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 苏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5421041 上传时间:2019-03-10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3.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下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 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 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下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 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下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 苏教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 甫,杜甫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自号杜陵野老。后人尊称他为 “诗圣”。 他长期处在社会下层,接近人民。他的诗歌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变衰,“万方多难”的时候,因而被称为“诗史 他的作品最著名的当推反映战乱的组诗“三吏”“三别”。他的代表作品如兵车行春望北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在文学史上都留下了深远的影响。,歌,本是古代歌曲的一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

2、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仗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车辚辚,马萧萧, 行人弓箭各在腰。,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即杜甫在草堂定居后的第二年八月。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杜甫流寓成都三年,靠亲戚朋友帮助维持生活。这年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好不容易在城西七里的浣花溪边

3、找到一块荒地,盖起了一间茅屋,总算有了个栖身之所。不料到了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至。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诗篇。,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下者飘转沉塘坳。,(秋深),(怒吼),(在这里是虚数,表示多),(江边的地方),(高高的树梢),(茅草飞得低的),(落),写诗人茅屋被秋风所破的惨状。,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竟然忍心这样),(做动词),(公开,与”对面”呼应),(呼喊也没有结果),写南村群童抱茅的情景,表现了诗人无可奈何的痛苦心情。,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

4、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一会儿),(像墨一样黑。名词作动词用),(衾qn:被子),(睡觉不老实),(被里子),(雨点细密,像下垂的麻线),(睡得很少.指失眠),(何由:即“由何”.由:凭。),(彻:到天明.作动词),写诗人屋漏又遭连夜雨,长夜沾湿难入眠的痛苦.,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怎能得到.安:疑问代词:怎么),(全部庇覆),(所有贫苦人),(安稳得像山一样),(见xin:同”现”),(小屋),写诗人推已及人,关心人民疾苦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理想。,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 孙有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子孙阵亡尽,焉用独身完? 投仗出门去,同行为辛酸。,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犹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