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第三节水圈与水循环课件 鲁教版必修1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5483277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7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第三节水圈与水循环课件 鲁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第三节水圈与水循环课件 鲁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第三节水圈与水循环课件 鲁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第三节水圈与水循环课件 鲁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第三节水圈与水循环课件 鲁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第三节水圈与水循环课件 鲁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第三节水圈与水循环课件 鲁教版必修1(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四 大气环境之一 大气受热过程与大气运动,大气环境,知识网络,能力要求:等值线图的正确判读,1、大气受热过程,太阳 辐射,太 阳 辐 射,大 气,射向宇宙 空间,大气上界,吸收、散射 反射,地面吸收, 用精炼的语言表述大气的受热过程。,强弱取决于什么因素?,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12 题。,1、青藏高原气温比同纬度四川盆地低的主要原因是( ) A. 和较小 B. 和较小 C. 和较小 D. 和较小 2、与青藏高原小麦产量高、质量好有关的是 ( ) A. 小大 B. 大小 C. 小大 D. 大小,B,B,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上图),甲底部放一层土,中

2、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足足高了3。 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 ( ) A大气的温室效应 B大气的热力运动 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D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巩固练习,D,结论: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2、热力环流,右图是“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图中至点,气压最高的是 ,气压最低的是 。, A、B两地受热的是 地, 空气 ;冷却的是 地,空气 。,B,膨胀上升,收缩下沉,A,小结: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水平面上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用“”画出图中的热力环流。 画出A、B近地面的等压面。

3、 总结出同一水平面高低气压区与等压面凹凸的关系。,下凹气压偏低,上凸气压偏高。,C,D,气流上升,市 区,城市热力环流的形成,郊 区,郊 区,热,1、观察下图,钢铁厂等对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布局 在图中哪个位置?为什么? 2、绿化带在什么位置?对城市环境有哪些影响? 3、卫星城应建在什么位置?为什么?,思考:,热岛效应与城市规划,A(D),B&C,A(D),(04高考)北京城市郊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回答下题。,1.该图反映出北京出现了什么现象?,城市热岛效应,高考链接,(04高考)北京城市郊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下题,2.北京前门与通州相比,年平均气温的差值T最大可能达 ( ) A31T

4、39 B25T35 C17T20 D29T30,高考链接,C,(04高考)北京城市郊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下题。,3.夏季A、B、C、D四个地点降水量可能稍多的是(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思路:温度 、降水量、天气间的关系,(温度高 气流上升 多阴雨 降水量多),高考链接,B,3、全球气压带风带 标出字母表示区域的气压带风带,A,B,C,D,E,F,G,极地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东南信风带,盛行西风带,极地东风带,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如何?,上述“某月”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该月份甲地盛行( ) A.东南

5、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 西北风 该月份乙地的气候特征是( ) A.高温多雨 B.低温少雨 C.温和多雨 D.炎热干燥,(2008年江苏地理卷)右图为“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题。,C,A,D,高考链接,思路:明确不同季节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4.季风,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东亚夏季风来自 ;南亚夏季风来自 ;南亚夏季风的主要成因是:,C处夏季既能受到 季风的影响,也能受到 季风的影响,形成 气候;D处属于 气候,夏季仅能受到 季风的影响,形成 季。 由以上问题归纳出季风气候的成因。,太平洋,印度洋,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东 南,西 南,亚

6、热带季风,热带季风,东 南,雨,(07宁夏卷)上左图为美国某城市某年8月某日22时等温线图。右图中与M、P、N一线高空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合的示意图是( ) A B C D,综合演练,C,材料一:2008年冬到2009年春,我国北方地区大面积干旱。干旱特征:降水严重偏少;农作物受旱面积大、程度深;部分地区人畜饮水困难突出;江河持续偏枯,库区蓄水严重不足。历史罕见。中国首次拉响级抗旱警报。,问题探究,材料二:下图为此次旱情严重的15个省、市分布示意图,(1)结合材料一分析,干旱严重的省市大部分分布在 带(温度带),该温度带主要的粮食作物 。 (2)这次旱情较往年同期严重,可能的原因有( ) 偏北气流较强盛 偏南气流较弱 副高位置异常 全球气候异常 2009年台风异常偏少 地方政府领导不利 A. B. C. D. (3)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如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即使遇到比较大的干旱,粮食单产却不一定下降,主要原因是什么? (4)出现旱情要尽最大努力不让它发展成为“旱灾”,请你从技术、工程措施方面提出抗旱应采取哪些应急措施。,问题,同学们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