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好战,请以战喻》教案.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5389847 上传时间:2019-03-09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好战,请以战喻》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王好战,请以战喻》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王好战,请以战喻》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王好战,请以战喻》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王好战,请以战喻》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王好战,请以战喻》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好战,请以战喻》教案.doc(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王好战,请以战喻教学目的 1解读常见文言词语的用法。 2进一步体会孟子的“仁政”思想。 3理解比喻的修辞手法和本文生动的语言。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孟子一段话中的比喻的运用。 在朗读的基础上,欣赏品味文章的艺术特色,品味文章的语言特点和说理艺术。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孟子的门人曾对他说:外人皆称夫子好辩。 汉代赵岐孟子题辞说:孟子长于譬喻,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 郭沫若在十批判书中说:孟文的犀利,庄文的恣肆,荀文的浑厚,韩文的峻峭,单拿文章来讲,实在各有千秋。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孟子。二、孟子及其思想1、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年),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2、。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幼年丧父,靠母亲抚育成人。年轻时曾从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人学习。他悉心钻研孔子学说,后来成为儒家第二位大师,被称为“亚圣”。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曾游说齐、宋、滕、魏等国,均不被采纳。六十多岁回家乡,聚众讲学,著书立说。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而又有发展。他生活地诸侯互相攻伐“无义战”的时代,目睹了人民遭受涂炭的社会现实,也看到了人民的力量。在此基础上,发展了民本思想,明确提出“民为贵”,“君为轻”。政治上主张实行“王道”、“仁政”,反对“霸道”、“暴政”。劝统治者重视人民,安定人民,少收赋税,减轻刑罚,使百姓“不饥不寒”。这些观点反映了人民的愿望,有一定的进

3、步意义,但却脱离当时的社会实际,根本行不通。孟子还主张社会分工,这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但却得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结论,为阶级剥削和压迫制造了理论依据。孟子的哲学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最具代表性的是他的“性善论”,认为人生来就有善良的本性。他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还说:“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给与)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的人性说中有合理的成分,他特别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以及自我修养的作用。认为“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要求人们反躬自求,“养浩然之气”,

4、做到“舍生取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一生活动于战国中期。是孔子思想和政治主张的继承者、发扬者,也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大师和代表人物。后世,1083年被宋神宗封为“邹国公”,1331,被元文宗加封为“邹国亚圣公”。至今被世人尊称为“亚圣”。在中国,“孟母三迁”、“孟母断机杼”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这位有远见的母亲真是没有白费心思,她的儿子孟轲终于在中国历史上久享盛誉,与儒学始祖孔子一道被称为“孔孟”,孟子本人也被尊为“亚圣。”在这部著作中,作者构建了完整、庞大的孟学体系。千百年来,无数学者把这一庞大的学说体系条分缕析,或以注疏、章旨

5、形式,或以旁通、体认等名目,指出孟学所蕴含的价值。2、关于孟子 孟子一书全面反映了孟子的思想。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一个最大的儒学大师,一向认为他继承了孔子学说的正统,后世将他和孔子并称。他曾拒杨墨,反纵横,维护和发展了儒家学说,对当时和后世思想界影响很大。 孟子一书是研究孟子思想最直接、最可靠的材料。从汉代开始,研究孟子、为之注疏者,代不乏人,尤其是宋神宗熙宁年间孟子被尊奉为经书之后,注疏者更是日见其众。在数以千计的孟子研究著作中,受到人们一致赞誉的主要有三种,即东汉赵岐的孟子章句、南宋朱熹的孟子集注和清代焦循的孟子正义。另外,宋孙爽的孟子注疏和清代宋翔凤的孟子赵注补正也是较有影响的注本。下面分

6、别略作介绍:孟子成书之后,最初是作为诸子之书流传的。至秦始皇焚书坑儒时,孟子派的儒生也惨遭横祸,但孟子书却没受到什么损害,奇迹般地保存了下来。赵岐说:“孟子既没之后,大道遂绌。逮至亡秦,焚灭经术,坑戮儒生,孟子徒党尽矣。其书号为诸子,故篇籍得不泯绝。”(孟子题辞)到了西汉时代,孟子的地位稍有提高。汉文帝时曾一度把孟子立于学官,设置博士,称为传记博士。传记是经书的附庸,在古籍中其地位列于经、子之间。可见孟子在西汉初年的地位比之秦代有所提高。汉武帝即位之后,由于实行“罢黜百家,表章六经”的政策,只立五经博士而废置传记博士。孟子于是乎又从传记退回到诸子地位,终两汉之世也没有什么变化。由于孟子在汉代基

7、本上是作为诸子之书流传的,所以研治孟子的人数不多,不象经书那样热门。两汉研治孟子的著作见于著录的,计有扬雄孟子注、程曾孟子章句、郑玄孟子注、高诱孟子章句、刘熙孟子注和赵岐孟子章句凡六家。至今,除赵岐章句外,其余几种皆已散佚,只有在清代的辑佚书中才能窥见一些一残缺的片段。二教师范读 ,正音 。王好(ho)战 弃甲曳(y)兵 不可胜(shng)食 数(c)罟(g) 不入洿(w)池 衣帛(b) 鸡豚(tn)狗彘(zh)之畜(x) 谨庠(xing)序之教 孝悌(t)之义 然而不王(wng)者 涂有饿莩(pio)瞷(jin) 墦(fn) 讪(shn) 施(y) 从良人语人(y) 卒然(c) 沛然(pi)

8、 嗜杀(sh) 枯槁(go) 恶乎定(w) 孰能与(y)之三齐声朗读课文,自主翻译全文。 四解释下列词语: 出,语人曰 语:告诉 天下恶乎定 恶:何,怎么 今夫天下之人牧 牧:统治 如有不嗜杀人者 如:如果 则天下皆引领而望之矣 引:伸长 五解释下列词语在句子中的用法。 卒 A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同“猝”,突然 B每得降卒必亲引问之 士兵 C初,鲁肃闻刘表卒 死 D卒岁之收,不过亩四石 整个, 全 一 A、谁能一之 统一 B、用心一也 专一 C、一鼓作气 第一次 D、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一个 E、黄鹤一去不复返 一经 就 A由水之就下也 往 B金就砺则利 靠近 C指物作诗立就 完成 D于

9、是荆轲就车而去 登上 六分析简答: 1文章开头,孟子为什么说梁襄王不似人君? 提示:说明孟子对梁襄王的印象不好,因为靠近他,感觉没有一点国君的威严。 2梁襄王缺乏国君的威严表现何在? 提示:表现在问话的突然,这说明他缺乏威严沉着的人君气度。 3既然梁襄王缺乏人君的气度,孟子还向他讲诉自己的“仁政”思想,这说明孟子有着怎样的个性? 提示:说明孟子对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有着坚韧执著的追求,决不放弃任何机会向君王们宣传自己的政治理想。 4说说孟子采用比喻说理的贴切性? 提示:孟子以“禾苗”喻百姓,以“雨露”喻君恩,就清楚地向梁襄王表明了君恩之于百姓的重要性及实行“仁政”的好处。而“水之就下”就更是表明

10、了实行“仁政”的效果之显著。 七再读课文,体会课文语言的生动性。 提示:本文的比喻虽是假设,但具体可感,犹若真实的事情,关键在于其情境性很强。而油然作雨、沛然下雨、水之就下等词句,千百年来更是一直活在人们的口中。 八完成课后练习一,讨论:如今的国际社会,谁能一统天下?(正义的力量,人道的力量;霸权主义只能走向末路。) 九完成课后练习二。(综合本课所有通假字) 卒然问曰 卒同“猝”, 突然。 则苗浡然兴之矣 浡同“勃”,生机盎然。 由水之就下 由同“犹”,就像。 十课外阅读: 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曰:“寡人之囿

11、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1此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述方法?有什么好处? 提示:对比、反问手法。增强了说服力。 2这篇文章中的这种观点与哪一篇相同,具体说明。 提示:同于庄暴见孟子,都是阐释“与民同乐”思想。 十一课外作业: 1熟读课文。 2阅读文学读本上选读的孟子文章。教学目的 1、理解文中寓言故事所蕴含的意义,把握重要实词虚词的用法。 2、了解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特点和孟子散文托寓言以说理

12、的特点。 3、理解文中的比喻,体会文章充沛的气势。 4、学习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学习孟子光明磊落的宽广胸怀,理解孟子对名誉、地位的正确态度,彻底抛弃为了名利不择手段甚至置自己尊严于不顾的错误名利观。教学要点: 1、 解析课文,孟子及孟子的思想。2、 掌握譬喻说理的好处。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孟子的门人曾对他说:外人皆称夫子好辩。 汉代赵岐孟子题辞说:孟子长于譬喻,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 郭沫若在十批判书中说:孟文的犀利,庄文的恣肆,荀文的浑厚,韩文的峻峭,单拿文章来讲,实在各有千秋。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孟子。二、孟子及其思想1、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年),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

13、、教育家。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幼年丧父,靠母亲抚育成人。年轻时曾从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人学习。他悉心钻研孔子学说,后来成为儒家第二位大师,被称为“亚圣”。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曾游说齐、宋、滕、魏等国,均不被采纳。六十多岁回家乡,聚众讲学,著书立说。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而又有发展。他生活地诸侯互相攻伐“无义战”的时代,目睹了人民遭受涂炭的社会现实,也看到了人民的力量。在此基础上,发展了民本思想,明确提出“民为贵”,“君为轻”。政治上主张实行“王道”、“仁政”,反对“霸道”、“暴政”。劝统治者重视人民,安定人民,少收赋税,减轻刑罚,使百姓“不饥不寒”。这些观点反映了人民的愿望,有

14、一定的进步意义,但却脱离当时的社会实际,根本行不通。孟子还主张社会分工,这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但却得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结论,为阶级剥削和压迫制造了理论依据。孟子的哲学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最具代表性的是他的“性善论”,认为人生来就有善良的本性。他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还说:“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给与)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的人性说中有合理的成分,他特别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以及自我修养的作用。认为“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要求人们反躬自求,“养浩然之气”,做到“舍生取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一生活动于战国中期。是孔子思想和政治主张的继承者、发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