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舒城桃溪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文理分班考试试题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392612 上传时间:2019-03-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舒城桃溪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文理分班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安徽省舒城桃溪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文理分班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安徽省舒城桃溪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文理分班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安徽省舒城桃溪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文理分班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安徽省舒城桃溪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文理分班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舒城桃溪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文理分班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舒城桃溪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文理分班考试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文理分班考试历史试卷(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请将试题答案写到答题卷上。第卷(选择题,共25小题,共50分)一、选择题(225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卡上。)1.分封制是中国古代早期重要的政治制度之一。下列不符合分封制特点的是( )A.分封的对象具有多样性 B.层层分封,等级森严C.分封制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 D.以血缘为主要纽带,与宗法制互为表里2.下列机构或官职,在职能权力上存在相互制约关系的有( )唐朝中书省与门下省 宋朝知州与通判 雅典议事会与陪审法庭 美国总统

2、与国会A B C D3.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第二个重要转型期。下列有关该时期发展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 资本主义萌芽并得以缓慢发展 反封建的民主启蒙思想出现 传统科技仍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A B C D4.我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地之一。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 )A. 自然经济 B.精耕细作 C.铁犁牛耕 D.男耕女织5.下列对中国古代封建王朝“重农抑商”政策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适应了封建小农经济发展的要求B促进了中国古代历朝经济的发展 C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定和巩固封建统治 D是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

3、基础6.在中国民主革命和建设时期,首次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进行科学分析和判断的党的会议分别是( )A.一大、七大 B.二大、八大 C.七大、十二大 D.七届二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7.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表宣言:“淞沪一隅,抗战亘于三月,各地将士,闻义赴难,朝闻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城壕堑,有死无退。”淞沪一战的重要意义在于( )A.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 增强了正面战场积极抗战的信心C.粉碎了日军速决战的狂妄计划 D.扭转了抗战初期的不利局面8.有人认为:近代前期,清政府被迫开放的一系列通商口岸,使中国的经济主权受到严重损害,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是列强殖民侵

4、华的重要标志。你认为,他所坚持的史学观点是( )A.文明史观 B.社会史观 C.革命史观 D.现代史观9.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洋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等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代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方向的经济成分是( )A.自然经济 B.洋务经济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D.官僚资本主义经济10.20世纪初期,时事画报发表了一幅名为中华民国将来之希望的漫画,图中的火车满载货物(金银铜铁锡煤)。结合所学推测,作者的意图可能是( ) A希望孙中山领导同盟会冲击清朝统治 B赞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短暂春天 C拥护保路运动,反对“铁路国有”政策 D期望孙中山搞民生

5、建设实现国家富强11.随着香港、澳门的回归,中华民族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 )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提出 B.“九二共识”的确定 C.中国国际威望的不断提高 D中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12.从图1到图2的变化中,你能获得的正确信息有( )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从私有制变为公有制从农业生产合作社转变为人民公社体制从小农经济过渡到农业现代化从生产关系基本适应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严重超越生产力A B C D13.邓小平指出,“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我国创办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是( )A.深圳 B.珠海

6、 C.海南 D.厦门14.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最根本的转变是( )A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B分配方式的转变C管理方式的转变D审批方式的转变15.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为此,实施了( )“菜篮子工程”“希望工程”“安居工程” “家电下乡活动” A. B. C. D. 16.“历史发展的逻辑可能是极具讽刺意味的:一方面,美国无法放弃借助苏联解体的历史契机图谋世界霸权的野心;另一方面,美国越是想称霸,越是无法实现称霸的梦想,美国称霸的结果只会加速与其它世界强国实现世界权力均衡的进程。”该材料表明( )A美国放弃霸权政策奉行多边主义 B世界

7、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C美国与世界各强国之间势均力敌 D两极格局结束单极世界形成17.在资本主义早期发展的过程中,其中比较全面地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条件的是( )A.黑奴贸易 B.圈地运动 C.殖民掠夺 D.殖民扩张18.“在几十年前统治全球对欧洲来说还只是一个美丽的梦想,但伴随着通讯事业的突飞猛进、内燃机被用于交通领域,技术上的革新和欧洲日益增长的实力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格局的确立”。关于“世界格局”的理解不可能包含( )A.资本主义市场体系 B.资本主义制度体系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D.资本主义殖民体系19.当生产力向工业化时代迈进时,必须冲破小农经济的桎梏,以下史实属于这一范畴的是

8、英国圈地运动 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苏联的农业集体化中国1952年底完成的土地改革( ) A B C D20.罗斯福新政为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采取的措施是( )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B.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C.减耕减产,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 D.加强救济工作,推行“以工代赈”21.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表现之一是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程度地推行社会福利政策,其主要目的是( )A刺激社会消费 B缓和社会矛盾 C改善劳资关系 D美化政府形象22.下列关于“新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的苏俄,90年代在美国得以发展 B它摆脱了经济

9、周期性波动规律的制约C它是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D它从根本上推动了各国的经济发展23.在苏联(苏俄)发展史进行过一系列重要的改革,其中实际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的改革有(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赫鲁晓夫改革 勃烈日列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A. B. C. D. 24.二战结束以来,为全球经济交往、合作提供规范化平台的标志性事件是( )A.联合国的成立 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C.世贸组织的成立 D.欧盟的成立25.下列有关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经济区域集团化从根本上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B.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将在一段时间

10、内并存发展C.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最终归宿D.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第卷(非选择题,2小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0分。)26.(24分)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趋势,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完善。材料一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指出:“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1)材料中“全体人民”是指哪些人?并据此指出,伯利克里心中的民主制的本质特征是什么?(4分)材料二 据钱乘旦英国通史:1832年,英国选民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增加到3.3%,但工人阶级被排斥在外。1836年后,工

11、人阶级为争取选举权掀起了宪章运动。1866年后,英国通过两次会议改革,至1885年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妇女为争取选举权展开了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已实现全民普选。(2)材料二中,英国选举权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这一变化历程表现出哪些特点?(10分)材料三 建国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3)建国初期,逐渐形成了哪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此后,又经历了怎样的曲折发展?(10分)27.(2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我们即将迎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

12、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中共十七大报告材料二 19982002年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网站材料三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的挂牌仪式材料四 2007年,我国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群众在教育、医疗、住房、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等六大领域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其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物价因素之后,城镇居民实际增长约13%,超过GDP增长速度;农民增长约

13、8%。 国家统计局网站请回答:(1)材料一中“历史性变化”的伟大起点指的是什么?(2分)依据材料一、二,概述“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哪些变化?(6分)(2)从管理体制和所有制改革两方面,比较农村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同之处。(6分)中国90年代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是什么?(2分)(3)中共十四大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材料三表明国企改革的主要内容发生了什么的新变化?(4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2分)(4)从材料四中,你能获取什么历史信息?简要分析其成因。(4分)高一文理分班考试历史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CDDAB 610BCCCD 1115DBAAD 1520BBCBD 2125BCCCA二、非选择题26.(1)“全体人民”指的是雅典成年男性公民。(2分)民主制的本质特征是主权在民,是雅典城邦成年男性公民的多数人的民主。(2分)(2)1832年选民人数增加;1885年基本实现成年男子普选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