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郭城一中九年级政治《9.1 民族精神耀中华》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5480242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烟台市郭城一中九年级政治《9.1 民族精神耀中华》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山东省烟台市郭城一中九年级政治《9.1 民族精神耀中华》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山东省烟台市郭城一中九年级政治《9.1 民族精神耀中华》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山东省烟台市郭城一中九年级政治《9.1 民族精神耀中华》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山东省烟台市郭城一中九年级政治《9.1 民族精神耀中华》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烟台市郭城一中九年级政治《9.1 民族精神耀中华》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烟台市郭城一中九年级政治《9.1 民族精神耀中华》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民族精神耀中华,目标引导,复习目标: 知道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含义。 了解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复习重点难点: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撑”既是复习的重点,又是复习的难点,自主复习,1、列举中国历史上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事例_ 。 2、分组搜集名言警句,历史故事等材料,寻觅中华儿女的奋斗足迹,感受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3、中华文明为什么能成为世界历史上最为古老而又惟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4、在整个世界正在成为一个“地球村”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弘扬我国的民族精神? 5、一句话重点:、中华民族形成了以_的_、_、_、_的伟大民族精神。_从来就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

2、名言赏析,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孔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孟子: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屈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范仲淹: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谈谈你读了这些名言后的感受。,民族精神,1、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伟大民族,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也熔铸了伟大的民族精神。,2、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注入了更多新的内涵

3、,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障,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 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该诗描绘了当时一幅怎样的历史画卷,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描绘了“九一八”以后,中华儿

4、女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捍卫祖国大好河山的历史画卷,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热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也歌颂了为争取民族独立不惜牺牲一切的爱国主义精神。,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以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和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赢得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 从此,长征精神犹如一座丰碑,树立在我们民族复兴的史册中,它成为中华民族意志与品格的注脚和前赴后继追求光明与理想的象征。,红军飞夺泸定桥,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转战千里,将红旗插上了井冈山,建立了最早的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毛泽东与朱德会师,扩大了革命武装力量,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根据地军民团结一心

5、,多次粉碎了国民党“围剿”,在广大革命者中燃起了新的希望,形成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井冈山胜利会师,七律长征 毛泽东(1935年10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他是一名普通的解放军战士;,他说过:对待同志要象春天般的温暖, 对待工作要象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象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象严冬一样残酷无情。,几十年来,每逢3月,人们就用具体行动来纪念他 。,历史的车轮带我们滚滚驶入新世纪,我们依然难以忘怀那些对中华民族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先烈们。 你能踏寻先烈走过的足迹,说

6、说那些对中华民族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先烈和他们光辉的事迹吗?,你还能说出一些好党员、好干部、好公民的先进事迹吗?,他在西藏工作十余年,从踏上西藏高原那天起,他就暗下决心:把自己的一切献给祖国这块神圣的土地,献给勤劳、勇敢的藏族人民。,在阿里不到两年的工作时间里,全地区106个乡他跑遍了98个,行程达8万多公里,茫茫雪域高原到处都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迹。,在地震的废墟上,他领养了三个失去亲人和家园的藏族孤儿 ,他悄悄卖血供三个孩子读书。,孔繁森,她是中原大地上的又一个女英雄。十里长街,白花胜雪,挽幛如云,那是流动在百姓心中的丰碑!,扫恶打黑,除暴安良,她铁面无私;嘘寒问暖,扶危济困,她柔肠百转。,一个弱

7、女子能赢得百姓的爱戴,是因为,在她的心里有对百姓最虔诚的尊重!,任长霞,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对另一个更弱小的孩子担起了责任,就要撑起困境中的家庭,就要学会友善、勇敢和坚强,生活让他过早地开始收获,他由此从男孩开始变成了苦难打不倒的男子汉,在贫困中求学,在艰辛中自强,今天他看起来依然文弱,但是在精神上,他从来是强者。,洪占辉,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为了一个陌生人,他在滔天巨浪中三进三出,危险面前,他根本不需要选择,因为这瞬间动作源自内心品质。从人群中一跃而出,又悄然回到人群中去,他,是侠之大者。,魏青刚,民族精神,爱国主义 (核心),团结统一 爱好和平 勤劳勇敢 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内涵

8、,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支撑,民族精神的作用,1.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2.民族精神对内具有凝聚力和动员民族力量的作用,对外具有展示民族形象的功能,高昂的民族精神从来就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3.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动力。,你知道新时代新形势下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吗?,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都体现了共产党人身上革命的民族精神。 新中国所形成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栽人航天精神等。,中华民族精神在革命年代新时代的体现,重点知识

9、归纳,1、民族精神的内涵 2、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撑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4先进文化的特征 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6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7、青少年应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课堂练习(我学习、我快乐!),1,下列词句中不能体现我国传统美德的有( ) A,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B,吾日三省吾身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2,在抗旱实践中形成的伟大抗旱精神,以及“红岩精神“,“三峡移民精神“ ,都是重庆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们丰富和提升了全市正在培育的“自强不息,开拓开放“的人文精神,必将在重庆直辖市建设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大放光芒.之所以要弘

10、扬这些民族精神是因为它们( ) ,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的集中体现 ,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能使全市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A、B、C、D、,课堂练习(我学习、我快乐!),3.“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贴在心窝上.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这些诗句体现的民族精神是( ) A.红岩精神 B.井冈山精神 C.延安精神 D.西柏坡精神 4、“一粥一饭,当思来只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句话强调( ) A人活着就是为了含辛茹苦 B。人生在世,吃穿二字 C、牢记并发扬艰苦

11、奋斗精神 D。做任何事情都要三思而后行,课堂练习(我学习、我快乐!),5、2005年11月11日,北京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正式揭开面纱,五个可爱的“福娃”的色彩和灵感来源于中国辽阔的山川大地、江河湖海和人们喜爱的动物形象。“福娃”体现了(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 B。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 C。我国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办好2008年奥运会 D。中国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 6、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 A.自强不息 B.勤劳勇敢 C.爱国主义 D.爱好和平,课堂练习(我学习、我快乐!),7、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所形成的民族精神有( )大庆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 A. B. C. D. 8、“树无根不活,人无根不立。”只有把民族精神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中,我们才有奋斗的激情和动力,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下列选项中,能体现我国民族精神的有(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后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人生在世,吃穿二字 A、B、C、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