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13届高三历史5月模拟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363039 上传时间:2019-03-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2013届高三历史5月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陕西省2013届高三历史5月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陕西省2013届高三历史5月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陕西省2013届高三历史5月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陕西省2013届高三历史5月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2013届高三历史5月模拟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2013届高三历史5月模拟试题(含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陕西省长安一中2013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须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本试题卷指定的位置上。3选择题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4非选择题必须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案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或在其他题的答案区域内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5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

2、分,共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是正确的)24战国末年,吕不韦认为:“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又说:“一则治, 异则乱。“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撰成吕氏春秋。材料表明 吕不韦是想A强化君主专制统治B礼乐与法制并举C融合诸子百家思想D强调思想文化专制【答案】C【解析】考察中国古代的思想。从题干的含以上可以看出,吕不韦要将诸子思想糅合在一起,如“一则治, 异则乱”说明了这一点。故应选C项。25自汉初以来,继承秦制。汉武帝亲政后,频繁任免丞相。在位54年间,先后用相12人, 其中4人在任上正常死亡,3人被免职,2人因罪自杀,3人下狱处死。

3、汉武帝这样做的基本用意是A改变丞相位尊权重的局面B分割丞相的权力以加强集权C重用身边的人参与军国大事D显示皇权至上不可僭越【答案】A【解析】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结合题干可以看出,汉武帝时期,丞相任免频繁,结局不一,但多数是不正常的,说明丞相的位置、权力受到挑战,皇帝对丞相心存疑虑,于是通过频繁更换以达到削弱其权力的目的。故应选A项。26从公元994年起,成都的铁钱监铸钱就停止了,一直到公元1005年,成都就没有再铸过钱了。但是,市场上并没有出现钱荒,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 A白银资源丰富B铁钱数量充足C民间发行交子D战乱后经济萧条【答案】C【解析】考查中国古代的货币发展沿革。北宋时期,

4、商品经济发达,尤其在四川地区。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四川地区出现了便于携带的纸币交子。所以,尽管四川一直到1005年没有铸钱,但仍没有出现钱荒的现象。故应选C项。27下列二图分别是18671885年外国棉布进口值趋势图(图甲)及棉纱进口值趋势图(图乙),造成两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是:A中国陷入世界市场B洋务民用企业发展 C资本主义发展迅猛 D自然经济强烈抵制【答案】B【解析】考查近代洋务运动。洋务派为筹措资金,举办民用企业。洋务民用企业的发展,所需洋纱增加,故出现棉纱进口增加,棉布市场占有量增加,导致外部棉布进口减少。故出现题干中所示的现象。故应选B项。28全面抗战爆发后,毛泽东曾指出:“今日

5、红军在决战问题上,不起任何决定作用,而有一种自己的拿手好戏,在这种拿手好戏中,一定能起决定作用。”文中的“这种拿手好戏”主要 指的是A机动灵活的运动战B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C独立自主的游击战D工农武装割据的策略【答案】C【解析】考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抗日战争初期,由于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比较弱小且武器装备落后,所以主要在敌后作战,开辟敌后战场,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作战,正如毛泽东上述所言。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执行的是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故应选C项。291961年,我国开放了集市贸易41437个,1962年为38 666个,在大中城市也相继出现了一些农副产品的自由市场。下列各项中对这一

6、举措解读正确的是 A目的是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B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C解决了市场机制的运用问题D政府对经济政竿进行调整【答案】D【解析】考查新中国的经济发展。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进行,再加上自然灾害和苏联的原因,中国经济发展失衡和出现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中央通过“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正如题干所言。故应选D项。30基辛格在大外交一书中有记载:1969年4月林彪向“九大”作报告,不再用在此之前美国是中国头号大敌的说法,并形容苏联同样对中国有重大威胁。林还重申毛泽东在1965年的讲话除非中国领土受到侵犯,也无意对外掀起战争。这表明中国A全面改善中美关系B开始抛弃意识形态外交C试

7、图调整自己的外交战略D开始构建新的国际战略同盟【答案】C【解析】考查新中国的外交。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而中美关系在这时有改善的可能,因为尼克松上台后,开始调整在亚洲的政策,认为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的发展,没有中国的联合国是不完整的。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亦调整外交政策,正如题干所言。故应选C项。3117世纪前,欧洲主流观念极力在中国与欧洲间寻找相似性:18世纪时开始建立起“中国是欧洲的对立面”的认识,这个观念一直统率着欧洲人的中国观;一战后,有个别学者提出“东方文明对于建设一个共同的世界文明的必要性甚至是主导性”的观点。由此可见提出“东方文明对于建设一个趋同的世界文明的必要性甚至是主导

8、性”的观点。由此可见A中西文明在碰接中逐渐融合B欧洲始终非常敬仰中华文明C欧洲对华认知停留在启蒙时期D欧洲对华评价取决于其现实需求【答案】D【解析】考查近代中外关系。一战前的欧洲是世界的绝对中心,西方列强大规模对外侵略扩张,而中国则首当其冲,故此时是“中国是欧洲的对立面”;而一战后,欧洲的中心地位严重动摇,美国逐渐取代欧洲而成为国际关系的中心。在这种情况下,东方文明在建立新的国际关系体系中的地位日显重要,欧洲对东方文明的认识也随之发生变化,故出现“东方文明对于建设一个趋同的世界文明的必要性甚至是主导性”的观点。故应选D项。32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

9、、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不包括A“除井田,民得卖买”B“秋七月,初税田”C“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D“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答案】D【解析】考查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井田制逐渐瓦解,私田大量开垦,一种新的生产关系逐渐出现。土地可以进行买卖,税收政策发生变化,鲁国实行初税亩;商业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出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的现象。故应选D项。33从1930年到1990年,空运的成本巳从平均每英里68美分降到11美分,纽约与伦敦之间三分钟的电话费从244美分降到3美分,大量信息数据在全球范围内快速、

10、经济地传递。这从根本上反映了A航空、信息技术的发展B信息技术发展促成其它行业的革命C经济全球化的发展D信息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答案】C【解析】考查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科技的发展,世界经济之间的联系日益增强和密切,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各种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流动,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故应选C项。341966年3月7日,戴高乐正式通知美国总统约翰逊,法国完全退出北美大西洋公约“军事一体化”机构,并接管驻法美军军事基地。10月,北约理事会被迫撤出法国。美国联合其他盟国孤立法国,还煽动盟国各国舆论反对戴高乐,并大力支持法国国内的反对派。这实质上表明A法美形成对抗局面B

11、法美关系走向破裂C欧美关系日益紧张D两极格局内部分化【答案】D【解析】考查二战后国际格局的变化。二战后,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资本主义内部之间的矛盾也不断加深,这一时期尤以美法矛盾为突出,正如题干所言。但这只是资本主义内部关系的变化,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战后的国际关系格局。故应选D项。35埃里克沃尔夫在欧洲与没有历史的人民中写道:(18世纪)一些欧洲国家正在谋求统治地位。每个正在奋斗的国家都拥有一个独立的社会,都受其特殊精神或文化的激励,这种观念无非是为了证实它想形成自己独立国家的愿望和正当性。独立的、一体的文化概念正是为了适应这种文化方案。该材料说明18世纪欧洲的A文化才开

12、始形成 B文化是多元化的C文化具有民族性 D文化的政治性质【答案】C【解析】考查近代欧洲国家的形成。新航路开辟以来,欧洲国家加紧对外侵略与扩张,在这一过程中,欧洲民族国家也日益形成。每一个欧洲国家都希望用自己的模式来改造世界,故出现“形成自己的独立国家的愿望和正当性”的现象。故应选C项。第II卷(非选择题,必做135分,选做25分,共160分)二、综合题必做部分40(25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雅典的陪审法庭创建于梭伦改革时期,最初附属于公民大会。公元前5世纪中期,陪审法庭从公民大会中分离出来,成为雅典民主制的核心机构之一由于陪审员人数众多,就预防了法官受贿的危险性陪审员是在开庭时听取原告、

13、被告和证人的口供,当他们弄清案情时,他们就投票判决,相互之间事先不作商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材料二 明清两代中央一级的 “三法司”,即指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个机关而言。它们之间是互相监督制约又互相钳制的关系。清代规定,外省的刑案,一律由刑部核复,未指定会同其他二司共同处理的,大理寺与都察院一般不必过问。三法司共审的,也规定由刑部主稿。在京的案件,也由刑部审理。提刑按察使司掌管一省的司法工作,府、州、县的长官知府、知州、知县同时也是该级的司法负责人,而且司法工作是他们职分内很重要的一部分。韦庆远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材料三 12世纪以前,英国虽然已是一个政治统一的国家,但司法体制和法律体系尚未实

14、现全国统一。这种局面在1213世纪发生根本变化。在此期间,国王政府通过多种途径,最后终于把全国司法置于国王法庭直接和间接的控制之下。亨利二世时期,陪审团成为一种经常性的司法工具, 1176年的北安普顿法令明确了陪审团和法官的不同职权,从而使大陪审团检举制度更加完善。12世纪后期,随着专职法庭的建立,职业法官逐步萌芽,司法审判权开始集中于职业法官手中。1268年,劳伦德布鲁克被任命为普通诉讼法庭的法官,他是第一个既非政府官员亦非高级教士而仅凭自己渊博的法律知识和丰富的办案经验而进入普通诉讼法庭的法官。此后,出身行政官员的法官越来越少,到13世纪末,在普通诉讼法法庭的审判席上已看不到行政官员的影子

15、。12世纪后期,增加了法庭辩论程序,要求诉讼双方于公堂之上互相质疑、即席答辩,这需要丰富的法律知识和相当的辩论技巧,对于普通当事人来说,已难以独自完成诉讼过程。于是,一个以协助或代表当事人进行诉讼为业的新兴阶层律师就应运而生了。程汉大12-13世纪英国法律制度的革命性变化 材料四 嗟乎!刑狱者,中西至不可同之一事也。犹忆不佞初游欧时,尝语湘阴郭先生(即当时中国驻英公使郭嵩焘),谓英国与诸欧之所以富强,公理日伸,其端在此一事;先生深以为然,见谓卓识。严复法意案语自述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雅典、中国明清时期审判制度的异同。(14分)(2)依据材料三,概括说明英国审判制度“革命性变化”。(6分)(3)依据以上材料,以文明史研究范式的基本观点谈谈你对中英审判制度差异的认识。(5分)【答案】【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