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普通动物学(三)两栖纲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5494514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6.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 普通动物学(三)两栖纲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高中生物 普通动物学(三)两栖纲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高中生物 普通动物学(三)两栖纲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高中生物 普通动物学(三)两栖纲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高中生物 普通动物学(三)两栖纲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 普通动物学(三)两栖纲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 普通动物学(三)两栖纲课件(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八、两栖纲,2,古生代泥盆纪末期,由硬骨鱼类中的古总鳍鱼进化而成,初步完成了由水栖向陆栖的转变,基本具备了陆生的结构,但仍不能摆脱水环境的束缚,属四足动物中的低等类群。包括无尾目、有尾目、无足目三目。,3,(二)主要特征特征,1、变温、幼体鳃呼吸、成体肺呼吸,辅以皮肤呼吸。 2、皮肤裸露、富于腺体。轻微角质化。 3、具典型的五指(趾)型附肢,出现颈椎和荐椎。 4、心房具分隔,不完全的双循环。 5、具中耳及耳柱骨利于声波的传导,出现犁鼻器,原脑皮。 6、体外受精、体外发育,发育有变态。,4,陆生动物不仅要具有能支持身体的强壮的四肢,而且四肢要多支点,使之可在陆地上完成复杂的运动。肩带借肌肉间

2、接的与头骨和脊柱联结,腰带直接与脊柱联结,这是四足动物肢骨联结的共同特点,也是与鱼类的根本区别。 五趾型附肢不仅使脊椎动物登陆成为可能,而且使之向陆生生活的不同方向进化成为可能,五趾型附肢 及其在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5,(四)两栖类对陆生生活的初步 适应和不完善性,1初步解决了: (1)在陆地上支持身体并完成运动 (2)用肺呼吸空气中的氧气 (3)出现了初步适应陆生的神经系统和感官 2不完善性表现在: (1)肺呼吸不完善,必须要有皮肤辅助 (2)皮肤的防水性和防蒸发性不完善 (3)必须在水中受精,幼体必须在水中发育 (4)仍为变温动物,过冬时必须冬眠 (5)在盐分高的地区生活困难,无海生种

3、类,6,两栖纲的主要特征,一、体形:身体可分为头、躯干、尾和四肢四部分。 1蠕虫型:如蚓螈 2鱼 状:如大鲵(娃娃鱼) 3蛙 状:后肢较前肢发达,善跳跃,7,二、皮肤及其衍生物 1皮肤裸露富于腺体 2皮肤由表皮与真皮组成,具角质层与色素细胞. 3皮肤对化合物具有选择透性 4某些种类的粘液腺特化为毒腺,以利于防御 蟾蜍在两眼后方有一对大毒腺,称耳后腺,是 “蟾酥”(一种贵重药材)的原料,8,三、骨骼系统,1、头骨: (1)古两栖类鼻区发达,具有显著的吻部。长的吻部与突然歪头掠食有关(鳄鱼) (2)现代两栖类的头骨特点: 枕骨具有两个枕骨髁 眼眶周围的膜性骨大多消失 颌弓与脑颅的连接方式为自联式联

4、结。为此后的四足动物奠定了基础 舌颌骨转化听骨耳柱骨,9,自接式(自联式联结) 上颌骨(腭方软骨)直接与脑颅连接。舌弓已和脑颅脱离。见于肺鱼及陆栖的脊椎动物,10,11,2、脊柱,脊柱有了较大的分化,首次出现了颈椎(亦称寰椎)(1个)和荐椎(1个),使整个脊柱分为颈椎、躯干椎、荐椎和尾椎4部分 具有颈椎和荐椎是陆地动物的特征。 颈椎与头骨的枕骨髁(1对)相关节,从而头部有了上下运动的可能性。 荐椎与腰带的髂骨连接,从而后肢获得了稳固的支持。 脊椎骨数目在不同的种类变异很大(10200) 椎体:少数种类双凹型,多数前凹或后凹型,增大了椎体间的接触面,提高了支持体重的效能。,12,13,青蛙的骨骼

5、,14,双凹型椎体,后凹型椎体,前凹型椎体,双平型椎体,棘突,15,3、带骨及肢骨,脊柱动物的两对附肢,要借助另外一套骨骼结构才能和中轴骨骼联系起来。前肢方面的,称为肩带。在后肢方面的,称为腰带。 附肢中的骨骼,就是肢骨。 两栖类肩带不联结头骨,腰带借荐椎与脊柱联结,这是四足动物与硬骨鱼类的重要区别。现代两栖类的肩带包括肩胛骨、乌喙骨及前乌喙骨(鸟类锁骨取代)。,16,四、肌肉系统 1躯干肌:水生种类分化不明显。陆生种类的原始分节现象已经被破坏,改为纵行的或斜行的长肌肉群,节制头骨及脊柱运动。腹侧肌肉多成片状并有分层现象,各层肌纤维走向不同。 2最大的特点是出现了适应于陆生的四肢肌 3鳃部肌肉

6、退化,少部形成负责咀嚼、舌喉运动的肌肉,17,腹壁表层主要肌肉,18,五、消化系统:水生脊椎动物不存在吞食的困难。陆地动物则存在干燥食物难以吞咽的矛盾。 1口腔结构复杂,具分泌粘液的唾液腺和肌肉质舌。口咽腔内具有内鼻孔、耳咽管孔、喉门和食道开口。蛙还具声囊,声囊为发声的共鸣器。 2消化道与消化腺与鱼类无很大的区别,但胃已出现,肝脏与胰脏分开。 3具泄殖腔。肛门开口于泄殖腔。 4眼睛在关闭时具有帮助吞咽食物的作用。,19,20,21,22,六、呼吸系统,1不同发育时期具有不同的呼吸器官。蝌蚪初期用外鳃,后期用内鳃,成体则用肺和皮肤。 2两栖类具有一对囊状的肺,结构简单,呼吸面积小,无分枝的气管。

7、 3皮肤可辅助呼吸,其呼吸量占总呼吸的30。 4无肋骨和胸廓,呼吸方式为咽式呼吸。有声带。,23,24,七、循环系统,不完善的双循环(肺循环和体循环),体动脉中含有混合血液,是两栖类的特征。肺呼吸导致双循环的出现。双循环提高了血循环的压力和速度。 心脏:由静脉窦、心房、心室和动脉圆椎4部分组成。心房出现分隔,形成左心房和右心房两个,心室一个,动脉圆椎内有螺旋瓣,能随之收缩而转动,具有辅助分配含氧量不同的血液的作用。 动脉:相当于鱼的第一、二、五对动脉弓消失;第三对动脉弓形成颈动脉,供应头部血液;第四对形成体动脉弓,供应全身血液;第六对形成肺皮动脉弓,供应肺及皮肤血液;出现了陆生动物特有的双循环

8、,25,26,静脉:肺静脉入左心房;两个前大静脉和一个后大静脉汇入静脉窦;从消化道来的血液汇成肝门静脉入肝;从后肢来的大部分血液形成肾门静脉入肾;腹静脉收集部分后肢及腹壁膀胱的血液到肝静脉。 淋巴:在皮下扩展成淋巴腔隙,具有两对能搏动的淋巴心,以推动淋巴液回心,无淋巴结。,27,28,29,30,八、泌尿生殖,1泌尿: 1)肾一对(中肾),输尿管通泄殖腔,其腹面具膀胱 2)肾小球滤过率高,每天滤水量可达体重的13 3)膀胱的重吸收可减少水分散失,肾脏调节水分平衡 2生殖: 1)雄性:精巢一对。精子肾脏输尿管(精尿管)泄殖腔体外 2)雌性:卵巢一对。卵子输卵管泄殖腔体外 3)雌雄都有脂肪体(提供

9、生殖细胞营养) 4)在蟾蜍科,精巢之上有一特殊的器官毕氏器官,如摘除精巢,毕氏器可发育为卵巢。,31,32,蛙的生活史,33,34,九、神经系统,1大脑半球分化较鱼类明显,顶壁出现一些零散的神经细胞,称为原脑皮,仍司嗅觉 中脑视叶发达,构成高级中枢 2小脑不发达,与运动简单有关。 3脑神经10对 4植物性神经系统较鱼类进步,仍以交感神经为主。,35,蛙脑模式图(A)背面(B)腹面,36,十、感觉器官,1眼:水晶体扁圆,有助于把较远的物体聚焦,具保护眼球、防止干燥的结构可动的下眼睑与泪腺及半透明的瞬膜。水生种类与鱼相似,水晶体圆形。不具有眼睑和泪腺。 2耳:出现了中耳,中耳腔借耳咽管与咽腔通联。

10、中耳腔的外膜即为鼓膜,耳柱骨为鼓膜与内耳卵园圆窗之间的听骨。 3鼻:仅一对嗅囊,内有嗅粘膜。一部分变形为犁鼻器(味觉感受器),但尚不发达,它到蛇类趋于完善。 4侧线:水生类群、蝌蚪和少数无尾类有,构造与鱼类相似。,37,蛙耳 构造图,38,39,小结,幼体以鳃呼吸,成体以肺呼吸,并辅以皮肤呼吸 皮肤裸露,出现轻微角质化 具典型陆生脊椎动物的五指(趾)型四肢,脊柱出现了颈椎和荐椎的分化 心脏的心房出现分隔,血液循环为不完全双循环 出现中耳和在空气中传导声波的耳柱骨,具有犁鼻器 原脑皮 体外受精,体外发育,幼体经变态转为成体,40,第三节 两栖纲的分类,一、分类概述 现存的两栖纲动物有蚓螈目(Ca

11、eciliformes)蝾螈目(Salamandriformes)和蛙形目(Rani-formes)等3个目,有398属,34科,约4200种。我国产两栖纲动物280余种。 二、检索 1四肢及带骨退化无足目 成体具四肢及带骨 2 2终生具长尾有尾目 仅幼体有尾,成体无尾无尾目,41,四、各目的主要特征及代表动物,(一)、无足目,又称蚓螈目为原始而又特化的一类,形似蚯蚓,尾短,四肢退化,皮肤裸无胸骨,具长肋,体内受精。本目只有蚓螈科,一科,约160多种,多分布热带林中,广西的双带鱼螈和云南的版纳螈是我国的代表种。,42,(二)、有尾目,又称蝾螈目 体多呈圆柱形,终生有尾,一般有两对细弱而均等发达

12、的附肢,体裸露,低等种类为双凹型椎体,高等种类为后凹椎体。 有肋骨和胸骨,水栖生活。分布于湘、鄂、黔、桂、晋、陕等省区的大鲵(娃娃鱼)体扁圆,头大而扁阔,口甚大,体长达一米以上,是现存最大的两栖类。它喜栖于湍急清凉的小溪中,晚上出来活动觅食,肉食性。是国家二类保护动物。此外,极北小鲵、中国小鲵、东方蝾螈等是习见种。 世界共约8科,230余种。我国约37种。,43,娃娃鱼(大鲵),44,(三)、无尾目又称蛙形目 为现存两栖类中结构最高等,种类最多,世界约18科2000多种,我国约240多种,是分布最广的一目。成体短而宽,无尾,后肢强大,皮肤裸露多腺体,具活动眼睑,前凹型或后凹型椎体,胸骨发达,不

13、具肋骨。肩带固胸型(蛙)或弧胸型(蟾蜍)。营两栖生活。黑斑蛙和花背蟾蜍是动物学教学、科研及医学研究的重要实验动物,许多教材中还用其作为两栖纲的代表。,45,无尾目:我国有7科23属172种.,1.盘舌蟾科: 特征:舌盘状,舌端不分叉,不能伸出.弧胸型. 代表动物:东方铃蟾(具警戒色),46,产婆蛙分布在法国、比利时、德国等地,平时生活在水中,到了繁殖季节,雌雄蛙双双登陆。雄蛙先静静地守候在雌蛙旁边,不时地发出响亮的叫声。当雌蛙产卵时,雄蛙就伏在它的背上,把雌蛙产出的胶质卵条粘在自己的后肢上,并用后肢不断地轻拨卵带,帮助雌蛙把卵顺利地产出。这像旧时产婆给产妇接生一样,因此称它为产婆蛙。 产卵后,

14、雌蛙独自离去,把孵卵和照料子女的重担交给雄蛙。雄蛙把卵带缠绕在后腿上,白天伏在阴暗的土穴地洞中,夜间跳入水中浸湿卵带,为胚胎发育提供足够的水分。大约经过20天,雄蛙乘最后一次给卵湿润的机会,将卵散放到水中。此后,雄蛙就不再上陆,而是在水中守着自己襁褓中的孩子。放在水中的卵很快孵出小蝌蚪,它们跟随父亲在水中到处畅游。经过一段时间的发育,就会变态成为幼蛙。,47,2.蟾蜍科,特征:弧胸型,上颌物2齿,体表具疣.具耳后腺,皮肤角质化程度高. 代表动物:南方的黑眶蟾蜍和北方的中华大蟾蜍 区别:前者头部具黑色骨质嵴.,48,黑眶蟾蜍,中华大蟾蜍 (癞蛤蟆) 耳后腺的提取物为著名中药“蟾酥”,49,50,

15、51,3、箭毒蛙科 只会爬,不会跳。蝌蚪在亲体背部发育。皮肤腺的分泌物有剧毒。印第安人用于狩猎。,52,4.雨蛙科,特征:弧胸型,上颌有齿,趾端呈盘状.雄性有单个内声囊,鸣声响亮.常在雨后鸣叫.故名. 代表动物:华南雨蛙,53,5.蛙科 种类最多,体形典型,有上颌齿和犁骨齿,舌具深缺。,特征:固胸型,上颌有齿,趾端直或“T“形. 代表动物:虎纹蛙(田鸡),泽蛙,沼蛙等,54,55,青蛙:学名黑斑蛙,是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其输卵管干制品地鸡油,“也可作为哈士蟆油使用”。,56,中国林蛙:又称为哈士蟆 著名的滋补品 “哈士蟆油”即是秋季在东北捕获的雌蛙输卵管的干制品。,57,6.树蛙科,特征:固胸

16、型,趾端呈盘状,末端趾骨“Y“形. 代表动物:斑腿树蛙.,58,第四节 两栖类的生态,一、繁殖 雄性:生殖季节出现婚垫,有抱对行为。 体外受精,体外发育(但无足类和有尾类体内受精),59,第四节 两栖类的生态及经济意义,1、生态: 变温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如蛙蛇等 恒温动物:体温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如鸟兽等 异温动物:体温较恒定,但在休眠时稍有变化变化,如食虫类、翼手类、蜂鸟等,60,2、经济意义:,(1)消灭害虫 (2)食用。如牛蛙 (3)药用:如蟾酥、哈士蟆油(林蛙干输卵 管)。 (4)科研教学,61,变温动物和恒温动物,脊椎动物的两种类型。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大多数都具有恒定的体温,一般来说,通常比周围环境的气温还要高一些。而鱼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