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1.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最新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5483292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4.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1.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最新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高中地理 1.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最新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高中地理 1.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最新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高中地理 1.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最新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高中地理 1.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最新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1.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最新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1.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最新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的内容组织。本节重点讲述了三个问题,一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导力量内力;二是对地表形态起“雕刻”作用的外力;三是在内、外力作用下的地壳物质循环。 在第一部分中,教材介绍了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表现形式。在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中又重点介绍了地壳运动,分析了地壳运动的两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阐述了两种运动的相互关系。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在第二部分中,教材介绍了外力作用的概念、能量来源、四种方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以及外力作用的相互关系是第二部分内容的重点。 在第三部分中,教材讲述了地壳物质循环。在介绍地壳物

2、质循环时,教材首先阐述了二者的相互关系,即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也是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它们存在的基础是地壳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的相互转化。这部分教学内容的重点是以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为基础的地壳物质循环,难点是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变迁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了解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和表现形式,理解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使学生了解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理解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的概念和种类,以及它们所形成的各种地形; 3了解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和表现形式,理解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以及内、外力作用的相互关系,理解它们是如何推动地表形态的演化的。

3、 4了解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掌握各类岩石形成的地质作用。,二、能力目标 1能够阅读各种地貌示意图,判断地貌类型,并分析其成因。 2学会利用多幅景观图和示意图来比较说明不同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及形成原因;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分析各种地貌的成因,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树立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难点,1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所形成的不同的地表形态。 2外力作用各表现形式相互之间的关系。 3地质构造及其与地貌的对应关系;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 【教学难点】 1外力作用各表现形式所形成的不同的地表形态。 2内

4、力、外力作用的关系。 3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的观点。,教学方法,问题探究和地理实验相结合! 通过地理图表和案例,培养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通过地理实验,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教学过程,导入:以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平原等地貌形态的景观图片展示作为导入!,新课讲授:一、内力作用 ,这部分内容以问题探究为主和活动讨论为主! 二、外力作用,首相通过问题探究,掌握课本的基本概念,然后通过标本演示,让学生理解风化是其他作用的基础,通过水冲沙子的演示,让学生掌握侵蚀、搬运、堆积! 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这部分内容主要以学生读图为主,通过读图让学生自己绘出地壳物质循环图!,高山耸立的青藏高原,沟

5、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崎岖不平的云贵高原,起伏和缓的大兴安岭,地 势 陡 峭 的 华 山,急流跌宕的瀑布,孤峰林立的岩溶地貌,河源地区,一望无际的东北平原,富饶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河汊纵横的珠江三角洲,漫天黄沙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壳是不断变化的,地壳表面形态也在不断的变化着。地球上沧海桑田的变化,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 地质作用的结果。,一、内力作用,同学们阅读课文及案例1,同时思考以下问题 1、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哪里? 2、内力作用通过哪些形式表现出来?这些形式对地表形态作用的速度相同吗?哪一种作用速度对地表形态的改变最为显著?(提示:案例1两种表现形式的比较) 3、在内力作用中,哪一种是塑造

6、地表形态的最主要方式? 4、什么是水平运动?什么是垂直运动?它们会使岩层发生什么变化,形成什么地表形态? 5、内力作用塑造地表形态的总趋势是什么?,问题探究,喜马拉雅山的形成与汶川地震,返,分 类,水平运动,垂直运动,运动形态,产生地貌,关系,水平挤压隆起, 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水平断裂,形成裂谷或海洋。,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相伴发生,主要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地壳运动,主要方式,活 动,1 地壳运动总会在地表或地下岩层中留下一定的痕迹。右图是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的大理石柱,请根据该石柱上地壳运动的痕迹,回答下列问题。 (1)公元79年15世纪,那不勒斯海湾海岸

7、处于哪种运动状态中,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2)公元1518世纪,那不勒斯海岸处于哪种运动状态中,你的判断依据又是什么? (3)那不勒斯海岸地壳运动的历史说明了地壳运动具有那些特征?,答案:,(1)公元79年15世纪,那不勒斯海湾海岸处于哪种运动状态中,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海岸处于下沉运动状态中,原因是三根大理石柱底部被火山灰覆盖部分看不到了。 (2)公元1518世纪,那不勒斯海岸处于哪种运动状态中,你的判断依据又是什么? 海岸处于上升运动,原因是那时大理石柱上留下了被海洋生物钻孔的痕迹。 (3)那不勒斯海岸地壳运动的历史说明了地壳运动具有那些特征? 地壳运动具有垂直方向的运动,具有周期性特

8、征。,二、外力作用,同学们阅读课文,同时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是外力作用?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是什么? 2、外力作用有哪几种表现形式? 3、什么是侵蚀地貌?什么是堆积地貌? 4、外力作用塑造地表形态的总趋势是什么? 5、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有着怎样的关系?,问题探究,机械风化示意,在岩石海岸,波浪不断地击打、侵蚀岩壁,使其回退,常形成陡崖。,在高纬或高山地区,冰川在运动过程中不断地侵蚀底部岩石和侧面岩壁,往往形成冰斗和角峰。,在沙质海岸,波浪在向海运动的过程中,由于速度逐渐减慢,会将大量的沙子堆积在海岸地带,形成沙滩。,在沙漠地区,在风向比较固定的风力作用下,沙粒往往堆积形成状似新月的沙丘,叫新月

9、形沙丘。,活动,右边是一组地貌景观图片,请根据这些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这些地貌主要是在什么外力作用下形成的? (2)简单推测这些地貌是如何形成的。,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由于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原因是黄土高原地表植被较少,加之土质疏松、夏天多暴雨。,荒漠地区风力较大,风携带沙子对地表的岩石打磨,形成了风蚀柱、风蚀蘑菇。,高山冰川向下运动时,把地表物质刨掉并带走,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冰川融化,因此携带的大小石块被散落到原地,形成了图中的景观。,四种作用方式之间的关系,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1) 由风力侵蚀为主形成的地形是_图,该地形名称叫_。 (2)由流

10、水侵蚀为主形成的地形是_图,该地形名称叫_。 (3)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地形是_图,该地形的称叫_。 (4)由流水挟带泥沙堆积而成的地形是_图,该地形名称叫_。,A,B,C,D,风蚀蘑菇,峡谷,角峰,三角洲,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同学们阅读课文及图4.8,同时思考以下问题 1、有哪三大类岩石,这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分别与哪些内、外力作用有关? 2、各种岩石之间是如何相互转化的?(在下图直线上标上箭头) 岩浆岩 变质岩 沉积岩 岩浆,(化石),变质作用,?,?,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岩浆岩,岩浆,沉积岩,变质岩,冷却 凝固,外力作用,变质作用,变质作用,外力作用,重熔再生,重熔再生,重熔 再生,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一、内力作用 1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1)水平运动断裂带和褶皱山脉 (2)垂直运动地势起伏和海陆变迁 2岩浆活动 3变质作用 二、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1)侵蚀作用侵蚀地貌 (2)堆积作用堆积地貌 三、地壳物质循环,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