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 信息与信息传播 课件(苏教版九年级下册) (5).ppt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5484751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4.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7.1 信息与信息传播 课件(苏教版九年级下册) (5).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17.1 信息与信息传播 课件(苏教版九年级下册) (5).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17.1 信息与信息传播 课件(苏教版九年级下册) (5).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17.1 信息与信息传播 课件(苏教版九年级下册) (5).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17.1 信息与信息传播 课件(苏教版九年级下册) (5).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7.1 信息与信息传播 课件(苏教版九年级下册) (5).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7.1 信息与信息传播 课件(苏教版九年级下册) (5).ppt(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与信息的传播,什么叫信息?,通俗地讲,信息是各种事物发出的有意义的消息.,信息的传递,你能举一些例子来说明信息无处不在吗? 语言、手势、表情、颜色、符号、图像等,在人类历史上,信息和信息传播活动经历了五次巨大的变革,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诞生。语言的产生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信息技术革命,其意义不亚于人类开始制造工具和人工取火。,人类会说话使知识的传播成为可能.,信息传播,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诞生。 为了长期存储信息,如记数、记事等,就要创造一些符号代表语言,经过多少年代的发展,这些符号逐渐演变成文字,并固定了下来。,在人类历史上,信息和信息传播活动经历了五次巨大的变革,第三次信息技术

2、革命是印刷术的诞生。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和印刷技术与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有密切联系。,在人类历史上,信息和信息传播活动经历了五次巨大的变革,文字和印刷术的出现引发了思维模式的两次质变:,文字和印刷术的出现引发了思维模式的两次质变:,文字使书面语言加入到以往只能借口头语言和动作语言进行的交流活动中,不仅扩展了交流的内容与形式,而且大大提高了人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印刷术使印刷的书籍,课本成为文化的主要载体,由此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近现代教育的普及.,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是电磁波的应用。 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始于20世纪60年 代,其标志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在人类历史上,信息和信息传播活动经

3、历了五次巨大的变革,电子媒介打破了传统文化条件的限制.,在人类历史上,信息和信息传播活动经历了五次巨大的变革,语言的诞生,文字的诞生,印刷术的诞生,电磁波的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早期的信息传播工具,早期的信息传播工具有哪些? 烽火台、驿马、电报机、电话,海军用的手旗、灯光、擂鼓、鸣金、风筝邮、以邮行与以次行 。,莫尔斯,莫尔斯发明的电报机,19世纪70年代的电报机,活动:自制有线电报机与接收机,设计:利用物理书中实验器材设计 一个电路,分别在自己一方按下开关 时,对方一侧的电灯就会发光。 发电报活动 这种有线电报的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 请设想一下应该怎样传播信息才更加合理?,制作(连接电

4、路),操作,记住电码(用点和划表示数据),与对方约定密码,发一简单“电报”给对方,看其是否正确“翻译”出你表达的内容,评价,分析有线电报的优缺点,设想更合理的信息传播方式,莫尔斯电码,收音机,利用无线电波传递信息,1.波的基本特征,把周期性变化的凹凸(或疏密)相间的运动形态传播出去,问题,运动形态包含了些什么?,能量、信息,同时把波源的能量及信息传播出去,波,横波,纵波,波,波长,2.有关波的几个概念,(1)振幅A,波源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振幅A,(2)波长,两相临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振动强弱,(3)周期T,波源振动一次所需时间,(4)频率f,波源1s钟振动的次数,波长,波在一个周期

5、T内传播的距离,设波的传播速度为V,有,Vf,或,振动快慢,P67例题,已知:,5.71m,f52.5MHz=52.5106Hz,求:,波速V,Vf 5.71m52.5106Hz,解:, 299.75106m/s, 3108m/s光速,光波属于电磁波,练习:,P70 1、2,了解电磁波,麦克斯韦建立了电磁场理论并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 赫兹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活动17.2,验证电磁波的存在,1.空中充满了大量不同频率的电磁波,电磁波是在空间传播的周期性变化的电磁场,二、电磁波及传播,电磁波的特性,(2)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其传播速度等于光速:c3108m/s,(3)金属网(或封闭的金

6、属容器)对电磁波有屏蔽作用,不同频率的电磁波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相同,(1)电磁波是在空间传播的周期性变化的电磁场,(m),4.电磁波谱,f,电磁波谱包括:,射线、X射线、光波(包括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微波和无线电波等,特点:,频率高的波长短,无线电波频率 ,波长 。,低,长,射线频率 ,波长 。,高,短,生活物理社会,微波炉,微波炉是用微波烧饭做菜的。微波是一种电磁波,不过它的波长比短波更短,属于超短波。这种电磁波的能量不仅比通常的无线电波大得多,而且还很有“个性”:微波一遇到铜、铝、不锈钢之类金属就发生反射,所以导体根本无法吸取它的能量;微波能自由透过玻璃、陶瓷、塑料等绝缘材料不会消耗能量

7、;但含有水分的淀粉、蔬菜、肉类,以及脂肪类物质,微波不但不能透过,反而其能量会被吸收掉。,微波炉正是利用微波的特性制作的。微波炉的壳体用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制成,可以阻挡微波从炉内逃出,影响人体健康。装食品的容器是绝缘材料,给微波烹饪食品大开“绿灯”。微波炉里有个叫磁控管的电子管,能产生每秒变化24.5亿次(民用炉)或9.15亿次(工业用炉)的微波,迫使食品中自由自在、杂乱无章排列的各个水分子,按照微波电场的方向首尾一致地“站队”。微波电场每秒钟变化几十亿次,水分子也随着一会儿朝这头,一会儿朝那头地“翻跟头”几十亿次,这样频繁的运动产生了大量的热能,将食品“烧”熟了。微波烹饪不同于常规烟火烹饪,不

8、必先加热空气和锅底,而是直接深入食物内部,全面、均匀地加热,所以烹饪速度比传统炉灶快410倍,热效率高达80%,比电炉类的炊具还高出300%以上。 微波加工的食品能保持天然的色香味,对维生素的破坏也很少。用微波炉“烧”冷冻食品,速度快,保鲜好。微波还有低温杀菌能力,用它“清洗”水果、冷拌食品等,效果亦佳。,现代通信走进信息时代,1.什么是“信息高速公路”,2.卫星通信,3.光纤通信,4.信息高速公路的主干线互联网,信息高速公路,卫星通信,光纤通信,互联网络,电磁波频率越高,能量越集中,传播信息能力越强。,微波:,30MHz3105MHz,直线传播,造价高、信号延迟、保密性不好,架设受地理条件限

9、制、易拉断,利用微波实现信息传递,1.卫星通讯,由地面站和空间站组成,地面站,空间站,三、现代通讯走进信息时代,电视广播、移动通信,谈谈对现代通信的认识,现代通信的主要原理:电磁波和光波加载信号后,就成为有意义的信息了。,通信卫星的作用,接收和发送电磁波。,通信卫星应满足什么条件才能完成接收和发送电磁波的任务?,为了达到全球同步转播电磁波覆盖面必须能达到地球所有表面,因此必需有三颗互成120的通信卫星 .,1.赤道正上方 2.周期为24h,同步卫星,优点,覆盖面大,通信距离长,不受环境限制,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具有GPS功能的工具,2.光纤通信,利用光波在光导纤维中的全反射传递信息,光

10、波与微波有什么区别?,频率更高.,光波作为传送工具有什么好处?,1.能量更集中,损失少,传输距离长; 2.传输信息量更大; 3.光缆不是金属,抗腐蚀,且体积小质量轻。 4.传输质量高,不受到空间电磁波的干扰,信息容量极大 、能耗低、保密性好等,互联网,即因特网,是一个全球性的网络,它拥有 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强大的功能!,“蜂窝移动电话”基地台,按蜂窝状布局可增加电磁波覆盖的有效面积,3. 互联网,可实现信息的快速共享,传递信息所用电磁波的频率越高,相同时间内可传递的信息就越多,现代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互联网,一、现代通信方式: 卫星通信微波 光纤通信激光 互联网络 二、通信卫星轨道要求:

11、在赤道的正上方 供地球转动周期是24h 要实现全球同步转播需要三颗互成120的通信卫星 三、光纤通信: 1原理:光的反射 2优点:容量极大、能耗极少、抗腐蚀、抗干扰、通信质量高 四、因特网用途:信息资源全球共享、发送电子邮件、远程教育、大型电子会议、远程录取,覆盖面积大,可以进行多址通信。地球站间的通信基本上不受地理条件或通信对象的限制。 通信频带宽,传输容量大。目前卫星通信的传输带宽可达500MHz,超过以往所用的其他各种通信方式。 信道特性稳定。宇宙窨是接近真空状态的,卫星通信传输的电波主要在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窨传播,因此,电波传播特性稳定。 电路使用费用与通信距离无关。卫星到地球站的空间线路不需要投资,同一卫星覆盖区内的地球站之间,都通过卫星一次转发即可联通,所以卫星通信线路的使用费用与地面的通信距离无关。 通信卫星必须是高可靠性和长寿命的,地球站需要有大功率发射机、低噪声接收机和高增益天线。 卫星通信传输距离长,因而信号传输的时延较大。,卫星通信的特点,人类应用电磁波传播信息的历史经历了以下变化: 传播的信息形式从“文字声音图像”; 传播的信息量“由小到大”; 传播信息的速度“由慢到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