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5480258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中历史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中历史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中历史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中历史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温故知新: 1、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和影响 2、简述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和韩非子的思想主张。,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标要求: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儒家思想经历:,春秋时期,应运而生,战国后期,蔚然大宗,秦朝时候,遭到打击,西汉初年,逐渐复苏,汉武帝时期,正统思想,1西汉初年的“无为而治”:,一、背景:从“无为”到“有为”,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刘邦、项羽推翻秦朝政权,刘邦、项羽楚汉战争,材料一: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 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背景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破坏严重,1汉初的“无为”: 背景:秦末战火频繁,社

2、会破坏严重 目的: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 表现:与民休息,一、背景:从“无为”到“有为”,1西汉初年的“无为而治”: 2汉武帝的“有为”:,一、背景:从“无为”到“有为”,(1)背景:,(2)目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 危机:诸侯割据,土地兼并,匈奴为患,为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郡国并行制,汉武帝选拔治国安邦的人才,董仲舒,思想,主父偃,政治,桑弘羊 赵 过,经济,卫 青 霍去病,军事,大一统,1董仲舒的贡献:,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提出,董仲舒,春秋繁露书影,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汉代画

3、像砖上的“伏羲氏和八卦”;,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1、特点 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2、新儒学的主要内容,2、新儒学的主要内容,(1)“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2)“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加强君权的需要,(3)“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边境不宁 诸侯王势力割据势力威胁中央集权 土地兼并严重 阶级矛盾尖锐,加强中央集权 加强君权 限制土地兼并 缓和阶级矛盾,制定规范限制人民,面临问题,董仲舒的学说,解决之道,“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思想上的统一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限田、薄敛、省役 制定道德标准“三纲五常”,3、影响,(1)积极: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得到汉武帝全面肯定,儒学开始成为正统思想,(2)消极:不利于思想文化的争鸣和繁荣,三、儒学成为正统,1、儒学成为正统的原因:(汉武帝的“尊儒” 措施),(1)思想: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2)政治: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3)教育:兴办学校,推广儒学,A、规定儒家经典成为国家教科书,教育为儒家所垄 断; 五经?博士?,B、兴办太学,把经学考试与做官相结合,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C、在全国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儒学推广到民

5、间。,三、儒学成为正统,1、儒学成为正统的原因(汉武帝的“尊儒” 措施):,兴办太学,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在郡县设立学校,建立地方教育系统,民间独尊地位,(1)思想: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2)政治: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3)教育:,儒家经典成为国家的教科书,教育为儒家所垄断,图为北京的国子监牌楼。国子监又称“太学”、“国学”,北京国子监历经元、明、清三代,是中国最后一个国子监,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京国子监中的孔子像,3、西汉“独尊儒术”的结果:,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

6、朝的“焚书坑儒”是相同的。 请回答:你认为上述观点是否有道理?结合秦汉史实指出依据。,探究学习,参考答案,有道理。 秦朝“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然确立的统治思想不同,但都是为了适应加强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的需要(目的相同),都属于思想文化专制的措施(性质相同)。,知识巩固,1史载:“汉初萧(何)曹(参)为相,镇以无为, 从民之欲而不忧乱。”它反映汉初的统治思想是 A儒家主张 B.墨家主张 C道家主张 D.法家主张,3.儒学到了汉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 A.人定胜天 B.无为而治 C.君权神授 D.仁政思想 4.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主要利用了儒学的( ) A.“己所不欲勿施于

7、人” B.民贵君轻 C.性善论 D.大一统 5.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 中央集权的强化 思想控制的加强 大一统的形成 儒学之外其他各个学派的消亡 A. B. C. D.,7、史记记载:“诸吕作乱,日蚀、昼晦。吴楚七国叛逆,彗星现,天狗过梁野。”这段史料:反映了汉代儒家的思想观念留下了后人研究天文学的宝贵资料表现了封建史学家写史的局限性古史对天象的记载缺乏研究价值 A. B. C. D.,A,边境不宁 诸侯王势力割据势力威胁中央集权 土地兼并严重 阶级矛盾尖锐,加强中央集权 加强君权 限制土地兼并 缓和阶级矛盾,制定规范限制人民,面临问题,董仲舒的学说,解决之道,“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上的统一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限田、薄敛、省役 制定道德标准“三纲五常”,儒家思想经历:,春秋时期,应运而生,战国后期,蔚然大宗,秦,遭到打击,汉初,逐渐复苏,汉武帝时期,成为正统,中国的思想学术在不断的相互渗透、改造,以适应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需要,同时又将反作用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