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日-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百日复习计划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85384540 上传时间:2019-03-09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218.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日-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百日复习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六日-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百日复习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六日-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百日复习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六日-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百日复习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六日-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百日复习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日-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百日复习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日-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百日复习计划(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日第六日张博士医考红宝书百日复习计划张博士医考红宝书百日复习计划 第五节尿的排放 排尿反射的感受器是膀胱壁的牵张 (胀得难受) 感受器, 当膀胱内尿量充盈到一定程度 (400 500ml)时,牵张感受器兴奋。冲动沿盆神经传入,到达骶髓排尿反射初级中枢;同时也上 传至脑千和大脑皮层排尿反射的高位中枢,产生排尿欲。若条件允许,冲动沿盆神经传出, 引起逼尿肌收缩、尿道内括约肌松弛。于是尿液进入后尿道。此时,尿液还可以刺激尿道的 感受器,冲动再次传人脊髓排尿中枢,进一步加强其活动,使尿道外括约肌开放,于是尿液 被膀胱内压驱出。这是一个正反馈活动,直至膀胱内尿液排完为止。排尿反射的高位中枢可 对脊髓

2、初级中枢施加易化或抑制性的影响,控制排尿反射活动。小儿大脑皮层的发育尚未完 善,对脊髓初级排尿中枢的抑制能力较弱,故小儿排尿次数多,且易发生夜间遗尿现象。当 膀胱炎或膀胱受到机械刺激时,可引起排尿次数过多,出现尿频。如果骶髓初级排尿中枢受 损、反射弧遭到破坏或尿道受阻时,可导致膀胱内尿液充盈过多而发生尿潴留。当初级排尿 中枢与大脑皮层失去联系时,排尿将失去意识控制,出现尿失禁现象。 (zy2002-1-011) zy2002-1-011 高位截瘫病人排尿障碍表现为 A尿失禁 B尿潴留 C无尿 D尿崩症 E少尿 答案:A 更多内容陆续公布,张博士咨询邮箱 第八章神经系统的功能 第一节突触传递

3、神经元之间在结构上并没有原生质相连, 每一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仅与其他神经元的胞体或突 起相接触,其接触的部位称为突触。 一、经典突触的传递过程,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一)突触传递过程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当神经冲动抵达 轴突末梢时,突触前膜发生去极化,导致电压门控 Ca2+通道开放, Ca2+进入突触前末梢内 , 促使一定数量的小泡与突触前膜接触融合,然后小泡与突触前膜粘合处出现破裂口,小泡内 递质和其他内容物释放到突触间隙; 进入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 体或化学门控通道,产生突触后电位。根据突触后膜发生去极化或超极化,可将突触后电位

4、 分为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两种。从突触传递过程可以看出,影响突触前膜递质释放量 的关键因素是进入突触前膜的 Ca2+的数量。 (zy2006-2-012;zy2002-1-014) zy2006-2-012在突触传递过程中,影响神经末梢递质释放量的关键因素是 A末梢膜电位的水平 B末梢内线粒体的数量 C末梢内囊泡的数量 D末梢膜上化学门控 Ca2+通道的数量 E进入末梢内的 Ca2+量 答案:E (二)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后膜在递质作用下发生去极化,使该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 升高,这种电位变化称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EPSP 的形成机制是兴奋性递质作用 于突触后膜的相应受体,使配

5、体门控通道开放,因此,后膜对 Na和 K+的通透性增大。由 于 Na的内流大于 K+的外流,导致细胞膜的局部去极化。 (zy2007-2-004;zl1999-1-016) (三)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后膜在递质作用下发生超极化,使该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下 降,这种电位变化称为抑制性突触后电位(1PSP) 。其产生机制为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 膜,使盾膜上的配体门控 Cl通道开放,引起Cl内流,突触后膜发生超极化。此外,IPSP 的形成还可能与突触后膜 K+通道的开放或 Na、Ca2+通道的关闭有关。 (zy2004-2-012; zy2000-1-118; zl2007-1-043) 兴奋性突触

6、后电位及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区别见表 EPSP IPSP 前膜释放递质的性质 兴奋性递质 抑制性递质 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 提高 Na、K+通透性 尤其是 Na 提高 K+、Cl-通透性, 尤其是 Cl- 后膜电位变化 去极化 超极化 突触后神经元 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 使突触后神经元抑制 特点: (1)突触前膜释放递质是 Ca2+内流引发的; (2)递质是以囊泡的形式以出胞作用的 方式释放出来的; (3)EPSP 和 IPSP 都是局部电位,而不是动作电位; (4)EPSP 和 IPSP 都是突触后膜离子通透性变化所致,与突触前膜无关。 zy2007-2-004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 A静息电位 B

7、动作电位 C阈电位 D局部电位 E后电位 答案:D 更多内容陆续公布,张博士咨询邮箱 第二节神经反射 一、反射与反射弧 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的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的规律性应答。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 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二、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反射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类。非条件反射是指在出生后无需训练就具有的反射, 如防御反射、食物反射、性反射等。这类反射能使机体初步适应环境,对个体生存与种系生 存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条件反射是指在出生后通过训练而形成的反射。 (XL2007-2-038;XL2007-3-015;zy2005-2-

8、015;zy2002-1-016;zl2005-1-038;zl1999-1-005)它可以建立,也能消退,数景可以不断增 加。条件反射的建立扩大了机体的反应范围,当生活环境改变时条件反射也跟着改变。 (zl2004-1-043)因此,条件反射较非条件反射有更大的灵活性,更适应复杂变化的生存环 境。 XL2007-2-038条件反射的特点是 A先天遗传而获得 B一种初级的神经活动 C种族共有的反射 D后天训练而建立 E反射弧固定不变 答案:D 更多内容陆续公布,张博士咨询邮箱 第三节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一、感觉的特异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投射系统(zy2004-2-014;zy2001-1-0

9、28;zy2000-1-27; zy1999-1-023;zl2006-1-043;zl2003-1-120;zl2001-1-028) 根据我国神经生理学家张香桐的意见,丘脑的各种细胞群大致可以分为感觉接替核、联络核 和髓板内核群三大类。 根据丘脑各部分向大脑皮层投射特征的不同, 可把丘脑分成两大系统 , 一是特异投射系统,另一是非特异投射系统。 特异投射系统 非特异投射系统 定义 指丘脑特异感觉接替核及其投射至大脑皮层的神经通路 指丘脑非特异性投射核及其 投射至大脑皮层的神经通路 投射细胞群 丘脑的第一、二类细胞群 丘脑的第三类细胞群 投射范围 投向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 投向大脑皮层的广泛区

10、域 投射方式 点对点投射 弥散投射(不具备点对点投射关系) 传导的冲动 特异性感觉 各种不同感觉的共同上传途径 功能 引起特定感觉 激发大脑皮层发出神经冲动 本身不能单独激发大脑皮层神经元放电 主要是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兴奋状态 zy2004-2-014 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是 A具有上行唤醒作用的功能系统 B通过丘脑特异投射而发挥作用的系统 C单突触接替的系统 D阻止巴比妥类药物发挥作用的系统 E与感觉无关的中枢神经系统 答案:A 三、下丘脑的作用 (超纲部分) 下丘脑是较高级的调节内脏活动的中枢,调节体温、摄食行为、水平衡、内分泌、情绪反应 、 生物节律等重要生理过程。 1体温调节:PO

11、/AH 中的温度敏感神经元在体温调节中起着调定点的作用。 zy2007-1-009具有调定点作用的中枢位于 A脊髓 B延髓下部 C中脑上部 D视前区-下丘脑腹部 E大脑皮层 答案:B 解析:体温调节下丘脑视交叉上核 2水平衡调节:下丘脑内存在渗透压感受器调节抗利尿激素的释放。 3对腺垂体激素分泌的调节。 (见内分泌部分) 4摄食行为调节:下丘脑外侧区存在摄食中枢;腹内侧核存在饱食中枢,故毁损下丘脑外 侧区的动物食欲低下。 5对情绪反应的影响:下丘脑近中线两旁的腹内侧区存在所谓防御反应区。 6对生物节律的控制: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可能是生物节律的控制中心。 (zy1999-1-024) 更多内容陆

12、续公布,张博士咨询邮箱 第四节脑电活动 一、正常脑电图的波形 脑电图的波形分类,主要是依据其频率的不同来人工划分的。在不同条件下,波形频率的快 慢可有显著的差别,每秒 053 次的波称为波,47 次的波称为波,813 次的波称为 波,1430 次的波称为波。一般说来,频率慢的波其波幅常比较大,而频率快的波其波 幅就比较小。 二、正常脑电图波形的意义(zy2008-1-116;zy2008-1-117;zy2002-1-015) 波 波 波 波 常见部位 颞叶、枕叶 颞叶、顶叶 枕叶 额叶、顶叶 出现条件 婴幼儿正常脑电 成人熟睡时 少年正常脑电 成人困倦时 成人安静闭目清醒 成人活动时 常见

13、年龄 婴幼儿、成人 儿童、成人 成人 成人 意义 高幅慢波 同步化,抑制状态 高幅慢波 同步化,抑制状态 高幅慢波 同步化,抑制状态 低幅快波 去同步化,兴奋状态 (116117 题共用备选答案) A波 B波 C波 D波 E阻断波 zy2008-1-116 成人在清醒,安静并闭眼时可出现的脑电波是 zy2008-1-116 答案:A zy2008-1-117 在幼儿时期或受试儿童困倦时可出现的脑电波是 zy2008-1-117 答案:C 题干解析:此题是理解记忆型题,脑电波这一部分考的最多的就是脑电图波形的意义,可以 看一下下表: 波 波 波 波 常见部位 颞叶、枕叶 颞叶、顶叶 枕叶 额叶、

14、顶叶 出现条件 婴幼儿正常脑电 成人熟睡时 少年正常脑电 成人困倦时 成人安静闭目清醒 成人活动时 常见年龄 婴幼儿、成人 儿童、成人 成人 成人 意义 高幅慢波 同步化,抑制状态 高幅慢波 同步化,抑制状态 高幅慢波 同步化,抑制状态 低幅快波 去同步化,兴奋状态 正确答案分析:根据题干,成人在清醒,安静并闭眼时可出现的脑电波应该是波,在幼儿 时期或受试儿童困倦时可出现的脑电波是波。 备选答案分析:其他选项不符合题干。 思路扩展:由这一题我们要知道出题老师的思路:脑电图波形的意义要重点掌握。 zy2002-1-015正常人白天工作时出现的脑电波应为 A波 B波 C波 D波 E波 答案:B 更

15、多内容陆续公布,张博士咨询邮箱 第五节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躯体运动的调节 一、骨骼肌牵张反射 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在受到外力牵拉使其伸长时,能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此称为 牵张反射。牵张反射有两种类型,一种为腱反射,也称位相性牵张反射;另一种为肌紧张, 也称紧张性牵张反射。 (一)腱反射腱反射是指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腱反射为单突触反射。例如, 叩击膝关节下的股四头肌腱使之受到牵扯,则股四头肌即发生一次收缩,称为膝反射。腱反 射的感受器为肌梭,传入神经纤维背根进入脊髓灰质后,直达前角与运动神经元发生突触联 系。效应器为同一肌肉的肌纤维。当叩击肌腱时,肌肉内的肌梭同时受到牵张,同时发动

16、牵 张反射。因此,肌肉的收缩几乎是一次同步性收缩。腱反射主要发生于肌肉内收缩较快的快 肌纤维成分。 (二)肌紧张肌紧张是指缓慢持续牵拉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其表现为受牵拉肌肉能发 生紧张性收缩。肌紧张是维持躯体姿势最基本的多突触反射,是(坐)姿势反射的基础。 (zy2003-1-270;zy2001-1-027;zl2007-1-044;zl2003-1-158;zl2001-1-027; zl1999-1-0l7) 肌紧张与腱反射的反射弧基本相似,感受器也是肌梭,但中枢的突触接替可能不止个,即 可能其效应器主要是肌肉内收缩较慢的慢肌纤维成分。 肌紧张是在同肌肉内的不同运动单位 进行交替性收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