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考生物冲刺60天精品模拟卷五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377789 上传时间:2019-03-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考生物冲刺60天精品模拟卷五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考生物冲刺60天精品模拟卷五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考生物冲刺60天精品模拟卷五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考生物冲刺60天精品模拟卷五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考生物冲刺60天精品模拟卷五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考生物冲刺60天精品模拟卷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考生物冲刺60天精品模拟卷五(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冲刺60天精品模拟卷(五)第1卷 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1、下图为人体某个细胞所经历的生长发育各个阶段的示意图,图中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的衰老和死亡一定会导致人体的衰老和死亡B.与的基因相同,而细胞内的mRNA不相同C.内细胞核中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为D.与相比,的表面积与体积比增大,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增强2、分析以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简图,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A.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B.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C.能量的总和便是生产者所固

2、定的太阳能总量D.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的形式进行的3、传统方法利用大麦芽生产啤酒,实质是利用其中的淀粉酶。用含有赤霉素的温水处理大麦,可加快大麦种子产生淀粉酶。下列有关分析与推测,不合理的是( )A.处理过的种子细胞内淀粉酶基因转录的量可能增多B.该处理能使种子内非糖物质转化为淀粉的速率加快C.处理过的种子堆内升温加快是细胞呼吸加强引起的D.处理后大麦胚细胞的细胞周期变短,说明赤霉素有促进细胞分裂的作用4、将叶面积相等的、两种植物的叶片分别放置在相同的温度适宜且恒定的密闭小室中,给予充足的光照,利用红外测量仪每隔5测定一次小室中的浓度,结果如图所示。对此实验叙述不正确的是(

3、 )A.此实验可用于验证植物比植物具有更强的固定的能力B.当浓度约为0.8时,、两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相等C.25以后,两种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都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D.若植物在第5时光照突然降低,含量将增加5、为研究人的T细胞对B细胞的影响,研究人员将来自同一个体的B细胞等分为三组,实验操作和结果如下所示(“+”表示加入该细胞,“-”表示未加入该细胞)。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甲乙丙B细胞+T细胞+-受抗原刺激的T细胞-+-A.只要有T细胞参与,就能使B细胞产生免疫应答B.第4-12天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乙组浆细胞不断进行分裂,抗体量逐渐增加C.与抗体合成分泌有关的膜性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

4、基体和线粒体D.受抗原刺激的T细胞能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6、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化、衰老和癌变都会导致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B.细胞间传递信号的分子都是由细胞内的核糖体合成的C.神经元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不进行葡萄糖的跨膜运输D.人体细胞中,催化丙酮酸进一步分解的酶都位于线粒体中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7、生物选修l:生物技术实践“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每年的10月,正是柑橘大量上市的季节。橘子全身都是宝:不仅果肉的营养价值高,药用价值较高,其皮、核、络、叶都是“地道药材”。请回答下列问题:1.常采用压榨法提取橘皮精油。若采取

5、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橘皮精油的有效成分会发生;若采用水中蒸馏法又会产生的问题。下图是提取橘皮精油的实验流程示意图。图中过程处理的作用是,过程一般加入相当于橘皮质量0.25%的小苏打和5%的硫酸钠,其目的是。2.若想利用橘子生产果酒需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需要在(填“有氧”或“无氧”)条件下才能进行酒精发酵。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来检验。3.若想利用橘子生产果醋需要用到醋酸菌。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当都充足时,醋酸菌可将柑橘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评卷人得分三、读图填空题8、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可导致宫颈癌发生。科研人员将外壳蛋白基因与在人体中不能复制但能有效表达外源基因的痘苗病毒重组,制

6、备新型疫苗。1.用痘苗病毒感染鸡胚细胞,一段时间后洗去吸附的病毒,将鸡胚细胞转入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培养基中加入适量抗生素以避免。在培养基中加入蛋白基因与质粒连接构建的重组质粒,使蛋白基因与在鸡胚细胞内发生重组,得到重组病毒疫苗。依据基因序列设计引物扩增重组病毒,以检测。2.为研究重组疫苗的保护作用,将生长发育状况一致的小鼠随机均分为三组,1组注射用缓冲液配制的重组病毒疫苗100,2组注射作为对照,3组注射作为空白对照。3.给上述三组小鼠皮下注射细胞(含有基因的癌细胞),观察、记录小鼠成瘤情况,结果如下。组别各组平均瘤重()10.19220.34730.916据实验结果分析,尽管各组小鼠都可成瘤

7、,但实验组小鼠,说明重组病毒疫苗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接种重组病毒疫苗的小鼠体内表达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皮下注射细胞时,引起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抗体,从而起到免疫保护作用。根据免疫学知识,注射疫苗后,只有诱发出机体的免疫,才能有效清除癌细胞。4.若欲检验重组病毒疫苗是否有治疗作用,对小鼠进行的处理最恰当的是 ( )A.先注射病毒,一段时间后注射重组病毒疫苗B.先注射重组病毒疫苗,一段时间后再注射病毒C.先注射细胞,一段时间后注射重组病毒疫苗D.先注射重组病毒疫苗,一段时间后再注射细胞9、人心肌细胞中的肌钙蛋白由三个结构不同的亚基组成,即肌钙蛋白T(cTnT)、肌钙蛋白I

8、(cTnI)和肌钙蛋白C(cTnC),其中肌钙蛋白I(cTnI)在血液中含量上升是心肌损伤的特异指标。为制备抗cTnI的单克隆抗体,科研人员完成了以下过程。1.细胞培养中,为防止有害代谢物的积累,可采用的方法。每隔2周用cTnI作为抗原注射小鼠一次,共注射三次,其目的是,最后一次免疫后第3天,取脾脏内部分组织制成细胞悬液与骨髓瘤细胞诱导融合,常用的诱导因素是。2.甲、乙、丙中,只含杂交瘤细胞的是,过程表示将乙细胞接种到多孔培养板上,进行抗体阳性检测,之后稀释、培养、再检测,并多次重复上述操作,其目的是筛选获得能产生的抗cTnI抗体的杂交瘤细胞。3.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是医学上常用的定量检测

9、抗原的方法,具体原理如下图:据图分析,固相抗体和酶标抗体均能与抗原结合,这是由于不同抗体与同一抗原表面的结合。该检测方法中,酶标抗体的作用是,可通过测定产物量来判断待测抗原量。4.研究人员获得三种抗cTnI单克隆抗体,分别记为A、B、C。为检测哪两种单克隆抗体适合用于双抗体夹心法,科研人员需要进行组实验。10、下图表示棉花的根、芽、茎在不同生长素浓度下的生长情况。请回答相关问题。1.比较图中三条曲线,能说明。2.某棉农获知脱落酸可以促进叶片脱落的原理后,采收前在棉田喷施了一定量的脱落酸,试图除去棉花叶片便于机械采收,但效果不明显,为探究其原因,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方案。实验假设:生长素

10、对脱落酸的功能有抑制作用。实验方案:取若干长势相同的、处于生殖生长末期的棉花植株,均分成甲、乙、丙三组,做下图所示的处理,观察三组植株叶片脱落的先后。脱落酸能抑制,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它主要分布在中。根据科学实验原则,上图中X处应放置,则乙、丙两组的实验变量是。预测三组植株的落叶情况,得出实验结论:若,则假设成立;若,则假设不成立。11、研究者从一个爱尔兰人的家庭中找到了一种完全色盲患者,绘制了患者的家系图 (如图1),并对该患者和正常人进行基因测序,部分测序结果如图2所示。1.据图1判断,该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作出判断的依据是:。该病的遗传特点是。2.据图2分析,该患者DNA序

11、列上的碱基对具体变化是。科研人员发现了另外9个来自印度、法国、德国的完全色盲患者家系,都是同一基因发生了不同的突变,说明基因突变具有的特点。若对系谱图中患者的哥哥进行测序,结果可能为。3.研究者推测患者的基因突变导致Bip蛋白的表达受影响。从患者的母亲和患者体内获取成纤维细胞,分别在添加(+)和不添加药物T(-)的条件下进行体外培养,一段时间后,用凝胶电泳方法测定Bip蛋白(帮助蛋白质进行折叠)和tubulin蛋白含量,结果如图3所示。由于细胞中tubulin蛋白的表达量相对稳定,在实验中可作为参照物质,以排除细胞培养操作、点样量、检测方法等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药物T作用下,

12、正常基因可促进Bip表达,由此推测患者感光细胞功能异常的原因可能是,进而影响了感光细胞中的蛋白质折叠。4.调查小组经调查发现某地区表现型正常的人群中,1009个人中有3人含完全色盲基因。现有一名双亲正常其弟弟是完全色盲患者的正常女性与该地区一正常男性婚配,婚后他们生一个男孩正常的几率为。评卷人得分四、实验题12、某同学为了探究不同条件对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的影响,做了如下实验:用8株有20片叶片、大小和长势相似的马铃薯盆栽植株,分别放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利用传感器定时测量该容器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实验结果统计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编号12345678温度()10

13、10202030304040光照强度(lx)10000100001000010000开始时CO2量(mg)5.05.05.05.05.05.05.05.012h后CO2量(mg)4.55.13.55.41.95.92.05.81.1、3、5、7号实验在实验前后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值表示马铃薯植株(填净光合作用或总光合作用)所消耗的CO2量;若将2、4、6、8号实验另外组成一个实验组合,则该实验组合研究的课题是。2.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在下侧坐标图中绘制出不同实验条件下该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变化曲线。(要求: 光合作用速率用光合作用时对应的二氧化碳的固定量表示;请在曲线上注明具体数值。)3.为探究温度对膜透性的影响,取质量和形态相同的两块马铃薯进行对照实验,所得到的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00.51.01.52.02.53.0200+5+7+9+12+14+16400+0.030-2-3-3.5-4在20条件下马铃薯块质量增加主要与该细胞中的(细胞器)有关。40时,随着时间的增加,马铃薯块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膜的通透性增大,细胞内容物外渗。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20和40条件下马铃薯细胞膜通透性的大小,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完成实验方案并回答问题:实验原理:随膜的通透性增大,细胞内容物外渗,会使外部溶液的电导度增大。溶液电导度的大小可以用电导仪进行检测。电导仪非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