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突破总复习 第九单元第28讲 种群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5412716 上传时间:2019-03-10 格式:PPT 页数:84 大小:1.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突破总复习 第九单元第28讲 种群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2013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突破总复习 第九单元第28讲 种群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2013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突破总复习 第九单元第28讲 种群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2013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突破总复习 第九单元第28讲 种群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2013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突破总复习 第九单元第28讲 种群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突破总复习 第九单元第28讲 种群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突破总复习 第九单元第28讲 种群课件 新人教版(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第28讲 种群,一、种群的特征 1出生率和死亡率 (1)概念 出生率:单位时间出生个体数占 _的百分数或千分数。,种群总个体数,出生率大小的决定因素:主要由动物 _、每次产仔数和 _决定。 死亡率:单位时间_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数或千分数。 (2)与种群数量的关系:在一定的时间内,_,种群的数量就会增加;反之,种群的数量就会减少。,性成熟的早晚,每年生殖次数,死亡个体数,出生率大于死亡率,(3)种群的自然增长率_。 (4)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出生率,死亡率,2.年龄结构 (1)概念:是指_ 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关系。常用

2、 _表示。 (2)种群的年龄组分为:生殖前期、生殖期和_。 (3)类型:_、稳定型、_。 (4)意义:_。,各个年龄组个体数量,年龄金字塔图形,生殖后期,增长型,衰退型,预测种群未来数量动态,3性比率 (1)概念:种群内_的相对比例。 (2)比例关系:大多数物种的种群性比率基本保持_。 4种群密度及调查方法 (1)概念:某个种群在 _个体数量。,两性个体数量,11,单位空间或面积内的,(2)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常用方法:_。 计算公式:N_(N:种群总个体数;M:标志个体数;n:重捕个体数;m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标志重捕法,空间配置,集群分布,均匀分布,随机分布,6种群的存活曲线 (

3、1)概念:表示种群中全部个体 _和_的曲线。 (2)类型和特点,死亡过程,死亡情况,(3)意义:反映了各物种的死亡年龄分布状况,有助于了解种群的特性及其与环境的适应关系。,思考感悟 1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有关系吗? 【提示】 有关系,种群密度越高,在一定范围内种群个体数量越多,即种群密度与种群数量呈正相关。,二、种群的增长方式 1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1)实验原理:用液体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 _等因素影响。,成分、空间、pH、温度,(2)酵母菌计数方法:用 _进行计数。 (3)用_(或比色计)测酵母菌培养液的浑浊程度。 2指数增长与逻辑斯谛增长,血细胞计数板,比浊汁

4、,3.环境容纳量(K) (1)含义:在长时期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_。 (2)变化:种群数量高于K时_, 反之,则_。 (3)实质:是种群在特定环境中的 _。,最大数量,下降,上升,稳定平衡密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环境条件,2类型,外源性调节因素,行为调节,内分泌调节,思考感悟 2种群数量变化包括哪些? 【提示】 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等。,1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图解,2析图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 征。 (2)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3)年龄结构和性比率不直接决定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而是通过影响出生

5、率和死亡率而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所以能够用来预测和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4)除图中影响因素外,气候、天敌、传染病等都影响种群密度的改变。,易误警示 (1)同一物种在不同区域可以有多个种 群,但一个种群内的个体一定属于同一物种。(2)年龄结构只是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但该趋势不一定能实现,因为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还有气候、食物、天敌等因素。,(3)长期自然选择使不同生物种群都有一定的性比率,假若因各种因素改变种群的性比率,会引起种群数量改变。,即时应用 1(2012北京西城期末质检)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明显减少,该种群密度下降是因为( )

6、A雄性个体数量的减少使雌虫生殖能力下降,B成年个体大量迁出使幼年个体数量比例减小 C受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影响雌性个体也减少 D种群的性比率失调使种群的出生率下降,解析:选D。影响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引诱剂诱杀雄性个体,导致种群中性比率严重失调,从而影响出生率,使种群的密度下降。,2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做的分析,错误的是( ),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 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D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解析:选D。分析题图,、分别指死亡率、出生率、性比率和年龄结构。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春运期间

7、,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入率和迁出率。,1.曲线图解,2联系:两种增长曲线的差异主要是由环境阻力大小不同,对种群增长的影响不同引起的。 3种群“S”形增长曲线分析,4K值变动的示意图,(1)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K值会在平均值附近上下波动;当种群偏离平均值的时间,会通过负反馈机制使种群密度回到一定范围内。 (2)当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5K值与K/2在实践中的应用,易误警示 “J”形、“S”形曲线是研究种群数量增长而形成的两条曲线,并不是种群数量变化的全部。种群数量变化的内容包括种群数量的增长、

8、下降、波动等。,即时应用 3下列关于图中种群数量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种群“J”形曲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 B种群呈“S”形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就是“J”形增长 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600时,种群的增长率为0 D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解析:选B。只有在理想的状态下,种群才呈现“J”形曲线;种群呈“S”形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仍然是“S”形增长;“S”形增长过程中,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增长率为0;不同环境条件下种群的K值不同。,4(2012安徽皖南八校一次联考)如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9、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时 B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C在t0t1时间内,种群数量为K,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K/2 D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K,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K/2,解析:选D。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1 时,A错;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增长趋势,B错;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K,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K/2,C错、D对。,1.实验原理 (1) 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2)在理想的无限环境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J”形曲线;在有限的环境下,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S”

10、形曲线。 2实验流程 分装:分别将10 mL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加入1、2、3号试管中 ,接种:分别将等量酵母菌接种到3支试管中的培养液中混合均匀 培养与取样计数:将试管在28 条件下连续培养7 d。每天取样计数酵母菌数量,采用抽样检测方法:将盖玻片放在计数板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到计数板小方格内,显微观察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菌种数,已知小方格的培养液厚度为0.1 mm,计算出培养液体积,换算出10 mL培养液中酵母菌总数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将所得数值用曲线图表示出来,分析实验结果,得出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3基本技术要求 (1)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

11、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遵循“数上线不数下 线,数左线不数右线”的原则计数。 (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小误差。,(3)结果的记录最好用记录表,表格如 下:,(4)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 (5)溶液要进行定量稀释。 (6)计算1 mL菌液的数量。,即时应用 5酵母菌生长的最适宜温度在20 30 之间,能在pH值为37.5的范围内生长,在氧气充足的环境中能快速增 殖。大约每1.52小时增殖一代。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据此探究酵母菌种群在不同的培养液浓度和温度条件下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

12、步:配制无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和活化酵母菌液。 第二步:利用相同多套装置,按下表步骤操作。,第三步:用血球计数板计数装置中起始酵母菌数目,做好记录。 第四步:将各装置放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第五步:连续7天,每天随机抽时间取样计数,做好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1)改正实验操作步骤中的一处错误_。 (2)某同学第5天在使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做法如下: 振荡摇匀试管,取1 mL培养液并适当稀释(稀释样液的无菌水中加入了几滴台盼蓝染液)。,先将_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稀释后的培养液滴于其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_,制作好临时装片。 显微镜下观察计数:在观察计数时只记_(被、

13、不被)染成蓝色的酵母菌。,(3)如所使用的血球计数板有16个中方 格,每1个中方格中有25个小方格,每1个小方格容积为0.1 mm3(1 mL1000 mm3)。请推导出1毫升培养液中酵母菌细胞的计算公式:酵母菌细胞个数 /mL_。,解析:(1)实验中要注意遵循单一变量和对照原则,该实验中要注意在每天同一时间取样,否则会由于时间不同而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2)计数室的刻度一般有两种规格,一种是一个大方格分成16个中方格,而每个中方格又分成25个小方格;另一种是一个大方格分成25个中方格;,而每个中方格又分成16个小方格。但无论是哪种规格的计数板,每一个大方格中的小方格数都是相同的,即16254

14、00个小方格。每一个大方格边长为1 mm,则每一个大方格的面积为1 mm2,盖上盖玻片后,载玻片与盖玻片之间的高度为0.1 mm,所以计数室的容积为0.1 mm3。,在计数时,通常数五个中方格的总菌 数,然后求得每个中方格的平均值,再乘上16或25,就得到一个大方格中的总菌数,然后再换算成1 mL菌液中的总菌数。(3)计数时,如果使用16格25格规格的计数室,要按对角线方位,取左上、右上、左下、右下4个中格(即100个小格)的酵母菌数。,如果规格为25格16格的计数板,除了取其4个对角线方位外,还需再数中央的一个中格(即80个小方格)的酵母菌数。对每个样品计数三次,取其平均值,按下列公式计算每1毫升菌液中所含的酵母菌个数。,16格25格的血球计数板计算公式:酵母菌细胞个数/mL100个小格内酵母菌细胞个数/100400104稀释倍数。25格16格的血球计数板计算公式:酵母菌细胞个数/mL80小格内酵母菌细胞个数/80400104稀释倍数。,答案:(1)第五步中应每天同一时间(定时)取样 (2)盖玻片 用滤纸(吸水纸)吸去 不被 (3)平均每个小方格的酵母菌个数400104稀释倍数,种群密度取样调查方法的比较,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五点取样和等距离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法,遵循了随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