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学案(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9).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5444586 上传时间:2019-03-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学案(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9).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学案(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9).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学案(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9).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学案(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9).doc(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学案教师寄语: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时间是伟大的作者,她能写出未来的结局。最聪明的人是最不愿浪费时间的人。一、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自己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的双边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2注意在活动中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二、

2、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学习难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解释一些声现象。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音叉六只,铁架台、塑料球,音乐盒,水槽。学生合作组器材:纸片、梳子、几根橡皮筋、空盒子、直尺、杯子、一张纸等。四、学习过程(一)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请同学们用桌子上的器材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器材:纸片、梳子、几根橡皮筋、空盒子、直尺、杯子、一张纸等。怎样想办法使它们发出声音?比一比,谁的方法多,谁的方法更有创意?自主探究:思考:上述发声物体和不发声时有何区别?物体发声时有何共同特点? 小结:1、声音是由物体的_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_,振动停止,_也停止

3、。 2、声源:正在_的物体。能够发声的物体既可以是固体,又可以是_或_。体验:手摸喉咙发声,手有什么感觉?同学们再举一些发声的例子,并说出声源。_讨论:手拍桌子发出声音,你有哪些方法感知桌面的振动?(二)声音的传播思考:声源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那么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的物体传出去的?传播时需要什么物质来作介质呢?老师讲话,同学能听到声音,通过什么传送到你们的耳朵里的?小结:声音可以在_中传播探究:那么固、液体可以吗? 合作实验:1、甲同学一手紧握一支铅笔一端,并用两手捂住耳朵,乙同学敲击铅笔另一端,让甲同学感觉能否听到声音。2、甲同学将耳朵紧贴于桌面上,乙同学在课桌另一端轻轻敲击桌面。甲同学能

4、否听到声音。小结:声音可以在_中传播请再举例:补充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的例子。_补充事例:1、贝多芬晚年失聪,就用牙齿咬住木棒一端,另一端抵在钢琴上来“听”钢琴声。2、古代人民在旷野里常用“伏地听声”的办法来判断远处有无马群来到。思考: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吗?请举例:_小结:声音可以在_中传播看课本图1.1-4真空响铃实验,并让学生思考下列问题:a. 抽气前,你能不能听到铃声?b. 抽气过程中,铃声有什么变化,最后怎样?c. 进气后,你又能不能听到铃声?分组讨论:小结:声音在_中不能传播补充事例:宇航员走出空间站在太空中讲话,即使靠得很近也听不到对方讲话,他们必须通过无线电波、对讲机通话。归

5、纳总结:1、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都可以作为介质。 2、声音在_中不能传播。思考:声音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想一想:水波的形成小结:声音在传声物质中以_的形式传播。(三) 声音传播的快慢思考:打雷时,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为什么我们总是先见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呢?讨论,分析归纳:_声速定义:_叫做声速让学生阅读的有关内容,思考下列问题:a. 在空气中,声速是多少?b. 声音与传声物质有什么关系?归纳小结: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_。一般说来,气体中声速最_,液体中_,固体中_。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还与_有关,;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_。五、课堂小结六、

6、自我检测1、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人说话靠舌头振动发声的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D、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2、小孩用嘴巴把一个气球吹大,由于小孩用力太大,气球被吹破了,发出“嘭”的声响,这声响是由于( )A、球皮被吹大时震动发出的响声 B、吹气球时球内空气振动发出的响声C、破裂时球皮振动发出的响声 D、球皮破裂时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的响声3、说话时人的_在振动,拉小提琴时琴弦在_发声。观众能听到琴声,说明_可以传声。4、铜锣发声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这是因为:_。5、黄河大合唱中的歌词“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7、这里面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_、_、_。6、某人在没有装水的空长铁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则在另一端将听到_次响声,则第一次响声是由敲击产生的声音通过_的传播而来的。7、明朝有人写下这样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其中涉及到哪些升学知识?8、一个同学向一口枯井的井底大喊一声,经过1.5s听到回声,那么这口枯井的深度大约是多少米?(声速按340m/s计算)七、能力拓展(一)选择题1、用手握住正在发生的自行车铃,就听不到铃声了,是因为( )A、手吸收了声音B、手太用力了 C、手使铃停止了振动 D、以上说法都不对2、声音从空气中传到水中,它的

8、传播速度将(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不能确定3、(07济宁中考)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于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而在飞船舱内却可以直接对话,其原因是( )A、太空中噪声太大 B、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 C、用通讯设备对话更方便 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4、以下现象中,用以说明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是( )A、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 B、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 C、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跳动 D、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入密封的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空气,声音会逐渐变小5、下列古诗句中描述的声现象是由于空气振动而发声的是( )A、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9、B、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6、(06河北中考)关于声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回声的传播速度小于原声的速度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C、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 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无关(二)填空题7、“山间铃响马帮来”这句话中,铃响是由于铃本身受金属珠子撞击_而发声,在山间小路上的人听到远处传来的铃声,这铃声是通过_传入人耳的。8、(07汕头中考)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小名同学做了以下小结。请你在横线上填上空缺,(1)悠扬的笛声是空气_产生的。(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_(选填“大

10、于”、“小于”或“等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的原因是_。9、雷雨交加的夜里,林雨同学看到闪电后约5s听到雷声,林雨局雷电产生的地方大约_m。(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10、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应该一看起跑点发令员的发令枪击发后产生的白烟,就开始计时,而不是听见起跑时的枪声后才开始计时,这样做的科学根据是:_ 。若终点计时员从听见起跑枪声后才开始计时,则运动员的成绩被人为地_(选填“提高”或者“降低”)了,与真实时间比较,时间差t为_s。(三)简答题11、请欣赏下面的一首诗并回答下面的声学问题。 傍晚农村小河旁,姑娘独自洗衣裳。湿衣叠放石板面,棒打

11、衣物响四方。小弟沿河踏歌来,见景一时费思量。棒打衣物悄无声,棒举空中何其响。请问在这首小诗的哪几句中包含了声学道理,并分别包含了什么声学道理?(四)阅读题阅读声速与气温有关的小短文,回答后面的几个问题:气温影响空气密度,气温越高,空气越稀薄,则声速大,因而产生声音不一定由声源沿直线传播的情况,晴天的中午,地表迅速升温,地表附近的气温较上层的气温高,声音在地表附近的传播较上层块。于是在地表面上的声源发出的声音向四周传播时是向上拐弯的。(1)烈日炎炎,在沙漠或戈壁滩上,即使相距不太远的人也难听清对方的大声喊叫,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声音在传播时向_拐弯。(2)“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若枫桥到寒山寺的距离为680m,客船里的乘客听到的钟声至少是_s前僧人撞击钟面而传来的。(当时气温15)(3)夜晚钟声传播距离比较远的原因是_。(五)课外延伸:假如生活中没有声音,我们的生活会怎样?发挥你的想象写一段50字左右的合理的场景。八、总结反思:1、你有哪些收获?2、还有哪些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