细胞内光合产物积累。水分亏缺导致破坏,从而直接影响光反应,而且这种破坏(填“能恢复”和“不能恢复”)。(4)植物经历水分胁迫时,普遍认为脱落酸能作为一种

10、干旱信号在植物体内传递信息,起到调节的作用。解析:(1)水分胁迫下,杨树幼苗根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导致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因此光饱和点下降。(2)分析曲线图1可知,重度胁迫条件下,处理2.75 h,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几乎为0,说明植物叶肉细胞内仍然存在光合作用,所以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3)处理2.75 h后,转入正常营养液中复水处理。在重度胁迫后期,气孔导度降低,胞间CO2浓度升高。一方面原因可能是植物光合作用产物积累,输出较慢;另一方面水分亏缺导致叶绿体类囊体薄膜破坏,而且不能恢复,导致光合速率减慢。(4)脱落酸能调节水分平衡,水分的散失与气孔有关,因此判断脱落酸能

11、够调节气孔导度。答案:(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8分)(1)渗透降低(2)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2分)(3)输出类囊体薄膜不能恢复(4)气孔导度8.(10分)(2015辽宁锦州5月质检)人类的血中丙种球蛋白缺乏症(XLA),是一种B淋巴细胞缺失所造成的免疫缺陷性疾病。某52岁男性M患有此病。根据调查,M的前辈均正常,从M这一代起出现患者,且患者均为男性,M这一代的配偶均不携带致病基因,M的兄弟在41岁时因该病去世。M的姐姐生育了4子1女,儿子中3个患有该病,其中2个儿子在幼年时因该病夭折。请回答下面问题。(1)XLA的遗传方式是。M的女儿的基因型是(用基因B-b表示)。(2)XLA发生的原

12、因是布鲁顿氏酪氨酸激酶的编码基因发生了突变,下列对该遗传突变的表述,正确的是。A.该突变基因可能源于M的父亲B.最初发生突变的生殖细胞参与了受精C.M的直系血亲均可能存在该突变基因D.该突变基因是否表达与性别相关(3)M家族的XLA男性患者拥有控制该病的相同基因型,在未接受有效治疗的前提下,一部分幼年夭折,一部分能活到四、五十岁,这一事实表明。(4)下图是另一家族(N)的遗传系谱。N家族遗传中有高胆固醇血症(如下图),该病是由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突变导致,-7不携带致病基因。M的女儿与N家族中的男性-3结婚。则:M的女儿与-3彼此不携带对方家族的致病基因,两人育有一子,这个孩子携带高胆固醇血

13、症致病基因的概率是。若M的女儿又怀上了第二个孩子,同时考虑两对基因,这个孩子正常的概率是。解析:(1)M这一代患者均为男性,M的姐姐的儿子中3个患有该病,她的丈夫不携带致病基因,表明M的姐姐的儿子患病基因来自M的姐姐,推断该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M为XbY,配偶为XBXB,女儿为XBXb。(2)父亲将Y染色体遗传给了M,而M的Xb来自母亲卵细胞发生的基因突变。如果M的父亲、爷爷等男性直系血亲存在该突变基因,均表现为患病,不合题意;男性只要X染色体上具有致病基因就发病,女性必须两条X染色体同时具有致病基因才发病,因此男性发病率高,并不是女性不发病。(3)都是XbY,在未接受有效治疗的前提下,一部分

14、幼年夭折,一部分能活到四、五十岁,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同,这一事实表明表现型取决于基因型,但是受环境影响。(4)据图分析,有女性患病,不是伴Y染色体遗传病;如果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1号患病,其女儿4号、6号都应患病,故也不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果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6号患病,其儿子9号应该患病,故不合题意;如果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6号为aa,7号为AA,子女都是Aa,不患病,不合题意;因此高胆固醇血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1号为Aa,2号为aa,3号为Aa(1/2)或aa(1/2)。M的女儿为aa,3号为Aa(1/2)时,子代为Aa的概率为1/21/2=1/4。同时考虑两

15、对基因,M的女儿为aaXBXb,-3为AaXBY(1/2)或aaXBY(1/2),关于高胆固醇血症,子代患病概率为1/4,正常概率为1-1/4=3/4;关于XLA患病概率为1/4,正常概率为1-1/4=3/4;因此子代正常概率为3/43/4=9/16。答案:(除注明外,每空2分,共10分)(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1分)XBXb(1分)(2)B(3)该致病基因的表达受到环境的影响(或该致病基因的表达与其他基因的表达相关)(4)1/49/169.(9分)(2015黑龙江绥化三校联考)以下是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相关知识,请分析回答问题。(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依靠完整的反射弧,若切断反射弧的传入神经,刺激传出神经时(填“能”或“不能”)引起效应器的活动;如果某反射是刺激皮肤引起的缩手反射,切断了传出神经后,大脑意识(填“能”或“不能”)支配缩手运动的产生。(2)机体进行正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