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及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0.16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时作业提升练人民版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364694 上传时间:2019-03-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及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0.16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时作业提升练人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及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0.16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时作业提升练人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及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0.16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时作业提升练人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及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0.16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时作业提升练人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及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0.16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时作业提升练人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及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0.16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时作业提升练人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及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0.16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时作业提升练人民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作业提升练 十六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45分钟85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48分)1.(2017荆州模拟)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出现过在两年多的时间内,2 600万人浩浩荡荡地从城市退回到农村的现象。导致该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A.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B.上山下乡运动的开展C.国民经济政策的调整D.中西部三线建设的需要【解析】选C。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出现过在两年多的时间内,2 600万人浩浩荡荡地从城市退回到农村的现象”可知是受国民经济政策的调整的影响,故C正确。2.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央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拥有土地的农民“有权自由经营、买卖和出租”。

2、这一规定所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无法适应后来工业化开展C.废除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度D.为三大改造奠定物质基础【解析】选B。题干中这一规定实际上仍是发展分散经营的小农经济,这无法满足工业化建设对原料、粮食、资金的需求,故B正确。3.(2017河南八市重点高中质检)1953-1957年间,国民收入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生产增长约3.8%,中国人均寿命从1950年的36岁增长到1957年的57岁,城市工资大约增加了三分之一,农民收入增加了五分之一。这表明()A.社会主义改造成绩斐然B.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很大的成功C.巩固新中国的任务胜利完成D.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极

3、大改善【解析】选B。三大改造的时间为1953195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错误;“一五”计划的时间为19531957年,且取得重大成就,故B正确;巩固新中国的任务主要是在1953年以前,故C错误;根据材料可知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而非极大改善,故D错误。【加固训练】如图是“信谊化学制药厂股份有限公司”1948年发行的股票。在股票的背面盖有“1955年度股息红利及1956年一、二季度定息发讫的印章”。印章中“股息红利”到“定息”的变化,主要因为()A.国民经济的调整B.“一五”计划的完成C.土地改革的完成D.全行业公私合营完成【解析】选D。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中,全行业公私合营前

4、,发给资本家股息红利,全行业公私合营后,采用定息方式每年发给资本家股息,故D正确。4.下图最有可能用于说明新中国成立后的哪种现象()A.城镇人口数所占全国总人口数量比重的增长幅度B.农业合作社个数的增长幅度C.公有制经济所占全国各类型经济比重的增长幅度D.地方电视台个数的增长幅度【解析】选A。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我国城镇人口比重不断增加,材料显示了19491957年我国城镇人口所占全国人口总数比重的增长幅度,故A正确。5.下面为全国工农业总产值指数表(以1952年为100,按可比价格计算)。1957年与1952年相比,发生重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年份工农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工业总

5、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轻工业重工业1952100.0100.0100.0100.0100.01957167.8124.8228.6183.2310.7A.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B.新型民主政权的建立C.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解析】选A。A、B都是推动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因素,但是,生产关系的变革才是根本原因,排除B;C只是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基础,排除C;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是在1958年提出的,排除D。故选A。6.在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政府采取让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措施,1953年12月农业合作社还只有140多个,仅仅经过9个月时间,到1954年秋已发展到十万多个;到1

6、955年6月经过初步整顿后,还有65万个。这一状况()A.表明我国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基本完成B.改变了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主体地位C.说明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有急于求成倾向D.说明政府对社会主义改造缺乏整体认识【解析】选C。由“只有140多个,仅仅经过9个月时间,到1954年秋已发展到十万多个;到1955年6月有65万个”可看出社会主义改造有急于求成倾向,故C正确。7.(2017山西联考)1958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规定“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或户口登记机关准予迁入的证明”,这改变了“五四宪法”关于居民“自由居住和迁徙”的规定,形成了城市和农村户口的“二元结

7、构”模式。这一变化()A.适应了当时经济体制变革的要求B.旨在用法律限制城市人口规模C.旨在减少农村人口,保障农民就业D.说明“二元结构”模式适合中国【解析】选A。据材料“这改变了五四宪法关于居民自由居住和迁徙的规定,形成了城市和农村户口的二元结构模式”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适应了当时计划经济体制的要求,故A正确。8.(2017金华模拟)读下图。1958年,为了在“两年到三年”内“超过英国”,中国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该运动的最大特点是()关于向军委会议印发两年超过英国报告的批语(一九五八年六月二十二日)此件印发军委会议各同志。超过英国,不是十五年,也不是七年,只需两年到三年,两年是可能的。这里

8、主要是钢。只要1959年达到2 500万吨,我们就钢的产量上超过英国了A.片面追求高指标、高速度B.变革生产关系,追求高速度C.公有化程度高,绝对平均主义D.鼓足干劲,科学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解析】选A。1958年正处于“大跃进”时期,这一时期经济建设的特点是片面追求高速度、高指标,故A正确;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生产关系的变革完成,故B错误;“超过英国”是“大跃进”时期提出的计划,公有化程度高则是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故C错误;在“两年到三年”内“超过英国”的口号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所以其并不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探索,故D错误。【拓展延伸】社会主义建设出现失误的原因(1)

9、我国古代封建专制长期存在,致使封建家长制残余思想容易侵蚀党的肌体,从而造成民主法制观念淡薄,容易出现盲目服从等现象。(2)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很高,迫切要求尽快摆脱贫困落后的状况,从而出现了主观愿望与经济发展实际严重脱节的弊端。(3)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主要领导人对当时的国内外阶级斗争形势估计得过于严重,错误地认为阶级斗争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4)就国际环境而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尖锐对峙,促使党和国家领导人企图通过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式对抗资本主义。9.随着公社化的实现,农村食堂、托儿所等组织日渐普及。这表明人民公社()A.组织军事化B.行动战斗化C.

10、贸易自由化D.生活集体化【解析】选D。农村食堂、托儿所等组织日渐普及,反映出人民公社内部还承担餐饮、教育的职能,将人民组织起来集体生活,故D正确。10.(2017如皋调研)“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社会主义,但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邓小平的这一席话总结的是()A.三大改造的教训B.人民公社化的教训C.计划经济的教训D.“文化大革命”的教训【解析】选B。人民公社化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与材料中“犯急性病”“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相符,故B正确。11

11、.(2017南宁模拟)1960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规定全国的一切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在今后5个月里,公用经费中的商品性支出部分要压缩25%左右,预计全国可压缩出5亿元。这一做法在当时()A.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B.有益于缓解市场供求矛盾C.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D.满足了城乡居民消费需求【解析】选B。材料中主要是减少支出,不是对经济发展,故A错误;材料中“公用经费中的商品性支出部分要压缩25%左右”,压缩支出可以缓解市场供求矛盾,故B正确;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不是材料内涵,故C错误;显然不能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故D错误。12.1961年,我国开放了集市贸易41 437

12、个,1962年为38 666个,在大中城市也相继出现了一些农副产品的自由市场。下列各项中对这一举措解读正确的是()A.目的是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B.有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C.解决了市场机制的运作问题D.政府对经济政策进行调整【解析】选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面对严重经济困难,中央开始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开放农副产品的自由市场,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A仍然是以公有制为主,B、C市场经济出现在改革开放之后,故答案为D。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37分)13.(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3、目前农民绝大多数还是靠人畜经营,是小生产小私有者的生产关系,即所谓小农经济。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要在现在基础上提高一步,就必须帮助农民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必须帮助贫困农民解决生产资料的困难,主要是牲畜、农具、肥料、种子等。2.帮助农民减少自然灾害,如水灾、旱灾、虫灾等。3.帮助农民逐步改进生产技术,如耕作法、施肥法等。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总结报告1953年材料二1962年3月7日在中央财经小组会议上,陈云同志提出,1962年的年度计划需要有一个相当大的调整,重新安排,这是非常必要的。这次调整计划,实质上是把工业生产和基本建设的发展放慢一点,以便

14、把重点真正放在农业和巿场方面。各种材料的分配,要先满足恢复农业生产的需要,其次是满足市场的需要,主要是日用工业品生产的需要。陈云与中国经济建设(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为解决这个问题,党中央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的实施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13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在“二五”计划期间(19581962年),我国在改善民生问题上存在不足的原因有哪些。(12分)【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回答新中国成立初期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从材料中可以较容易了解到主要有生产资料的缺乏、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的薄弱、生产技术的落后等因素。党中央采取的措施和积极

15、影响可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第(2)题,从“二五”计划的时间段可知这时期发生了严重的“左”倾错误,回顾相关的史实回答原因。答案:(1)制约因素:生产资料的缺乏、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的薄弱、生产技术的落后。(4分)措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4分)影响: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建立。(5分)(2)原因:思想上的“左”倾错误,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提出错误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发动“大跃进”运动;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对重工业和基本建设投入过大,造成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12分)14.(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952年底,党中央依照毛泽东同志的建议,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