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政治 拥抱美好未来 课件1 粤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5330538 上传时间:2019-03-09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5.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政治 拥抱美好未来 课件1 粤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九年级政治 拥抱美好未来 课件1 粤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九年级政治 拥抱美好未来 课件1 粤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九年级政治 拥抱美好未来 课件1 粤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九年级政治 拥抱美好未来 课件1 粤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政治 拥抱美好未来 课件1 粤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政治 拥抱美好未来 课件1 粤教版(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课 第四框,教学分析,知识目标:,新世纪对青少年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包括创新精神,团队精神等。明白终身学习的意义。,能力目标:,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创新精神、团队精神、接受社会新事物的能力等;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理解终身学习对个人、对社会的意义。肩负民族振兴的使命,并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终身学习,持续发展,难点:终身学习的重要性,1、,(四人小 组抢答),p137【活动一】,p137【活动一】你能列举出代表最新知识的名词吗? 答;互联网 纳米 克隆 电子邮件 电子商务 循环经济 创新型国家。 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

2、短的原因是什么?(p137) 答:人类进入2l世纪,知识门类激增,大量的边缘学科涌现。 从中体现的当今社会变化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 答:知识更新加快,信息化特征明显。这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是一个更加注重开发人类自身的资源、潜力与价值的时代。 这些新的变化向我们提出了哪些新的挑战? 答:A、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B、具有高崇的思想道德品质;C、要具有创新精神;D、要具有团队精神等等。,(把答案抄在课本上),、新世纪、新特点(p137),、,P137【活动二】,P137【活动二】生活中需要创新。比一比,谁更富有创新精神: *怎样提升一个杯子的价值? 答:A、将杯子交给名人制作。B、使杯子和一段历史

3、联系起来。C、让杯子做一次太空旅行。 *怎样把冰卖给因纽特人? 答:A、将冰雕成艺术品;B、将冰制成绿色环保食品;C、将冰制成保健等方面的药品。 创新精神还可以表现在哪些方面?例如: *总是力图用更多的方法解数学题; *经常给废旧物品找到新的用途;,(把答案抄在课本上),、,(划书),p138【活动三】,(看谁能回答),p138【活动三】王选认为,不能团结人的人,很难有大的成就。你赞同他的观点吗? 请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答:赞成。因为在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的周期在不断缩短和加快,任何人都不能掌握全部知识和技术,解决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所有问题,这就需要与他人团结

4、协作,才能将自己的才能更好地展示出来,取得更大的成就。 王选为什么要再三强调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答:因为只有具备了团队精神,我们才能更好地施展个人才华,实现自身价值;才能更好地发挥团队的创造力,形成文明和谐、团结高效的集体,推动社会进步。 在你的生活中,发挥团队作用具体有哪些表现? 答:表现在:篮球比赛;足球比赛;出板报;打扫卫生;分组实验等等。,(把答案抄在课本上),、,(划书),P139【活动四】,(看谁能回答),P139【活动四】飞速发展的社会,对我们青少年的素质还提出了哪些要求?例如: A、具有扎实宽厚的科学文化知识; B、要有开放的胸怀; C、要有远大的理想; D、要有高尚的修养;

5、E、要具有环保意识; F、要具有法制意识。 G、要具备多种现代生活所需的技能技术如:驾驶技术等。,(把答案抄在课本上),2、,P139【活动五】填写下表见教材P139,并谈谈一个人为什么要终身学习? 答:因为: (1)终身学习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面临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才能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肩负起民族复兴的使命。 (2) 终身学习是个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终身学习,能使我们克服工作中的困难,解决工作中的新问题;能满足我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能使我们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还能充实我们的精神生活,不断提高生活品质。因此,终身学习

6、既是个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把答案抄在课本上),、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p139),(划书),P140【活动六】,P140【活动六】是什么促使许振超坚持不懈地学习? 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的需要。 他是如何理解学习的? 答:A、“一个人可以没文凭,但不可以没知识,可以不进大学殿堂,但不可以不学习。”B、“咱当不了科学家,但可以练就一身绝活儿,做个能工巧匠。”C、“干活不能光用力气,还要动脑筋;赶一行,就要爱一行,精一行。” 许振超对待学习的态度对你有什么启发? 答:“活到老,学到老。” 在当今社会,终身学习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终身学习,能使我们克服工作中的困

7、难,解决工作中的新问题;能满足我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能使我们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还能充实我们的精神生活,不断提高生活品质。因此,终身学习既是个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把答案抄在课本上),设问:73岁的汪侠老人还要上大学,给你有什么启示?,据南京晨报报道,2002年全国年龄最大的考生、73岁的汪侠老人9月9日开始上学了,被南京医科大学录取为旁听生,安排在5年制的临床医学一大班中。,、终身学习对个人、对社会的重要影响 (p140),A,B,C,D,(划书),P141【活动七】,(看谁能回答),P141【活动七】初中生活即将过去,让我们一起进行反思和展望。

8、 *你在学校生活中学到了什么? 答:知识;做人的基本准则;能力;技术;竞技;良好的观念和行为习惯等。 *其中对你影响最大的是什么? 答:知识;做人的基本准则;能力;技术;良好的观念和行为习惯等。,*你对未来的生活有哪些打算?为此你将作出怎样的努力? 答:学业:我希望能考取省级示范高中,为跨入名牌大学打好基础。 事业:我希望长大以后,能成为“世界500”强的一名老总。(或我想成为一名科学家、歌星、影星等)。 家庭:希望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休闲:希望长大以后,能经常到健身房去健身或打保玲球等活动。 我要培养迎难而上、坚忍不拔、克勤克俭、不畏艰难、的精神风貌和道德品质;勤奋学习,勇攀科学高峰;

9、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自己;树立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不断增强自身实力,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把答案抄在课本上),、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P141),(划书),小结:,A,B,C,主题探究:放飞我们的理想,我的理想和选择,演讲比赛,【设计理念】,九年级学生面临中考,面临人生的第一次重要挑战,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中考,严肃对待人生,是九年级思想品课教学的重要任务。古希腊哲学家普鲁塔克说得好:“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本次活动就是要让学生在情境中主动地体验、实践,积极

10、地思考、感悟,同时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活动目标】,1、了解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崇高使命,明确自己肩上的历史重任,增强社会责任感,立志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演讲能力以及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将活动方案抄在 P141空白处),【活动准备】,1、让同学们以“我的理想和选择”为内容写一篇演讲稿,字数在1500字左右。,2、以合作小组为单位开展演讲比赛,全班选78名学生来演讲。,3、选定日期,进行全班级的演讲比赛,邀请班级语文教师,班主任及34名学生做评委;选出1名学生主持人。以及计票员和监票员各一名。,【活动过程

11、】,抽签演讲评分亮分评奖颁奖总结,比赛结束后,可以请每位同学用一句话写出对理想的心得,写在班级的宣传板上,【注意事项】,公平、公正、合理、有序、积极,下面让我们一起听一首歌: 我的未来不是梦,你是不是像我在太阳下低头流着汗水默默辛苦的工作 你是不是像我就算受了冷漠也不放弃自己想要的生活 你是不是像我整天忙着追求追求一种你想不到温柔 你是不是像我曾经茫然失措一次一次徘徊在十字街头 因为我不在乎别人怎么说 我从来没有忘记我对自己的承若对爱的执着 我知道我的未来不是梦我认真的过每一分钟 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的心跟着希望在动 我的未来不是梦我认真的过每一分钟 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的心跟着希望在动跟着希望在动,

12、堂上练习:,1、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不竭动力是 A、集体主义精神 B、创新精神 C、团队精神 D、吃苦精神,B,2、列夫托尔斯泰说过 “ 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 , 就没有坚定的方向 ; 没有方向 , 就没有生活。 “ 这段话表明 A、有了理想就能成为明星 B、理想对人生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C、理想是人的精神生活的全部内容 D、树立理想就能获得成功,B,3、获得国家最高科技进步奖的王选院士多次谈起自己的体会说 “ 我能获得国家最高科技进步奖 , 是国家支持、团队合作的结果 , 是 20 年来坚持不懈努力的结果我的个人成就远不如同时获奖的黄昆先生。我之所以能够获奖 , 是因为我领导的团队在报业和印刷业的技术革命中作出了贡献。 “ 王选院士的上述两句话都强调 A个人才华的重要性 B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C艰苦奋斗的重要性 D自力更生的重要性,B,本课到此结束, 同学们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