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德宏州芒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文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489717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德宏州芒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云南省德宏州芒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云南省德宏州芒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云南省德宏州芒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云南省德宏州芒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德宏州芒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德宏州芒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场:_ 班级:_ 座位号:_ 姓名:_ 芒市第一中学2016年春季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 历史试卷(文科)考试时间:90分钟 卷面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2古代人与夏天的斗争中记载:“自公元前1766年至公元2014年的3780年间,中原地区每3年5

2、个月就有一次较大水灾,每3年4个月就有一次严重旱灾。”这些自然气候现象对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影响不包括( )A. 重视水利工程的修建 B. 水排成为汉代抗旱利器C. 灌溉工具创新不断 D. 重视农耕经验、技术的总结3吕氏春秋审分写道:“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这表明战国时期( )A土地公有制仍占主导地位 B“铁犁牛耕”已经普遍使用C土地私有调动生产积极性 D政治动荡引发土地制度变革4有学者统计发现:1570-1644年美洲通过欧洲转手运到东方的白银大约有8000吨,除去流入印度和奥斯曼外,其中大部分流入了中国,估计约有5000吨。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主要是因为(

3、)A中国放弃了海禁政策 B中国古代手工业高度发达C中国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D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5清朝王应奎的柳南续笔中记载:“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材料中的棉之功“过于蚕桑”的主要原因是( ) A棉布温暖舒适,一直是中国民众的主要衣料B棉纺织技术代表了当时中国手工业的最高成就C棉布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的新象征D棉布实用价廉,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62013年7月10日人民网:“5000年中华文明绘就了一条通往欧洲的丝绸之路,也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化线路。”当年唐玄奘在这条线路上穿越时不可能见到的文明现象是( )A当地人用

4、铁犁牛耕劳动 B丝绸、白瓷、唐三彩是常见的商品C粉彩瓷、活字版佛经深受欢迎 D部分地区用坎儿井灌溉农田7俗话说:“无农,国不稳;无工,国不强;无商,民不富”,中国人很早就懂得了经商,繁盛的商业为中华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商业活动说法正确的是( )A. 南北朝时期,在一些交通便利的地点自然形成了草市B. 隋唐时,中国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第1页(共7页) C. 宋元时,中国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如“徽商”“晋商”D. 明清时,商业活动的时间和地点限制被打破8金瓶梅描写了北宋运河沿岸的市井风情:潘金莲下棋赢了五钱银子,用三钱买酒、两钱买了一个猪头、四只蹄子卖炊饼

5、的武大,凑了十数两银子,典得县门前楼上下二层房屋居住。以下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北宋城市、坊不再严格分开 B北宋时期白银已经广泛流通C北宋城市经济比较发达 D文学作品有一定的虚构成分9唐诗夜看扬州市:“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犹自笙歌彻晓闻。”从诗句中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A扬州的草市在当时很繁荣 B扬州的夜市是当时商业发展的一个特点C扬州出现了私家经营的邸店 D扬州成为唐朝时期全国的经济中心10.有人形容中国古代商业就像一个带着枷锁、脚镣并被捆绑起来的舞者,她的每一个舞步都带着沉重的牵累,她的每一个旋转都受着束缚的疼痛。这主要是因为( )A. 古代中国交通不发达 B. 古代中国农

6、业和手工业生产落后C. 古代中国不对外开放 D. 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11明神宗实录中记载:“闽省土窄人稠,五谷稀少,故边海之民皆以船为家,以海为田一旦禁之,则利源阻塞,生计萧条”。对材料理解恰当的是( )A.“海禁”政策妨碍了中国沿海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B.“海禁”政策有效地遏制了外来入侵C.“海禁”政策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海禁”政策杜绝了中国的所有对外贸易12. 清初曾经规定:“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这一规定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资本主义萌芽继续缓慢发展 B清政府大力扶持纺织业发展C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D政府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13

7、茅盾在他的著作春蚕中有这样的描写:“老通宝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这段描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西方列强大量向中国输出商品,中国的自然经济彻底瓦解B列强侵略不断扩大,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中国的农产品日益商品化,农民成为商品化的受益者D出现新式交通运输工具,加快了中国农村的发展步伐14 下面是英国输华货物统计表,造成该表所反映的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第2页(共7页) A. 民族工业的竞争 B. 一战的冲击C. 自然经济的抵制 D. 通商口岸较少151896年,清朝政府下令“多以广开矿产为方今

8、济急要图,当通谕各省将军督抚,体察各省情形,酌度办法具奏”。这一谕令反映出当时清朝政府( )A思想保守,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出卖矿产资源,维护列强在华利益 C应对时局,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强化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16剑桥中华民国史载,(辛亥)革命后10年,在(20世纪)20年代初,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马力但是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一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下列能准确解读该材料的是( )辛亥革命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有限 “一战”是造成“经济奇迹”出现的主要原因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正处于第一次发展高潮 南京国民政府压制

9、实业发展A B C D17.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到:“中国近代产业工人的人数,辛亥革命前不过5060万人,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即达到了200万人。”透过产业工人人数的变化,可以窥见( )A清末洋务运动的足迹 B民国初年实业推进的步伐C一战时期世界局势的动荡 D20世纪初期工人的觉醒18某学者认为:“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对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一如即往地坚持下去。”中国在19291937年期间能“坚持下去”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B国民政府滥发纸币C美英等对华倾销商品 D苏联慷慨援助

10、中国19英美烟草公司以“鸿雁”烟标与其“玫瑰”烟标颜色相近为借口,诬告南洋烟草公司侵权,香港殖民当局于是没收并焚毁“鸿雁”牌香烟,令南洋烟草公司遭受重创。这说明了( )A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进行排挤和打击B封建势力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C民族资本主义由经济萎缩走向全面崩溃D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是民族企业发展的巨大障碍20. 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厚创办轧花厂,因惧怕官府反对,所以表面上依附在日本人的保护之下。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A中外企业合资生产开始形成B民族资产阶级得到外国的大力支持C民族资产阶级先天软弱和后天不足D民族资本主义生存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1. 1953年,中国在世

11、界制造业中所占的比例仅有2.3%。20世纪50年代,中国采取的改变制造业落后状态的重大措施有( )第3页(共7页) 提出优先发展重工业 实施五年计划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A B C D221958年6月22日,毛泽东批示:“超过英国,不是十五年,也不是七年,只需要两到三年,两年是可能的。这里主要是钢,只要1959年达到2500万吨,我们就钢的产量超过英国了”。材料主要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中国人民激情万丈,潜力巨大B. 中国物产丰富,资源充足C. 中共开始贯彻“八字”方针,经济发展快速D. 中共中央“左”倾错误正在快速滋长23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15年中有些事

12、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针对50年代末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党和政府的纠正措施是( )A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正确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C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D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24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采取的举措不包括( )A. 建立经济特区 B. 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 C. 城市实行经济体制改革 D. 农村建立人民公社25自1840年以来,上海作为中国的第一大城市的地位形成。改革开放后,有利于巩固上海区域优势的措施不包括( )A. 1984年,开放上海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B. 1985年后开辟长江三角洲等四个沿海经济开发区C. 1988年,上海设置为经济特区,发展外向型经济D. 1990年开始,开发、开放上海浦东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