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培养新型教师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85460279 上传时间:2019-03-10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4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培养新型教师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培养新型教师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培养新型教师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培养新型教师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培养新型教师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培养新型教师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培养新型教师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培养新型教师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作者(来源):李存富发布时间:2005-12-19 【摘 要】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信息化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时代命题,也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需要,它集中体现课程改革精神,对实现学校教育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具有战略性意义。本课题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终身学习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等为理论依据,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之文献查阅法和调查研究法等方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和研究,其重点是新型教师的培养。通过理论学习、技术培训和实践评比等活动,课题研究取得了预期成效:初步创设了一个基于网络的信息化教学环境,涌现了一批有现代教育观念

2、能自觉运用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师,并在新型教师培养方面形成了一些具有实践意义的运行机制。【关键词】信息技术整合新型教师一、课题的提出(一)“整合”是信息化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时代命题当今社会,信息已成为政治、经济、军事等社会一切领域的基础,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的方式。信息化社会最基本的生产力要素是信息,个体必须掌握相应的信息知识和信息能力才能生存和工作。信息社会知识爆炸现象要求人们必须掌握具备知识更新能力,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技术、技巧和途径。正如桑新民教授所说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是文化发展中第三个重要的里程碑”,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引发了社会文化的深刻变革。作为人类文明经验传播

3、的自觉承担者的教育,无法回避人类生存的这一文化处境。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教育必须自觉与信息技术建立联系。这种联系可以从各学科课程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关系上得到说明。以Jonassen的mindtools区分方式来看,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有三个层次,分别是“学计算机知识(Learning about Computer)”、“从计算机学知识(Learning from Computer)”和“用计算机学知识(Learning with Computer)”。这三个层次的应用对应的信息教育分别是信息概论(Computer Literacy)、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Techn

4、ology Implementation)。配合着互联网与通讯科技、计算机科技、软硬件设备与技术的快速进步。可以预见,信息技术将是现今教育中的必要元素,在未来的社会和教育发展中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教育就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而信息化将是未来人才的重要标志。信息技术是强大的学习工具,它不仅为人们的认知提供技术支持,而且还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认知模式,并改变生产生活方式。教育只有达到在上述三种层次中的第三个层次,才能使人们掌握这种认知工具,从而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生存。从信息化社会发展和教育的关系上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是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经过反复的论争和实验,当代中国的教育改革在

5、教育教学理念上实现了一个最基本的转变:从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未来教育中的基本学习模式必定是自主、合作、创新的、研究性的,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创新学习的能力。这已是诸多教育者的共识,也成了他们设计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实现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要有先进的教育技术。专家认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可以构建出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在这种环境下,资源共享不拘时空,信息获取快速灵活,交互方式丰富多样,协作交流打破区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真正实现自主学习。同时,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以整合为载体、为手段

6、,促进教师的进一步成长。寻找信息技术和上述教育教学理念的最佳结合点,是教育改革走向深化必然遭遇的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它已成为教育改革的新的生长点。但就目前来看,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更多的还是计算机辅助教学阶段,即将信息技术的应用定位在辅助教师课堂讲授上,其功能只在帮助教师把知识难点给学生讲清楚,而不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样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难以真正实现现代教育教学理念,难以达到其追求的目标。因此,从教育改革的自身需要来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是教育改革的内在的迫切要求,教育必将由此走向信息化。(二)“整合”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2001年7月颁发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7、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展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新一轮课改提出了六项具体目标,其中之一是改革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和死记硬背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信息技术能将真实情境与虚拟情境融会贯通,能成为学习新知的强大的学习工具,极大程度地更新了学习的环境,并引起教学模式的变革,带来教学方法的改变,使新的学习方式的实现成为可能。但要现实这

8、一切,必须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有效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改革传统教育模式的重要途径,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和发展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它涉及我国教育领域内很多复杂的深层问题。由于传统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的惯性作用,课程整合必会困难重重,难以在短期内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将会停留在实验探索阶段。但随着课程整合实验的广泛开展,课程整合也将对我国传统的教育教学造成强大的冲击和影响。课程整合实验与基础教育的整体课程改革相呼应,也将会成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先锋或突破口。(三)“整合”是学校教育信息化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自身需求2000年10月25日,原国家教育部部长陈至立

9、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起用5到10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在这种形势下,实现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学校发展必经阶段,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也已经成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应有内容。学校只有加快信息化的步伐,才能适应这一要求;教师只有自觉培养信息化教学能力,才能迎接未来教育的挑战。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全面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必由之路,学校和教师只有积极开展整合的实践和研究,才能求得更好的发展。我校创办于1997年,2004年成为浙江省三级重点中学,实现了跨越式

10、的发展。学校办学思想进步,具有前瞻性,学校充分认识到教育信息化的时代发展趋势,高度重视现代教育技术设施的建设,并提倡教师多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活动。至2003年,我校拥有的现代教育技术设施已基本上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并且也有一些教师开始了经常性的多媒体辅助教学。但是,整体上仍存在许多问题:一是许多教师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模糊,只把它简单理解为教学条件的现代化;二是大多数教师的信息素养较低,对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的意义认识不足;三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尚不够广泛,而且层次较低;四是现代教育技术设施虽较为齐备,但尚未形成有机运作的体系。由此可见,我校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现状离教育信息化的要求尚远。教师

11、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之一,对教育本身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教育改革要想从根本上改变教育本身,首先要改变的是教师。对我们而言,开展一种旨在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更新教师教学手段,改革教师教学模式及改变教师教学环境的课题研究已经势在必行。基于上述种种宏观和微观的考虑,我们决定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和研究,其重点是在新型教师的培养。我们希望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根本性转变,从而实现我校教育的信息化。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一)国外研究现状信息化教育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时代课题,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相关的研究和实践已在不同水平上展开。美国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较早的完成中小学信息技术硬件设施

12、的建设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便提到日程上来了。美国的整合研究大致可分两个阶段:1997年是美国整合研究大规模展开的一年,多个研究项目在学校的整合实验全面展开,主要工作集中在培训教师掌握IT的基本技能,帮助教师转变角色,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IT,并利用IT进行教学探索;2000年的课程整合研究进一步深化,重点在于鼓励社会、教师、家长和学生等各个方面都参与到课程整合中来,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各种条件,建构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以培养具备21世纪技能的人才,课程整合由模式探索转入环境建构阶段。日本、澳大利亚和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研究起步也较早。1995年,日本政府开始实施一个在基础教育领域有重大影

13、响的“100所中小学联网”试验研究项目。要求所有试验学校利用联网系统加入INTERNET。该项目的目标是要在传统教育体制和教学方法的框架外,探索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并通过网络创造理想的交互式学习环境。1995年4月,澳大利亚国家公共资源管理局决定建立“澳大利亚教育网”,并联通INTERNET。该网络不仅包括全部高等院校,而且还覆盖全澳大利亚的所有中小学。1996年,新加坡总理吴作栋作出了教育政策全盘改革计划,其教改内容包括三大环节:教育信息化建设便是其中之一。同年,新加坡教育颁布了教育信息化发展计划,拟投资21亿美元使每间教室连通Internet,做到每二位学生一台微机,每位教师一台笔记本电脑

14、。旨在改善教育教学环境,整体提高师生信息素养,改善学生学习。新加坡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可以说是一步登天。俄罗斯联邦政府由于种种原因发展有些滞后,但还是对信息化教育毫不含糊地做出了规划。统一的信息化教育体系将在2005年建成,其过程分三个阶段:2001年,政府将为所有乡村学校配备电脑、软件等必备的信息化教学设施,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2002年至2003年,编写多媒体教材,并用其进行实验性教学;2004年至2005年,为各类学校配备信息化教学设施,批量发行多媒体教材,建设公开的远程教育体系。据悉,俄政府教育部制定统一标准,通过评比选购信息化教学设备。俄教育部长菲利波夫表示,实施上述规划需耗资约20

15、亿美元,俄联邦政府和各联邦主体将分别支付50%的资金。俄总统普京已指示,必须尽一切可能落实信息化教育规划。为此,俄将从教育基金中额外划拨5000万美元,以启动该规划。如有必要,俄还将向世界银行借款以推广信息化教育。(二)国内研究现状1994年,由原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立项,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领导,由何克抗、李克东教授等牵头组织了“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模式改革试验课题。1996年,教育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推广“几何画板”软件,以几何画板软件为教学平台,开始组织“CAI在教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课题。在组织这两个试验研究课题的过程中,在课件开发与推广以及计算机辅助教学中所遇到的一些

16、新情况和新问题引发了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工作人员的高度注意,他们对多年来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和教学软件开发与推广进行了反思和探讨。1997年7月,根据对研究与实践的反思和总结,在中国教育的、光明日报等媒体上连续发表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再认识系列文章,即:计算机辅助教学:何去何从、教学软件:走出误区、教学软件:未来之路、教学软件:换个想法、教学软件:改变模式等,从此引发了国内对于计算机辅助教学和课件的大讨论和大反思。1997年,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发表的从课件到积件:我国学校课堂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新发展一文提出了“积件”概念,教学软件类型正式由“课件”走同“组件”、“积件”、“学件”,向具有开放性的资源素材型、工具型、平台型的教学平台以及学生电子作品集等方向发展。何克抗教授发表的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一文,系统地介绍了建构主义的由来和发展,阐述了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基于网络和多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