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考语文 专题辅导 材料作文写法指导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5450835 上传时间:2019-03-10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2.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中考语文 专题辅导 材料作文写法指导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2012中考语文 专题辅导 材料作文写法指导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2012中考语文 专题辅导 材料作文写法指导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2012中考语文 专题辅导 材料作文写法指导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2012中考语文 专题辅导 材料作文写法指导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中考语文 专题辅导 材料作文写法指导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中考语文 专题辅导 材料作文写法指导课件(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材料作文写作指导,用心记,做勤奋之人,用脑想,做善思之人,写好材料作文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读懂材料。 二、把握“要求”。 三、突出一个“新”字。,审题,1.抓关键句法 2.因果分析法 3.多个角度法 4.整体把握法,审题立意之方法,1.抓关键句法,有人问巴西球员贝利:“你最满意的进球是哪一个?”贝利答道:“下一个。”,立意:永不满足 再接再厉 追求是无止境的,例1,2.因果分析法,例1 猩猩喜欢喝酒。村里人摆上甜酒,用大小杯子装着。猩猩见了,知道是诱惑。但其中一个对大家说:“何不尝一点点呢?不吃多了就行!”于是大家先喝小杯,不久又取大杯喝。它们实在抵制不住甜酒的诱惑,大饮而醉。村人趁机追捕

2、,无一幸免。,立意:戒贪婪,审题立意之方法,一户人家五个儿子:一个瞎子,一个驼子,一个跛子,一个愚笨,一个浪荡。然而这家人却过得其乐融融,因为家长对五个儿子各有安排:老大眼瞎,让他按摩;老二背驼,让他搓绳;老三足跛,让他纺线;老四愚笨,让他务农;老五浪荡,让他经商。一家人各展其长,各得其所。,从家长的角度合理使用人才,从儿子的角度扬长避短,审题立意之方法, 3.多个角度法,审题立意之方法,4.整体把握法,有盲子过涸溪,失坠,两手攀木楯,兢兢握固,自分必坠深渊。过者告曰:“无怖,第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楯长号。久之,手惫,失手坠地。乃自哂曰:“嘻,蚤知是实地,何久自苦耶?”,从下列选项中选

3、出最佳的立意( ),C,审材常见病症,1. 脱离材料 随意而为,2. 朦胧感知 似是而非,3. 抓一鳞而弃全鱼,4. 抓现象而弃本质,实战演练场,根据下面材料进行审题立意。,鲜花感谢细雨:“是你把我滋润得这般俊俏,这般美丽。” 细雨说道:“要感谢还得感谢春风妈妈,是她让我这样做的。” 多么动听的语言,多么和谐的春天,只有经历过严冬的人,才能感受到这景象的可爱。,根据下面材料进行审题立意。,鲜花感谢细雨:“是你把我滋润得这般俊俏,这般美丽。” 细雨说道:“要感谢还得感谢春风妈妈,是她让我这样做的。” 多么动听的语言,多么和谐的春天,只有经历过严冬的人,才能感受到这景象的可爱。,抓关键词,根据下列

4、材料进行审题立意。,鲜花感谢细雨:“是你把我滋润得这般俊俏,这般美丽。” 细雨说道:“要感谢还得感谢春风妈妈,是她让我这样做的。” 多么动听的语言,多么和谐的春天,只有经历过严冬的人,才能感受到这景象的可爱。,由果溯因,和谐(果),友爱 尊重 感恩(因) 奉献 合作,拟 题,文章好比人的躯干,中心论点好比人的头部,而题目则是人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题目则是文章的“窗户”了。因此,应该认真对待拟题目。题目比论点更需要准确、鲜明、简洁。好的题目,或准确揭示文章主旨,或点明论述范围,或新颖别致,都能给读者留下良好印象,吸引读者仔细阅读下文。,拟题原则,总的原则是紧扣中心论点及材料的特点来

5、拟定。从应考的实际来说,最好拟成论点型题目,有利于突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在中心论点确定的情况下,只需把论点句照搬或缩简短一点即可。如果这样做有困难,那就拟成感想型,既简便又稳妥。,方法,修辞法 借用法 反向法,选材,怎样选材,要围绕主题选材 材料要真实准确具体 材料选取要典型,教你几招:,(做生活有心人) 一、从 生 活 中 寻 找,1亲身经历,2亲眼所见 亲耳所闻,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教你几招:,1、 文中的名句、语句、典故等引入作文。 2、 课文中的句子形式(语流、语势、语形等) 进入作文。 3、课文中的人物的典型事件写入作文。 4、将课文内容翻新,重新造写。,(做书本的有心人)

6、三、从 课文 中 挖掘,示例: 学生作文世界因多彩而精彩的开头:,“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吟咏着徐志摩的佳句,我轻轻掀开文学神秘的面纱。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放,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的低沉,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旷达,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各有千秋。”,教你几招:,(做阅读有心人) 二、从 阅读 中 挖掘,1历史,2文学作品,著名的人物和事件,典型的形象及 经典的情感寄托与描写,人物及故事,、报纸、杂志,战火的硝烟掩盖不住你无穷的智慧,纷繁的世事磨灭不了你心中的情怀。面对对手的万马千军,你独守空城,气定神闲,从你的手指间流淌着的音韵像拥有万千精兵般胸有

7、成竹,就这样,你凭借着勇气与智慧,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个战争的神话。你多年苦心经营,六出祈山。而这一切,你情愿放弃怡然自乐的旷野生活,选择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道路,仅仅只为报答当年的知遇之恩。纵然这一生,都只在为一个“忠”字,你至死不悔。如果说英雄的光环会让你显得高高在上,那么你心中的情怀一定会让你的光芒闪耀的更持久,因为它是那么纯朴,那么珍贵。,借教材中人物的典型事件丰富作文内容。,选材要求 紧扣中心(准) 选材角度 小事入笔(小) 真事真情(真) 富有新意(新),假如让你以“一个勤于思考的人”为题写一篇作文. 你会选择下列哪些材料. 1、他有时候一边吃饭一边看书。 2、他有时因为一个问题没有

8、解决而忘记了吃饭。 3、他的问题特别多,总是喜欢问为什么。 4、他的作业认真,都是“优”。 5、他从不抄袭别人的作业。 6、他一般不和同学交往,即使有也是为了学习上的问题。 7、在课堂上,他举手是最积极的,而且敢于向老师表明自己的观点。 8、他读过的书上总是写满了密密麻麻的体会。,选材用材都必须围绕中心展开, 材料要充实、典型、真实、新颖。 一、把熟知的材料选出来 二、把独特的材料筛出来。 三、把时代的影子照下来。 四、把陈旧的材料改过来。 五、把想像的情景写下来。 六、把合适的材料配起来。 七、把精华的部分亮出来。,材 料 的 取 舍 原 则,舍旧取新 舍大取小 去粗取精,选材要注意的问题,

9、占有丰富的素材 服务主题 典型深刻 多样化和层次感 新颖,布 局,五 步 成 文 法,“引”、“析”、“提”、“联”、“结”,“引”定向剪裁,概述材料。,所谓“概述”,就是不能将题目所给材料原文照搬,而是对准自己立论的指向剪裁材料,使材料为我所用的“定向剪裁”。应抓住材料的核心内容简要叙述,,引述时应注意: 1、要有针对性。即所引的材料一定要符合题旨的需要,能为中心论点服务;同时根据中心论点的需要,恰当地处理好所引材料的详略。 2、要概括。即对所引用的材料,根据中心论点的需要,以最为浓缩的精要语言对它进行高度地概述,而省去不必要的过程和细节描写。,“析“分析材料,突出感点。,“析”,就是围绕议

10、论的中心对引录材料内容的寓意进行扼要分析。要求分析得准确,切合事理,语言精要。“析”的目的是为中心论点的提出创造理论的条件。,“提”提出论点,纲举目张。,“提”,就是通过材料的分析之后,顺势提出中心论点。根据内容的需要,有时也可以将“析”与“提”两部分的观点“合二为一”。中心论点是全文内容的“神”,材料组合的“纲”,起统帅作用。因此,论点的提炼,必须做到:扣材、准确、稳妥、鲜明、简洁。,“联”联想联系,论证论点。,“引”“析“后,作文就完成了对材料的处理。“联”是运用材料提供的道理来类比社会生活,议论社会生活的过程。可以联想类似的道理(从道理上论“),也可以联想相关的社会生活现象(从事实上论证

11、)。这部分是作文的重点,既要放开思路,又要概括力强;既要重点突出,又要正反结合。,表述观点的角度: 1原因:从为什么的角度思考 2,结果:从结果会怎么样的角度思考 3,态度:从应该以什么态度去对待的角度 4,方法:从如何去做的角度思考,“结”重申材料,深化论点,结尾呼应开头,或进一步强调论点,或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提出希望要求。,材料作文之大忌,1、忌文章一开头即用“读了这则材料”、“看了这幅漫画”之类的话代替对材料的引述,把写作文等同于回答问答题,因为一旦离开具体试卷我们就不知“这”为何云。 2、忌对原材料进行随意改动,杜撰原材料的故事与情节,或者对原材料进行续写。 3、忌“引材料”时生搬

12、硬套。 4、忌抛开材料,信马由缰。 既然要求根据材料作文,就必须以材料为根据来联想生发,不能置材料与不顾,而天马行空,脱缰狂奔。材料作文要求若即若离,不即不离。由此可见,写材料作文是带着镣铐的舞蹈。 5、忌就事论事,局限于材料。 在吃透材料的基础上,应本着“文章合为时而著”的原则由此及彼,联想生发开去,借题发挥,写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使文章真实而具有现实性。,阅读下面这句黄永玉给自己的画作螃蟹所写的解说,写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螃蟹:可也怪!人怎么是直着走的?,校准自己的秤,“可也怪,人怎么是直着走的?”这是黄永玉画作中一只螃蟹的台词。(引) 螃蟹为什么会提出这样

13、的问题呢?或许因为它蟹眼近视,见少识短?或者因为蟹心太小,只装得下自己,容不得别人?我想多半是后者。螃蟹的自我感觉太好了,以为自已横行,别人也得霸道。拿自己的好恶去强求别人,却不知道在指责别人的时候,可笑的正是它自己。(析),由是我想,高贵的人啊,可不要象螃蟹一样自以为是呀!请你在称量别人的时候,最好校准自己手中的秤,先称一称自己。(提) 记得有一个老套的故事:从前,某国有一眼泉水,名叫“狂泉”。国人喝了这泉水,没有不发狂的。只有国王食用井水,不患狂病。结果国人反而认为正常的国王是狂人,大家要合力治疗他的“狂病”。他们对国君又烧火艾,又扎银针,又灌汤药,直到国王也发狂,大家才欢心乐意。(联1,

14、古代寓言),为什么会发生这种闹剧呢?是因为国人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是因为它们的是非标准发生了颠倒。 这种以不正常笑正常,把正常当不正常的现象历史上不乏前例。汉代苏武囚于匈奴,同是汉人的卫律劝苏武说,你看我“负汉归降匈奴”,“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宝贵如此”, 你怎么这么不识时务呢?卫律恬不知耻,当然遭到了苏武的痛斥,落得千古骂名。(联2,古代人物),当今现实生活中,象螃蟹这样自以为是,黑白不分的家伙似乎越来越多:有头发染得半红半黄的男女指着别人的满头黑发说,“老土,你怎么不去染一下呀?”靠歪门邪道混得职称的前辈“关心”后辈说,“不就少了论文吗,真傻,怎么不去抄几篇呀?”新官上任,亲朋故旧会说:“

15、怎么不趁机捞一把啊?”这些人就如自以为是的螃蟹和喝了狂泉的疯子一样,本来自己横行已是“另类”,结果却笑话别人傻气。(联3,现实生活),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很复杂。我想,主要是因为社会变革过程中,一些人面对权钱利色等诱惑,丧失了正确的立场,颠倒了是非标准,结果以丑为美,以耻为荣。说到底,是极端个人主义在作怪。如果不引起警惕,后果是十分危险的,小而言之,它见笑大方,败坏了自己的形象,阻碍了自身的发展;大而言之,它恶化了社会风气,影响了社会和谐。(深1,挖根源),现实中不是有很多类似的怪现象吗,危害祖国成了“斗士”,背离人民成了“本事”,愚昧无知成了“时尚”,好逸恶劳成了“潇洒”,损人利己成了“能耐”

16、,见利忘义成了“聪明”,违法乱纪成了“勇敢”,骄奢淫逸成了“荣耀”,如此等等。长此以往,是非混淆,荣耻颠倒,以耻为荣,以荣为耻,社会怎么能健康发展呢?(深2,说危害),所以,我们要加强学习,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张扬个性,追求百花齐放的时候,更要树立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美丑观,这样,才不至于“蟹”眼看人低,才不至于脱离社会准则,突破道德底线,做出些见笑大方甚至祸害百姓的事来。(结,解决办法),评析本文从材料中螃蟹的好奇入笔,抓住螃蟹奇怪人的直行这一结果发出疑问,查原因,定论题,提观点,这种读后感似的写法使论题和观点紧扣材料。论证部份分别从古代寓言、古代人物和现实生活三方面联系开去,避免了就事论事,使内容丰富,论据充分。然后,进一步探求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分析其危害,使论证更加深入。最后,提出解决办法,要树立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美丑观,照应标题,使文章结构完整。这是一篇比较典型的议论文,较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