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考点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2014年高考试题人民版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522880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考点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2014年高考试题人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考点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2014年高考试题人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考点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2014年高考试题人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考点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2014年高考试题人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考点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2014年高考试题人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考点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2014年高考试题人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考点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2014年高考试题人民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2014课标全国文综卷T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B.河北C.陕西D.山东【解题指南】本题考查周代的分封制,涉及西周的历史地理知识。解答的关键是判断出“雅言”乃周代的官方语言,应源于周人的统治中心区域。【解析】选C。周代实行的分封制是在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封邦建国,受封的诸侯国在政治上服从周王室。由题干可知,诸侯国在文化上,如礼仪和语言方面,也与中央政府保持一致。周王室和中央政府在“王畿”地区,即周人的统治中心区域,西周的统治中心即都城是镐京,今陕西西安,故选

2、C。2.(2014广东文综T12)“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象宫室屋宇之形,“”可能表示()A.青铜兵器B.铁制农具C.祖先牌位D.皇帝宝座【解题指南】本题考查商周时期的宗法制。解答关键是对宗法制的理解。【解析】选C。据题干材料信息,宗字是一个会意字,“宗”的本义是指供奉祖先、举行祭祀活动的祠堂、宗庙,是屋宇之形,则表示祭祀之事,可能表示摆在宫室房间内的祖先牌位。A与题干无关;B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皇帝”名称出现于秦朝。故C最符合题意。3.(2014课标全国文综卷T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

3、,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解题指南】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解答关键:把握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解析】选B。以“天子”自居的皇帝将治理人民看成是承奉天道,故皇帝经常要举行祭天大典。同时,封建统治者对官员、百姓祭祀祖先的活动,从祭祀的对象、建筑格局到祭器的摆设数量,都有严格的规定。从皇帝祭天到官员、百姓祭祖,反映了封建伦理秩序的不可逾越,通过祭天和祭祖,也可以维护封建统治秩序。A与材料无关,材料并未涉及宗教问题。C是对材料的错误理解,祖先崇拜是先古时期就有的,不是皇权

4、至上促成的。宗法制体现的贵族世袭,官员、百姓祭拜祖先无法反映贵族世袭制,和题干主旨不符,可判断D不正确。4.(2014海南单科T3)史载,东晋时,太尉郗鉴为女择婿,遣人至朝廷重臣王导的家中“遍观子弟”。王氏子弟各自修饰,以图被选,只有王羲之“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被郗鉴认为是理想的女婿人选,“遂以女妻之”。这主要反映了当时()A.女性地位低下B.婚姻讲究门第C.择婿方式独特D.大臣拉帮结派【解析】选B。由材料“太尉郗鉴为女择婿,遣人至朝廷重臣王导的家中遍观子弟”,可判断是关于东晋时期择婿的标准。具体解析如下:选项与正确答案的对应度判断理由A错误选项材料主要论及择婿标准,不能说明女子地位低下

5、B正确选项材料中太尉为女择婿,遣人至朝廷重臣家,遍观子弟,说明当时婚姻的选择是以门第为标准C干扰选项材料没有体现其独特的一面D干扰选项材料中没有反映“大臣拉帮结派”的信息5.(2014海南单科T5)唐代否定了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及等额推荐的察举制,实行分科考试、差额录取的科举制,这反映出唐代()A.官员特权受到否定B.君主集权得到强化C.选才注重知识水平D.选官重视思想品德【解题指南】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解答关键是结合唐代的时代背景理解科举制度的内容。【解析】选C。科举考试并不是当时唯一的选官途径,官员特权只是受到限制而不是否定,故A错误;科举制扩大了官吏来源,对君主强化集权效果不明

6、显,故B错误;材料中“分科考试、差额录取”说明科举制注重才学,故C正确;重视思想品德是察举制的选官标准,故D错误。6.(2014北京文综T14)唐末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为扭转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A.文官任知州B.设三司使C.设枢密院D.施行将兵法【解题指南】本题考查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解答的关键是对中央集权这一概念的把握。【解析】选A。中央集权主要是指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加强中央集权是指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具体分析如下:选项与正确答案的对应度判断理由A正确选项宋初为防止武将夺权,任用文官做知州,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干扰选项宋初设三司使,分割了宰相的财权,这属于加强

7、专制皇权的措施C干扰选项宋初设枢密院,枢密使分割了宰相的军权,这属于加强专制皇权的措施D选项本身错误将兵法是王安石变法时期的强兵措施7.(2014北京文综T15)在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A.授时历的颁行比现行公历早300年,所以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B.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所以明代文学蓬勃发展C.唐代369位宰相中有83%来自北方,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D.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占扬州总人口的81.83%,所以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解题指南】本题考查历史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方法。解答的关键是分析

8、所得结论与论据是否对应。【解析】选C。授时历只代表中国古代的历法成就,是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之一,而不能由此说明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属于论据不充分,由此可知A不正确。小说只是明代的一种文学体裁,西游记不能说明明代文学蓬勃发展,论据也不充分,B不正确。唐代的宰相有83%来自北方,说明还有17%来自其他地方,可以说明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所以C正确。不能由扬州一个城市的城市人口的比例来说明整个南宋时期的城市化水平,属于论据单一,D不正确。8.(2014重庆文综T4)唐宣宗时,韦宙出任永州刺史,见当地俚民之俗:俚民婚,出财会宾客,号“破酒”,昼夜集,多至数百人,贫者犹数十;力不足,则不迎(

9、娶),至私奔者。韦宙出示约束,使略如(汉)礼,俗遂改。可见,韦宙()A.反对俚民举办婚宴B.反对婚礼大肆操办C.认可俚民不迎私奔D.提倡婚俗完全汉化【解题指南】本题考查材料分析能力。解答关键是正确、全面把握材料信息。【解析】选B。由材料可以看出,永州俚民婚俗崇尚奢侈,韦宙作为刺史予以约束,使其产生变化,可判断B正确。具体解析如下:选项与正确答案的对应度判断理由A选项本身错误韦宙并不是反对举办婚礼,而是反对大肆操办B正确选项韦宙作为刺史对不良民俗加以引导,改善民风民俗,符合材料内容C干扰选项私奔是无力迎娶者的无奈选择,不可能是刺史倡导的,不符合材料内容D干扰选项韦宙的约束只是使其“略如(汉)礼”

10、,并非完全汉化9.(2014广东文综T14)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有()A.秦朝御史大夫B.汉朝丞相C.唐朝六部尚书D.明朝内阁大学士【解题指南】本题考查明朝内阁制度。解答关键:认识内阁大学士的地位。【解析】选D。题干中“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说明这类官员不是古代政府法定机构的官员,因此A、B、C说法错误。明朝的内阁大学士多为皇帝亲信,且品秩较低,仅备顾问兼协理章奏,与题干中的“皇帝私人顾问”“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相符。故选D。10.(2014课标全国文综卷T27)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

11、,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A.皇权渐趋衰弱B.君主集权加强C.内阁取代六部D.首辅权力失控【解题指南】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涉及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解答的关键是理解明朝内阁的出现是君主专制加强的表现,内阁首辅不同于宰相,其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不能起到制约皇权的作用。【解析】选B。明朝内阁并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只是皇帝的侍从顾问机构,虽然明朝中后期内阁地位提高,权压众臣,六部几乎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但六部是国家法定的行政机构,不可能出现内阁取代六部的现象,而题干中也没有相关信息,故C不正确。内阁首辅之所以能操纵朝政,权倾一时,实际

12、上是在行使皇权,因为阁臣的升降,其职权大小取决于皇帝,即权力来源于皇帝,这正是明朝君主专制加强的表现,故A、D不正确。11.(2014四川文综T4)读下表,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金元明清高层政区州路行省布政使司省统县政区郡郡州州路、府、州府、直隶州/州府、直隶州县级政区县县县县县县州、县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B.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C.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解题指南】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的中央集权这一知识点。解答关键: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一个发展趋势就是中央

13、对地方的控制越来越强,地方的自主性越来越弱。【解析】选C。观察表格,容易得出A是正确的;州在魏晋南北朝时是高层政区,从隋朝起就变成统县政区了,可得出B是正确的;从中可看出第二级和第三级政区在古代政区层级中最多,所以D正确;而C的表述与中央集权制度下地方的自主性越来越弱不相符,故选C。12.(2014海南单科T8)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清朝前期以武立国B.六部分掌行政权力C.贵族特权不断削弱D.新的权力机构出现【解析】选D。材料反映的是中央权力机构演变,“清朝前期以武立国”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错误

14、;清朝六部一直在行使行政权,故B错误;清朝贵族特权不是在削弱,而是在加强,故C错误;“内阁宰辅,名存而已”是因为新的权力机构军机处的出现架空了内阁,故D正确。13.(2014山东文综T14)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B.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D.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解题指南】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解答关键是依据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抓住历史特征。【解析】选B。中枢权力体系指的是中央政治机构,本题考查的是地方政治制度,由此判断A不正确;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反映了中央派出机构增多的史实,体现了中央与地方联系的日渐加强,因此B正确;C、D涉及的是经济领域,与题干信息不对应。14.(2014天津文综T1)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A.君主专制被颠覆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君权至上的后果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解题指南】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制度。解答的关键是认识中国古代母后、外戚、宦官、权臣等专权现象背后的实质。【解析】选C。母后、外戚、宦官、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