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观察评价.docx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5512537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观察评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学前儿童观察评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学前儿童观察评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学前儿童观察评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学前儿童观察评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观察评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观察评价.docx(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评价概述第一节评价的内涵一、评价的定义:根据一定的标准,衡量和判断人、物、事价值的过程(主观性)评价 = 事实判断 + 价值判断测量(量的记述)或非测量(质的记述) 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二、学前儿童评价(幼儿发展评价)1、定义:根据教育目标,衡量和判断幼儿身心发展变化的过程。2、幼儿发展评价的内容:儿童维度:身体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发展、社会性发展、学习品质教育维度:五大领域发展(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3、幼儿发展评价的功能(指向幼儿发展)第二节 评价的要素要素:主体、客体、标准、过程、结果一、 主体(谁评)需要与倾向(谁的需要?)问题:评价主题单一趋势: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自我评价思

2、考:儿童怎么成为评价的主体?二、 客体(评什么)属性与特征问题:客体有哪些类型? 幼儿发展评价的客体是?三、 标准(怎么评)衡量食物的依据或准则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问题:标准是要具体还是要有弹性? 标准是谁的标准?四、 过程(搜集信息)(一) 明确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到哪些地方才能得到这些信息;(二) 确定信息源的数量,这个数量的确定不是随意的,而是有科学依据的(三) 要选择搜集信息的具体方法五、 结果(为什么评)最终价值判断问题:幼儿发展评价的评价目的是?第三节 评价的原则一、 发展性1、 评价的动机是为了教育,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幼儿最佳发展2、 用欣赏、鼓励和期望的态度对待评价二、 整体性(一)

3、 要将儿童的发展视为一个整体(防止片面性)(二) 在广泛的生态环境中评价幼儿1、 需广泛考虑幼儿发展的环境2、 让幼儿、幼儿家长和社区其他人员共同参与评价,共同作出发展的建议。三、 真实性1、 在自然的真实环境中评价幼儿2、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评价幼儿3、 在幼儿自在游戏时评价幼儿4、 在幼儿人际关系和交往活动中评价幼儿5、 取多种场景评价幼儿:如家庭、社区四、 客观性1、 记载事实而不是主观判断与结论2、 记载现实而不是追溯过去和设想未来3、 评价幼儿的言行而不是人格、尊严与权益4、 理解并宽容来自他人的评价,勿将个人之见强加于人五、 向内性:侧重幼儿个人纵向比较要更多关注儿童发展的趋势而

4、不是其发展在群体中的地位六、 动态性:注意动态发展性评价1、 要注意间断或者连续地评价幼儿2、 理解幼儿表现的偶然与随机性3、 理解幼儿发展的不确定性、变化的非直线特征如:家庭变故对幼儿心理影响第四节 评价时应注意的问题(简单了解)一、 确立科学的儿童观和评价观二、 采用科学的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法三、 合理地解释和应用评价结果第二章 观察用于幼儿评价第一节 观察用于幼儿评价的优势一、 观察法的特点直接性、真实性、及时性、非语言性二、 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第二节 观察是幼儿教师必要的专业能力(理解)一、 看懂幼儿的行为是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体现观看幼儿行为,分析行为背后的发展判断发展水平,提出支持

5、发展的策略二、 教师的专业自觉性的重要体现发展意识对幼儿发展状态的敏感性课程意识捕捉教育契机的能动性第三节 观察的内涵与类型一、 观察的内涵(一) 观看与观察观看观察能力 技能主观 客观非专业目的 专业目的 引导发展 分析与评价发展观看重在看,而观察室一边看一边想,一边感知一边思考的活动(二) 观察的界定陈向明:观察是人类认识周围世界的一个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从事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观察不仅是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事物这么一个过程,而且是人的大脑积极思维的过程。观察包括:一般观察(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和专业观察(三) 学期儿童行为观察是在观察学前儿童的行为的基础上,对他们的个性需要、兴趣等不同方

6、面的了解,以便调整教育行为和教育策略。它是专业观察中的一种,是撞门针对学前儿童进行的科学观察。(四) 观察法的优缺点优点:直观性;可靠性;简便易行缺点:表面性、偶然性;主观性、低效性二、 观察的类型(懂得辨别 理解)(一) 根据观察者是否介入被观察者的活动中1、 参与型观察2、 非参与型观察(二) 根据观察过程的结构性质和控制程度1、 结构型观察(正式观察)2、 非结构型观察(非正式观察)(三) 根据是否借助一起或技术手段1、 直接观察2、 简介观察(四) 根据观察记录方式不同1、 叙事观察2、 取样观察3、 评定观察第四节 避免观察中的偏见一、 偏见的来源先见;喜好;经历;所接受的社会准则;

7、自身文化中根深蒂固的观念;所受的教育或培训等。结论:偏见导致不正确的判断。为了有效地观察孩子,我们必须学习在观察过程中保持开放的思想、排除偏见,集中观察焦点,并采用系统的、逻辑的方式记录信息。摒除偏见的方法:1、 将儿童看成儿童(从儿童视角)依据儿童“实际上”是怎样额角度进行科学判断,而不是从儿童应该是什么样的角度观察儿童。如:想象与现实混淆;语言与行为不一致2、 了解儿童表达自我的方式(观察记录时特别注意)除了语言,儿童更多通过行为来表达自己。儿童通过他们眼神、声音、身体姿势、手势、言谈举止、面部表情等与我们交流。第三章 观察评价的步骤第一节 制定观察计划一、 观察的目的和目标目的是对你将要

8、观察什么和完成什么的表述,是观察的全部意图。目的应该比较宽泛,应该能够呈现你想要了解更多的儿童发展领域。例如:观察两名分别为3岁4个月和3岁5个月的幼儿在玩小型玩具时的语言发展情况观察什么目标是对你要观察或评价的具体技能或能力的陈述。它是一种具体的目的,通常是可测量的或有依据的。例如:评价幼儿的语言发展状况,主要关注词汇方面。为什么观察二、观察对象三、评价标准发展里程碑;发展常模;理论依据或观点;自制的评价量表四、观察实施的情境不同的情境中孩子会有不同的表现同一种行为表现个体行为发生的情境不同l 观察的时间l 观察的活动类型 根据观察目的和观察目标选择活动类型l 观察者的位置 尽量选择隐蔽性观

9、察,避免幼儿的不自然表现(紧张、退缩、迎合等);寻找隐蔽的位置,不让幼儿发现;等待幼儿熟悉之后,再进行观察六、 观察格式化(一) 质性观察法(二) 量化观察法第二节 收集观察信息(事实判断)一、应对信息收集者进行培训内容:信息收集者应对评价程序的要求、评价方法和工具的应用、评价标准体系的核心概念和关键特征等有统一的认识和理解。二、消除评价者的消极心理影响(了解内涵,选择涉及,如给予一个现象)比照心理、晕轮心理、逻辑误差、刻板印象、情绪效应、附和权威、求全心理等。三、要及时、客观、详细记录被评幼儿的表现信息观察记录中易犯的错误:1. 记录不够详细,证据不足2. 记录不够客观,使用判断性用词或添加

10、自己主观的意见和评价。3. 记录不够准确,遗漏事实或添油加醋第三节 观察结果的分析与解释(价值判断)一、 质的观察结果的分析与解释发现寻常行为背后的意义 描述的结论解释和评价(一) 观察与理论观点观察的最终目的:为儿童的学习与发展提供最适宜理论观点相互矛盾或有差异怎么办?过去的理论有不足之处怎么办?如何确定哪一个理论最适合你的观察? (二)观察与发展常模1.概念:常模是在身高、体重、语言等方面规定代表性数值和变化的量化尺度。是经过多年的观察记录所得到的一般量。 2.运用个体的发展之间存在差异;发展常模经常按发展领域提出,它自身并不完整;注意各个领域的发展是相互联系的;需谨慎解释评量结果。 (三

11、)扎根理论 1.概念;扎根理论是1967年有由社会学家巴尼格拉泽和安塞尔姆施特劳斯提出的一种建构理论的研究方法,其主要宗旨是从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理论。 2.扎根理论有固定的研究步骤 开放式编码:逐步形成信息的范畴 轴心式编码:建立范畴之间相互联系 选择式编码:构建理论命题 3.编码要注意的问题l 根据主题确定编码的词汇l 不要遗漏具有主题意义的行为l 保证编码词汇的客观性l 编码的词汇要有充分的依据l 编码时不要太琐碎二、量的观察结果的分析与解释(一)描述性统计(二)推断性统计三、观察结果的践行(一)支持教师的课程设计与调整(二)改进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三)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四)支持教师与

12、家长之间的沟通第四章 观察记录的方法(也要了解典型案例)各种观察方法的共同特性指标u开放性程度:是指能否保留可供日后再加以分析的原始材料选择性程度:是指观察者是否事先选定某些行为作为观察记录的目标推断程度:推断是指观察者根据资料、描述或证据去下结论第一节 描述的方法描述观察:是指在观察过程中,观察者详细观察记录学前儿童连续、完整的心理活动时间和行为表现的一种观察方法。一、日记法1、 内涵:日记法区别于其他描述方法的方面,是需要对观察对象进行长期的跟踪观察,以日记的方式记载观察对象成长与发展中的行为表现。2、 发展历史:日记法也称儿童传记法,是研究儿童发展最早采用的一种方法。3、 内容:日记法强

13、调的是记录儿童所表现出来的新行为及其发展性变化。4、 记录方式:日记法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的、开放性的、选择性程度较低的观察,它要求观察者与幼儿频繁接触,同时做详细记录。可每天记录,也可每周若干次。5、 案例分析6、 优缺点 优点:l 详实性(充分记录儿童真实的行为表现)l 广度性:既记录当时的行为,也记录后续的行为,显示其进化有利于对行为性质做定性分析。l 永久性:观察记录学前儿童行为的内容,不仅当前可用,还能与被观察儿童日后的情况,或是和其他的观察资料,如发展常模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可反映儿童的发展状况。缺点:观察对象选择的有限性观察客观程度的有限性样本的有限性观察时间的限制观察结论缺乏代表性

14、和普遍性观察结论容易出现推断错误二、轶事纪录法1、内涵:观察者将自己感兴趣的、并且认为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儿童行为和反映,以及可表现学前儿童个性的行为事件,用叙述性的语言随时记录下来,供分析儿童的行为所用。2、内容:不受限于某个幼儿,也不受限于新行为,只要认为是值得记录的内容,无论什么行为或什么时候发生,都可以记录下来。3、记录方式:开放性的观察方法,选择性程度依据观察者的观察目的而定。包括有主题记录和无主题记录两种4、案例呈现5、优缺点 优点:(1) 简单、方便、灵活(2) 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幼儿及幼儿的发展,使教育更有针对性缺点:(1)所记录的事件常带有主观倾向(2)轶事记录回忆的内容可能与事实不符6、教师运用轶事纪录法需注意的问题 (1)迅速记录 (2)记录的资料要客观、准确和完整 记录清楚儿童行为发生时候的情境、时间及基本活动 尽量记录下中心人物的动作和言词,同时还要记录与之交往的其他人物的反应 依序描述所发生的事:轶事描述包括事情的开始、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