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八首(其一)》导学案.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5488655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兴八首(其一)》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秋兴八首(其一)》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秋兴八首(其一)》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秋兴八首(其一)》导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秋兴八首(其一)》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兴八首(其一)》导学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5. 杜 甫 诗 三 首 秋兴八首其一 导学案考纲解读1. 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四抓”“三么”,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考点提示1. 能够用专业术语概括诗歌中的意境,并能规范回答意境型的题。 (1)表述意境(氛围)的专业术语: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肃 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 繁华热闹等。 宏阔:雄浑 辽阔 壮阔 苍莽 苍凉 高远 深远 细腻:凄迷 幽静 幽美 宁谧 婉转 缠绵 朦胧 繁复:明净 绚丽 热烈 繁华 淳朴 喧闹 活泼 清冷:暗淡 渺茫 荒凉 萧条 寥落 孤寂 低沉 (2) “意境型题”答题技巧点拨(即答题步骤)

2、: (后面附有例题) 先用词语概括出景物画面特点(意境氛围特点+画面景色特点)。 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用专业术语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 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答案要具体,切忌空洞)。2. 学会分析诗歌中使用的手法或技巧,并能规范答题。 “表现手法题”答题四步骤: (后面附有例题) 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点手法) 结合诗句阐释如何运用了这种手法。(分析) 此手法有什么突出的效果和好处。(作用)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主旨)3. 学会分析诗歌中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并能规范答题。 “思想感情

3、题”答题要点: 情感不止一种,要分条书写。 每一条内容要先总写情感,再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学习目标 1.了解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程序,学会鉴赏古典诗词; 2.把握秋兴八首(其一)蕴含的诗风与诗情; 3.体会杜甫诗作的感情特点与诗作风格。学习过程1、 了解感知1、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因远祖杜预为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县东北)人,故自称“杜陵布衣”、“杜陵野老”、“杜陵野客”“少陵野老”,河南巩县人。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

4、首。他的创作从不同的侧面真实而集中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变迁和社会面貌,因而被誉为“诗史”。他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诸体兼擅,无体不工,五古、七律成就尤高,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其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_”。他的代表作一百多首,最具代表性的是古体诗“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他也特别擅长律诗和绝句的写作,许多作品都是千古名篇。2、杜甫的创作历程:(一)读书和壮游时期 杜甫七岁即能诗文,十五时在文坛初露头角。“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刻苦学习自述。二十岁后, 他开始漫游生活,南

5、游吴越,北游齐赵,饱览了祖国壮丽的河山,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并在洛阳和李白结为肝胆相照的朋友。这个时期的创作,表现了他青年时期的气概和抱负。如:望岳。(2) 长安十年时期 公元746年杜甫满怀政治理想到长安考试求官,由于奸相李林甫玩弄了“野无遗贤”的骗术,参加考试的人全部落榜,杜甫也身受其害,困居长安10年之久.不幸的遭遇是他进一步认识到统治者的腐朽,创作出兵车行丽人行等杰出的现实主义诗篇。 诗的风格由早期的热情奔放,乐观坦荡变的悲壮凄凉,形成“沉郁顿挫”的诗风。(3) 战乱流离时期 由于安史之乱,杜甫携家和人民一道受冻挨饿,避难流亡,卷进了生活的底层。在沦陷区,山河破碎之感甚深。灾难的时代

6、,震撼着诗人的心灵,使他写出了春望北征和“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具有高度人民性和爱国思想的不朽诗篇,并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4) 漂泊西南时期 安史之乱后于公元759年由甘肃颠沛流离到了成都,靠了友人的帮助在城西浣花溪畔营建了草堂。他在这里居住了将近4年,写下了240多首诗篇。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蜀相等就是在这里写就的。3、秋兴一诗的创作背景: 公元759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妻儿由陕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节度使严武等亲友的接济维持生活。765年四月,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凭,于是离开成都,经重庆等地到了夔州(今四川奉节

7、),住了两年左右的时间。秋兴即是他旅居夔州时写下的一组诗,共有八首,“玉露凋伤枫树林”是其中的第一首。 杜甫出生在一个时代“奉儒守官”的家庭,使他对国家命运与民生疾苦非常关注。流寓四川,时刻关心着国家形势,盼望“安史之乱”早日平息。“安史之乱”虽于763年被平定,但国家的形势却仍不稳定,回纥、吐蕃等民族自是兵强马壮,不时侵略唐境,吐蕃还于763年一度攻占了都城长安;而唐朝内部在平定“安史之乱”战争中作大的军阀也拥兵割据,对朝廷构成了威胁。国运威迫,犹如四季之在暮秋,杜甫为此而深感忧虑。 寓居四川的近十年,杜甫历经流离,备尝艰辛,身心憔悴。他日夜想回归故乡,却始终无法实现愿望。写秋兴时,他已55

8、岁,处在人生之秋,眼看来日无多,叶落归根之想更为迫切。正是在此种悲人生之秋和国运之秋的心境下,他写下了秋兴这首诗。4、杜甫诗歌的风格-沉郁顿挫。沉郁:指思想内容。 “沉”即“深”深刻、深广、深厚 “郁”即“积”真实、凝重、含蓄顿挫:指艺术形式。 字面上指遣词用句的停顿转折,情感的千回百折、节奏的徐疾相间、音调的抑扬顿挫、 旋律的跌宕起落。 5、律诗的特点和节奏:特点: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成熟于盛唐时期。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如果仅6句,则称为小律或三韵律诗;超过8句 ,即10句以上的 ,则称

9、排律或长律。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即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首的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选入课本的杜甫诗三首都是七言律诗。节奏:七律一般二四六分明(平仄),(节拍)为“二二二一”, 也可根据意义有一些变化,为“二二一二”。6、鉴赏诗歌的方法:诗歌鉴赏之“四抓”“三么”:(一)抓题目: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情感 (二)抓作者:知人论世(知其生平遭际、性情风格、思想功绩)(三)抓诗句:(三么: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怎么写? )意象/意境、情感、技巧。(四)抓注释:难理解的词语;传递诗歌当中隐含的内容和信息(人物、背景、情感 )。二、深入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0、秋 兴( ) 一 系( ) 暮 砧( )2、 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凋伤: (2)萧森: (3)兼天: (4)两开: (5)他日: (6)寒衣: (7)催刀尺: (8)急暮砧: (9)砧:3、 运用鉴赏诗歌的方法赏析此诗:(1) 抓题目:解读题目信息。(2) 抓作者:知人论世。(3) 抓创作背景:把握诗人情感。(4) 抓诗句及注释(“三么”):抓诗句-问三么(问写了什么?-意象/意境问表达了什么?-情感问怎么写? -技巧。)写了什么?-鉴赏诗歌的意象和意境:(1)诗歌中写了哪些意象?(2) 这些意象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表达了什么?怎么写?(1)首联:“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表

11、达了什么?怎么写?(2) 颔联:“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写了哪些意 象?)(3) 前两联景物描写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何作用?(4) 哪个诗句最能表明诗人感情?(5) 尾联:“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诗人将关注点转移到生活中来,写千家 万户的“刀尺声”“捣衣声”,其用意何在?三、课堂检测 1. 秋兴八首(其一)一诗中对仗的句子是哪两联: 、 、 、 。 这两联分别叫什么名称: 、 。 2. 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 诗人,他创作的诗被誉为 。他的诗 歌风格多样,而以 为主。其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 。 3. 鉴赏诗歌的方法中“四抓”是

12、指 、 、 、 ,“三么”是指 、 、 。 附“意境型”例题: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此诗描绘了一派明净绚丽的美丽初春景象(步骤一) :春天阳光普照,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步骤二)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步骤三)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四) 附“表现手法型”例题: 雨后池上 刘敏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槛。 东风忽起垂柳舞,更作荷心万点声。(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答:运用了比喻手法(步骤一),把水面比作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 和槛柱(步骤二) ,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步骤三)表达了作者 对生活的热爱。(步骤四)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