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水富县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阶段检测试题三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490221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水富县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阶段检测试题三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云南省水富县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阶段检测试题三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云南省水富县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阶段检测试题三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云南省水富县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阶段检测试题三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云南省水富县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阶段检测试题三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水富县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阶段检测试题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水富县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阶段检测试题三(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阶段测试(三)高二年级语文试卷【考试时间:05月31日】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尽管古代中国家庭在生活方式、习惯、作风上各有特点,但严于礼法、以礼法齐家,则是古代中国家庭家风的基本价值取向和主要特征。古代中国的家庭礼法,是由家庭人际交往和家庭生活活动的一系列的规矩和行为模式构成的。每个人都要严格地按照礼法行事,这是实现家庭内部整合、保证和谐家庭生活正常运行,借以维护良好家风的重要原则。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庭生活也不例外,父子间、夫妻间如何相处,都有一套约定俗成

2、的规矩和礼法。古代家庭礼法起源于商周,到了汉代基本定型,宋代后又有了较大的发展和演变。总的来说,古代家庭礼法是根据传统的家庭伦理道德原则来制定的,是具体体现家庭伦理道德的基本生活行为规范。所以,各地区、各家庭的礼法,大同而小异,只是在具体做法上有所差别罢了。不管家长多么注重言传身教,启蒙读物如何通俗易懂,违反礼法的现象总是难以避免,所以对违反家庭礼法者要进行相应的处罚,以警示其他家庭成员。郑氏规范中就规定:对违反礼法者,一是罚拜;二是痛打;三是告官并从家谱中除名,如三年能改的,可再上家谱。一些大家族,也有类似的处罚。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制定了对违反礼法者的严厉处罚的郑氏规范中,也强调了传统的中

3、庸之道,“立家之道,不可过刚,不可过柔,须适中”。于成龙的治家规范中说得更明白:“小不忍则乱大谋。父子不忍,则乖天伦;兄弟不忍,则成吴越;夫妻不忍,则鱼水反目。”就是说,大家相互之间都要忍让,从这个意义上说,礼法是有弹性的。忍,就是对人要宽容,要讲忠恕之道。这是古代中国人际伦理的精髓。不过,古代中国家庭的礼法之所以长期被人们接受、实行,主要并不是由于它具有弹性,更重要的是,这些礼法是建立在人情伦理特别是亲子之情、手足之情、夫妻之情的基础上的。这从礼制、礼仪的原则就可以看出:“亲亲”“疏疏”,即亲属关系越近,相互间的礼节越繁琐;亲属关系越远,相互间的礼节越简单。古代中国家庭礼法,也是适应家长专制

4、型家庭和大家族家庭价值取向的产物,所以它较片面地强调妇女、卑幼的顺从。只有实行这些礼法,才能使家长专制家庭、大家族家庭减少冲突,正常生活。如果家长专制型家庭要转变为民主型的家庭,这些礼法就要相应变革了,所以,清末民初的革新志士猛烈抨击传统的家庭礼法,这是很自然的。(选自古中国生活,有删节)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家庭人际交往、家庭生活活动的有关规矩和行为模式,构成了古代中国家庭礼法。B脱胎于传统家庭伦理道德原则的古代中国家庭礼法起源早,定型于汉变化于宋。C古代中国家庭礼法大同小异,违反礼法的家庭成员一般会受到相应形式的处罚。D以人情伦理为基础是古代中国家庭礼法能够被人们长期接

5、受并奉行的重要原因。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严于礼法、以礼法齐家成为古代中国家庭家风基本价值取向和主要特征,这跟古代中国家庭的特征有重要关系。B古代中国家庭礼法虽然有严惩违反家庭礼法者的规定,但也追求中庸,主张对违反家庭礼法者尽量宽大处理。C作为古代中国人际伦理的精髓,“忠恕之道”也适合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父子、兄弟、夫妻之间都要“忍”。D第四段运用因果分析的方法,论述了古代中国家庭礼法被接受和施行的原因不仅在于它有弹性,还在于它有人情。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家庭中每个人严守家训则家庭和谐,社会中每个人严守国法则社会安定,古代中国家庭礼法在当今仍有一定现实意

6、义。B从一般的家庭礼法看,亲属关系越近的人相互之间的礼节规范越繁琐,亲属关系越远的人相互之间的礼节规范越简单。C违反家庭礼法的现象并不少见,这是因为古代中国家庭礼法的弹性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家庭礼法对家庭成员的约束力。D在家庭生活中,“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这种约定俗成的规矩和礼法需要“因时而变”,不然可能会受到“猛烈抨击”。(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刘节:史家风骨士子魂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中山大学历史系,以名流云集著称,陈寅恪地位最尊,自不待言。陈又与岑仲勉并称“二老”,加上刘节、梁方仲,则号称“四大教授”。刘节一度担任历史系主任,中山大学历史系在当时堪称岭

7、南史学界的一大“重镇”。1926年,刘节考入清华国学研究院,师从王国维、梁启超和陈寅恪,专攻中国哲学史。清华国学研究院同事王力对刘节的印象和评价:“君待人无贵贱,一接以礼。视友事若己事,蔼然似长者。”在整个中国学术界,刘节与陈寅恪的师生情谊广为人知。据中山大学历史系老师回忆,逢年过节,刘节去拜望陈寅恪时,必对老师行下跪叩头大礼,一丝不苟,旁若无人。刘节还曾对学生说:“你们想学到知识,就应当建立师生的信仰。”但这句话在当时被当作罪证受到学生猛烈批判。1952年到1969年,在送恩师陈寅恪最后一程的陈门弟子中,长期陪伴老师左右的,唯独刘节一人。他是在任何压力下都绝不批陈的学生,义无反顾地与恩师同甘

8、共苦,其自身所受苦难之深重已达无以复加之地,却还经常主动把老师要受的苦难都揽到自己头上。1967年底,红卫兵要抬陈寅恪教授去大礼堂批斗,陈夫人出面阻止,被造反派狠狠推倒在地。刘节挺身而出,代替老师去挨斗。批斗会上,“小将”们对刘节轮番辱骂、殴打,之后又问他有何感想,刘节昂起头回答:“我能代替老师挨批斗,感到很光荣!”抗日烽火绵延,家国罹难,导致学人不能安于讲席,经受乱离流浪之苦,刘节可谓体验得真切。从刘节日记中可以看出,尽管背井离乡,生活条件恶劣,要靠中英庚款的研究经费资助才得以勉强度日,他却安贫乐道,始终保持着一种乐观的心态,以治学和研究为乐。在治学上他主张求真、自信。他说,“考据学是求真之

9、学”,“历史学家要有很强的自信力,一个历史学家要坚定不移,不要为一时的风浪而动摇不定”。在“文革”期间,刘节先后遭受60多场批判,受到戴高帽、剃光头、被抄家、遭殴打、罚劳改等等非人待遇,在人生最艰难的时期,刘节仍写下这样掷地有声的话:“人格同学问是一致的,决没有学问好而人格有亏的伟人。”表示“假定有一种势力要打破我的信仰,使我不能安静为学,我当然要抵抗设若有一种势力要阻碍我的志向,使我不能如愿以偿,我当然要拿出毅力来”。面对这类政治运动,现存的刘节日记没有留下这一时期的直接记录,但读书的人自能感受到他是以平常心、宽恕心处之的。这有一个旁证,据其学生姜伯勤后来回忆,作为“白专”学生的典型,他也参

10、与批判了刘节唯心主义史学,但1959年本科毕业时,刘节却向学校的党委领导表示:“你们要把姜某留下来,这个人能成器。”这既可见刘节的眼光,也可见其胸襟。刘节对子女的教育一贯民主、宽容,据刘节的儿子刘显曾回忆,“我感觉他对我们兄弟俩是慈爱而不溺爱,严格而不严厉”。在他看来,虽然父亲可以说“孔子的门徒”,但回想起来,父亲对儿子、妻子都是很平等、民主的。“他从来不说重话,可以说对儿子亦子亦友、对我母亲亦妻亦友”。在刘显曾20岁生日时,父亲对其说“感情要专一”。当时刘显曾正在上高中,当天他亲自来学校要儿子回家过生日,“在他看来这是我的成年礼了,所以要告诉我这个重要原则。【相关链接】刘节,近代中国著名历史

11、学家,著述颇丰。在研究先秦古史、先秦诸子思想、史学史方面有卓著成就,为了不被古代多种传说迷惑,他通过对古代文字的钻研去发现古史的真实材料。他多年开设史料学和史学史课程,著有中国史学史稿,这本书对历代修史制度、史籍之宏富多样和著名史家的成就均有翔实的论述,见解独到,尤其重视历史哲学的发展,是中国史学史学科重要代表作之一,著名史学家白寿彝称誉本书为“必传之作”。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20世纪50 年代以后的中山大学历史系,有大师陈寅恪、与陈并称“二老”的岑仲勉,再加上刘节、梁方仲两位教授,名流云集,堪称史学界的一大“重镇”。B文章在刻画刘节这个人物形

12、象时,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正面描写主要刻画了刘节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挺身而出”的细节描写生动传神。文章第三段叙述了刘、陈的师生情谊。C刘节对陈寅恪行下跪叩头大礼,任何压力下不批陈,与恩师同甘共苦,代替老师挨批斗,这份诚挚的士子情怀令人钦佩。D“文革”让刘节经历了非人的生活,而他却没有在日记中留下关于这一时期的记录,可见他处事的平常心、宽恕心,姜伯勤事件也能从侧面表现这一点。5.本文是如何体现传记文学的真实性特点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6.刘节先生身上体现着怎样的“风骨”?请结合材料简要概述。(5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欠你一碗

13、刀削面雁 戈最近,黄校长老是失眠,以前沾着枕头就能睡,现在拿枕头蒙了头也睡不着。尤其是在外面吃饭回来,黄校长更是像烙烧饼一样,能把自己一直烙到天亮。这天,黄校长又是一宿都没睡好,天刚麻麻亮就起了床。他轻脚妙手把粥熬在锅里,看了一眼还在睡梦中的老伴儿翠玉,又轻脚妙手出了门。到得街上,老远看到一个人跟他打招呼,黄校长一时没看清,忙迎上去说话。一看,不由愣了,面很熟,却记不起在哪儿见过,更叫不出那人的名字。那人的穿着打扮不像本地人,但他说话却是地道的本地口音。“黄校长,早啊?”“你也早,你也早。”黄校长尴尬地应付着。“记不得我了,黄校长?”那人边说边递给黄校长一支烟,“我还欠您一碗刀削面哩!”“欠我

14、一碗刀削面?”黄校长迟疑了一下,讪讪地把烟接了过来。“是啊!”那人抬头作回忆状,“应该是五六年前的事吧,我们一起在镇上的刀削面馆吃早饭,我的钱包丢了,是您替我开的钱。我一直记着哩!”黄校长也抬头作回忆状在抬牛镇,刀削面馆只有一家,早、中、晚三餐都有得卖,而且只卖刀削面。兼办酒席还是最近一两年的事。五六年前,黄校长的老伴儿还没住到学校来,他倒是经常去吃刀削面。但大多是街上的熟人抢着开钱,他替别人开钱的时候还真不多。所以,他很快便认出了眼前这个人。“原来你就是抬牛镇鼎鼎有名的农民企业家王总啊?”黄校长一把握住对方的手,连说,“久仰!久仰!久仰!”“我也只是在外边赚了点小钱。”王总不好意思地笑笑,把

15、手抽回来,看了看表说,“今天我要去县里办件事,晚上回来,我请您吃刀削面。”说话间,一辆小车在王总身边缓缓停下。王总一边钻进车里,一边朝黄校长挥手,“晚上七点,刀削面馆,不见不散。”就这一耽搁,黄校长回到家时,翠玉已经炒了两个菜。一盘花生米,一盘小白菜,还外加两个咸鸭蛋。黄校长拿起一个咸鸭蛋,在桌上把一头磕破,却小心地将它立在翠玉面前的桌子上。“我不吃蛋。”他说。“又咋的了?”翠玉关切地问,“还在为昨晚的事闹心?”“能不闹心吗?昨儿的事还没辙,今晚又有人请吃饭。”黄校长夹了一片小白菜放进嘴里。“谁呀,这么早?”翠玉问。黄校长把刚才的事儿一说,翠玉不由瞪大了眼,叹息道:“现在的人啊,都快成精了,拐弯抹角都能扯上你。也不晓得找你啥事,依我看啊,打个马虎眼,别去了。”黄校长连连摆手说:“不行不行,人家好歹也是咱们抬牛镇的名人,总得给人家一点面子。而且他还记得我请他吃过一碗刀削面,这说明他也是个有心人嘛!你先暗地里探一探,看他家里或者他的亲戚家里,有没有读书的,有没有找工作的,或者有没有犯啥事儿的?咱心里得有个底。”翠玉听黄校长讲了一番道理,觉得还真是那么回事,连碗都没洗就找她的圈子探消息去了。但她探回来的消息却并无多大用处,总结起来无外乎就三点:很有钱;很讲义气;也很有酒量。晚上出门前,翠玉硬让黄校长喝了半碗芹菜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