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互动课堂人民版必修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522542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互动课堂人民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互动课堂人民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互动课堂人民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互动课堂人民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互动课堂人民版必修(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2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互动课堂 人民版必修2疏导引导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工作重点的转移1.召开1978年12月2.内容会议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全会提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全会肯定了在经济体制中权力下放的原则,提出应大力精简各级经济行政机构,坚决按经济规律办事,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等长期存在的问题。3

2、.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正式开辟。它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光辉标志。二、农村改革的起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含义及特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用农民的话简单概括就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2.实行的原因(1)这是由中国的国情决定的。因为当时中国有80

3、%的人口在农村,中国稳定与否首先看农村是否稳定。(2)在农村改革不会引起太大的动荡和风险,而城市则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现代化大生产,所担风险较大。(3)在党中央确定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前,有些地方的农民已经自发行动起来,实行包干到户,为改革的全面展开做了试点。3.进程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农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的责任制。此后,安徽、四川等省的一些地方积极推广。1980年,中共中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肯定了包产到户的社会主义性质。1983年,全国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得突破性进展。4.意义以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

4、任制的实行,是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背景伴随着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春风,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中国对外开放格局迅速向纵深发展。2.过程199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准上海浦东地区的开发。1992年3月,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把开发浦东列为我国20世纪90年代经济建设的重点。1992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以上海浦东开发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逐步开放沿边城市,形成周边的对外开放格局。1992年8月,先后开放5个沿边城市,4个边境城市和11个内陆省会城市。3.开放格局的

5、形成及意义中国的对外开放地域已从经济特区扩展到沿海开放城市,进而扩大到沿边、沿江地带直至内陆省会城市、地区,从而形成由沿海到内地,从东部到中西部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它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发展的趋势,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为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活学巧用1.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是()A.对外开放B.经济政治体制改革C.经济建设D.阶级斗争解析: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答案:C2.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历史性的转折点?解析: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参考答案:在经历了“文革”和

6、“两个凡是”所造成的两年徘徊局面以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从党的指导思想上纠正了“左”的错误,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性转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逐步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主要在于()A.发展农业生产改善农民生活B.发展社会主义大农业C.加速我国的城市化进程D.促使农业向社会化方向发展解析:通过比较十一届三中

7、全会前后,农村经济形势的变化,进一步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答案:A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从根本上说明()A.这种责任制符合现代农业的需要B.这种责任制与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C.这种责任制是实现现代农业的途径D.只要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就没有实现不了的计划和设想解析:考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答案:B5.我国逐步形成了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下列表达正确的是()A.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C.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D.经济特

8、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西部解析:注意全面了解中国改革开放所形成的格局。答案:B6.1980年,我国仅建立了4个经济特区,当时的特区是()A.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场B.中央直接管辖的特殊地区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试点D.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解析:D项与题干无关,C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点尚未出现,B项经济特区不是中央直辖的特殊地区。答案:A7.下列关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全部位于沿海开放城市B.以引进外资为主C.人才、知识、技术密集D.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解析:经济技术开放区既设立在沿海开放城市,又设立在其他开放城市。答案:A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9、。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的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邓小平文选材料二:当今世界,任何国家都难以在封闭的状态下得到发展。中国政府将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更加积极地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江泽民在香港2001财富全球论坛开幕晚宴上的讲话请思考:我们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我国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格局?解析:材料较简单,通俗易懂,关键要按题目设问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的有效信息提炼出来,至于第三问则要结合所学知识加以深入思考。参考答案:原因: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历史的经验和教训,闭关国衰,开放国兴;当今世界经全球化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格局: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海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从而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