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灌南县实验中学2013届九年级历史下册 苏联的崛起课件 北师大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5450403 上传时间:2019-03-10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灌南县实验中学2013届九年级历史下册 苏联的崛起课件 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江苏省灌南县实验中学2013届九年级历史下册 苏联的崛起课件 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江苏省灌南县实验中学2013届九年级历史下册 苏联的崛起课件 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江苏省灌南县实验中学2013届九年级历史下册 苏联的崛起课件 北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江苏省灌南县实验中学2013届九年级历史下册 苏联的崛起课件 北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灌南县实验中学2013届九年级历史下册 苏联的崛起课件 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灌南县实验中学2013届九年级历史下册 苏联的崛起课件 北师大版(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课 苏联的崛起,课程标准:,概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苏联的崛起,五年计划,1928年至1937年,苏联执行两个五年计划. 成就: 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 ,世界 。苏联成为一流的工业强国。,第一,1937年,第二,斯大林模式,形成:1936年,苏联颁布 标志着 制度在苏联建立,也标志着 的建立。,经济上,排斥 ,用 来干预经济。,弊:从长远看,阻碍了苏联的 建设和 的持续发展,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特点,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 匮乏,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盛行;,评价,利:使苏联跻身于 国家的行列,为后来取得 的胜利奠

2、定了基础。,新宪法,社会主义,斯大林模式,民主与法制,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行政手段,工业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民主与法制,经济,快速回答,一、苏联的成立 你知道苏联的由来吗?怎样从年代上区分“沙俄”、“苏俄”、“苏联”?,俄罗斯联邦,1922年苏联成立,俄罗斯联邦 外高加索联邦 乌克兰 白俄罗斯,当时苏联依然处于,思考:苏联应该做什么?,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 斯大林,1922年年底,各族人民在自愿和平等基础上,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俄罗斯联邦,1922年苏联成立,俄罗斯联邦 外高加索联邦 乌克兰 白俄

3、罗斯,1925年加入的有 乌兹别克 土库曼,1929年加入的有 哈萨克 塔吉克 吉尔吉斯,1940年加入的有 爱沙尼亚 拉脱维亚 立陶宛 摩尔多瓦,1940年苏联有15个加盟共和国。,请注意区别:,沙俄(1547年1917年) 苏俄(1917年1922年) 苏联(1922年1991年),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在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中建成的。沙皇俄国并没有现代的生产机器。当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垮台时,那里既没有多少工业品,也很少粮食。同时,也没有熟练工人;农民还过着中世纪(封建社会)的生活。斯大林时代 1920和1921两个饥荒的年头夺去了成百万的生命。一度曾是肥沃的伏尔加河流域的乡村,即使当时

4、有学校,也没有一个农民的儿童能够上学。 斯大林 我们不得不鞭策我们的国家,因为它落后了一百年,并因为落后而面临灭亡的危险。 斯大林 通过这些文字,你获得了什么信息?,苏联经济发展的底子薄,可以说跟新中国建国初期一样,都是一穷二白的形势,斯大林的探索,14大,15大,1925年,联共(布) “十四大”通过了 社会主义工业化 的方针。,1927年联共(布) “十五大” 通过了逐步开展 农业集体化的方针,一五计划,(19281932),二五计划,(19331937),三五计划,结果: 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基本上实现了国家 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1937年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因大战

5、爆发,三五计划中止,(19381942),作用:由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工业强国; 国防力量加强,为以后抵制法西斯的侵略奠定了基础。,重点:发展重工业,缺点:造成重工业、农业、轻工业比例失调。,启示:重、农、轻应该按比例协调发展,1、社会主义工业化,两个五年计划完成之后,苏联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超过德、英、法,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工业生产占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由沙皇时代的2.6上升到1937年的13.7。,苏联”一五“计划期间工业化的重要工程之一第聂伯河水电站,1、社会主义工业化,苏联的工业化与英国的工业化相比, 有哪些显著的不同点?,触类旁通,2、农业集体化,

6、苏联宣传画集体农庄少女,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放弃了新经济政策 从农民手中拿走的太多,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业集体化,时间:30年代初开始 1937年完成,苏联的成就,1937年,“二五”计划提早完成,苏联的工业总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苏联工业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是什么?据此,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学习苏联人的哪些精神? 原因:苏联人民的热情;顽强的精神意志;高速的工作效率。 学习苏联人民的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毅力和勇气,邓小平说过:“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

7、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后来苏联的模式”是指?,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领导国家的权力需要集中起来,才能有效对付外部的挑战。 这一模式使苏联取得了巨大的建设成就,但这一模式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三、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1.形成标志: 2.特点,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3.利:,“利”在于:使苏联跻身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弊端: 第一:政治上,党政不分,国家权利高度集中.民主和法制匮乏,个人崇拜盛行. 第二:经济上,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强调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在探索建设社会

8、主义的过程中,中国应该从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中吸取怎样的教训呢?,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 要注意调动人民生产积极性, 处理好工业农业问题;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防止个人崇拜;,材料一:苏联(苏俄)的探索:列宁在十月革命以后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铁路管理+美国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社会主义。斯大林在1926年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统一最集中的经济,社会主义经济是按计划进行的”。 材料二:新中国的探索: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二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 何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三:改革开放前后国民经济成分比例示意图,(1)依据材

9、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20年代,苏俄的哪一政策基本体现了列宁的主张?斯大林主张建立怎样的经济体制?从当前我国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角度分析这一体制有何弊端?,(1)新经济政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或计划经济体制;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材料一:苏联(苏俄)的探索:列宁在十月革命以后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铁路管理+美国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社会主义。斯大林在1926年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统一最集中的经济,社会主义经济是按计划进行的”。 材料二:新中国的探索: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二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

10、体制。 何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三:改革开放前后国民经济成分比例示意图,(2)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推行什么政策?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什么?,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材料一:苏联(苏俄)的探索:列宁在十月革命以后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铁路管理+美国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社会主义。斯大林在1926年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统一最集中的经济,社会主义经济是按计划进行的”。 材料二:新中国的探索: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二是

11、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 何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三:改革开放前后国民经济成分比例示意图,(3)你对“大国崛起得益于体制的创新与发展”有何认识。,经济体制的改革要符合国情;要维护人民的利益;要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材料四: 引言:“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材料五:图片: (1)为何邓小平说“列宁的思路比较好”?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实施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2)插图分别反映了苏联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社会主义工业化,农

12、业集体化;,材料四: 引言:“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材料五:图片: 3.苏联工业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是什么?据此,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学习苏联人的哪些精神?,原因:苏联人民的热情;顽强的精神意志;高速的工作效率。 学习苏联人民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毅力和勇气,4.指出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中,与后一幅插图类似的历史事件?,农业生产合作社,材料四: 引言:“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13、。” 邓小平 材料五:图片:,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 要注意调动人民生产积极性, 处理好工业农业问题;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防止个人崇拜;,5.苏联(苏俄)的发展历程对我国有何启示 ?,训练反馈,1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斯大林模式。下列有关斯大林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使苏联成为强盛的工业国 东欧各国大都曾照搬这一模式 为苏联的解体埋下了隐患 极大地保护了农民的利益 A. B. C. D. 2对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苏联的某种政治经济模式,有学者认为:从富国强兵的角度来说,成绩是辉煌的,但从社会的全面发展不来说,是不成功的。该模式是指( ) A战时共产主义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罗斯福新政 3苏联和中国在建国初期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过程中的相同之处是重点发展 ( ) A轻工业 B商业 C重工业 D交通运输业 4.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是在( ) A新经济政策实施后 B苏联成立时 C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时 D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后 六教学反思:,A,C,C,D,(二)填表题 中国和苏联是20世纪最重要的两个社会主义国家,对革命和建设的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填充下表空白处。,南昌起义,井冈山,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三大改造,邓小平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