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3.1 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练习 中图版必修1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314569 上传时间:2019-03-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3.1 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练习 中图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3.1 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练习 中图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3.1 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练习 中图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3.1 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练习 中图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3.1 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练习 中图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3.1 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练习 中图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3.1 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练习 中图版必修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导学号96100088下图示意日本本州岛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据图完成第13题。1.导致该岛滨海地区樱花初放日期自南向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太阳辐射C.土壤D.降水2.导致N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地早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B.洋流C.土壤D.降水3.导致P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N地晚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B.洋流C.太阳辐射D.降水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本州岛滨海地区樱花初放日期南早北晚,这与南、北方所处的地理纬度不同、接受太阳辐射多少有关。第2题,图中M、N两地纬度相当,又都位于滨海地区,但樱花初放日期不同,是因为N地沿海受日本暖流增温、增湿的影

2、响樱花初放日期早。第3题,图中P地与M、N地位于同一纬度,结合日本地形特征可知,P地位于山地,地势高、气温低,因而P地樱花初放日期晚于M、N地。答案:1.B2.B3.A下图中P地常年受西风带影响。读图,完成第45题。4.P地位于()A.欧洲西部B.美国西部沿海C.非洲西南沿海D.南美西南沿海5.P地同纬度大陆东岸的气候是()A.地中海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解析:第4题,P地若常年受西风带影响,说明P地应位于南北纬4060之间。根据图中指向标可知P地位于40纬线以南,故P地位于南纬4060之间。第5题,南美大陆南端东岸由于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降水少,形成温带大陆

3、性气候。答案:4.D5.D导学号96100089(2015新疆乌鲁木齐一诊)一般来说,凡受海洋气团影响的地区,就带有海洋性气候的特点;凡受大陆气团影响的地区,就带有大陆性气候的特点。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冬季受海洋影响明显的地区,表示不同类型的气候区。据此完成第67题。冬季海洋西岸东岸海洋(n+10)n冬季海洋西岸东岸海洋(n+10)n6.图中夏季具有海洋性气候特征的地区是()A.B.C.D.7.下图为世界某地气温和降水量图,该地可能位于上图中的()A.地B.地C.地D.地解析:第6题,由图可知,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四地均受来自海洋气流的

4、影响,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地为地中海气候,地为热带沙漠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候干旱,具有大陆性气候特点。第7题,由图可知,该地各月气温均在15 以上,属于热带,从降水量来看,全年降水量很小,属于热带沙漠气候;上图中的地为热带沙漠气候。答案:6.B7.C读某区域地理要素关联图,完成第89题。8.图中各地理要素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大气环流B.太阳辐射C.地理位置D.下垫面状况9.近年来该地频繁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主要是下列何种因素受人类活动的影响?()A.气候B.地形C.植被D.河流解析:第8题,各地理要素的形成与该地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第9题,植被破坏使水土流失加剧,滑坡

5、、泥石流灾害多发。答案:8.C9.C导学号96100090(2015江苏南京一模)读北美洲局部区域气候分布图,完成第1011题。10.除南极洲外,其他大洲都有分布的气候类型是()A.B.C.D.11.有关图示四类气候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终年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C.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D.受东南信风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解析:第10题,世界各大洲(除南极洲)都有分布的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该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第11题,位于40N以北的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西风带的影响;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6、为高原山地气候,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为热带沙漠气候,其形成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地形、洋流等综合影响。答案:10.B11.C矮蒿草甸植被是高寒地区的典型植被。下表示意气候变暖下矮蒿草甸植被物候期的变化。读表,完成第1213题。物候期类型始期变化(天)末期变化(天)营养期+0.37-2.42*花蕾期-0.84*-0.16*花期-1.47*+1.26*结果期+2.84*-0.42果后营养期+0.37-5.74*枯黄期+0.89*-3.00*生长期+0.37*-4.58*注:“+”表示提前,“-”表示延迟,“*”表示差异显著,“*”表示差异极显著。12.全球气候变暖使矮蒿草甸植被()A.植物种群平均

7、生长期缩短B.营养期和结果期始期推迟C.花期末期延迟D.生长期比正常年份延长13.矮蒿草物候变化,使得()A.植物提前展叶和开花,减小遭受春季霜冻的可能性B.植物成熟时期避开秋季霜冻,避免物种生殖失败C.各物种间物候变化不同步,物种间相互作用脱节D.减少物种间竞争,有利于减缓物种淘汰、灭亡速度解析:第12题,根据表中数据和注记可知,植物种群平均生长期始期提前0.37天,末期延迟4.58天,整个生长期比正常年份延长,而不是缩短;营养期和结果期始期都提前了,而不是延迟了;花期末期提前,即花期缩短。第13题,全球气温升高,极端天气增多。展叶和开花的提前,增加了植被遭受春季霜冻的可能性。植被成熟期延迟

8、,增加了遭受秋季霜冻的可能性,增加了物种生殖失败的可能性。物候变化不同步,导致物种间的生态平衡被打破,相互作用脱节,加快了物种淘汰的速度。答案:12.D13.C读某月海陆等温线分布图,完成第1415题。14.造成X、Y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太阳辐射B.大气环流C.下垫面D.人类活动15.造成M、N、P三地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B.大气环流C.地形D.海陆位置解析:第1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X地位于海洋,Y地位于陆地,两者吸热和放热的速度不同导致了气温的差异。第15题,M、N、P三地都位于大陆西岸的沿海地区,P地位于北纬40多度,常年受西风的影响;N地位于北纬3040度之间,

9、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M地位于北纬20多度,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因而大气环流是造成三地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答案:14.C15.B16.图1为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图,图2为澳大利亚大陆多年平均每日日照时数(单位:小时)等值线图。读图并完成下列各题。(1)描述图中多年平均每日日照时数的分布规律。(2)简析甲、乙、丙三地每日日照时数较长的形成原因。(3)比较A、B两地年降水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解析:图中甲、乙、丙三地纬度位置差异不大,故分析日照时数应从天气状况方面入手。A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北部,受季风影响明显,降水集中在夏季。B地靠近地中海气候区,有一定的地中海气候的特点,冬季降水较多

10、。答案:(1)南部和东部日照时数较短,向中部和西部逐渐增加。(2)甲地日照时数较长,主要是由于位于大陆内部,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晴天较多;乙地主要是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晴天多;丙地主要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又受来自大陆内部的信风及西澳大利亚寒流影响,降水稀少,晴天多,因而日照时数最长。(3)A地降水总量较B地多,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夏半年。原因:夏半年受来自海洋的西北季风控制多雨,冬半年受来自大陆内部的东南季风控制干燥少雨(或:夏半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雨;冬半年受来自大陆的东南信风控制,干燥少雨)。B地降水相对较少,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冬半年。原因:夏半年受强盛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干燥少雨,冬半年有时能受到北移的盛行西风影响,带来一定降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