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普通高中学校2018届高三语文3月月考模拟试题05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372046 上传时间:2019-03-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揭阳市普通高中学校2018届高三语文3月月考模拟试题05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广东省揭阳市普通高中学校2018届高三语文3月月考模拟试题05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广东省揭阳市普通高中学校2018届高三语文3月月考模拟试题05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广东省揭阳市普通高中学校2018届高三语文3月月考模拟试题05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广东省揭阳市普通高中学校2018届高三语文3月月考模拟试题05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揭阳市普通高中学校2018届高三语文3月月考模拟试题0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揭阳市普通高中学校2018届高三语文3月月考模拟试题05(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高考高三语文3月月考模拟试题05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狺狺 饮马 荧光屏 一应俱全 B、瓦菲 绯红 皇贵妃 雨雪霏霏C、裨将 复辟 庇护权 麻痹大意D、招徕 青睐 耐火砖 万籁俱寂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跳槽 租凭权 醍醐灌顶 树倒猢狲散B、谍血 协奏曲 骨鲠在喉 时世造英雄C、寒喧 副食品 陨身不恤 不落于言筌D、辖制 银镯子 起承转合 家书抵万金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南眺黄山, 的几笔淡墨;北望长江,飘飘欲举的 云烟。脚底下九华山的这一片峰峦岩壑,寸寸尺尺的翠,罩着

2、淡淡的香雾,真是一幅 的宗教风俗画,也是一幅恬淡的自然风景画。斯时我独享这一方美丽的江南,心在山道上 ,通向幽香的林间。 A、若隐若现 一束 凝重 蜿蜒B、时断时续 一缕 肃穆 徘徊 C、朦朦胧胧 一寸 典雅 驰骋 D、清秀灵动 一丝 持重 飞奔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专家提出:许多国家在调整退休年龄时都要预先若干年向社会公告,对不同群体采取差别政策,并以“小步慢走”实施,以减少负面影响。B、绿草如茵的平原、枝繁叶茂的大树、蜿蜒流淌的清泉、乡间小屋用花草精心装饰、时隐时现的丛林阴霾的清晨,达西先生走出自己美丽的庄园,走向伊丽莎白的家。 C、台湾地区25日就钓鱼岛事件发表看法,认为相

3、关各方应搁置争议,基于平等互惠原则,共同开发、享用资源,以维护该地区的和平稳定。D、厦门大学艺术学院老师介绍说,厦门大学在新学期准备开设“爬树课”,是借鉴了美国、新加坡、台湾部分大学经验开设的生存训练课;爬树,意在锻炼学生的体能。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宝玉身上有从娘胎里带来的通灵宝玉,上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八个字,宝钗则有癞头和尚送的金锁,上写着“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八个字。B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语言天赋,善于运用人物的内心独白来揭示剧中人的内心世界的矛盾冲突,同时,或文雅,或粗俗,或深沉,或诙谐的双关语,也极大地丰富了剧作的内涵。C巴尔扎克和雨果分别

4、为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巴尔扎克的创作了人间喜剧,其中包括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羊脂球等;.雨果的主要作品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 。D、海明威的短篇小说简练明快,白象似的群山杀人者印第安营地桥边的老人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作;长篇代表作有丧钟为谁而鸣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作家与知识的关系摩罗大约二十年前,著名作家王蒙先生提出作家学者化问题,引起较大反响。 学者和作家都在致力于人类命运和人生幸福的思考,所不同的是,作家以想象力成全思考,学者以知识积累促进思

5、考。提倡作家学者化,实际上就是期望作家通过增强知识积累,促进自己的思考和创作。 这种期望是否一定可以实现? 知识是人类文化成果的一个方面,作家作为文化人群体的一部分,当然应该具有较多的文化知识。有人把曹雪芹、巴尔扎克的创作称为百科全书,证明作家在知识上的优势能够成全他们的文学思考和创作。 但是,如果据此认为作家知识越多越好、进而有意追求知识的膨胀,却未必合适,甚至可能会伤害自己的艺术感觉。有知识的人不一定有文化。对于作家来说,更重要的不是拥有知识而是拥有文化。即使对于学者,也是如此。王蒙先生提出作家学者化时,所针对的现象不是作家没有知识,而是包括作家在内的知识群体都没有文化。 知识是前人生活经

6、验的总结,知识积累越多,就是了解别人的经验越多。然而,再多的知识积累也不能保证积累者必然具有创造力,尤其不能保证积累者在文学创作上具有创造力。有的人被知识塞满了脑袋,无法腾出足够的空间来培育自己的想象力、发展自己的思考,这等于扼杀自己的文学才华,破坏自己的文学创作。 文化是穿透前人经验、审视人类生活把握人类命运的能力和禀赋。一个创造者虽然也必须一定程度地以前人的经验为基础,但是,更重要的是为精神文化提供自己独特的东西。这种独特的东西不是像学者那样根据前人的经验推演、归纳出来,而必须从个人的独特体验、独特感受、独特思考、独特想象中生长出来。这就需要仰仗内在的禀赋和文化想象力。 所以,决定一个作家

7、的发展空间的,不是这个作家的知识储备,而是他对于人生和世界体验的深度,对这些体验挖掘和思考的深度,以及他的文化想象力发达的程度。鲁索的知识积累肯定不如伏尔泰,但是伏尔泰只是典型的学者,鲁索既是学者又是作家。沈从文的知识肯定不如胡适那么深厚,但具有文学创作才能的恰是沈从文而不是胡适。萧红不如萧军的知识多,但她的创作充满了文学的光彩和精神的魅力,其影响力远远大于萧军的作品。 一种知识有可能启示人类思维朝更加广阔的空间发展,但也可能构成思维障碍,制约着人类对世界和生命存在的新的可能性的体验与想象。所以,一个艺术工作者和关注灵魂出路的人,对于人类既有知识保持适当的警惕和明敏的反省常常是必要的和明智的。

8、 一个时代的知识体系只是向世人展示公共经验和公众认同,作家则是用自己独创的文本向世人展示个人经验。这些个人经验有时候是对公共经验的补充、质疑、挑战与否定。文学的特征不是认识世界而是感受世界,不是理性活动而是情感活动,所以这种挑战有时候不是冷静的辨析和论证,而是带有或者悲悯(如曹雪芹红楼梦)或者蔑视(如阿尔志跋绥夫工人绥惠略夫)的强烈的情感色彩。情感本身就是知识之外的事物。 每一个业已僵化的知识体系常常是阻隔在人类与真理之间的妖氛魔雾,它们妨碍人类对真理的探索,锈蚀人类的灵性和生命的光彩。而所有的知识体系都是必定要走向僵化的。过分信赖某一个特定的知识体系,常常导致文学的概念化、模式化、庸俗化,最

9、终会像陷阱一样折断文学的脖子和翅膀,使它永远无法飞向自由的天空。 最伟大的作家不但总是站在人类知识体系之外审视世界、探求存在的真谛,而且总是站在人类知识体系之上悲悯人类、吟咏生命。 6下列事例中,不能证明作者摩罗关于“作家与知识”的观点的一项是A曹雪芹、巴尔扎克的创作可称为百科全书,B鲁索的知识积累不如伏尔泰,而鲁索既是学者又是作家。C沈从文的知识肯定不如胡适那么深厚,但具有文学创作才能的恰是沈从文而不是胡适。D萧红不如萧军的知识多,但她的创作充满了文学的光彩和精神的魅力。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著名作家王蒙先生提出作家学者化问题是有特殊时代背景的,不可从字面来作简单理解。B

10、知识不等同于文化,文化是一种超越知识的更高层面的能力和禀赋。C曹雪芹通过红楼梦向世人展示了他对世界的理性认识和对世界的悲悯情怀。D就体验新的情感、想像新的可能而言,知识积累可能会表现出负面的作用。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学者和作家的思考方向不一致,工作方法和手段也不相同。B对于作家来说,拥有文化比拥有知识更重要,而学者却相反。C作家对于人类既有的知识应该保持高度的警惕和经常的反省。D文学要想自由飞翔,就不能过分信赖某一特定的知识体系,因为所有的知识体系必定走向僵化。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传是楼记清汪琬昆山徐健庵先生,筑楼于

11、所居之后,凡七楹。间命工木为橱,贮书若干万卷,区为经史子集四种,经则传注义疏之书附焉,史则日录家乘山经野史之书附焉,子则附以卜筮医药之书,集则附以乐府诗余之书,凡为橱者七十有二,部居类汇,各以其次,素标缃帙,启钥灿然。于是先生召诸子登斯楼而诏之曰:“吾何以传女曹哉?吾徐先世,故以清白起家,吾耳目濡染旧矣。盖尝慨夫为人之父祖者,每欲传其土田货财,而子孙未必能世富也;欲传其金玉珍玩、鼎彝尊斝之物,而又未必能世宝也;欲传其园池台榭、舞歌舆马之具,而又未必能世享其娱乐也。吾方以此为鉴。然则吾何以传女曹哉?”因指书而欣然笑曰:“所传者惟是矣!”遂名其楼为“传是”,而问记于琬。琬衰病不及为,则先生屡书督之

12、,最后复于先生曰:甚矣,书之多厄也!由汉氏以来,人主往往重官赏以购之,其下名公贵卿,又往往厚金帛以易之,或亲操翰墨,及分命笔吏以缮录之。然且裒聚未几,而辄至于散佚,以是知藏书之难也。琬顾谓藏之之难不若守之之难,守之之难不若读之之难,尤不若躬体而心得之之难。是故藏而勿守,犹勿藏也;守而弗读,犹勿守也。夫既已读之矣,而或口与躬违,心与迹忤,采其华而忘其实,是则呻佔记诵之学所为哗众而窃名者也,与弗读奚以异哉!古之善读书者,始乎博,终乎约,博之而非夸多斗靡也,约之而非保残安陋也。善读书者根柢于性命而究极于事功:沿流以溯源,无不探也;明体以适用,无不达也。尊所闻,行所知,非善读书者而能如是乎!今健庵先生

13、既出其所得于书者,上为天子之所器重,次为中朝士大夫之所矜式,藉是以润色大业,对扬休命,有余矣,而又推之以训敕其子姓,俾后先跻巍科,取宦仕,翕然有名于当世,琬然后喟焉太息,以为读书之益弘矣哉!循是道也,虽传诸子孙世世,何不可之有?若琬则无以与于此矣。居平质驽才下,患于有书而不能读。延及暮年,则又跧伏穷山僻壤之中,耳目固陋,旧学消亡,盖本不足以记斯楼。不得已勉承先生之命,姑为一言复之,先生亦恕其老悖否耶?【注】缃帙(zh):浅黄色的书套。彝(y):古代盛酒的器具,也泛指祭器。斝(ji):古代盛酒的器具。 呻佔(zhn):诵读。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部居类汇,各以其次 次:顺

14、序B吾耳目濡染旧矣。 旧:通“久”C而又未必能世宝也 宝:珍宝D琬顾谓藏之之难不若守之之难 顾:不过,却10、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作者对于读书的见解的一组是 部居类汇,各以其次 藏而勿守,犹勿藏也 始乎博,终乎约沿流以溯源,无不探也尊所闻,行所知患于有书而不能读A B C D 11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首先简要的介绍了藏书楼的情况,并通过描述徐健庵言行,交代了“传是楼”的来历。 B楼主人本来想把金玉珍玩、鼎彝尊斝之类的宝贵文物传给子孙,但又认为将书传给子孙更有价值,因此将其楼命名为“传是楼”。 C作者认为守书比藏书难,读书又比守书难,最难的是能够从书中取立身处世之道,并身体力行。 D作者赞扬楼主能运用从书中得到的知识来行事处事,所以上得天子敬重,次为朝中官员敬重。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吾方以此为鉴。然则吾何以传女曹哉?(2)其下名公贵卿,又往往厚金帛以易之(3)循是道也,虽传诸子孙世世,何不可之有?13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