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1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时训练b 人民版必修2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434991 上传时间:2019-03-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邢台市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1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时训练b 人民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河北省邢台市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1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时训练b 人民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河北省邢台市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1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时训练b 人民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河北省邢台市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1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时训练b 人民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河北省邢台市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1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时训练b 人民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邢台市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1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时训练b 人民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邢台市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1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时训练b 人民版必修2(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B卷 能力提升1耒耜经记载:“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所以进退,曰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横于辕之前末曰槃,言其可转也。左右系,以乎轭也。辕之后末曰梢,中在手,所以执耕者也。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该农具是A耧车 B耦犁 C曲辕犁 D翻车2左传隐公八年(公元前715年)记载,郑国和鲁国不经周天子同意,擅自相互交换了枋田和许田。对此,周天子也只好默许。这说明A重农抑商政策确立 B土地公有制形成 C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D井田制遭到破坏3据考古发现,在战国中晚期的墓葬中,河北兴隆县一次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河南新郑韩国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300余件,

2、其中农具范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635%。这些考古资料证明战国中晚期在上述地区A铁器开始用于农业生产 B铁犁牛耕是主要农耕方式C生产中普遍使用铁农具 D铁农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4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这表明A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 B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C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抑制农业的进步 D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5史籍记载,周朝在其867年的统治中,较大的自然灾害只有89次,发生次数较少;秦汉时期自然灾害明显增多,

3、在440年中共发生各类自然灾害375次,平均14年就发生一次。这说明( )A土地大量开垦不利于生态的平衡 B国家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有所下降C粗放式农业经营不利于环境保护 D秦汉时期不重视天人关系的探求6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公田变为私田 B铁犁牛耕的推广 C国家走向统一 D封建制度的确立7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说“村子里几百年来老是这几个姓,我从墓碑上去重构每家的家谱,清清楚楚的,一直到现在还是那些人。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地上的,一代一代地下去,不太会有变动。”造成材料中“乡村里的人口不太会有变动”的经济因素是

4、( )A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B中国农村封闭落后C安土重迁观念的影响 D宗法关系长期存在8据估计,宋明清的耕地面积分别为5.6亿亩、8.5亿亩、1112亿亩。明清时,新增加的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冈”“陡绝之地”。这些土地被称为“边际之地”。“边际之地”的增加( )A根源于古代人口的持续增长 B反映农业的科技水平低下C导致水土流失经济发展停滞 D体现了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9某古代水利工程“旱时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十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芍陂10 下面是秦汉至明清水旱等自然灾害发生次数及其频率一览表

5、。据此可以推知朝代秦汉唐宋元明清次数37549387451351055344频率0.85次年1.7次年2.7次年5.31次年18.5次年19.9次年A. 明清政府治灾防灾能力降低 B经济重心南移造成环境破坏C. 明清农业生产面临严峻考验 D农业生态治理环境逐步恶化11恩格斯说:“铁已在为人类服务,铁使更大面积的农田耕作,开垦广阔的森林地区成为可能。所以它是在历史上起过革命作用的各种原料中最后和最重要的一种原料。”下列史实最能反映出铁的这种“革命作用”的是( )A促使牛耕技术得以推广 B推动水利的兴修 C出现著名的冶铁中心 D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12“就如中国的农民,欧洲使用木制农具时,他们已经

6、用铁犁耕田。而当欧洲也使用铁制农具时,他们仍在使用铁制农具。中国人把一种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运用到很高的水平,却没想到要改善和替代它。”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 )A.自然经济的脆弱性 B.欧洲经济后来居上 C.铁犁技术更新缓慢 D.小农经济的停滞性13发展农业需因地制宜,亦需科技创新。回答问题。 材料 表一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绩(部分)时期内容备注春秋战国牛耕、铁农具都江堰、郑国渠测知二十四节气有利于安排农事秦汉楼车提高播种效率选种、育秧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魏晋南北朝翻车齐民要术隋唐筒车、曲辕犁宋元踏犁由人力操作,弥补耕牛的不足农桑辑要元政府研发的农业指导用书十二气历明清农政全书(1)精耕细

7、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显著特点。根据材料概括这一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在对比中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对比就是把不同的事物放在一起作比较,在比较中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是一种常用的表现手法。比如,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对比中,我们可以更深刻地感悟真善美。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也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都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的一切。”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我们可以从这两片叶子的相互比较中深化理解,加深印象。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一个难点,特别是小农经济学生不易理解,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在东西方古代农业经济的对比中进

8、行。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精耕细作和小农经济,中世纪西欧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粗放经营和庄园经济,和中国大不相同。那么,在耕作方式上,中世纪西欧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粗放经营,古代中国农业为什么不采取粗放式耕作呢?这与中国与西欧的自然条件的巨大差异有关。西欧地形以平原为主,欧洲是世界平均海拔最低的一个洲,中国平原所占比例很小,不宜耕作的土地较多。西欧不仅地广,而且人稀。历史学家布罗代尔曾这样描绘:“在中世纪的几百年间,欧洲家家户户的案子上堆满了肉,因为那时地中海以北的欧洲有大片土地空着,其中的一半可用于放养牲畜。”西欧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也优于中国。中国大都受季风气候影响,降雨不均且易导致

9、旱涝灾害。西欧则为大西洋气候,气候稳定、湿润多雨,各季节间降雨量分布相对均匀。土壤条件方面,中国大部分地区以黄土、红土为主,而西欧的耕作土壤很少有黄土、红土,土壤的物理性状一般好于中国。通过比较,中国古代农业实行精耕细作的原因一目了然:因为中国人多地少,耕作条件较差,广种薄收的做法不现实。在农业生产组织形式上,东西方的区别仍然很大,中国是小农经济,西欧则是庄园经济。中世纪西欧也是一个农业社会,但是他的基本经济单位是庄园。庄园经济和小农经济有相同点,他们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不同之处也很明显。首先,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规模小,庄园经济规模较大,一般一个村子甚至几个村子组成一个庄园。封建庄园不

10、仅规模大,而且功能多,庄园生产粮食、衣物、工具等各种生产生活所需,内有耕地、公地、教堂、领主宅邸和农奴住宅等。更重要的是,封建庄园不仅是一种经济组织,还是一种社会组织和政治组织,承担着司法、宗教乃至行政等方面的职能。其次,庄园里的基本劳动者是农奴,农奴和小农经济中的农民有很大不同,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农奴对庄园主的人身依附。农奴身份为不自由人,人身属于主人,世代相承,在法律上,农奴和庄园主也没有平等地位。 影响古代农业发展的诸多因素在学习高中历史必修2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时,很多同学都觉得对古代农业的状况比较陌生,对农业发展的脉络比较模糊,对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不容易归类,整理不出一个清晰的思路

11、。鉴于此,笔者对农业的发展进行了归纳,首先整理出了农业发展的诸多要素。 笔者通过对农业发展要素的总结,发现农业的发展离不开以下几个要素:耕作工具、耕作方式、耕作土地类型、耕作技术、耕作单位、耕作经营、耕作制度、耕作动力、耕作品种、耕作者素质、国家政策、耕作土地性质、气候等。一、耕作工具耕作工具主要包括石农具、木农具、骨农具、青铜农具、铁农具。耕作工具代表着不同时期农业的发展水平。耕作工具的演变,见证了农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1原始社会的耕作工具:有石农具、木农具、骨农具等。比如石刀、石铲、石斧、石锛、耒、耜等。2奴隶社会的耕作工具:除了保留大量的原始耕作工具外,又出现了一些青铜农具,但因其原料昂

12、贵和坚韧锋利程度比较差,很难发展成为大量推广的耕作工具。青铜农具有铜铲、铜钁等。3封建社会的耕作工具:发生很大变化,出现铁农具。之后铁农具因其原料易得和冶炼技术不断提高以及坚韧锋利,得到推广运用。主要的铁农具有:铁锸、铁锹、铁铲、铁锄、铁鎛、铁耰、铁镰、铁耙、铁耙、鉄耱、铁犁、铁锋、铁镞等。二、耕作方式耕作方式主要包括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耕作方式就是指如何运用耕作工具进行耕作。耕作方式受耕作工具的制约。1原始社会的耕作方式:刀耕火种。它是新石器时代残留的农业经营方式。方法是先以石斧,砍伐地面上的树木等枯根朽茎,草木晒干后用火焚烧。经过火烧的土地变得松软,一般不再翻地或简单翻地,利用地

13、表草木灰作肥料,播种后不再施肥,一般种一年后易地而种。2奴隶社会的耕作方式:石器锄耕。这一时期的松土工具是耒耜。通过耒耜对土地的松翻,提高了耕作技术,是耕作方式的一大进步。3封建社会的耕作方式:铁犁牛耕。它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农业的最主要生产方式。三、耕作土地类型我国由于地域不同,耕作土地有很大差别。北方多旱田、南方多水田。从土质情况来看,我国的土地类型主要有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壤、寒棕壤、褐壤、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黑垆土、荒漠土、高原草甸土、高山漠土等等。不同的农作物对土质的要求不一样,什么样的土质适应种植什么样的农作物需要进行科学的分析。四、耕作技术

14、耕作技术是合理利用地力、促进农业发展的一种方法。我国古代最重要的耕作技术是垄作法、代田法等。1垄作法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垄作法是在高于地面的土埨上栽种作物的耕作方式。垄由高凸的垄台和低凹的垄沟组成。其优点是垄台土层厚,土壤空隙度大,不易板结,利于作物根系生长;垄台与垄沟位差大,利于排水防涝,干旱时可顺沟灌水以免受旱;垄台能阻风和降低风速;利于集中施肥。2代田法产生于西汉时期。代田法是垄作法的发展。先把田地开成一条条垄和沟。第一年把庄稼种在沟里,出苗后,逐渐把垄上的草和土培到苗根上。第二年在原来的垄上,再如法开沟栽种。这是一种合理利用地力、保苗抗旱的栽培方法。五、耕作制度耕作制度是根据作物的生态适应性与生产条件采用的种植方式,包括单种、复种、休闲、间种、套种、 混种、轮作、连作等。耕作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取决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并与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生产经营水平密切相关。耕作制度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地力,提高亩产量,促进农业的发展。六、耕作单位耕作单位的变化受制于农业生产力发展的程度。1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主要采用集体耕作的方式。由于生产工具落后,只有借助集体耕作才能完成农业劳动的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