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18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习题新人教版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377773 上传时间:2019-03-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2018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习题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河南省2018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习题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河南省2018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习题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河南省2018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习题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南省2018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习题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2018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习题新人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01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窜向(cun)确凿(zo)攒成(cun) 倘若(tn) 啄食(zhu) 白颊(ji)斑蝥(mo) 后窍(qio) 脊梁(j)脑髓(su) 竹筛(shi) 蝉蜕(tu)盔甲(ku) 荡寇(ku) 倜傥(t tn) 菜q(畦) b(秕)谷 书sh(塾)寻m(觅) 长yn(吟) 轻ji(捷)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D)A拍雪人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签赏。/一贯表情严肃的女市长今天和蔼可亲。B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会场上雷鸣般的掌声响彻云宵。C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乔治看似申士、温柔,实则平庸、懦

2、弱。D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这位葛君便很恭敬地向他作揖问候。(解析:A.“签”应写作“鉴”;B.“宵”应写作“霄”;C.“申”应写作“绅”。)3写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1)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排比)(2)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比喻)(3)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拟人)4文学常识填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作者是鲁迅,原名周树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本文选自他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又名旧事重提。5央视有一则关于教育的公益

3、广告非常巧妙,广告的宣传语为“关注孩子,不要管住孩子”。请你根据下面这幅漫画所反映的教育问题,也来拟写一则公益宣传语。【示例】“压”苗也不能助长。减轻课业负担,关爱孩子成长。书包的重量,成长的阻力。书包轻一些,身体棒起来。6你和同学打算一起去参观“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请完成下列任务。(1)“百草园”是作者童年的乐园,“三味书屋”是作者童年读书学习的地方。请仿照上联,根据课文内容拟写出下联。上联:百草园里赏景捕鸟听故事其乐无穷下联:三味书屋读书行礼打手掌枯燥乏味(2)三味书屋是晚清绍兴府城内著名的私塾,请结合图片完成题目。下面对匾上“三味书屋”书法的欣赏,恰当的一项是(B)A采用隶书,字字端

4、庄,方正典雅。B采用行楷,笔道流畅,潇洒多姿。C采用楷书,字形方扁,有折无转。D采用草书,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假如你是导游,请根据课文内容和图片为同学们写几句解说词。【示例】同学们,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当年鲁迅先生所就读的书塾“三味书屋”。书屋中间挂着一块大匾,上书“三味书屋”几个大字;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书屋正中是几张桌子,其中一张便是鲁迅先生当年读书写字的桌子了。02课内精读阅读课文12段,完成后面题目。7第1段“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一句中,“似乎”“确凿”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似乎”表示不确定,因为有七八年未见百草园了,记忆有些模糊。“确凿”表示

5、肯定,因为追忆童年在百草园的生活,又都历历在目。8第2段文字前半部分对景物的描写层次十分鲜明,“不必说”侧重于对景物的静态描写,描写顺序是由低到高;“也不必说”侧重于对景物的动态描写,描写顺序是由高到低。这两个“不必说”是对百草园的整体描写,“单是”则是对局部的描写。后半部分主要叙述了“我”在泥墙根一带找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四件趣事。在描写动植物时,作者从它们的颜色、形态、声音、动作、味道五个方面入手,使人感受到了百草园的多姿多彩和无穷乐趣。9下面两句话中加点的字能否改为括号内的字?为什么?【详见本课“学法点津”】(1)肥胖的黄蜂伏(停)在菜花上。不能。“伏”字准确地表现出黄蜂因肥

6、胖而趴在菜花上的情态,而“停”字就无法表现出这种情态。(2)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飞)向云霄里去了。不能。“窜”字写出了叫天子飞的速度很快,又来得突然,而“飞”字则无法表达出这种意思。10“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这句话有何作用?内容上:说明百草园里趣味之多,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结构上:承上启下,引出后文对百草园“趣味”的描写。03拓展阅读攀在树梢上的童年方华小小的身子在高高的枝叶间,随着风的舞动而弹跳,当细长的树枝快要承受不住一个儿童的重量时,我终于在小伙伴们的一片惊呼声中,得意地取下那只筑在树梢头上的鸟窝。“这伢子很皮。”这是大人们在得知我的一次

7、次树上历险后,给我的童年下的一个评语。可他们不知道,房前屋后、村里庄外、田间坡头,那一棵棵或高大,或粗壮,或繁茂,或遒劲的身姿,给了我多少童年的欢乐!我想,有多少种树生长在我的童年里,我的童年就该有多少快乐吧。春天来了,椿树发芽。在大人手中的竹竿够不到的时候,就轮到我了。一溜烟,就窜上了树的半腰。因椿树的枝丫是脆的,站在粗壮点的枝杈间,得意地接过递上来的竹棍,一茎茎散发着浓浓香味儿的香椿头就落在春天的怀抱里。当槐花把一座座村庄笼罩在它纯净的香气里时,透过垂悬的一串串洁白花瓣,中午静静的阳光总可照见我及小伙伴们攀在树头的身影。芬芳的四月被一篮篮地拎回家,看母亲把它揉进面粉里,包成几个玲珑剔透润玉

8、般的水饺。我的童年时代,没有肯德基、麦当劳,没有超市里的各色零食与水果。馋了,自己朝大自然要。春摘野桃,夏打酸枣,秋偷青柿,冬掏鸟蛋,不会爬树,那你就只好在树下流口水吧。一次,铁蛋的爸从县城回来后,铁蛋就炫耀地手托着一块焦酥透黄的糕片来到一群伢子中间。每个小喉嗓都在动,偷偷地咽着口水。受不了的,就向铁蛋求讨:“给一点点,一点点可以吗?”谁知铁蛋一指村口那棵大三角枫树梢上的鸟窝:“哪个有本事把那个鸟窝给我,我就给他半块。”天呀,半块啊。小伙伴们虽心中跃跃欲试,但都望而却步。因为那只鸟窝实在是太高了。于是,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也在树上吃过不少苦头。比如摘桑果时被一种叫“羊辣子”的毛虫辣了,打栗

9、子时被黄蜂将额头蜇出一个大包但仍乐此不疲地将小小的童年悬挂在乡村的树梢上。还有,记得刚上学时,校园边有一棵我双手抱不过来的梧桐树,在房檐高的地方开始分叉,分叉处像一张天然的躺椅。我几乎每天都早早来到学校,爬到“躺椅”上舒舒服服地靠着,或翻看小人书,或闭着眼打瞌睡,听鸟鸣啾啾,感觉绿莹莹的阳光在眼皮上跳动。那天尿急,又不愿从树上下来,就地解决,恰被几个同学看见了,大喊着“流氓”报告了老师。这件丑事让我好长一段日子在班上抬不起头来。没人理我的日子,一个人也能在树上寻找乐趣。拿出父亲打水的井绳、母亲洗衣的捶棒,拴吊在树丫上荡秋千;或爬到山坡上的那棵大树上,鸟瞰村庄或校园里小伙伴们的身影;或将一只只蝉

10、捉入书包里,“知了知了”地博取同学的欢心B11想起那首叫童年的歌曲:“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B12歌声里,童年是随着那只蝴蝶越飞越远了,不禁有一丝忧伤。只是不知,故乡里那一棵棵给我欢乐的身姿是否依然健壮葱茏,那上面,是否还攀附着一个个小小快乐的童年?11文章前段围绕童年写了哪两件让“我”得意的事?(4分)“我”攀上椿树用竹棍打香椿头;“我”为了得到铁蛋的糕片,攀上大三角枫树梢上取下鸟窝。(一点2分)12根据括号内的提示,回答问题。(4分)(1)芬芳的四月被一篮篮地拎回家,看母亲把它揉进面粉里,包成几个玲珑剔透润玉般的水饺。(结合语境,品味句子中

11、加点词语的内涵。)“芬芳的四月”指散发着纯净香气的槐花(1分),表达了“我”对槐花的喜爱以及“我”攀树的愉悦之情(1分)。(2)听鸟鸣啾啾,感觉绿莹莹的阳光在眼皮上跳动。(“鸟鸣啾啾”和“绿莹莹”分别有什么表达效果?)“鸟鸣啾啾”写小鸟的叫声,生动形象,且增加了音韵美,让人身临其境,表现了躺在树上的“我”的惬意情状(1分);“绿莹莹”侧面写出了树叶的茂盛,运用叠词,增加了音韵美(1分)。13第段为什么要写“在树上吃的苦头”?(3分)丰富文章内容;从侧面衬托了“我”对攀树的喜爱之情(在对比的事件中突出“我”攀树的乐趣);引出下文“我”在树上小便的丑事。(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14文题“攀在树梢上

12、的童年”蕴含了作者的哪些情感?(4分)对儿时快乐生活和家乡的怀念之情;攀树的得意之情;童年走远的淡淡忧伤之情。(一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王璐琪那时候有多美纪效成永远的铃声动词的表达效果【典型例题】赏析下列加点动词的表达效果。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参考答案】这段话连续使用九个动词,准确、生动、传神地描写了雪地捕鸟的整个过程,表现出儿童在捕鸟时感受到的巨大乐趣,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技法点睛】动词的运用,无论是描摹景物还是刻画人物或事物的形象,都能取得形神兼备的表达效果。赏析动词的表达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联系文章主题思想。品析动词在句中的作用,首先要考虑这个动词与文章中心的关系,看看是否体现了文章的主旨。(2)联系具体人物形象。在刻画人物形象的文章中要从人物塑造的角度去把握这些动词的作用。(3)结合作者思想感情。好的文章总是有感而发的,品析词语时,要考虑这个词语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格式:(1)运用动词,描写(展现)了过程,表现出。(2) 动词,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表达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