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18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3植树的牧羊人习题新人教版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377855 上传时间:2019-03-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2018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3植树的牧羊人习题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河南省2018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3植树的牧羊人习题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河南省2018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3植树的牧羊人习题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南省2018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3植树的牧羊人习题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2018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3植树的牧羊人习题新人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3植树的牧羊人01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B)A微薄/薄情寡义倒水/东倒西歪B戳破/截然不同 一栋/挑肥拣瘦C结实/开花结果 反应/应接不暇D慷慨/一概而论 废墟/虚情假意(解析:A.b/b,do/do;B.chu/ji,dn/jin;C.ji/ji,yn/yn;D.ki/i,x/x。)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D)A我在倒塌的房屋旁边支起帐篷。/每次回老家,他总要到田间遛达一圈儿。B这样过了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暴发了。/做人不能太张扬,谦虚总是好的。C以前那种猛烈而干躁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父亲虽年过花甲,但身体很硬朗。D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

2、缝隙。/溪水缓缓流淌,清澈见底。(解析:A.“遛”应写作“溜”;B.“暴”应写作“爆”;C.“躁”应写作“燥”。)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C)A谷文昌带领当地干部群众,将不毛之地变成郁郁葱葱的生态旅游海岛。B研究生不服气,“故意”刁难季永强,刨根问底追究某型装备中存在的问题。C在“红五月”读书活动期间,语文老师就如何“读好书”的话题说长道短,让我们受益匪浅。D在中国诗词大会赛场,选手们自信满满,对答如流,精彩的表现令观众折服。(解析:C.“说长道短”指议论别人的好坏是非,不符合句意。)4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奉献的精神需要奉献的能力来

3、体现。在海拔4 000多米的高原上,李素芝同志成功地实施了第一例开颅手术,成功地实施了第一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他主持并参与的科研项目,有10多项达到国际医学领域先进水平,20多项国内首创,30多项填补西藏高原医学空白。他主刀和参与的9 000余例手术无一失误,挽救了数以万计的边防官兵和藏族同胞的生命,被誉为“雪域神医”“高原一把刀”。李素芝的事迹告诉我们,有奉献之心,还要有奉献之力。5我们的美好生活一刻也离不开点点绿色的衬托,离不开葱郁大树的荫护。为此,七年级某班组织了以“关注绿化,珍爱绿色”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一起参加。(1)仔细观察下面的图片,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图片的正中间

4、是一个人双手捧着一抔土,土里种着一棵形状像爱心的树,图片上面是大写的英文字母“GREEN”。(2)3月12日是植树节,班级决定以植树节为契机,号召每位同学关注绿化,珍爱绿色。下面是班长向全班同学发出的倡议书,有几处问题,请你按要求帮他修改。亲爱的同学们: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在这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阳春三月,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在此,我向全班同学发出以下倡议:1不破坏绿化,不采摘花朵,不践踏小草,不穿越开放式草坪。2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节约每一张纸,用实际行动保护每一棵树。3积极向周围的人宣传环保,倡导绿色文明,及时劝阻破坏环境的行为。4积极参与社区、校园的绿化行动,每人种植一棵树,让

5、树苗伴你成长。 班长:xxx2018年3月12日该倡议书格式有一处不妥,应在第一行正中间写上“倡议书”几个字。画线句成分残缺,应在“环保”之后加上“理念”。02课内精读阅读“这样过了一年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完成后面的题目。6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对“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这句话的理解。选文提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次战争是由人挑起的,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是还有像这位默默植树的牧羊人一样的人,像拯救世界的上帝一样在改变世界,为世界为人类创造美好的生活。7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具体指什么。就算老天爷想把这杰作毁掉,也只能求助龙卷风了。指牧羊人用双手和毅力种

6、的长得很茂盛的一大片橡树。8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白桦树”比作“笔直站立的少年”,不仅写出了新生的白桦树的外形,而且写出了其勃勃生机和青葱之感,写出了风景的神韵。9选文最后一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运用了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作者直抒胸臆,直接赞美了牧羊人的毅力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表达了自己的敬佩之情;在内容上突出了本文的中心,在结构上同开头段照应,使得结构严谨。03拓展阅读等你,在桥头王黎冰老人真的老了,背一背篼蔬菜到乡场上去卖,十几里路要歇上好几回。听院子里最年迈的王老汉说,老人年轻时身板可壮实呢,

7、两手像少林寺里练功的和尚那样平举着一挑水走上一公里,气也不会喘一口。王老汉还说,他还看见过老人一枚二等功的军功章呢。村支书常对后生们说,老人是老党员,党龄比你们的年龄还长呢,他吃的盐比你们吃的米多,过的桥比你们走的路多。在春天如蜜糖一样的阳光里,老人静静地坐在自家的院坝边,看着远处那座断桥出神,苍老之态毕现。村里人远远地看着老人,就知道老人又想自己的儿子了。老人的儿子并非亲生,原本是村东头朱长子(长子:川语中的高个子)的儿子朱树林。树林两岁那年,爹妈双双病逝,老人就毫不犹豫地收养了他。老人像园丁,精心浇灌树林,儿子在老人的守望中拔节成长。高考前一个月,儿子最后一次回家复习。那天,雨下得真大啊,

8、是老人记忆中最大的一回。一个8岁的孩子放学回家过河,刚到桥头,桥就被猛兽般的洪水冲断了。孩子拼命地喊“救命”,声嘶力竭,手忙脚乱。当孩子父母闻声赶去时,见自己的儿子已平安地躺在岸边,孩子却指着水中喊了一声“树林哥哥”就哭开了。桥断了,断桥边的小山坡上,多了一座新坟。人们知道,那坟里长眠着一个曾经活蹦乱跳的年轻生命和一堆他爱看的书。五年来,老人的屋子里就再也没有过笑声。那以后,人们就常看见老人大半天大半天地坐在院坝边,望着断桥出神。细心的人看得出来,老人眼里总是包着一汪浑浊的泪。也有人听见了老人还在念叨着:“儿子,在桥头,我等你回来啊!”乡里穷啊,村民更穷。桥断了五年,一直没钱再修。村里人就将就

9、着几个像练武术中“梅花桩”一般的石头桩子过河,战战兢兢,危机四伏。孩子们上学放学,全靠家长接送过河。老人还是种他的地,只是比以前更辛苦。B11为了多卖几角钱、几块钱,老人常常赶几十里山路到另一个乡场。村里人见了,都会同情地说:瞧瞧,老人在给自个儿攒养老钱了。还有人慨叹:没孩子传递香火的人,苦哇!当然还有人一直劝说老人,再过继一个儿子吧。老人总是一言不发地摇摇头,佝偻着身腰继续忙自己的活儿,眼神里镌刻着一缕深深的沧桑。B12又一个春天如期而临,鲜艳的映山红开满山坡。老人在一个夜里去世了,坐在桌子边的凉椅上,旁边还放着没理完的蔬菜。B13老人的箱子里,整整齐齐地放着一摞摞的钱,大多是角票和一元钞票

10、,有些破烂的纸币角,都被他细细地粘贴好了。钱的旁边是一张发黄的纸条,上面写着:用这钱修桥,就算是我的党费。纸条下方还有一行小字:万一我死了,请把我与儿子树林安葬到一块,娃娃还小,我要陪陪他。B14纸条下面写下的日期,竟是五年前的9月1日。压着这张纸条的,是那枚被村里人传为神物的军功章和一个五十年前的党员证B15夏天的第一场暴雨倾盆而至。此时,桥已经修好了。这座桥是水泥的,造型别致,很牢固,很显眼。B16据说,这桥是城里一个小伙子设计的,由于他知道了老人捐资建桥的诺言,便没有要一分钱的设计费。B17这以后,河边的小山坡上,并排着两座坟,一新一旧,远远地望着上学放学的孩子们。B18这一天,是清明节

11、。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这座新桥的桥头,望着那两座坟异口同声地说道:“爷爷,您在天国还好吧,我们等你,永远在桥头!”10请概括文中关于老人和儿子的两个感人故事。(2分)老人卖菜攒钱修断桥;儿子因勇救桥断落水的孩子而牺牲。(一点1分)11结合选文说说老人为何要捐资建桥。(3分)桥断丧子的悲痛;村民出行、孩子们上学放学的不便;党员的责任感。(一点1分)12结合全文,说说第B13段中画线句有什么作用。(4分)解开前文的悬念(1分),揭示老人为多卖几角钱、几块钱而走十几里山路卖菜的真相(1分),突出老人不辞劳苦、心系群众、无私奉献的精神(2分)。13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对标题“等你,在桥头”的理解。(4分)“等你,在桥头”是老人在儿子离开后常念叨的话,流露出老人对孩子无尽的思念;“等你,在桥头”是学生们在桥头说的话,流露出对老人崇高精神品质的赞美之情。(一点2分,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