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1第3节《宋明理学》课件 人民版必修3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5480332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专题1第3节《宋明理学》课件 人民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 专题1第3节《宋明理学》课件 人民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 专题1第3节《宋明理学》课件 人民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 专题1第3节《宋明理学》课件 人民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 专题1第3节《宋明理学》课件 人民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专题1第3节《宋明理学》课件 人民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专题1第3节《宋明理学》课件 人民版必修3(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专题第节宋明理学课件PPT(人民版必修3),宋明理学,白马寺创建于东汉时期,是佛教传入我国后第一座由官府建造的寺院,所以历来被尊为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有“中国第一古刹”之称。,白马寺(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凿于北魏至晚唐的四百余年,南北长约1公里。现存石窟1300多个,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3600余通,佛塔50余座,佛像97000余尊。,龙门石窟(河南洛阳),江 南 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首诗反映了什么现象?,宗教的兴盛,一、理学兴起的背景,佛教、道教迅速传播,信徒众多,儒学的发展出现危机。 三教合一(三教图

2、) 儒道佛三教之间在反复辩驳中相互吸纳滲透。到唐宋时期,调和之风尤其兴盛。 “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儒家学者的探索和思考。,三教图(清丁云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图中的三教是:_、_、_ 三个人分别是:_、_、_,二、宋明理学,1、什么是理学?,儒学新的表现形式。在宋代兴起,在明代掀起一个高潮,它是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2、理学有哪些主要流派?,(1)程朱理学 (2)陆王心学,(一)程朱理学,1、代表人物:_、_、_ 2、主要思想 3、理学统治地位的确立过程,1、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程颐(1033-1107) 世称伊川先生,朱熹(1130-120

3、0) 理学集大成者,程颢(10321085) 河南洛阳人,世称明道先生。, “理” 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认识论) “存天理,灭人欲”(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2、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妇女的贞节观念,“理”,理是世界的本原,是万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是事物存在的根据。 “理一分殊” 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将个人、社会、宇宙联系起来, “理” 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认识论) “存天理,灭人欲”(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2、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妇女的贞节观念,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二程遗书,一事不穷,则阙了一

4、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朱子语类,格物致知:格物,接触事物;致知,获得知识;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朱熹把格物致知看做是把握理的途径。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理的体验,最终贯通明理。清末兴办新式学堂,“格致”成为对声光化电等自然科学部门的统称。,格物致知与实践出真知有何区别?,探究, “理” 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认识论) “存天理,灭人欲”(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2、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妇女的贞节观念,3、理学统治地位的确立,元朝曾将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 明成祖亲自主持编纂了以程朱理学为规范的五经大全四书大全性

5、理大全等书,作为官定读本和朝廷科举考试的准绳,程朱理学发展到鼎盛阶段,确立了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二)陆王心学,陆九渊,江西金溪人,曾在江西象山讲学,人称象山先生。南宋思想家,心学开创者 。,王守仁,浙江余姚人,曾在阳明洞筑室,世称阳明先生。明代思想家。,1、代表人物: 陆九渊 王守仁,“发明本心”以求理,陆九渊心学,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阳明心学”, “致良知”,强调自我的主动作用,2、主要思想,如何评价宋明理学?,探究,程朱理学的影响,消极影响: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积极影响: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 如: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注重气节、品德 重视人的主观意志作用 讲求以理通情、自我节

6、制、发奋立志等,小结,三教合一,程朱理学,陆王心学,1、“理”是世界的本原,2、 “格物致知”,1、陆九渊,2、王守仁,3、 存天理,灭人欲,致良知,强调人的主动作用,心即理,发明本心,巩固练习,1、程朱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主要有: A、孔子、孟子、荀子 B、程颢、程颐、朱熹 C、陆九渊、王守仁、李贽 D、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2、朱熹是继孔孟之后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世界万物的本原 B、社会发展的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人的情感、感受,B,C,3宋明理学的建立: A、力图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能继承孔

7、孟正宗和治理国家 B、一开始就成为人们求取科举功名的敲门砖 C、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毫无积极作用可言 D、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应当完全肯定 4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是: A、禅宗 B、理学 C、心学 D、道学 5、不符合陆王心学特点的说法是: 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B、“发明本心”以求理 C、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 D、理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去寻找,B,小知识:鹅湖之会,鹅湖之会是历史上一次著名的辩论,在朱熹和陆九渊兄弟之间展开,因发生在鹅湖寺,故城“鹅湖之会”。 南宋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吕祖谦因鉴于朱熹、陆九渊两派学说论点不同,常引起争论,故

8、而发起约会,邀请朱、陆两家集会于鹅湖寺。当时,朱熹和陆九渊、陆九龄兄弟皆应邀赴约。在这里,发生了朱、陆两派学说的第一次面对面的激烈争论。争论的焦点是关于认识论的问题。朱烹主张“泛观博览,而后为之约”;陆九渊则主张“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这就是朱、陆两派的分歧点。朱熹认为陆学太简易;陆九渊则认为朱学太支离。这次争论,就是哲学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 争论的实质,都是为了互争正宗教主地位。但是,这次“鹅湖之会”并没有解决他们两派学说之间的分歧,故以后还有更加激烈的关于世界观问题的争论。尽管如此,“鹅湖之会”对当时学术界却有很大的影响;鹅湖书院之所以能几百年来永留胜迹,誉满江南,正与朱、陆诸子的“鹅湖之会”有关。,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