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一语文 第四单元 第11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5448151 上传时间:2019-03-10 格式:PPT 页数:105 大小:2.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高一语文 第四单元 第11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2013年高一语文 第四单元 第11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2013年高一语文 第四单元 第11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2013年高一语文 第四单元 第11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2013年高一语文 第四单元 第11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高一语文 第四单元 第11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高一语文 第四单元 第11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10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1课,晨读新课启航,识记知识必备,探究文本研读,领悟学海览胜,积累写作点滴,应用体验之旅,片段背诵,资料助读,主旨概览,文本层析,写法借鉴,高考对接,素材档案,佳作欣赏,第四单元,学问、做官、做人 1“做人、做学问”是一个整体,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其中,做人是目标,是一种素质要求;做学问是基础,是一种知识要求。 2温家宝总理在浙江大学看望慰问广大师生时,勉励同学们务实求学,不求虚名。他叮嘱想从政的学生们“要做事不要做官”。,“要做事不要做官”,这不仅仅是对想从政的大学生的劝诫,更是对那些一门心思跑官、要官、当官,只想做官不想做事的为官者的当头棒喝。 “要做事不要做官”,这里说的“官

2、”,并不单指官位,而是指领导的官僚思想、官僚意识、官僚作风。一些人忘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千方百计谋官位,谋到官位不做实事,而是当官做老爷,高居老百姓之上,甚至贪污腐败,祸害一方。他们所做的事,败坏了党的名誉,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就是谋私利,图虚名。,3.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曾讲起一件发生在北大的真事。有一个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学了,一位外地来的年轻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他看见一位老人走过来,就迎上去说:“您能帮我看一下行李吗?”老人爽快地答应了。那位学子就得以轻装地去办理各种入学手续。过了一个多小时,年轻人回来看见老人仍在原地看着他的行李。年轻人大为感动,深深

3、谢过,老人就离开了。开学典礼上,当主持人一一介绍在主席台就座的校领导时,年轻人惊讶地发现:那天给自己看行李的人,竟然是北京大学副校长季羡林先生。年轻人在强烈的震撼中想到了这样一句话:人格,才是最高的学府。,上,当主持人一一介绍在主席台就座的校领导时,年轻人惊讶地发现:那天给自己看行李的人,竟然就是北京大学副校长季羡林先生。年轻人在强烈的震撼中想到了这样一句话:人格,才是最高的学府。,蔡元培数度赴德国和法国留学、考察,研究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化史,为他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论基础。他为发展中国新文化教育事业,建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做出了重大贡献,堪称“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他提出

4、了“五育”(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和“尚自然”“展个性”的儿童教育主张。他试图通过,贫儿院的试验和推广,逐步以学前儿童公共教育替代当时的家庭教育,最终实现学前儿童公育的理想。他是中国近现代美育的倡导者,主张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实施美育。为我国教育、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富有开创性的贡献。 教育论著有蔡元培教育文选蔡元培教育论著选等。,1916年底,在法国游学的蔡元培接到教育部的来电,请他回国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但这非美差,因为当时的北大以学风败坏、腐败盛行而声名狼藉,所以蔡元培一到上海就有多数友人劝他不可就职,说北大太腐败

5、,恐整顿不了,反把自己的名誉搞毁了;但也有少数人劝他,说腐败总要有人去整顿。蔡元培最终听取的是少数人的建议,担任了北大校长职务。1917年9月,蔡元培到校主持开学典礼,发表了这篇著名的演讲。,演 讲 辞 演讲辞又叫讲演稿,它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在内容上,演讲辞应视有关集会或活动的要求而定,力求中心明确,言之有物;在表达上,偏重于议论、说理,同时兼用必要的记叙、抒情,力求条理清晰,要言不烦。,第一,针对性。演讲是一种社会活动,是用于公众场合的宣传形式。它是用思想、感情、事例和理论来打动听众、“征服”听众的,所以必须要有现实的针对性。 第二,可讲性。演讲的本质在于“讲”,而不在于 “演”,它以“讲”

6、为主,以“演”为辅。由于演讲要诉诸口头,拟稿时必须以易说可讲为前提。 第三,鼓动性。演讲是一门艺术。好的演讲自有一种激发听众情绪、赢得好感的鼓动性。,y,xi,m,y,cu,x,qu,no,lio,w,z l,d l,zhu,zhu,b,p,si,si,s,gn,gn,xin,xin,chng,zhng,肄,肆,贻,怡,勖,勋,弭,弥,侮,诲,誉,誊,三、用准词语 (一)词语辨析 1不止 不只,不止,不只,2责无旁贷 义不容辞,义不容辞,责无旁贷,3刮目相见 侧目而视,刮目相见,侧目而视,1.词义理解 (1)终南捷径:比喻求官的最近便的门路,也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 (2)束之高阁:高阁,储

7、藏器物的高架。把东西捆起来,放在高高的架子上面,比喻扔在一边,不去用它或管它。 (3)敷衍塞责:指工作不认真负责,表面应付了事。 (4)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 (5)开诚布公:指以诚意待人,坦白无私。 (6)旁征博引:指说话、写文章广泛引用材料作为依据或例证。,“旁征博引”,指说话、写文章广泛引用材料作为依据或例证。原话是“不注意倾听别人意见”的意思。,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的上任演说。此文中他为改革当时封建思想、官僚习气浓厚的北大,有针对性地向青年学子提出三点殷切期望。蔡元培先生在演说中表现出来的人品和他对青年学子的教导,对我们很有教育意义。,(二)解读文本精

8、要 1蔡先生的开头语有何特点? 对应考点:分析开头语的特点 提示:开头简洁、明了。开门见山,提出问题,引起关注;且娓娓道来,毫无校长之架势,和蔼可亲。,二、阅读第24自然段,回答下面问题。 (一)梳理行文脉络,(二)解读文本精要 2第2自然段,作者为何要提“专门学校”? 对应考点:理解文章内容 提示:通过对比“专门学校”和“大学”,明确大学的性质“研究高深学问”,这也是蔡元培坚持的大学教育宗旨。,3根据第2自然段,概括归纳北大的腐败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对应考点:归纳内容要点 提示:求学者皆有做官发财的思想,专业多以实惠取巧的法科为主;对于教师不以学问的深浅来衡量,而是只问官阶之大小。,4第2

9、自然段,作者为什么要提清朝的覆灭和目前人们对当局的不满? 对应考点:理解文章内容 提示:通过实例来证明如果只为做官发财而来,则往往容易敷衍塞责,误己误国。,5第3自然段,作者为何先提当时的社会现实? 对应考点:理解文章内容 提示:蔡元培希望北大的学子能以天下为己任,以身作则,担当起匡正流俗的职责,为天下人做道德的楷模。,6第4自然段,作者讲述自己在德国的亲身经历,用意是什么? 对应考点:理解文章内容 提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论述良好的社会风气之必要,勉励青年学子相互友爱,共同进步。,三、阅读第5自然段,回答下面问题。 (一)梳理行文脉络,(二)解读文本精要 7第5自然段,新官上任三把火,蔡先生

10、上任伊始,为何只计划做两件小事? 对应考点:理解文章内容 提示:这两件事虽小,却是建构一所优秀大学的基本条件,也是学子最迫切的需要。作为校长,蔡元培为学校、为学生考虑不可谓不深,不可谓不细。,四、阅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 (一)宏观结构把握,(二)整体综合解读 8试分析本文在语言方面的特色。 对应考点: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 提示:在语言上,本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在简洁凝练中透出文言文特有的古朴典雅。这篇演讲辞写作的年代,正是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新旧两种文体并行的时期,当时的许多文章都带有文白混杂的特点。以本文为例,文章基本,的框架还是文言文,有大量的文言字词和文言句式,多用单音词、语气词等,但

11、另一方面文章又比较浅显,有许多口语成分,比起古文来好理解。因此,本文读起来既有文言的言简意赅、意味深长,又有口语的明快易懂。,写法简析 1议论开门见山,有现实意义,针对性强 在演讲中,蔡元培开门见山,在简单地回顾了自己与北大的渊源之后,就以校长的身份直截了当地对青年学子提出了三点要求: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这三点要求绝非泛泛而谈,而是直接针对当时的社会风气和北大的沉疴提出的,可以说每一点都极具针对性,都事关北大的前途和命运。,2语言简洁,热情恳切 行文简洁是作者的风格。如开篇第一段,只几十个字,就把历史、现在、演讲要旨说得明明白白。再如说“砥砺德行”的必要性时,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

12、的现状,用几句话概括,既点明现状,又略有含蓄,不直接指出师生中的此类情况,而听者自明。 和别的演讲不同,本文靠的是精辟的分析、透彻的说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语言恳切、热情洋溢,极富鼓动性。,3多种论证方法的运用,技法指导 如何进行正反对比论证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往往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有比较才有鉴别”,两种事物一经对比,就可以分辨出彼此间的差异。因此,议论文中常常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把两种矛盾或对立的事物加以对照比较,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说理,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使所阐述的事理更加深刻,更,有说服力。真与假的对比,可以去伪存真;善与恶的对比,可以抑恶扬善;是与非的对比,可以拨乱反正。因此,运用正

13、反对比论证比单从正面说理、论证更有力,观点更鲜明。 在写作中运用正反对比论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根据文章中心的需要确定是否运用对比论证,进行对比要阐述的道理是什么,一定要心中有数。 2寻求适当的对比材料。用作对比的事物必须有明确、统一的对比点。如果两种事物间缺乏一定的可比性,就缺少了对比的依据,也就达不到有效论证的目的。,3要有相同的对比量。如果论述时从正面讲了两个方面,那么用来对照的部分一般也应该从反面讲两个方面。这样不仅对比相应均衡,而且能使文章眉目更为清楚。 4对比之后要进行适当的分析议论,把蕴涵其中的事理简明扼要地揭示出来。比是基础,议是升华。因此,对比后要

14、旗帜鲜明地作出评价或得出结论,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参考答案:商纣王自高自大,一意孤行,最终落得个葬身火海的下场;唐太宗虚心纳谏,开创了“贞观盛世”;楚怀王闭目塞听,弃屈子的诤谏于不顾,落得个客死他乡的结果;齐威王善于纳谏,门庭若市,赢得诸侯朝拜,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从文章的内容看,不同层次的中心句是重要的句子。在文学作品中,直接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揭示事物重要属性、说明主要事理的句子,表达作者观点态度或写作意图的句子,大致都属于文中重要的句子。从结构上说,总领句、总结句和重要的过渡句是重要的句子。从表达上说,富有特色的句子是重要的句子。所谓富有特色,一是指结构上超常,组合,二是指运用

15、了某种表达技巧。例如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一文中的第二、三、四段开头的“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砺德行”“三曰敬爱师友”是各段的中心句,表明了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这样的句子就是文中重要的句子。,(2011重庆高考)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论 诚 意 朱自清 诚伪是品性,却又是态度。从前论人的诚伪,大概就品性而言。品性一半是生成,一半是教养;品性的表现出于自然,是整个儿的为人。说一个人是诚实的君子或诈伪的小人,是就他的行迹总算帐。君子大概总是君子,小人大概总是小人。不过一个社会里,这种定型的君子和小人,并不太多,一般常人都浮沉在这两界之间。所谓浮沉,是说这些人自己不能把握住自己,不免有作伪的时候

16、。还有一层,这些人对人对事有时候自觉的加减他们的诚意,去适应那局势。这就是态度。态度不一定反映出品性来,一个诚实的朋友到了不得已的时候,也会撒个谎什么的。态度出于必要,出于处世的或社交的必要,常人是免不了这种必要的。这是“世故人情”的一个项目。有时可以原谅,有时甚至可以容许。,但是一般人似乎太严格了一些,照他们的看法,不诚恳无诚意的人就未免太多。而年轻人看社会上的人和事,除了他们自己以外差不多尽是虚伪的。这样用“虚伪”那个词,又似乎太宽泛了一些。这些跟老先生们开口闭口说“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同样犯了笼统的毛病。一般人似乎将品性和态度混为一谈。诚实的品性确是不可多得,但人孰无过,不论那方面,完人或圣贤总是很少的。,人与人、事与事之间各有分际,言行最难得恰如其分。诚意是少不得的,但是分际不同,无妨斟酌加减点儿。种种礼数或过场就是从这里来的。日常生活里所谓客气,也是一种礼数或过场。有些人觉得客气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