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永城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桃花源记阅读能力提升练b卷无答案新人教版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512540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永城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桃花源记阅读能力提升练b卷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河南省永城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桃花源记阅读能力提升练b卷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河南省永城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桃花源记阅读能力提升练b卷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南省永城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桃花源记阅读能力提升练b卷无答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永城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桃花源记阅读能力提升练b卷无答案新人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阅读能力提升练B卷-桃花源记一、文言文阅读(共10题,共100分)1.(一)阅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1)句中加线词的古今意思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A.阡陌交通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无论魏晋 D.武陵人捕鱼为业(2)翻译句子。(1)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_(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_(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_(3)说说“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意思。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描绘桃林美景有何作用?(4)下面对课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通过描绘桃花源美景和民风民俗表现了他的人世思想,再借“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找桃花源未果,表

2、现了他的出世思想。 B.村人叮嘱就要离去的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暗示了桃花源中人不愿与世俗交往的心情。 C.全文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把整个事件贯穿起来,最后以南阳高士刘子骥的经历再次烘托桃花源的不可得。 D.文中也反映了作者受老子“小国寡民”思想的影响,但他所设想的桃花源脱离实际无法实现。(5)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千百年来让无数人心驰神往,为什么它具有如此永恒的魅力?(写出两点即可)2.(二)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练习。【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

3、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奏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选自桃花源记)【乙】明日,宿旦子冈。甫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并且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1)仿佛若有光_(2)悉如外人_(3)其丈夫方担粪灌园_(4)余顾而慕之_(2)下列加线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屋舍俨然 见四野禾苗油油然 B.忘路之远近 余顾而慕之 C.具答之 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D.不足为外人道也 以为此一家之中(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只标一处)(1)其中往来种作_(2)其丈夫方担粪灌园_(4)翻译下列句子。(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_(2)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_(5)【甲】【乙】两文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