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清兵卫与葫芦 教案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 (8).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5480393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3 清兵卫与葫芦 教案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 (8).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3 清兵卫与葫芦 教案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 (8).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3 清兵卫与葫芦 教案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 (8).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3 清兵卫与葫芦 教案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 (8).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3 清兵卫与葫芦 教案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 (8).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3 清兵卫与葫芦 教案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 (8).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3 清兵卫与葫芦 教案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 (8).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清 兵 卫 与 葫 芦教学目标 1、 认真阅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2、 体会本文前后对比的写法3、 理解心理和神态描写的作用4、 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理解小说主题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保护孩子培养的的自尊自主的人格2.难点:体味传神的心理描写。 教学时间 :2课时 一、导入 板书:0.1元=50元=600元=同学们,这个公式成立吗?在多数情况下肯定是不成立的,但我们今天让它成立一回。原因在于一只葫芦上(板书:葫芦),一只开始只花一毛钱买来的葫芦,最后却以600元的价格卖出,这中间的差距真大啊,那么是谁发现了这只葫芦呢(板书:清兵卫)这只葫芦后来为什么变的这么值钱呢,欲知答案,请随我一起走

2、进日本作家志贺直哉先生的清兵卫与葫芦二、整体感知 合作交流1、根据小说情节结构划分层次小说紧紧围绕“葫芦”展开情节第一部分:发现葫芦第二部分:没收葫芦第三部分:砸碎葫芦第四部分:葫芦变价第五部分:放弃葫芦(转变爱好)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问题:(1).文中讲述了什么事情,提到了那些人,谁是主角?提示:一个叫清兵卫的孩子十分喜爱葫芦,但由于教员以及家长的反对,最终放弃爱好葫芦,开始喜欢绘画(2)清兵卫为什么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讨论并归纳:由于教员的不理解和反感,家长粗暴的干涉与制止导致清兵卫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 (3)全文围绕“葫芦”展开情节、刻画人物,都塑造了哪些人物? 有清兵卫、清兵卫的

3、爸爸、妈妈、教员、客人、卖柿子的老太太、秃脑袋老头儿、古董店老板、买葫芦的富家、校役。 3、故事中主人公清兵卫对葫芦的感情怎样? 找出对应的语段的语句,指出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你认为哪个地方写得最传神?讨论并归纳: (1)、第2段对清兵卫制作葫芦的动作进行描写,表明他做事很认真的特点(2)、第3段写清兵卫错把一个老头儿的秃脑袋当成了葫芦这件事,通过对人物的心理、神态、动作的细节描写表现清兵卫对葫芦的痴迷。 (3)、第4段写清兵卫“对葫芦热衷得这么厉害每次上街的时候总是呆呆地站在门前望。”这是动作描写,表现清兵卫喜爱葫芦。 (4)、第5段写“清兵卫是一个才十二岁的小学生每天学校里放学回来,他也

4、不跟别的孩子一起玩,常常一个人到街上去看葫芦。”是动作描写。 (5)、第5段“一到晚上,就坐在起居室里收拾葫芦第二天早晨起来,立刻又打开罐子看他永远不倦地看着,看过之后然后上学校去。”通过动作描写表现清兵卫喜欢葫芦关键词:喜爱、热衷、痴迷3在清兵卫所有的葫芦中他最喜欢哪一只,这只葫芦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提示:a、在卖柿子的老太太那发现的葫芦; b、约五寸高,看起来很普通,他却很喜欢 c、这只葫芦最终由一分钱涨到600元4.虽然清兵卫对这只葫芦十分的喜爱,却也因此给清兵卫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事情的经过是怎样的,其间清兵卫是怎样表现的?讨论并归纳:(1)、清兵卫将葫芦带入课堂,被教员没收,教员又通

5、知了清兵卫的父母,最终,父亲砸烂了清兵卫所有的葫芦。(2)、通过这样的神态、动作描写,写出了清兵卫的伤心、恐惧、害怕、无可奈何。清兵卫的葫芦被教员没收后“哭也没哭一声”;(欲哭无泪)“他脸无人色地回到家里,在火炉边发呆。”(痛苦无奈)父亲砸碎葫芦,清兵卫只是脸色发青,不敢做声(悲痛欲绝,惊恐无奈) 5清兵卫花一毛钱买的葫芦,校役卖了五十元,而古董店的老板又以六百元卖给了富家,葫芦的价钱变成了原来的6000倍,以后,这只葫芦还将卖多高的价钱是不可估量的。从这么高的增值率来看,清兵卫有怎样的能力, 与前文那些内容形成对比,说明了什么问题?讨论并归纳: 这说明清兵卫对葫芦具有独到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6、(鉴赏葫芦的能力)。与前面父亲对他的审美观的否定构成对比(父亲与客人谈论“马琴葫芦情节”),说明家长不懂装懂,同时批判了家长的专断行为使一个孩子失去了自己原有的爱好和能力。6.读完整篇文章,你认为清兵卫是怎样的一个人,他最终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爱好,谁应当对此负责任呢,这些人我们应如何看待?清兵卫代表那些有个性,有爱好,有追求的孩子。 爸爸代表的是那些强迫孩子放弃自己爱好的家长。妈妈代表不理解自己孩子的人 教员代表的是那些不理解孩子的教育者。 客人代表的是除家长、教师以外对孩子不理解的大人们。7文末父亲对其绘画爱好又是怎样的态度呢,你们认为最终清兵卫又会遇到什么样的结果? 学生讨论:父亲仍无法理解他的爱好,使我们不得不担心,他的这项喜好又能坚持多久? 8请谈谈你读完这篇小说后的感受(自由交流)本文通过记叙清兵卫喜欢葫芦,可是这种爱好被爸爸扼杀,后又热衷上绘画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对清兵卫的同情,批判了那种粗暴扼杀少年个性的做法,呼吁人们要尊重个性,让个性自由发展。 三.板书喜 欢 伤心 无可奈何热衷 惊惧 尊重个性,让个性自由发展 转变爱好痴迷 心碎 上一条: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