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版)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三篇 中国地理 第五单元 中国地理分区 第4课时 认识省内区域和跨省区域课时作业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439771 上传时间:2019-03-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版)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三篇 中国地理 第五单元 中国地理分区 第4课时 认识省内区域和跨省区域课时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课标版)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三篇 中国地理 第五单元 中国地理分区 第4课时 认识省内区域和跨省区域课时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课标版)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三篇 中国地理 第五单元 中国地理分区 第4课时 认识省内区域和跨省区域课时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课标版)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三篇 中国地理 第五单元 中国地理分区 第4课时 认识省内区域和跨省区域课时作业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课标版)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三篇 中国地理 第五单元 中国地理分区 第4课时 认识省内区域和跨省区域课时作业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版)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三篇 中国地理 第五单元 中国地理分区 第4课时 认识省内区域和跨省区域课时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版)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三篇 中国地理 第五单元 中国地理分区 第4课时 认识省内区域和跨省区域课时作业(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篇 第五单元 第4课时 一、单项选择题读“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回答13题。1图中跨区域调配的资源分别为(D)A能源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B矿产资源、水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生物资源C能源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能源资源D矿产资源、水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能源资源2图中资源调出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A)A荒漠化、水土流失B空气污染、水土流失C地面塌陷、土壤盐碱化 D土壤盐碱化、空气污染3上述跨区域的资源调配(C)A改善了调出区资源浪费状况B增强了调出区的资源保护意识C资源调配有利于调出区和调入区的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D跨区域资源调配的前提是

2、市场需求解析:第1题,根据资源跨区域的调配方向,以及调出地和调入地的经纬度位置,可判定为西气东输,为南水北调路线,分别为西电东送的中线和南线。第2题,资源调出区为新疆塔里木盆地,其主要环境问题是荒漠化;资源调出区为云南、贵州和广西三省区的高原、丘陵地区,其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第3题,资源调配有利于调出区和调入区的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读图,完成45题。4a水电站的发电量大于b,结合上图可知a处比b处(D)A流量大,落差大 B流量大,落差小C流量小,落差小 D流量小,落差大5甲、乙两个区域,国土整治的重点任务分别是(A)A发展交通运输、发展立体农业B发展交通运输、治理中低产田C防治荒

3、漠化、发展立体农业D防治荒漠化、治理中低产田解析:第4题,发电是与径流量和落差成正比的,a水电站位于b水电站上游,因此其径流量小,其发电量大于b,故落差大。第5题,甲位于横断山区,交通不便,因此国土整治的重点是发展交通运输;乙位于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国土整治重点是发展立体农业。(2017日照高二检测)中部六省是我国中部崛起的主体区域,读“我国中部六省粮食生产占全国比重状况图”,回答67题。6六省农业生产共同的优势自然条件是(A)A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条件较好B土质疏松,土壤肥沃C位于平原地区,土层深厚D河网密布,灌溉水源充足7河南和山西两省相邻,但粮食产量占全国比重差异悬殊,主要是由于(B)A纬

4、度不同 B耕地数量差异C市场需求不同 D工业基础差异解析:第6题,中部六省都属于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利于粮食作物生长;其他选项不属于共性特征。第7题,河南地处黄河中下游平原,耕地面积广,土壤肥沃,粮食产量高;而山西地处黄土高原,耕地面积小,土壤贫瘠,粮食产量低。(2017九江高二检测)读成渝经济开发区资源、交通与城市分布及发展规划图和重庆月均温及浓雾发生频率图,回答89题。8重庆市被称为“雾都”,关于其浓雾天气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A全年多雾,秋冬更多B位于四川盆地中央,水汽不易扩散C四季多雾,雨季更多D工业生产、居民取暖造成凝结核多9成渝经济开发区(C)A北部产业地带水运便利B南部产业

5、地带农业基础更好C可发展化学工业为支柱产业D环境洁净是吸引产业转移的主要条件解析:第8题,重庆在四川东部,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并不是在四川盆地中央。由图示可知降雨多的夏季浓雾频率并不高。凝结核多不是由居民取暖造成。第9题,长江上游落差大,不利于通航。重庆南部多山地地形,农业基础不好。重庆自然资源丰富,为发展化学工业提供了资源支持。良好的经济基础及相对便宜的劳动力和土地价格是重庆吸引产业转移的主要条件。(2016高二检测)读图,回答1011题。10两地区共同存在的环境问题是(C)A水土流失B酸雨危害C土壤侵蚀和草地退化D土壤盐碱化11三个地区土壤侵蚀严重,其形成的共同原因有(C)以山地丘

6、陵为主的地形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人口密集,过度开垦严重酸雨危害严重ABCD解析:第10题,位于塔里木盆地边缘,位于内蒙古高原,两地都位于我国的干旱区和半干旱区,风力作用强劲,土壤遭受风蚀作用严重;由于过度放牧,导致草地退化。第11题,三个地区都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起伏大,水土流失严重;再加上三地区都是人口密集区,过度开垦,造成植被破坏,加重了土壤侵蚀。(2016营口高二检测)下图中四条曲线分别代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和辽中南四地区城市数量的变化过程。据此回答1213题。12图中代表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数量变化曲线的是(B)A B C D13从上述城市群的发展过程看,影响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

7、素是(A)A经济发展 B自然条件C人口数量 D人口迁移解析:本题组考查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发展状况及影响因素。第12题,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发展与其他三个地区相比,在改革开放后发展迅速,故曲线代表的是珠江三角洲。第13题,城市化是工业化发展的结果,故经济的发展是影响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二、综合题14(2016北京卷)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古人登上大别山主峰,不禁感叹南北两侧的景色:“山之南山花烂漫,山之北白雪皑皑,此山大别于他山也!”(1)推断古人登山的季节,分析该季节南北景色差异的原因。图示灌区是我国高产农田建设的重点区域之一,该区水利工程具有“蓄、引、提、排相结合”的特色。(2)简述形成该特

8、色的自然条件,说明灌区水利工程在高产农田建设中的功能。国家大力推进信息化,工业化协同发展,实施精准扶贫政策,为大别山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带来新契机。(3)阐述大别山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有利因素。答案:(1)春季。位于亚热带北部,主峰海拔高,气温低,有季节性积雪;山北为阴坡,山南为阳坡。阴坡气温低于阳坡。(2)地势低平,河网密布;年降水量较大且集中在夏季,降水量年际变化大。灌溉,抗旱,蓄洪,排涝。(3)政策和技术支持;农产品资源丰富,接近原料地;距合肥、武汉等大中城市较近,市场广阔;修建高速公路,交通运输条件改善。解析:第(1)题,由“山之南山花烂漫”可知古人登山的季节为春季,从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9、(纬度位置、大气环流、地形)分析大别山南北两侧由于气温的不同导致景观的不同。第(2)题,自然条件主要从地形、气候、水文三方面分析;由材料信息水利工程具有“蓄、引、提、排相结合”可知该灌区水利工程在高产农田建设中具有灌溉,抗旱,蓄洪,排涝的功能。第(3)题,本题考查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从土地、水源、原料、能源、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等方面结合图中信息作答。1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2011年我国明确提出:“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材料二图1为长江三角洲城市分布图,图2为长江三角洲地区苏州、嘉兴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图

10、。下表为我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与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人口、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对比。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大西洋沿岸城市群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1015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820城市化水平(%)6890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1820(1)分析两大城市群的共同特征。(2)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产业分工协作方面,首位城市应重点发展下列哪三个产业?_、_、_。(填写序号)国际金融机械制造服装制造石油化工文化创意进出口贸易(3)苏州和嘉兴与首位城市距离相近,自然条件与农业基础相似,分析两城市经济发展的差异及形成因素。(4)为把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需采取的措施是_

11、加强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完善与加强交通及信息网络;减少行政壁垒;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活动_。答案:(1)人口密度大;城市化水平高;城市数量多;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等级体系完整(3)苏州发展速度快于嘉兴;苏州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嘉兴产业发展政策;产业基础;与周边城市联系;交通条件(通达性)。解析:第(1)题,图中两地的城市特点的共同之处表现为人口密度大、城市化水平高、城市数量多、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等级体系完整。第(2)题,首位城市作为区域城市群的经济发展中心,在整个城市群中占据经济主导地位,所以主要发展国际金融、文化创意和进出口贸易。第(3)题,根据图中曲线可知苏州发展速度快于嘉兴,苏州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嘉兴,之所以出现这种差异是因为两地的产业发展政策、产业基础、与周边城市的联系、交通条件(通达性)的不同。第(4)题,从加强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完善与加强交通及信息网络,减少行政壁垒,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活动方面来作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