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剩州市公安县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412608 上传时间:2019-03-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剩州市公安县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湖北剩州市公安县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湖北剩州市公安县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湖北剩州市公安县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湖北剩州市公安县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剩州市公安县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剩州市公安县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昆曲,在元朝末期产生于苏州昆山一带,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源远流长,透过昆曲蕴藉雅致的古典美,人们可以更多地关注中国的戏剧艺术。昆曲,曾经在中国晚期封建社会文化生活中充任盐末齑粉的作用。作为当时文人的一种主要文化消遣形式的载体,它得到社会支配阶层的支持;作为当时领袖群伦的一种主要声腔剧种形式,它又受到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昆曲便得以广泛发舒其自身

2、的文化浸润能量,将辐射脉冲穿透社会的肌肤,深入到它的各个角落。由此,昆曲得以同时进入上流文化圈和山野民众的娱乐环境,成为沟通各阶层社会意识的重要渠道。曾几何时,随着红氍毹娱乐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衰退与消逝,昆曲失去了它作为社会娱乐文化主流的基础支撑点,从而哀婉地退出了人们的视线。导致昆曲走向衰竭的主要社会支配力,是时代变换了审美聚焦点。在时下“快餐文化”盛行的氛围中,昆曲成为曲高和寡而极其脆弱的雅文化,成为最易受流行文化涤荡的对象。然而,昆曲在它兴盛的时代却并非如此,它也隶属于当时的俗文化范畴,是市井小民贩夫走卒都乐于欣赏的艺术,只是由于文人精神的多量介入,使它的文化品位呈现出俗中偏雅的格调而已

3、。现在昆曲的所谓“过雅”,是由于在时代转换的路径中当代人丧失了读解它的钥匙,失去了转接其信息符号的接收器。人们不再能够轻松理解并品味它所运用的文字符号的涵义与意蕴,对于它所采用的韵律森严的词曲格式倍觉疏离,更不用说对其内容与形式所依托存在的社会文化背景的凭空把握了。由此,昆曲在社会观众心中平添了一丝神秘、一缕朦胧、一层深奥,这是它的致命处。然而,昆曲所富含的历史文化信息,又使它具备了传统文化结晶体的品格。观赏昆剧,在某种意义上与观赏出土文物的意蕴接近。于是,昆曲成为这样一种艺术品:它的价值不能够用社会对它接受的幅度来衡量,而要用其生命力的历久度来衡量,甚至可以说,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价值。它的价值

4、与是否成为流行文化无干。青铜器、梵高的绘画,都不能介入世俗的流行文化,但它们的价值却由于历久而上升。昆曲为着意寻索的人们提供了一道接近古代文化的桥梁,它那浓郁的诗境则吸引学者靠向文学传统。看张继青的游园惊梦,你在人物神态的凄楚迷离中,获取的是古典美学的神韵;听计镇华的九转货郎担,你在唱腔的委婉悠长顿挫中,捕捉到的是传统的天籁。尽管个体感受千差万别,但是集中运用像陶醉、沉浸、融化、震颤这样一些词汇,大约可以传达出接受者某种共同的心声。于是乎,昆曲在这颇显悲怆的文化氛围中获得庄严的生命绵延。它虽然躲在灯火阑珊的角落里而远离了大众,却不能敛止自身魅力像子夜丁香般浓郁发散。(摘编自廖奔中国戏曲发展史)

5、氍毹:毛织的地毯,演戏时多用来铺在地上,用以指代舞台。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源远流长,作为文人的一种主要文化消遣形式的载体,昆曲有着蕴藉雅致的古典美,透过它人们可以更多地关注中国的戏剧艺术。 B昆曲得到了社会支配阶层的支持,又受到社会公众的普遍注目,离不开其自身的文化浸润能量的广泛发舒。C 现在昆曲的所谓“过雅”,是由于人们不再能够理解并品味它所运用的文字符号的涵义与意蕴,对于它所采用的韵律森严的词曲格式倍觉疏离,对其内容与形式所依托存在的社会文化背景的无法把握。D 看张继青的游园惊梦,听计镇华的九转货郎担,不仅能获得戏剧艺术的享受,而且能受到了

6、古代文化的熏陶。2下列对原文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章将昆剧发展史清晰展现出来,论述了昆剧从社会主流文化走向衰败,再到成为传统文化的象征而生命得以延续的发展历程。B 文中通过列举张继青的游园惊梦,计镇华的九转货郎担,体现了昆剧成为了人们了解古代文化、文学传统的一条途径。C 文章最后一段通过比喻的手法,论证了在时下的氛围里昆剧曲高和寡却生命力顽强。D昆曲和青铜器、梵高的绘画一样,它的价值不是用社会对它接受的幅度来衡量,而是用其生命力的历久度来衡量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如果文人精神少量介入,昆曲就不会成为曲高和寡而极其脆弱的雅文化。B 只要集中运用像陶

7、醉、沉浸、融化、震颤这样一些词汇,感受千差万别的个体,就大约可以传达出接受者某种共同的心声。C 昆剧的遭遇,给我们的启示是:拥有其自身魅力的文化形式,即使不能成为流行文化,其生命也会绵延不断。D. 昆曲如今虽成为了雅文化,可在它兴盛的时代,它也曾隶属于当时的俗文化范畴,也曾是社会娱乐文化主流的基础支撑点。(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白 发 冯骥才人生入秋,便开始被友人指着脑袋说:呀,你怎么也有白发了?听罢偶尔笑答一句:因为头发里的色素都跑到稿纸上去了。就这样,嘻嘻哈哈、糊里糊涂地翻过了生命的山脊,开始渐渐下坡来。或者再努力,往上登一登。对镜看白发,

8、有时也会认真起来:这白发中的第一根是何时出现的?为了什么?思绪往往会超越时空,一下子回到了少年时那次同母亲聊天,母亲背窗而坐,窗子敞开着,微风无声地轻轻掀动母亲的头发。忽见母亲的一根头发被吹立起来,在夕照里竟然银亮银亮,是根白发!这根细细的白发在风里柔弱摇曳,却不肯倒下,好似对我召唤。我第一次看见母亲的白发,第一次强烈地感受到母亲也会老,这是多可怕的事啊!我禁不住过去扑在母亲怀里。母亲不知出了什么事,问我。她用力想托我起来,我却紧紧抱住母亲,好似生怕她离去。事后,我一直没有告诉母亲这究竟为了什么。最浓烈的感情难以表达出来,最脆弱的感情只能珍藏在自己心里。如今,母亲已是满头白发。但初见她白发的感

9、受却深刻难忘。那种人生感叹,那种凄然,那种无可奈何,正像我们无法把地上的落叶抛回树枝上去。当妻子把一小酒盅染发剂和一枝扁头油画笔拿到我面前,叫我帮她染发时,我心里一动,怎么,我们这一代生命的森林也开始落叶了?我瞥一眼她的头发,笑道:不过两三根白头发,也要这样小题大做?可是待我用手指撩开她的头发,我惊讶了,在这黑黑的头发里怎么会埋藏这么多的白发!我竟如此粗心大意,至今才发现才看到。也正是由于这样多的白发,才迫使她动用这遮掩青春衰退的颜色,可是她明明一头乌黑而清香的秀发呀,究竟怎样一根根悄悄变白的?是在我不停歇的忙忙碌碌,侃侃而谈中,还是在我不舍昼夜的埋头写作中?是那些年在大地震后寄人篱下的茹苦含

10、辛的生活所致?还是为了我那次重病内心焦虑而催白的? 黑发如同绿草,白发犹如枯草;黑发像绿草那样散发着生命诱人的气息,白发却像枯草那样晃动着刺目、凄凉的,枯竭的颜色。我怎样做才能还给她一如当年那一头美丽的黑发? 一次,我把剩下的染发剂交给她,请她也给我的头发染染。这一染,居然年轻许多!谁说时光难返,谁说青春难再。就这样我也加入了用染发剂追回岁月的行列。谁知染发是件愈来愈艰难的事情。开始时精心细染,不肯漏掉一根。但事情忙起来,没有闲暇染发,只好任由它花白,染又麻烦,不染难看,渐而成了负担。这日,邻家一位老者来访。这位老者阅历深、博学,又健朗,鹤发童颜,很有神采。他进屋,正坐在阳光里。一个画面令我震

11、惊,他不单头发通白,连胡须眉毛也一概全白,在强光的照耀下,蓬松柔和,光亮透明,宛如银丝,真是美极了!我禁不住说,将来我也修炼出您这一头漂亮潇洒的白发就好了,现在的我,染和不染,成了两难。老者听了,朗声大笑,然后对我说:小老弟,你挺明白的人,怎么在白发面前糊涂了?孩童有稚嫩的美,青年有健旺的美,你有中年成熟的美,我有老来恬淡自如的美。这就像大自然的四季,春天葱茏,夏天繁盛,秋天斑斓,冬天纯净。各有各的美感,谁也不必羡慕谁,更不能模仿谁,模仿必累,勉强更累。人的事,生而尽其动,死而尽其静,听其自然。 我听罢,顿觉地阔天宽,心情快活。摆一摆脑袋,头上花发来回一晃,宛如摇动一片秋光中的芦花。 (有删改

12、)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 文章写我第一次看见母亲的白发的情景,主要运用细节描写,虽寥寥数语, 却有摄人心魄的力量,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情感。B 人生入秋,“我”也有白发了。 由此,“我”联想到了母亲的白发,感慨于妻子的白发,启发于老者的白发。C 作者起初将白发比作“落叶”、“枯草”, 文末却比作“芦花”, 采用了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D 本文语言含蓄, 却富有诗情画意和哲理, 文雅又不失诙谐幽默, 高超的语言技巧增强了文章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5 文章以“白发”为题,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5分)6 文章写到了母亲的白发,妻子的白发,老者的白发,

13、分别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给你怎样的生命感悟?请结合作品进行概括。(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9 题。材料一:近日,一档综艺节目中国有嘻哈自播出后,便引发广泛讨论,无论是导师还是选手都大受关注。节目版权的问题一直颇受争议,早前就有网友质疑该节目无论是赛制、LOGO、舞台,甚至话筒都和原版节目相差无几。7月26日,韩国Mnet电视台证实中国有嘻哈没有购买show me the money的版权,对节目高度相似的行为感到非常遗憾。无独有偶,上周湖南卫视刚刚开播的真人秀节目中餐厅,也因涉嫌抄袭踩到了雷点,部分网友甚至去豆瓣打一星以示抗议。近年来我国诞

14、生的“原创”新综艺仿佛总能和韩国某热门综艺扯上关系。禁韩令下,版权不清白的新综艺越来越多。它们自诞生就不受欢迎,引起中韩网友、媒体阵阵讨伐。韩国方面也曾公开点名抄袭:东方卫视抄袭MBC综艺节目无限挑战推出了极限挑战。湖南卫视抄袭SBS电视台英才发掘团制作了神奇的孩子等。(摘自人民日报从到为何综艺总陷抄袭)材料二:“当我们一再说创新的时候,所谓创新,更多意义上不是全新的、前所未有的创造,更多的还是在原有节目元素基础之上的重新组合、与时俱进。创断,更多还是模仿基础上的新,继承基础上的新,对各种节目元素和文化要素的新的融合”。电视综艺节目在收视和口碑上的双向成功,与其真诚的态度、巧妙的节目定位、新鲜

15、的表达语态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分不开的。电视综艺节目不仅要对受众进行细分,在细分市场中找准定位,开辟未被涉足过的领域,要从受众角度思考,尊重受众,带着真诚策划节目,而且要打破常规思维,整合各界各领域的资源,创新节目表达形式。(摘自李红霞浅谈央视对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新启示)材料三:(每一项节目左边为收视比重%,右边为播出比重%)材料四:2017年春节前后,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见字如面朗读者等节目的播出赢得了受众的一片叫好,新一代文化类节目“文化+综艺”的模式被观众盛赞为“一股清流”。“清流”自有源泉。中国源远流长的五千年文化,自有其深厚的内容供养。而梳理中国电视文化类节目的一路发展,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受到观众好评的电视综艺节目表达形式的创新,特别是真人秀元素的吸纳,才是赢得观众喜欢的良方。电视节目的功能说到底是大众娱乐,“寓教于乐”仍然需要适度的娱乐表达。而这一次“文化+综艺”类节目获得盛赞,恰好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受众对当前充斥屏幕的综艺娱乐节目成为纯粹游戏甚至恶搞的“愚乐”节目的厌倦。同时,经过近几年电视综艺版权的引进热,新一代“文化+综艺”类节目的模式创新,也为中国电视综艺赢得了文化自信,希望这一股文化的清流能够让中国的电视综艺最终走出“愚乐”之流。(摘自吴生华从模仿引进到模式创新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发展路径浅析)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