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四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388277 上传时间:2019-03-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第四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北京市第四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北京市第四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北京市第四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北京市第四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第四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第四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卷 (50分)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16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辟谣(p)创伤(chung)处暑(ch)自怨自艾(y)B. 口供(gng)押解(ji)佣金(yng)飞来横祸(hng)C. 病菌(jn)连累(li)史乘(shng)度德量力(ling)D. 屏息(bng)混淆(hn)殷红(yn)风尘仆仆(p)2. 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凑合 修葺 美轮美奂 罄竹难书B. 脏款 沉湎 食不果腹 再接再励C. 渲泄 平添 声名鹊起 以德抱怨D. 布署

2、 和蔼 艰苦备尝 金壁辉煌3. 下列词语中,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针砭时弊(bin) 悬梁刺骨 为虎作伥B. 脍炙人口(kui) 谈笑风生 鞭长莫及C. 滥竽充数(y) 头昏脑胀 迫不及待D. 虚与委蛇(wi) 原形毕露 一如既往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要辞职创业的消息在公司内部不胫而走,大家私下里都对此议论纷纷。B. 加快试点和实施康居工程这一消息传出后,老百姓奔走相告,额手称庆。C. 大学毕业后,身无长物的他,在招聘会上屡屡受挫,最后只好离开北京。D. 我们班长不仅学习成绩突出,而且乐于助人,她做的好事真是擢发难数。5. 下列短语归类正确的一项是A.

3、并列:魑魅魍魉 接踵而来 缠绵悱恻B. 偏正:匆匆那年 智取威虎山 一步之遥C. 动宾:行动起来 降下几滴雨 推着挤着D. 主谓:霸王别姬 入不敷出 阳光灿烂6.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先秦时称诗,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 B. 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和北朝民歌木兰诗都是叙事长诗,思想深刻,艺术价值极高,并称“乐府双璧”。C. 西汉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D.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偏重记言,往往以人物之间的对话刻画人物形象,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7. 对诗句所指人物的解说,完全

4、正确的一项是质而绮,真且醇,自可传之千古;樽中酒,篱下诗,岂甘了此一生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妙笔生花,可见可闻秋色赋:倾心治邑,同忧同乐醉翁亭枫叶四弦秋,枨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A. 陶渊明 杜甫 欧阳修 白居易B. 陶渊明 王维 范仲淹 白居易C. 李白 杜甫 范仲淹 苏轼D. 李白 王维 欧阳修 苏轼8. 将下面八个句子排列成一首七言律诗,选出正确的一项只剩蓬蒿伴土墙 河曲风光旧莽苍望断云中无鹄起 两千几百年前事英雄不愧武灵王 飞来天外有鹰扬骑射胡服捍北疆 邯郸歌舞终消歇A. B. C. D. 二、课内古诗文(每题2分,共18分)9. 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全

5、都正确的一组是载笑载言(又,且) 女也不爽(舒服,畅快)吊有忧(慰问) 越四封之内(疆界)势拔五岳掩赤城(超出) 均之二策(均匀)秦以城求壁而赵不许,曲在赵(理亏) 间至赵矣(从小路)A. B. C. D. 10. 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自我徂尔(往,指出嫁) 以我贿迁(贿赂)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管理) 请姑无庸战(暂且)国人皆劝(劝说)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交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威严) 礼节甚倨(傲慢)A. B. C. D. 11. 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B. 烟涛微茫信难求 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低眉信手续续弹 C. 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6、 D. 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顾吾念之12. 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现代汉语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秋月春风等闲度 然谋臣与爪牙之士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同是天涯沦落人 丈夫二十不取 今王之地方五千里 A. B. C. D. 13. 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齐人固善盗乎 B. 虽悔之,必无及已 乃辞谢,固请 夫虽无四方之忧 C. 城入赵而璧留秦 D. 今君乃亡赵走燕 执其手而与之谋 臣乃敢上璧14. 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即患秦兵之来 B. 不如因厚遇之 仇雠敌战之国也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 以勇气闻于诸侯 D. 吾所以为此者 以暴露

7、百姓之骨于中原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15. 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B. 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C.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D.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16. 下列加点字的活用分类正确的一组是洁其居,美其服 而相如廷斥之臣请完璧归赵 且庸人尚羞之必庙礼之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A. B. C. D. 17. 下列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组是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何后之有而君幸于赵王 求人可使报秦者今已服矣,又何求焉 十年不收于国徒见欺 四方之士来者以勇气闻于诸侯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A. B. C. D. 三、默写(每空1分,共16分)18. 请在横线处填写诗句原文。(1)不见

8、复关,_。(氓)(2)_,不思其反。(氓)(3)_,矢交坠兮士争先。(国殇)(4)诚既勇兮又以武,_。(国殇)(5)_,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6)_,依依墟里烟。(归园田居)(7)_,万里长征人未还。(出塞)(8)随风潜入夜,_。(春夜喜雨)(9)_,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10)_,栗深林兮惊层巅。(梦游天姥吟留别)(11)_,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12)千呼万唤始出来,_。(琵琶行)(13)_,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14)_,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15)乱石穿空,惊涛拍岸,_。(念奴娇赤壁怀古)(16)寻寻觅觅,冷冷清清,_。(声声慢)第卷 (50分)四、课

9、外文言(共16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9-23题。 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三载,甫奏赋三篇,帝奇之。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言:“臣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今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会禄山乱,甫避走三川。肃宗立,拜右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琯以客罪故,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甫谢,且称:“琯,宰相子,有大臣体,

10、才堪公辅,陛下果委而相之。观其深念主忧,义形于色,然以客罪故罢宰相。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违忤圣心。陛下赦臣百死,再赐骸骨,天下之幸,非臣独蒙。”然帝自是不甚省录。 后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流落剑南,结庐成都西郭。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一日欲杀甫,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

11、。尝从白及高适过汴州,酒酣登台慷慨怀古人莫测也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选自新唐书,有删改)19. 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 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 数:多次B. 臣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 属:归属C. 罪细,不宜免大臣 细:微小D. 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 白:告诉20. 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 琯以客罪故,罢宰相 B. 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 武以世旧,待甫甚善 甫谢,且称C. 陛下果委而相之 D. 陛下其忍弃之 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 观其深念主忧21.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A. 杜甫少时家贫,科举不中,后因赋文被赏识。皇帝

12、称赞他文风“沉郁顿挫,随时敏给”,可及扬雄、枚皋。B. 杜甫与房琯为布衣之交。房琯获罪时,他挺身而出,上疏劝谏,不顾安危,在皇帝面前反复为房琯求情。C. 杜甫一生漂泊贫困,秦州时甚至负薪拾橡栗自给。流寓蜀地,幸得好友严武接济。严武死后,他辗转于梓、夔之间。D. 杜甫为人旷达放荡,不加约束,也因此被严武怀恨在心。后来严武心起杀意,幸得严母解劝才得幸免。22. 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3分) 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23. 用“”为划线句子断句。(4分)五、诗歌鉴赏(共14分)24.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第一句写一曲离歌中,缆解舟行。首句为全诗奠定了舒缓柔和、优美庄严的情感基调。B. 第二句写深秋时节,满目青山,霜林尽染,水流湍急。“急”字暗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