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生物复习 第2章 第2、3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伴性遗传课件 必修2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5382588 上传时间:2019-03-09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8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高考生物复习 第2章 第2、3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伴性遗传课件 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2013年高考生物复习 第2章 第2、3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伴性遗传课件 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2013年高考生物复习 第2章 第2、3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伴性遗传课件 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2013年高考生物复习 第2章 第2、3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伴性遗传课件 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2013年高考生物复习 第2章 第2、3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伴性遗传课件 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高考生物复习 第2章 第2、3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伴性遗传课件 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高考生物复习 第2章 第2、3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伴性遗传课件 必修2(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2、3 节,基因在染色体上、伴性遗传,一、萨顿的假说 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也就是说, 基因就在_上,因为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_关系。,染色体,平行,独立,(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_性。染色体在 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2)在_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的。在 _中只有成对的基因中的一个,同样,也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一条。,体细胞,配子,同源染色体,(3)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_也是如此。,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4)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_,_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的。 类比推

2、理有没有通过实验加以证明? 答案:没有。,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1实验分析图解,控制白眼的基因 w 位于 X 染色体上,XWXW 红眼(雌),XWY 红眼(雄),2.实验结论:基因在染色体上。 生物的基因都在染色体上吗? 答案:不是,有些在线粒体、叶绿体、质粒等上。,XWXw 红眼(雌),XwY 白眼(雄),ZZ,Z 或 W,三、性别决定,Z,XX,XY,ZW,X,X 或 Y,),D,关于人类性染色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只存在于精子中 B只存在于卵细胞中 C只存在于性细胞中 D同时存在于体细胞与生殖细胞中,四、伴性遗传,隔代(交叉),男性,女性,男性,(2011 年东阳二模)摩尔根将

3、白眼果蝇与红跟果蝇 杂交,F1 全部表现为红眼。再让 F1 红眼果蝇相互交配,F2 性状 分离比为 11,红眼占 3/4,但所有雌果蝇全为红眼,白眼只,限于雄性。你认为最合理的假设是(,),A,A白眼基因存在于 X 染色体上 B红眼基因位于 Y 染色体上 C白眼基因表现出显性遗传 D红眼性状为隐性性状 解析:F1全部为红眼,则红眼为显性,白眼为隐性;由于 本题与性别有关,则为伴 X 遗传。,考点,性别决定的判断,1细胞内的染色体分类,2生物性别决定的主要方式,3.XY 型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规律,(1)XY 型性别决定染色体组成:男 44XY、女 44XX。 (2) 伴性遗传是由于异型性染色体

4、之间存在“非同源区,段”(如下图所示),在同源区段中,X 和 Y 染色体都有等位基因,在遗传上 与基因的分离定律一样,X 与 Y 分离的同时,等位基因也分离。 在非同源区段中,基因可能只存在于 X 或 Y 上。如只在 Y 上,则遗传为伴 Y 遗传;如只在 X 染色体上,则伴 X 遗传。 (3)由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生物才有性染色体。X、Y 性染 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既存在于体细胞中,也存在于生殖细 胞中。,【典例 1】(2011 年惠州调研)人的 X 染色体和 Y 染色体大 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和非同源区(、), 如下图所示,若统计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发现女性患者多于,),男

5、性,则该病的致病基因最可能( A位于片段上,为隐性基因 B位于片段上,为显性基因 C位于片段上,为显性基因 D位于片段上,为隐性基因,解题思路I 片段是 X 染色体上的非同源区,位于 I 片段上 隐性基因的遗传病,男患者比女患者多;位于 I 片段上显性基 因的遗传病,女患者比男患者多;片段是 X、Y 上的同源区, 位于片段上的基因,无论是显性基因还是隐性基因,其遗传 上符合分离定律,男女患病几率一样;片段是 Y 染色体上的 非同源区,位于片段上隐性基因的遗传病,只在男性中遗传。,答案B,考点对应练 1(2011 年合肥二模)下图为果蝇性染色体结构简图。要判 断果蝇某伴性遗传基因位于片段上还是片

6、段1上,现用 一只表现型是隐性的雌蝇与一只表现型为显性的雄性杂交,不 考虑突变,若后代为雌性为显性,雄性为隐性;雌性为隐,性,雄性为显性。可推断、两种情况下该基因分别位于(,),A;,B1;,C1 或; D1;1,解析:若位于,双亲基因型为 XaXa、XAYA 或 XAYa 或 XaYA,则后代两种情况都会出现;若位于1,双亲基因型 为 XaXa、XAY,则后代雌性为显性,雄性为隐性。,答案:C,考点,伴 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典型实例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 1红绿色盲遗传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子代发病率,续表,2.遗传特点,(1)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2)交叉遗传,男性患者的隐性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递

7、给外孙,使外孙,患病。,男性患者的双亲表现正常时,其致病基因由母亲(必然是 携带者 XBXb)交叉遗传而来,其兄弟中可能还有患者;姨表兄 弟也可能是患者。,女性患者的父亲一定是患者,其兄弟可能正常、也可能,是患者,其儿子也一定是患者。,【典例 2】(双选)下列关于红绿色盲的说法正确的是(,),A红绿色盲患者不能像正常人那样区分红色和绿色 BY 染色体短小,因缺少与 X 染色体同源区段而缺乏红 绿色盲基因 C由于红绿色盲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所以不存在等位 基因 D男性患者将红绿色盲基因传给孙子的概率是 50%,解题思路 红绿色盲患者表现为不能正常区别红色和绿 色,但其他颜色的区分是正常的;人

8、类的 Y 染色体比 X 染色体 短小,色盲基因只存在于 X 染色体上;红绿色盲基因位于 X 染 色体上,其等位基因可以位于 X 染色体上,但 Y 染色体上没有 其等位基因;红绿色盲遗传是 X 染色体隐性遗传,不可能由男性 向男性传递,则男性患者将红绿色盲基因传给孙子的概率是 0。,答案AB,考点对应练 2(2011 年汕尾调研)已知红绿色盲基因(b)及其等位基因(B) 均位于 X 染色体上,一个男孩及其妹妹都是红绿色盲患者,其,),C,弟弟正常,则该男孩双亲可能的基因型是( AXBXb、XBY,解析:妹妹患病的两个色盲基因来自于双亲,而弟弟正常, 其正常基因来自于母亲,则双亲基因型为 XBXb

9、、XbY。,BXBXB、XbY,DXbXb、XBY,CXBXb、XbY,一、判断基因位于何种染色体上的实验设计,想 推,实验原理: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特点是后代的性状 与性别无关;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的特点是后代的性 状与性别有关。 实验思路:假说演绎法是常用的方法。,得,实验方法,(1)若已知该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则可用雌性隐性与雄性显 性杂交进行判断。 若后代雌性全为显性,雄性全为隐性,则为伴 X 染色体遗 传;若后代全为显性,与性别无关,则为常染色体遗传。 (2)若该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未知的,则用正交和反交的方 法进行判断。 若后代的性状表现与性别无关,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若后代的性状表

10、现与性别有关,则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典例 1】一只雌鼠的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 使野生型性状变为突变型性状。该雌鼠与野生型雄鼠杂交,F1 的雌、雄中均既有野生型,又有突变型。若要通过一次杂交试 验鉴别突变基因在 X 染色体还是在常染色体上,选择杂交的 F1,个体最好是(,),A突变型()突变型() B突变型()野生型() C野生型()野生型() D野生型()突变型(),解题思路此题关键方法是逆推法:首先确定显隐性关系: 由于该突变型雌鼠是因为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突变导致的,所 以野生型为隐性,突变型为显性。假设突变基因位于 X 染色体 上(伴 X 显性找雄性患病个体,伴 X 隐性找雌

11、性患病个体),则 突变型雄性个体的后代中,雌性全为突变型,雄性全为野生型; 如果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后代无论雌雄都会出现 11 的性状分离比。所以应找一个野生型雌性和突变型雄性杂交看 其后代的表现型。,答案D,二、根据性状判断生物性别的实验设计,想 推,实验原理:选择同型性染色体(XX 或 ZZ)隐性个体与 异型性染色体(XY 或 ZW)显性个体杂交(XY 性别决定 的生物就是“隐雌显雄”)。这样在子代中具有同型性 染色体(XX 或 ZZ)的个体表现为显性性状,具有异型 性染色体(XY 或 ZW)的个体表现为隐性性状。 实验思路:设法将性别与性状联系起来,从后代的性 状差异来判断其性别。

12、,得 实验方法,(1)XY 型性别决定,假设 X 染色体上的 A、a 这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 则选用隐性纯合母本与显性父本杂交,其后代中的隐性个体必为 雄性,显性个体必为雌性。 (2)ZW 型性别决定(以鸡为例),鸡的性别决定属于 ZW 型,公鸡含有 ZZ 染色体,母鸡含有 ZW 染色体。芦花鸡的羽毛有黑白条纹,由 B 基因决定,当 b 基 因纯合时,表现为非芦花,这对基因位于 Z 染色体上。让 ZbZb(非 芦花公鸡)与 ZBW(芦花母鸡)进行交配,其后代基因型和表现型为 ZBZb(芦花公鸡)、ZbW(非芦花母鸡),这样就能判断出鸡的雌、雄 个体。,【典例 2】芦花鸡的羽毛(成羽)是

13、一种黑白相间的斑纹状, 但在雏鸡阶段的绒羽为黑色且头顶上有一个黄色斑点。控制芦 花的基因在 Z 染色体上,芦花对非芦花是显性。养鸡场为了多 养产蛋母鸡,要大量淘汰公鸡,你建议如何配种来达到这个目,的?(,),A芦花母鸡非芦花公鸡 B芦花公鸡非芦花母鸡 C芦花母鸡芦花公鸡 D非芦花母鸡非芦花公鸡,解题思路公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母鸡的性染色体组 成是ZW;让芦花母鸡ZAW 与非芦花公鸡ZaZa 交配,后代母鸡 全是非芦花,公鸡全是芦花。,答案A,1(2010 年揭阳统考)下列科学研究采用了假说演绎法的,是(,),B,A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 B摩尔根将果蝇白眼基因定位在 X 染色体上 C施莱登

14、、施旺提出细胞学说 D道尔顿发现人类的色盲症 解析: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采用的是类比推理;摩尔 根将果蝇白眼基因定位在 X 染色体上和孟德尔遗传实验都是采 用假说演绎法。,2(2011 年南海统考)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的是(,),A,A.基因、染色体在生殖过程中的完整性、独立性 B.体细胞中基因、染色体成对存在,成熟生殖细胞中两者 都是单一存在 C.成对的基因、染色体都是一个来自母方,一个来自父方 D.非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解析: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 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3(2011 汕头质评)正

15、常情况下,男性的性染色体不可能来,自其(,),D,A外祖父 C祖父,B外祖母 D祖母,解析:祖母只传 X 给其父亲,其父亲只传 Y 给男性,所以 男性的性染色体不可能来自祖母。,4(2010 年佛山)下列有关性别决定的叙述,正确的是(,),A.同型性染色体决定雌性个体的现象在自然界中比较普遍 B.XY 型性别决定的生物,XY 是一对同源染色体,故其形,状大小相同,A,C.含 X 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 Y 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 D.各种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可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解析:XY 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形状大小不相同;含 X 染 色体的配子可以是雌配子也可以是雄配子;有性别决定的生物 中的染色体才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5(2011 年东莞联考双选)果蝇中,正常翅(A)对短翅(a)显 性,此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B)对白眼(b)显性,此 对等位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纯合红眼短翅的雌果蝇 和一只纯合白眼正常翅雄果蝇杂交,你认为杂交结果正确的是,(,) AF1 代中无论雌雄都是红眼正常翅 BF2 代雄果蝇的红眼基因来自 F1 代的父方 CF2 代雌果蝇中正常翅个体与短翅个体的数目相等 DF2 代雄果蝇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相等,解析:双亲基因型为 aaXBXB、AAXbY,F2 代雄果蝇的红 眼基因来自 F1 代的母方;F2 代雌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