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中地理 第三章第一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精品课件 中图版必修1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5439708 上传时间:2019-03-10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高中地理 第三章第一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精品课件 中图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2013年高中地理 第三章第一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精品课件 中图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2013年高中地理 第三章第一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精品课件 中图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2013年高中地理 第三章第一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精品课件 中图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2013年高中地理 第三章第一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精品课件 中图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高中地理 第三章第一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精品课件 中图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高中地理 第三章第一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精品课件 中图版必修1(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第一节 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情景导入 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新课学前导航,【思考】 这场龙卷风是怎样形成的? 【点拨】 其原因是蝴蝶扇动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产生微弱的气流,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一个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目标定位 1.了解地理环境的概念和构成要素。 2.理解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等各形成因子对气候的影响。 3.理解气候在地理环境

2、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4.通过对气候因子关联性的分析,树立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的环境观。,一、地理环境与气候的影响因素 1分类:自然地理环境和_地理环境。 2自然地理环境 (1)定义:存在于人类社会周围的_。 (2)组成:_、水文、_、生物、土壤等要素。,人文,自然界,气候,地貌,3人文地理环境:人类在_ 基础上改造形成的、与自然地理环境有着内 在联系的、具有_规律的人工环境。 4气候的影响因素,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分布,(1)图中字母代表的因素分别是:A_, B大气环流,C_。 (2)造成各地气候差异的根本原因是A(填字母)。 (3)受图中_ (填字母)因素的影响,副热带大陆东西岸形成了不同

3、的气候,大陆西岸形成的是_气候,大陆东岸形成的是 _气候。,太阳辐射,人类活动,B,地中海,亚热带季风,(4)下垫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主要包括 _的影响、洋流的影响、_的影响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 (5)图中C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主要包括 _、改变大气成分、 _等。,海陆差异,地形,释放废热,改变下垫面性质,图表解读 1读教材图311撒哈拉沙漠景观和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景观的对比,据图分析: (1)两地景观有何不同? (2)造成两地景观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1)撒哈拉沙漠地区,沙漠广布,植被稀疏;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带,植被茂密。,(2)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常年受副热带高气

4、压带下沉气流及来自内陆的信风带控 制,因此,气候极其干燥。由于水分不足,地表径流很少或全无,物理风化强烈,形成大片沙漠,植物稀疏。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处东亚季风区,夏季,东南季风从海上吹来,带来大量湿热水汽,降水较多,植被茂密,形成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2读教材图312坡向对气候的影响,据图分析: (1)迎风坡降水较多的原因是什么? (2)“焚风”是如何形成的?,提示:(1)湿润气候遇山阻挡,被迫上升,上升过程中随高度增加气温下降,空气容易达到饱和、过饱和状态,水汽凝结,从而成云致雨。 (2)山地背风坡,气流下沉,随高度降低气温升高空气干燥,从而形成对农作物有很大危害作用的风焚风。,3读教材图

5、313海拔对气候的影响,据图分析: (1)海拔对气候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2)“高处不胜寒”的原因是什么?,提示:(1)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海拔每增加100米,气温平均下降0.6 ,因此,海拔高的地方气温低。 (2)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距地面越近,大气获得的热量越多;距地面越远,到达的地面辐射就越少,气温也就越低。,二、气候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1形成:自然地理环境是经过长期的演化形成的,_在地理环境演化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演化:气候的变化使地球上的_、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得以不断_,并且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气候,水圈,改造,思

6、考感悟 城市“热岛”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 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汽车等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的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气候是一个地区长时期内大气的一般状态,它的形成与该地的太阳辐射状况、大气环流条件、下垫面性质以及人类的活动都是密不可分的,具体如下表所示:,方法突破 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 (1)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 首先根据最高(或最低)气温月份判断所在半球 a6、7、8三个月气温最高且气温曲线呈峰形(凸形),判断为北半球。 b12、1、2三个月气温最高且气温曲线呈谷形(凹形),判断为南半球。 然后根据最冷月均温判断所处热量带,最后根据降水特点具

7、体定“型”,如下表所示:,(2)根据地理位置判断 先根据纬度位置确定已知地点位于南半球还是北半球(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及苔原气候只分布在北半球),属于哪个温度带,然后看其海陆位置是位于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只分布在大陆西岸)还是大陆东岸(季风气候只分布在大陆东岸),最后将已知地点落实到气候类型图和气候分布模式图上确定其气候类型。,(2012济南模拟)下图为某月海陆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导致图中等温线在Q处弯曲的原因为_。 (2)造成X、Y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下垫面 D人类活动 (3)造成

8、M、N、P三地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 B大气环流 C地形 D海陆位置,【解析】 第(1)题,Q位于大陆西侧的海洋中,等温线的弯曲一定与洋流有关,结合其所处的纬度可知为寒流。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X地位于海洋,Y地位于陆地,两者吸热和放热的速度不同导致了气温的差异。第(3)题,M、N、P三地都位于大陆西岸的沿海地区,P地位于北纬40多 度,常年受西风的影响;N位于北纬3040度之 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M地位于北纬20多度,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因而大气环流是造成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 【答案】 (1)受寒流影响 (2)C (3)B,教材P62探索 两地的景观

9、差异及其形成原因如下表所示:,教材P63活动 1我们周围的物体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如岩石、土壤、农田、空气、降水、风、雨、雷电、城镇、河流、天然林、人工林、食物、钢铁、汽车等。 2以上列举的事物中,天然的有岩石、土壤、空气、降水、雷电、风、雨、河流、天然林;人工的有钢铁、汽车;天然物体经过人类改造的有农田、城镇、人工林、食物等。,3考查了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和人文地理环境的含义,如高山、平原、河流、树林等属于自然地理环境,楼房、工厂、道路等属于人文地理环境。 教材P63思考 描述气候的主要指标是气温和降水。,教材P67案例研究思考 1一个地区(通常是城市)由于工业集中、人口稠密、建筑物密集以及植

10、被稀少等诸多原因造成的气温高于周围地区的现象。(该地犹如一个温暖的岛屿,故称为“热岛”) 2见下表,教材P67复习题 1下垫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热源和水源,下垫面会直接影响到大气的水热状况乃至运动特征。海陆差异的影响: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和水分条件存在差异,所以海陆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及降水量都有所不同,分别形成海洋性和大陆性气候。洋流的影响:暖流经过使气温升高,降水增多;寒流经过使气温降低,降水偏少。地形的影响:地形影响太阳辐射、气温、气流运动、降水等,从而影响气候。地表反射率影响气温。,2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有正负两个方面,植树造林、修建水库等有利于增加局部地区的湿度,进而影响温度,缩小温差。而砍伐森林、过度放牧、围湖造田、排干湖沼等则会加剧干旱,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会导致气温升高,臭氧层的破坏也会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加剧温室效应,这些都会对气候产生不利影响。因而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森林、植被,退耕,还林还湖,修建水库,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等趋利避害。 3分析地理要素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应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内在联系出发,注意抓住主导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