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浮梁一中2013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357556 上传时间:2019-03-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浮梁一中2013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西省浮梁一中2013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西省浮梁一中2013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江西省浮梁一中2013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江西省浮梁一中2013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浮梁一中2013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浮梁一中2013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浮梁一中2013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50分)12011年3月26日,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馆青铜厅开始对公众开放,陈列的国宝级青铜器“司母戊鼎”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因为商代的文字书体较自由,可以正书,也可以反书。“后”在这里表示墓主人的身份,在此处则以释“后”为妥。这种读法的依据是A古代宗法制B古代分封制C古代礼制D甲骨文的书写特征2汉书董仲舒传中说:“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是故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虚空不用之处。”由此可看出董仲舒主张 ( )A思想统一 B三

2、纲五常C君权神授D以刑辅德3北宋加强中央集权与唐朝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A极力提高皇权B竭力削弱相权C削弱贵族特权D削弱地方势力4元史记载:“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在外官有常职,则有行省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官有常职,位有常员,其长则蒙古人为之,而汉人、南人贰焉。”材料不能说明的是A元代官职与宋代相比有了新的变化 B反映了当时的民族矛盾C蒙古贵族享有更多的政治权利 D在中央设行省,在地方设路、府、州、县5“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这种主张最符合下列古代哪一学派? A法家B儒家C道家D墨家6.1833年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

3、在广州创办和主编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这是中国本土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采用了中国纪年,大量引用儒家语录,套用“孔子加耶稣”模式宣传宗教、伦理道德和科学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这一现象表明 ( )A、清政府对外来文化采取了开明政策 B、鸦片战争前外国传教士可自由传教 C、西人办刊注意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 D、郭士立推动中国报刊本土化发展7.国民革命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在战士不情愿换掉已经戴了多少年的红军装五星帽,而要换上青天白日帽徽的黄色军帽时说:“这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和红军帽告别吧!”他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 ( )A倡导国共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 B争取抗战

4、局面,保障工农割据C正面战场抗战,彻底消灭日军 D促成统一战线,确保民族大解放8建国以来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改革一书中指出:“1953 -1956年底,我国广大农村基本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在这期间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具有历史的客观性和必然性。”这里的“历史客观性和必然性”是指当时农村生产资料微薄,生产分散,规模狭小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和生产效率十分低下生产资料公有制主导地位确立不久,影响小当时我国工业化的进程需要加快农业生产发展ABCD9公元前431年,雅典人为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战死的将士举行葬礼,伯里克利在葬礼上发表演说,号召雅典人为民主政治而战。伯里克利说 “贫穷也不再

5、是障碍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下列伯里克利改革的措施中,符合伯里克利这句话的是A公共权力机构的公职对全体公民开放B扩大陪审法庭的规模和权限 C实行公职津贴制度 D扩大五百人议事会的职能10意大利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在14201436年间为佛罗伦萨大教堂建造了一个41米宽、106米高的大圆顶,不再完全封闭,而是在上面开有让阳光照射进来的窗洞。对该设计的意图理解最准确的是A启蒙运动的光辉照耀人们前进 B欧洲已告别专制迎来新的曙光C新宗教理念开始支配人类行为 D体现人类摆脱束缚奔向自由的精神11洋务运动时期,国内有人反对修筑铁路,“闻泰西诸国专尚机器,如织布、挖河等事,皆明以一器代数百人之工,暗

6、以一器夺数百人之业,夺之不已,又穷其巧为铁路,非外夷之垄断哉!然行之外夷则可,行之中国则不可。何者?外夷以经商为主,君与民共谋其利者也,中国以养民为主,君以利利民而不言利者也。议者欲以铁路行之中国,恐捷径一开,而沿途之旅店,服贾之民车,驮载之骡马,皆歇业矣,是括天下贫民之利而归之官也”。对这段言论评价最确切的是( )A发现引进现代机器生产将带来的失业问题B客观分析中西国情下君民关系的不同C过分强调铁路对传统社会经济造成的冲击D主张防范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和在华垄断12张謇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日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

7、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因此,他把自己创业的纱厂命名为“大生”。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 )A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B应大力发展重工业C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D儒家思想指导商业1320世纪初,孙中山先生当时公开号召同盟会员、革命志士宣传太平天国,宣传洪秀全,他首先以“洪秀全第二”自居,他又褒称太平天国诸领袖为“民族英雄”、“老革命党”。这是因为( )A二者革命任务上的一致性B二者革命前途上的共同性C二者革命纲领上的共同性D二者革命主体上的一致性14.学者们认为,从世界范围内看,英国最早确立了现代的国家制度,如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政府对议会负责等等。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等制

8、度所体现的现代国家制度的核心是 ( )A对权力的监控 B对君主的制约 C突出法治 D强调主权在民15.“报纸支持这种狂热;政府许可这种狂热;人民不惜为它而解囊。”这是19世纪初英国媒体对铁路兴起的报道。以下历史现象中,同时得到舆论、政府、民间几方面支持的是 ( )A西欧的地理大发现 B. 中国新文化运动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D. 欧洲的工人运动16.沈志华的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74年兴衰历史中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

9、抛弃。”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 ( )A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斗争 B人民迫切要解决生存与和平的具体问题C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 D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群众的不满17.下表改编自英国学者艾瑞克霍布斯邦帝国的年代18751914一书,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 ( )A英国仍然坚持自由贸易政策 B美俄等国自此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C欧美国家争夺世界市场矛盾加剧 D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关税税率18“长期以来日本人往往先入为主地认为,中国是不讲卫生的、主权高于人权的、允许使用危险农药的、说假话的、绝不妥协的;同样地,中国人也往往先入为主地认为,日本是虚伪的、不反省历史的、右翼的、拒绝道歉的。有色眼镜干扰了两国关

10、系。”此话不能反映 ( )A中日两国彼此之间的认知存在误差 B中日两国大规模政治运动扭曲了彼此间的认知C客观认知对中日关系的发展很重要D中日两国不能相互客观认知是长期以来形成的19随着欧共体的建立,欧洲步入一体化快车道,他们“在这辽阔的领域无论走到哪里,都会真正感到我在这里很自由自在,我也是这个国家的一个公民”的梦想正逐渐变为现实。对欧洲一体化的理解,其中不准确的是 ( )A. 具有主权让渡性 B. 体现超国家权力 C. 具有联邦的功能 D. 成员国权力共享20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最高法院和低级法院的法官如忠于职守,得终身任职。”这一规定的直接目的是( )A保障法官的人身安全 B实现三权

11、分立C保证司法的独立性 D体现“分权制衡”的原则21西方有经;齐学家专门研究过裙子与经济的关系。叫做“裙子经济”,结论是:裙子的长度与经济的发展成反比。也就是说,裙子越长,经济就越落后;裙子越短,经济就越先进,越发展,以19世纪中期英国为例,此时英国女性一改中世纪曳地长裙、行不露脚的式样,裤装和短裙逐渐流行起来。这一转变充分说明了( )A工业革命完成,妇女角色改变B民主政治进步,女权意识增强C科学技术发展,妇女思想解放D对外殖民扩张,妇女远离故乡221960年,美国的罗伯特特里芬指出:“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

12、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下列各项中,对特里芬的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A力争回归原来的金本位制B主张实行浮动汇率制度C贸易逆差和贸易顺差是一对孪生兄弟D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其内在的不稳定性和崩溃的必然性23“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这是对苏联一位政治家的评价,这位政治家的“蛮干”主要表现在(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开展种植玉米运动C实现农业全盘集体化 D废弃部门管理体制24中国入关(WTO)之路艰难曲折,用龙永图的话来说是“黑头发都谈成白

13、头发了”。以下关于世界贸易组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它致力于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B它通过多边贸易促进各成员国之间逐渐取消贸易壁垒C它通过争端解决机制,为成员国提供公平合理的解决方案D它为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25.科学技术、理论的突破是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下列科学技术、理论的突破和社会发展因果关系不正确的是 ( )科学技术突破社会发展A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创立工业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B电磁学理论的突破世界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C铁器、牛耕运用推广中国进入农耕文明时期D就业、信息和货币通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来临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必考题和

14、选考题两部分。第26题至第28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29题至第3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共计50分)【必考题部分】26(12分)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如何,是观察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希腊妇女虽然是人,但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人。虽然可以拥有财产,但不能完全支配财产,也不能享有全部的公民权利,法律把她们当作抚养子女者看待。 郭超英、颜海英古希腊妇女的社会地位及演变妇主中馈(家中饮食等事),惟事酒食衣服之礼耳,国不可使预政,家不可使干蛊(主事)。如有聪明才智,识达古今,正当辅佐君子(丈夫),助其不足,必无牝鸡(母鸡)晨鸣,以致祸也。 一颜之推颜氏家训 材料二 (工业革命)为妇女工作开辟了一个新时代。但妇女的待遇很差,而且,往往只能从事又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