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一语文 第三单元 第9课 赤壁赋 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5364825 上传时间:2019-03-09 格式:PPT 页数:134 大小:4.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高一语文 第三单元 第9课 赤壁赋 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134页
2013年高一语文 第三单元 第9课 赤壁赋 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134页
2013年高一语文 第三单元 第9课 赤壁赋 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134页
2013年高一语文 第三单元 第9课 赤壁赋 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134页
2013年高一语文 第三单元 第9课 赤壁赋 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1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高一语文 第三单元 第9课 赤壁赋 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高一语文 第三单元 第9课 赤壁赋 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1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9课,晨读新课启航,识记知识必备,探究文本研读,领悟学海览胜,积累写作点滴,应用体验之旅,片段背诵,资料助读,整体把握,文本层析,写法借鉴,高考对接,素材档案,佳作欣赏,第三单元,课文对译,面对挫折 鱼儿游弋于大海,接受惊涛骇浪的洗礼,才有鱼跃龙门的美丽传说;雄鹰翱翔蓝天,接受风刀雪剑的磨砺,才能拥有叱咤风云的豪迈;人也一样,需要驰骋于荒原,接受荆棘的考验,才能造就辉煌的人生。,人生道路,少不了直面挫折的磨砺:有了挫折的磨砺,才能增长能力;有了挫折的磨砺,才能走向成功;有了挫折的磨砺,才能使人生丰富多彩。 所以说,挫折也是一笔财富。,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没有了功名,没有

2、了皇帝的垂青,可他却在不如意中明白: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欧阳修虽遭贬谪,可他却能面对挫折,没有悲叹,没有灰心丧气,而是与滁民同乐,写出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大气胸襟。,李白因遭受谗言被免官,此时的他“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可他对自己施展才能、实现理想依然充满自信,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于是他留下了“惊风雨、泣鬼神”的绝妙诗篇。,苏轼一生多次遭贬,可他在种种困境中明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以豁达大度对待一切磨难,留下了名垂千古的绝唱。 生命如花朵,挫折如风雨;生命如蓝天,挫折如乌云;生命如海洋,挫折如暗礁。挫折使生活变

3、得炫丽多彩,挫折是一个人难得的一笔财富,让人们收获颇多,苏轼入朝为官之时,正是北宋开始出现政治危机的时候,他不同意参知政事王安石的做法,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苏轼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今山东诸城)、徐州、湖州等地。政绩显赫,深得民心。到任湖州不足三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以“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 出狱以后,被降职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市)团练副使。,乌台诗案 乌台汉书朱博传记御史台中有柏树,野乌数千栖居其上,因称御史台为“乌台”。 元丰二年(1079)六月,权监察御史里行(权,代理;里行,见习)何正臣、舒亶 (dn),国子博士(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的

4、官员)李宜,权御史中丞李定等人曾先后 4 次上疏弹劾苏轼。他,们摘出苏轼的一些诗文认为是“讥讽文字”“愚弄朝廷” “指斥乘舆(皇帝的代称)”“无尊君之意,亏大忠之节”,宋神宗不得不下令御史台审理。七月二十八日,御史台的官吏奉命从汴京赶到湖州衙门,当场逮捕了苏轼。这就是闻名于世的“乌台诗案”。,贬官黄州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后经苏辙等人营救才免罪释放,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代的黄州,就是今天湖北黄冈。黄冈西北的长江边上,有一处风景胜地。那儿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因为形状有些像鼻子,人们就称它为赤鼻矶;又因为山崖陡峭如一面墙壁,所以它也被称为赤壁。所以这里所说的赤壁,不是三国时“赤壁之战

5、”的赤壁。,作者在这里只是触景生情,借题发挥而已。生性旷达的诗人在老庄佛禅和山水之乐中求得解脱,自号“东坡居士”,写了千古传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样充满哲学意味、凝聚人生思考的名篇佳作。,赋 赋,本是一种文学表现手法,为诗经“六义”之一。汉代形成一种特定体制,成为一种文体。它兼具诗和散文的性质,讲究文采,注重韵律。以铺叙事物为主的是“大赋”,以抒怀为主的叫“小赋”,接近于散文的称 “文赋”,接近于骈文的称“骈赋”“律赋”。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追求骈偶;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赋”着力于铺陈事物,较多的采用散文化的句式。(文心雕龙诠赋:“赋者,铺也。铺采

6、文,体物写志也。”)赋体经历了长期演变的过程,发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的影响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能够自由发挥,不讲求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了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做文赋。杜牧的阿房宫赋、苏轼的赤壁赋都是文赋的佳作。,“凭”,乘,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白茫茫的水汽,旷远的样子,名词,阴历的每月十五日,动词,眺望,动词,盼望,动词,唱,名词,歌词,名词,歌曲的声调和节拍,动词,吟诵,动词,攻占,方位名词,位置低的,与“上”相对,动词,像,动词,往,到,动词,劝人饮酒,名词,类,动词,嘱咐,动词,起,动词,起来,起床,动词,发生,引起,副

7、词,永远,动词,增长,副词,本来,动词,使稳固,形容词,顽固,动词,享有,动词,出嫁,动词,迎合,副词,刚刚,副词,适逢,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并列,连词,表顺承,连词,表修饰,连词,表假设,即使,连词,虽然,助词,主谓之间,不译,结构助词,的,代词,它,助词,主谓之间,不译,动词,形容词词尾,语气助词,用于句末,相当于“吗”,介词,在,介词,在,介词,表被动,介词,从,表示动作行为“望”的方向:向西,向东,向南,东进,东下,捕鱼砍柴,以为伴侣;以为朋友,使起舞,使哭泣,五、文言句式 1状语后置句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结构“于东山之上”“于斗牛之间”后置,按现代汉语语序为“月于

8、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2定语后置句 (1)凌万顷之茫然(“之”为标志,按现代汉语语序为“凌茫然之万顷”) (2)客有吹洞箫者(“者”为标志,按现代汉语语序为“有吹洞箫之客”) 3判断句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也”表判断),4被动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表被动) 5宾语前置句 (1)何为其然也(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何为”按现代汉语语序为“为何”) (2)而今安在哉(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安在”按现代汉语语序为“在安”),六、相关成语 1如泣如诉:好像在哭泣,又像在诉说。形容声音悲切。 2只有一根细线联系着,差一点就要断了,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细微

9、悠长。绝,断;缕,细线。,3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襟,衣襟;危坐,端正地坐着。 4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粒谷粒,比喻非常渺小。粟:谷子,即小米。 5杯盘狼籍: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课文主旨 文章通过泛游赤壁的所见所闻,以及主客之间的相互辩驳,反映了作者由故作旷达到陷于苦闷,又由苦闷到解脱的思想过程,表现了作者在“乌台诗案”遭到巨大的挫折后,虽身处逆境却仍然热爱生活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脉络梳理,一、阅读第1自然段,回答问题。 1下列各组句子中,都属于描绘“七月既望”之夜赤壁景色的一项是 ( )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

10、之章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A B C D,解析:是游赤壁事件,是诗人在游赤壁时的活动。 答案:D,解析:D项,“本段的感情色彩是喜悲交融”错,是以喜悦为主。 答案:D,解析:AB两项属于正面描写,D项是诗人的歌声。 答案:C,解析:A项,“第一层,写客人的歌声;第二层,写诗人的箫声”错,应是“第一层,写诗人的歌声;第二层,写客人的簫声”。 答案:A,三、阅读第3自然段,回答问题。 5下列各组句子中属于“客悲”的原因的一组是( )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知不

11、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A B C D,解析:是写曹操英雄表现,不是“客悲”的原因;“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是小与大短暂与永恒的对比,说明人的渺小,这是人生苦短之悲;是把无可奈何的心情在悲凉的秋风中吹奏出来,是理想与现实的对比,是壮志难酬之悲。 答案:D,C本段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通过“客曰”,由眼前的“江水”“明月”想到曹操、周瑜两个英雄人物战争的场面,是写景;再由他们的“而今安在哉”,揭示人生短促之“悲”,是议论;引出曹、周两人,更见己身之渺小,自然生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是抒情。,D本段写“客”的回答,阐发了怀古伤时之情,感情

12、色彩甚为悲伤。虽然作者借“客”之口表达了自己的悲情,但醉翁之意并不在宣扬这种悲观的论调,而是沿用赋体“抑客伸主”的方法,力求阐明万物变与不变的道理,超脱于无益的悲观,凭仗哲学武器,他的精神世界也就随之而转出了一个更新的境界。因此文中的“悲”与豪放风格并不矛盾。,解析:A项,“整理衣襟胆战心惊地坐着”错,应是“整理衣襟端正地坐着”,“危”在这里就是“正”的意思,解释为“端正地”。 答案:A,解析:A项,“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是“客”的描绘,绘曹操盛时气魄,欲抑先扬,为下文写“而今安在哉”“哀吾生之须臾”作反面铺垫。 答案:A,解析:是作者认为水在不停地流去,在变化;是作者认为

13、月有圆缺,也在变化;水虽然流去,但没有流逝,是不变的;月有圆缺,但没有增长,是不变的。 答案:A,解析:B项,应为:不该取的不取,如“非吾之所有”;该取的就取,如“清风、明月”。 答案:B,解析:尾段写“客”听了作者的一番谈话后,转悲为喜,开怀畅饮。 答案:D,1骈散结合 本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的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的对偶等方面的束缚,更多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念。散文的笔势笔调,使全篇文情郁郁顿挫,如“万斛泉涌”喷薄而出。与赋的讲究对偶不同,本文相对更为自由,如开头的一段“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

14、赤壁之下”,全是散句,参差疏落之中又有整饬之致。以下直至篇末,大多押韵,但换韵较快,而且换韵处往往就是文意的一个段落,这就使本文特别宜于诵读,并且极富声韵之美,体现了韵文的长处。,2形象优美,善于取譬 如描写箫声的幽咽哀怨:“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连用五个比喻,渲染了箫声的悲凉,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声音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写得具体可感,效果极佳。,3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 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这就创造出一种情、景、理融合,充满诗情画意而又蕴涵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第一段重在写景,与作者超然旷达的心境相映

15、成趣,也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奠定了基础。第四段虽然重在说理,却借追述历史陈迹、抒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与“不变”的哲理。,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词,是指文言文中的词语或短语与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或短语字面相同而意义和用法不同的语言现象。一般分为单音节、双音节和多音节古今异义词,其中以双音节古今异义词数量最多。古今词义和用法的差异,一直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大障碍。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辨明这些词语的“古”“今”意思和用法,有助于增强我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010福建高考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周丰,字维城,其先绍兴人,徙杭州,世为贾,有资。父曰重

16、章,火灾荡其家,流寓富阳。重章富家子,骤贫,抑郁无聊,益跅弛不问生产,遂大困,寻死富阳。丰为儿时,当天寒,父中夜自外归,又无所得食,辄引父足怀中以卧。十余岁,父既卒,学贾。晨有老人过肆,与之语,奇之,立许字以女。丰事母,起坐行步,尝先得其所,. .,. .,解析:A项,“其先”是两个词,“其”,他的;“先”, 祖先。B项,“生产”是两个词,“生”,生计;“产”,产业;C项,“颜色”,是两个词,“颜”,脸面;“色”, 面色。,答案:D,参考译文: 周丰,字维城,祖先是绍兴人,后来迁徙到杭州,世代经商,有钱财。父亲名叫重章,因火灾毁坏了他的家,流浪到富阳居住下来。重章是富家子弟,突然贫困,心情压抑烦闷,更加放纵不羁,不过问家中的生计和产业,于是极端困顿,不久死于富阳。周丰在幼年时,每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