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精品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5434967 上传时间:2019-03-10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1.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精品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2013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精品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2013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精品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2013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精品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2013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精品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精品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精品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学习目标定位 一、课程标准 1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2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二、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能够正确识别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地貌图片。 2能够运用相关资料和图片,判断内外力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及相应的地貌类型。(难点) 3能绘制简单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的循环过程。(重点),一、内力作用、外力作用 1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太阳辐射能,岩浆活动,平缓,2.地壳运动,隆起和凹陷,绵长的断裂带,水平运动,垂直运动,思考 世界上最深的湖贝加尔湖和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北美五大湖的成因是否相同?为什么?

2、【提示】 不同。贝加尔湖是由于地壳断裂下陷后积水成湖。北美五大湖是在冰川作用下,地壳经冰川的侵蚀作用而形成洼地,然后积水成湖。,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岩石圈的组成 (1)岩浆岩:由_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_而成。 (2)沉积岩:碎屑物质被搬运后沉积下来,经固结成岩作用而成。 (3)变质岩:已经生成的岩石在一定的_下经变质作用而成。,岩浆,冷却凝固,温度和压力,2物质循环过程,(1)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基础物质:C岩浆、B_、A_。 (2)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循环环节 外力作用、_、重熔再生、_。,喷出型岩浆岩,沉积岩,变质作用,冷却凝固,探究一 内力作用 互动探究 1什么是地质作用与地壳运动? 提

3、示: (1)地质作用是地球上由于自然原因,引起地壳的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2)地壳运动是由内力作用引起的地壳结构改变和地壳内部物质变位的运动。它是地质作用中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之一,具有以下几个特点:a.地壳运动的长期性:地壳自形成以来,始终在不断运动中发展变化;b.地壳运动的复杂性: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表现是不均匀的;c.地壳运动的结果主要表现为:海陆的分布和变迁,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2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彼此对立,互不联系.这种说法是否合理?为什么? 提示:这种观点是不合理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紧密相关。这两种运动是同时存在,而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运动结果也往往相互

4、渗透、叠加在一起。,严格地讲,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发生的地壳运动都包含着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例如当地壳上的岩层受到挤压而发生弯曲变形时,既有水平方向上的缩短,又有垂直方向上的升降,关键在于以哪种运动形式为主),但水平运动一般伴随着发生垂直运动(如大西洋及东非大裂谷的张裂引起凹陷)。因而,就全球规模而言,地壳以水平运动为主,以垂直运动为辅。,疑难突破 1内力作用的分类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按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可将其分为极其缓慢的内力作用和迅速激烈的内力作用。 迅速激烈的内力作用,如火山喷发、地震,可以在瞬间改变地表形态。,极其缓慢的内力作用,如地壳运动,虽不易被人们所察觉,但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

5、却会使地表形态发生显著的变化。不同的内力作用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不同,如下表所示:,2.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典题例练 关于地壳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水平运动造成地势的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 B升降运动常形成裂谷和海洋 C就全球规模的运动而言,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 D大西洋是地壳的水平运动造成的,【解析】 水平运动可表现为相向的碰撞运动,常造成巨大的褶皱山脉;也可表现为相反方向的张裂运动而形成裂谷或海洋。升降运动往往造成地势的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 【答案】 D,探究二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互动探究 (1)有人说外力作用是地球表面的雕刻师,这一说法是否有道理? (2)“

6、稳如泰山”、“坚如磐石”是否符合科学道理?请简要说明理由。,(3)两千万年以来,珠穆朗玛峰地区抬升了约两万米,可是珠穆朗玛峰海拔只有8844,43米,这是什么原因? (4)黄河每年将16亿吨左右的泥沙输往下游,其中大部分注入渤海,有人计算过,用2000多年的时间即可填满渤海,可是长期以来渤海的形状基本未变,这是为什么呢?,提示:(1)这一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在内力作用下,地壳发生隆起和凹陷,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而外力作用则对地表进行精心雕刻,使地形多样化。 (2)不符合。从地质学角度看,地壳始终处于不断运动之中,地壳的水平挤压和张裂引起地壳的升降运动,因此泰山也并非是稳固的。同样,风化作用会

7、使岩石崩解和破碎,也就是说“磐石”也不会再坚硬了。,(3)珠峰地区在受内力作用地壳抬升的同时,又受外力的侵蚀作用。 (4)渤海地区在受外力泥沙堆积的同时,其地壳在不断下沉。以上两例就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于地表的结果。,疑难突破 1风化作用,2侵蚀作用,3搬运作用 风化或侵蚀作用的产物在风、流水、冰川等的搬运作用下,转移离开原来位置的过程。 4堆积作用 在搬运过程中,当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时,被搬运的物质就会堆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其中,流水和风力作用最为显著,具体表现如下:,误区警示 1风化作用就是风力作用 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发生崩解和破碎等

8、破坏作用,叫做风化作用。风化作用与风无关,而风力作用则是指风的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故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2外力作用就是对地表形态的破坏作用 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建设作用与破坏作用是相辅相成的,内力作用形成地表形态的“粗毛坯”,外力作用则不断地把“粗毛坯”塑造得丰富多彩。因此,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既有破坏作用,也有建设作用。,方法突破 图解外力作用之间的关系 风化使地表岩石由坚硬变得松动、破碎、易被侵蚀,形成散落的碎屑,在搬运过程中不断发生堆积,结果使下层的碎屑物质被压紧、固结形成新的岩石。新的岩石出露地表后再次发生上述过程,如下图所示:,典题例练 下图是某旅行社制作的几幅

9、简易宣传图片,据此回答(1)(3)题。,(1)请你根据所学知识,正确搭配各图示景观的大致分布地区。 a长江三峡 b楼兰古城 c天山一号冰川 d西北“魔鬼城” e“鱼米之乡” f“黄土高坡”,(2)请用地质作用解释下列地貌景观的成因。 A_;B_; C_;D_; E_;F_。 (3)进一步给旅游参观者解说D图中、的具体名称。是_,是_,是_,以上六种地貌形成的能量都来自于_。,【解析】 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A为流水侵蚀而形成的长江三峡;B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平原和河口三角洲,我国著名的江南“鱼米之乡”符合这种地貌;C图为分布在干旱地区的风力沉积地貌沙丘,我国的楼兰古城就消失在了茫茫大漠之中;

10、D图是冰川地貌,为冰斗,为角峰,为冰川运动中侵蚀而成的“U”形谷;,E图为我国典型的黄土沟谷,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F是风力侵蚀而成的风蚀地貌,我国西北地区著名的“魔鬼城”,其实就是风蚀城堡。,【答案】 (1)aA bC cD dF eB fE (2)流水侵蚀 流水沉积 风力沉积 冰川侵蚀 流水侵蚀 风力侵蚀 (3)冰斗 角峰 “U”形谷 太阳辐射(或地球外部),探究三 岩石及其转化 互动探究 结合教材图4.8“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序号所表示的地质作用过程分别是什么? (2)以上地质作用序号中,哪些属于外力作用?哪些属于内力作用? (3)各类岩石要经过怎样的

11、地质作用变成沉积岩?,提示:(1)侵入、喷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重熔再生,重熔再生,风化,变质,重熔再生,变质,风化。 (2) 属于外力作用,属于内力作用。 (3)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作用.,疑难突破 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三大类,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形成,周而复始,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可归纳为下面的模式图:,1图中的三类岩石各具特点,其形成也各不相同,具体如下表:,2.促进岩石圈物质循环的作用有四种,其具体作用如下表:,方法突破 判读岩石圈物质循环模式图的技巧 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可通过变

12、形产生多种不同的变式。 判读岩石圈物质循环模式图,要掌握以下几点技巧: (1)关键是判断岩浆和岩浆岩。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直接冷却凝固而成,即只有一个箭头的就是岩浆岩。,(2)岩浆是岩石转化的“起点”,也是三类岩石的“归宿”,即有三个箭头指向。 (3)岩石均可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岩石均可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三大类岩石都有可能重熔再生成岩浆。 (4)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并且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典题例练 (2012河南学业水平测试)读地壳物质循环模式图,完成(1)(2)题。,(1)图中数码代表沉积岩的是( ) A B C D (2)图中字母代表变质作用的是( ) Aa Bb Cc Dd,【解析】 本题通过地壳物质循环模式图,考查对岩石种类的认识和对导致岩石间相互转化的作用力的理解,图中的是由重熔再生作用形成的,所以其是岩浆;由形成,所以其是岩浆岩;由外力作用形成,所以其是沉积岩;,由变质作用形成,所以其是变质岩。图中的a指向变质岩,为变质作用;b指向沉积岩,为外力作用;c、d指向岩浆,为重熔再生作用. 【答案】(1)C (2)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