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课件 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5336783 上传时间:2019-03-09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2.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生物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课件 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七年级生物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课件 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七年级生物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课件 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七年级生物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课件 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七年级生物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课件 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生物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课件 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生物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课件 人教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温故而知新,1.农谚说的“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 在于肥”这句话说明了植物在它的生活中 需要( )和( ) 2.植物的生活为什么需要水?,本节学习目标:,1说出大量根毛对植物吸水的意义。 2说明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3 运用有关绿色植物吸水和运输水的器官特点的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相关现象。,思考如下问题:,春天,你帮家里移栽过辣椒秧或其它的幼苗吗?如果有,请介绍一下你的做法,移栽后幼苗成活了吗?如果将根去掉再移栽,还能成活吗?,一.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根毛,1.观察培养的玉米种子萌发后的幼根,有何特

2、征? 2.大量的根毛对吸水有什么意义?,大量的根毛可以大大增加根吸水的表面积,提高根吸水的效率,即增加单位时间的吸水量。,幼根的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根毛吸水,二、水分的运输途径,植物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植物生长的季节,根要把从土壤中吸收来的水分和无机盐类运送到叶子里;叶子则要把制造出来的有机物运送给根及植物的其它部分。植物体内的这种水分和物质的交流,无论是在高不盈尺的小草中,还是在高达150多米的杏仁桉树上,都在日日夜夜不停地进行着。然而,植物中的这种水分和物质的交流,是靠什么来进行的呢?,实验:,1.当你把一条带叶的柳枝放在水里切断,并立即插入滴有几滴红墨水的水里,在太阳光下照射几个小时后

3、,再把枝条从横向切断,这时,你会发现断面上有什么变化;若是再把枝条从纵向剖开,又可以看到,在茎的剖面上有变化?,2.染红的部分是什么 染红的部分是植物运水的“管子”,通常把它叫做“导管”。组成导管的细胞,两端的细胞壁都已消失,好像竹竿把节打通了的情形一样。另外,没有细胞质、细胞核,属于死细胞。,导 管,茎的切面示意图,3.前面所说的枝条,如果让它在红墨水里再浸几天,这时,你又会发现,连叶子上的叶脉也染红了,这说明什么问题? 叶脉里也有导管,而且茎和叶子里的导管是相通的。,讨论: 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是怎样的?,水分在茎内 的运输途径,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木质部的导管,由植物体下端向上运输

4、。,二、水分的运输途径:,土壤溶液,根毛细胞,根内导管,茎内导管,植株各处,运水靠导管, 运有机物质又靠什么呢?,筛管细胞特点: 管状的活细胞,上下细胞间的连接没有消失。,叶片中制造的有机物,沿筛管由叶茎根的方向运输到其他器官,思考: 1.把折下的柳枝下部的树皮剥去一圈,然后再插到水里。过几天,有什么现象? 在伤口上方就会长出新根;伤口的下方,逐渐枯死。 2.为什么伤口的下方,因得不到上面运来的有机食物,便逐渐枯死? 筛管在树木的“皮”内。俗话说,“树怕剥皮,不怕空心”。树剥了皮,就等于切断了运输食物的道路,植物就要饿死。而树干空了的部分只是髓和一部分木质部,而靠近树皮的具有输导功能的新生木质

5、部仍保留着,导管并没有中断。,课堂练习,1植物体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是( ) A.根 B.茎 C.叶 D.花 2.判断题 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 ) 植物茎中的筛管也具有疏导水分的作用。( ) 茎中形成层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可使茎不断长粗。( ) 一般说,植物的地上部分的扩展范围大于它的地下部分的扩展范围。( ) 植物灌溉量的多少应该根据植物的不同种类和不同的生长期来决定。( ),A,能力展现,今天学了一些新知识,你能完成下面的习题吗? 1、植物主要靠根吸水,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_,原因是该部位生有大量的_。 2、植物体内运输物质的管道有两种:一是导管,将根吸收的_,运输到其他器官。二是筛管,将叶片中制造的_运输到其他器官。,导管,筛管,水和无机盐,有机物,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