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八县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417383 上传时间:2019-03-1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八县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福建省八县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福建省八县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福建省八县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福建省八县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八县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八县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县(市)一中期中考联考高中二年 历史 科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第I卷为选择题,第II卷为非选择题。请将答案填入答题卷相应位置内,交卷时只交答题卷。第I卷(单项选择题 共50分)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周礼考工记将城邑分为三级:第一级是“王城”;第二级为“诸侯城”;第三级为“都”,即宗室和卿大夫的采邑。在城隅高度上,规定王宫“门阿之制,以为都城之制,官隅之制,以为诸侯之城制”。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的实行 () A井田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封建礼制2左传庄公二十三年记载了朝

2、会的功能:“夫礼,所以整民也。故会以训上下之则,制财用之节,贡赋多少;朝以正班爵之义,帅长幼之序;征伐以讨其不然。诸侯有王,王有巡守,以大习之。”据此可知,朝会 ()A旨在君臣平等议事共同作出决策 B有利于维护政权稳定和君臣关系C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集中体现 D在于确认君臣贵贱的等级和秩序 3 秦朝的行书律规定:急行文书包括皇帝诏书,必须立即传达,不能有片刻稽留。汉朝对车马传递也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汉驿律令 ;曹魏时期曾颁布邮驿令 。古代政府重视邮驿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全国经济交流 B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C推动交通网络完善 D加强对地方有效控制4 史学家钱穆在国史新论中指出:“中国自秦以下,

3、传统政治,论位则君最高,论职则百官分治,论权则各有所掌,各自斟酌。如汉代之选举,唐代以下之考试,皆有职司,其权不操于君。”在这里,作者认为自秦以下传统政治的特点是 ()A皇帝地位高且大权独揽 B君臣共治,皇权削弱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D体现一定的分权原则5 公元前106年,西汉武帝将全国103个郡划分为13州部,每州置刺史1人,刺史“奉诏条察州”,主要依据“六条问事”。因郡守和国相官佚为二千石,故在六条法律条文中有四条是针对“二千石”的。这说明刺史制度的建立 ()A完善了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机构 B均衡了州郡和封国的地方权力分配C重在督察太守在地方治理中的作用 D消除了地方豪强势力对中央的威胁

4、6 唐代以前,官舍(官员及其眷属住宿、生活之地)通常位于官署之内,官员一旦卸任或调离岗位,则要搬出官舍。唐代官员住房形式日渐多样化,以租赁或借居为主,官舍与官署逐渐分离。这一变化表明唐代 ()A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B官僚制度逐渐完善C特权观念日益淡化 D城市功能趋于丰富7北宋初年的三省、六部、九寺、五监,除少数机构外,大多只管理部分事务,甚至成为闲散机构,名存实亡。“三省、六曹、二十四司事之所寄,十亡二三”。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中央集权的强化 B国家未统一稳定 C君主专制的加强 D官员队伍的冗杂 8 嘉庆帝认为“凡事必专责之军机大臣,则其权过重”,与“乾纲独断”的家法不符,强调军机大

5、臣不过“承旨书谕”而已,皇帝并非“将臣工翊赞之职责尽责此数人”。材料表明此时军机处 ()A加强了专制皇权 B成为中枢决策机构C提高了办事效率 D权力超越预期设想9 林则徐致信给维多利亚女王说:“我天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威,然不忍不教而诛。故特明宣定例。该国夷商欲图长久贸易,必当懔遵宪典,将鸦片永断来源,切勿以身试法”。 对该信件解读准确的是 ()A清政府对他国具有立法权、执法权 B依法剥夺洋商在华贸易与居住权C严格区分鸦片走私与中英正当贸易 D清帝国国力强大,成为世界霸主10某条约签订后,游历护照开始出现。通商口岸的外国人从领事馆取得护照,护照的主要内容有:“兹有本国人名口口请照赴十八省游历

6、,本领事深知系我国良民,为此给照,准其前往。故请烦大清执政大臣及各省文武官员验照放行,丝毫不得留难,并望以宾礼相待,随时照料。” 据此推断 ()A这一现象出现于十九世纪中期的中国 B如果外国人寻衅滋事地方官可以裁办C中国内地实现向外国人的全方位开放 D清地方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11近代以来,一个国家的疆界观与现代化历程紧密相连。我国学者孙宏年认为“疆界观”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文化上的“疆界观”,另一种是地理上的“疆界观”。对以下两幅地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A两幅地图体现的“疆界观”并无本质区别B英国的“疆界观”不利于整体世界的发展C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决定了中英两国“疆界观”不同D清朝的“

7、疆界观”的实质是一种夷夏之辨的传统观念12剑桥中国晚清史载:“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国家获得了一种新的合法性和更广泛的权力。”材料中的“太平军的社会革命” ()A顺应了当时中国小农经济国情 B是战争环境的必然选择C强调国家对百姓财产权的尊重 D是绝对平均主义的体现13一位历史学家在总结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时说:“19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的太平天国运动,没有也不可能得到更多社会阶层的支援,这不在于天国政权的封闭性,而是中国社会尚未形成声援的力量”。材料说明 ()A中国农民阶级的局限

8、性 B中国需要发展先进的社会生产力 C没有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D太平天国缺乏先进的理论和科学的纲领14庚子西狩丛谈记述:“先是直境义和团纷起,群信为天神下降。盖民间感于历来国耻,及各处教堂教士之蛮横,排外之心甚热,亟愿台心并力以一雪其夙愤,以故邑中有识士绅,亦洋洋乐道其事。”在此作者强调的是 ()A义和团发展壮大的社会基础 B统治危机加深促进了民族民主意识觉醒 C义和团扶清灭洋的时代局限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义和团运动的关联 151895年孙中山发动广州起义,“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1900年10月孙中山又领导发动了惠州起义,“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

9、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息,恨其事之不成矣”。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 ( )A三民主义逐渐为民众所接受 B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C清政府在政治上不断趋于反动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6根据下图数据判断,该图统计的是18951911年间中国 ()A新建的政治社团(单位:个)B新建的洋务企业(单位:家)C对外贸易顺差值(单位:千万两)D对外赔款的数额(单位:千万两)171919年8月青岛潮描述五四运动中学生火烧赵家楼的情景:“时正酉正,电灯已燃。未几,火起,众大愤,始知曹将烧死学子,以为泄怨计。”亲历者杨振声在回忆五四中说:“(学生)搜索到下房,有人发现半桶煤油,就起了烧这些杂种的念头。”这

10、说明 ()A报刊报道比回忆录真实可靠 B回忆录加入个人猜测因素C两位作者政治立场截然相反 D该报意在淡化学生的责任18下图是文物拍卖市场上展出的某时期的钞票,从中反映出的信息是 ()A中共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C农村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 D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开展19“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 娄山关前庭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其中“舵手一易齐桨橹”是指 ()A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B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C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D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201935年,中国共产党人认为

11、必须“使我们的政策,具有明确的人民性质和深刻的民族性质”,必须使苏维埃本身适应目前策略变动的各种需要。中国共产党人这一认识的时代背景是 ()A国共矛盾的激化 B红军长征的胜利C国共关系的缓和 D民族危机的加剧21中国的抗日战争在中国大陆地区也被称作“八年抗战”,但在世界其他地区一般被称作“十四年抗战”;在日本则被称为“日中战争”。形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全球史观和近代化史观的差异 B研究者的历史观和阶级立场不同C近代化史观和阶级斗争史观使然 D研究者立足点或对始发时间看法不同22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都是抗战时期的重要战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都是国共合作的经典战例 B分别由八路军和发

12、动C都鼓舞了抗日军民的斗志D都是华北敌后战场取得的重大成果23中国的近代化一书写道:“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这里描述的是 ()A国民革命调动了人民的革命热情B土地革命调动了各阶层人民积极性C抗日战争使中国文化中心发生转移D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增强24右图所示的重大军事行动,标志着 ()A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反攻 B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开始C淮海战役结束 D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25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全党工作重心的转变,这意味着 ()A农村土地改革的彻底完成 B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取得重大胜利C社会主义建设的迅速展开 D对工人与农民阶级地位的重新认识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0分)本卷共3个试题,其中26题18分,27题17分,28题(29题)15分,共50分。26.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早期国家的官制是建立在亲贵合一的基础上的,血缘亲族是任官的先决条件,世袭罔替,代代相承。在那种贵族参政、议政、辅政的情况下,官的权力界限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