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2)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313997 上传时间:2019-03-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2)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2)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2)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2)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2)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2)(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三校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2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与儒家崇圣、墨家尚贤相反,道家对于圣贤一直保持着理性的抵制,如老子的“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庄子的“至德之世,不尚贤,不使能”,在于使老百姓回到纯然朴素的状态中,削弱社会的等级差别和能力差异。法家所提倡的尚法不尚贤,意在废除人为的能力评判、德行评骘,从而使法律成为衡量人际关系的唯一标准。道家想要社会回归于原始初朴的状态,实际上消解了社会组织的全部意义,而法家所设立的法,恰恰是为了维护在乱世之

2、中的公共秩序,以期在圣人与贤臣之外,建立一个更具有可行性的社会秩序的维持方式。法家所强调的人才选拔,不是出于道德的考虑,而是出于责任和能力的考量,试图建立一个有法可依、责权分明的公共社会。慎子君臣中提出“官不私亲”的原则,肯定了选官必出于公。慎子威德中强调,天子、国君、官长必以天下、国家、官事为本,而不能以天子、国君、官长自身的私权为本。先秦法家以官职的大小、官阶的高低作为衡量士人社会价值的尺度。遴选出来的官员未必都是圣贤之人,但他们却是社会治理的具体执掌者,肩负起规范社会运行的责任。在君主制官僚体系下,官员的本职角色只能是协助君主治理人民,多在上向君主负责,少在下向民众负责。先秦法家吸收了道

3、家思想,提倡君王垂拱,官员任事,慎子民杂论君臣之道:“臣事事,而君无事;君逸乐,而臣任劳。”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更是用摇木、张纲及救火三事为例,肯定了官员在君民之间的过渡作用。尽管最终的决策权仍掌握在君王手中,但官职是因其客观必要性而存在的,官员在执事时也是相对独立的,必须遵守一切为公的基本准则。官员行使职权时,要废私立公,明于公私之分,做到清廉、方正、奉法,这是官员的公共责任。法家明确反对官员有私,批评“小臣奉禄养交,不以官为事”“群臣持禄养交,行私道而不效公忠”,官员一旦结交私人关系,很容易玩忽职守。不过,法家也承认官员在私人领域内有私,个人的私心并不绝对与公共责任冲突。官员的社会责任不仅是承

4、担应做的社会事务,还有一层涵义是在没有处理好时,官员要受到谴责和制裁。先秦法家完全不寄希望于道德说教,凡事一决于法,由君王对官员察言、任事、观行、考功,任何官员为政的任何环节,只要有所违背或者有所不妥,就必须对其有相应惩戒,绝不能枉法而任由之。这其实可以看作是官员问责机制的早期简单形态,问责的原则是法,问责的主体是君王,问责的方法是赏罚制度。(选自天下责任与先秦诸子学说的内在差异,有删减)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道家、法家并不崇尚圣贤,前者对其理性抵制,后者对其有暴力抑制的倾向。B法家强调对于人才选拔问题,不用考虑备选者的道德,要考虑其责任和能力。C君主制下官员主

5、要向君主负责,在君民间起过渡作用,而其执事则相对独立。D法家认为官员要公私分明,认为其一旦结交私人关系,极易与公共责任冲突。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首段强调了法家不尚贤而尚法、以法律为唯一标准衡量人际关系的看法。B文章大量引用古籍,主要是为作者的观点提供支撑,比单纯的分析更有力度。C文章由总到分进行论证,先提出观点,然后从不同角度介绍法家的法理思想。D全文用对比、举例等方法,阐述法家、儒家体系内涵,意在引出“问责制”。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道家和法家的不尚贤,目的都是使社会恢复到原始初朴、更有秩序的状态。B认为“官不私亲”,要求治国者以

6、天下、国家、官事为本,这在当时是客观、进步的。C必须惩戒未承担相应社会事务或为政有所不妥的官员,是问责机制的雏形。D法家要求行使职责的官员废私立公、分清公私,对当今治政有一定的启发。(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达里诺尔的车辙刘斌立在中国的北方,有一片湖,名字叫达里诺尔。从我记事起,我的父亲就告诉我,他的故乡,就在中国北方的锡林郭勒大草原上,那里有美丽的达里诺尔湖。我出生在加拿大一个叫桑贝德的小城,我的父亲在他20岁的时候来到这里并认识了我的母亲。离我们家大概5公里远就有一片名叫苏必利尔的大湖,父亲说他之所以选择在这里居住,是因为这里也有与达里诺尔一样

7、的湖水和夕阳落红映衬下的火烧云。当飞机平稳地降落在首都机场时,我知道终于可以与父亲一起回到他魂牵梦萦的故乡了。我们没有任何停留,几乎是驱车直接从首都机场奔向了北方的草原。我知道不管是我还是父亲,都迫不及待。当路边的景色渐渐变成了小沙丘和一簇簇的灌木植被丛的时候,我知道我们离草原不远了。“父亲,这就是这些年新闻上在说的草原沙化吧?”我看了一眼副驾驶座上的父亲说道。父亲回给我的是他惯常的微笑和沉默。我看了一眼导航,我们的车正在穿行浑善达克沙地。穿过这片正在沙漠化的地方,我们将进入锡林郭勒草原。而达里诺尔就在草原深处。前方的道口,终于出现了一块指示牌,“达里诺尔”就在东行50公里的地方。我猛地一踩油

8、门,开始加速。不知道是激动还是感慨,我竟然忍不住悄悄淌下了眼泪。我不敢转头去看父亲,我更无法知道他看到这些熟悉又陌生的故土是怎样的心境。达里诺尔就在眼前,已经水天一色。我们到达的时候,正是黄昏,正是那个被父亲回忆了无数次的黄昏。这个蒙古高原上的湖泊,亿万年来就像明珠一样镶嵌在这片净土上静静地等待着她的孩子们。突然间,落日横亘在湖水与天空之间,把天空的万丈云彩染成了血红。而湖水如镜面般,倒映出天上的映像。我惊呼着抱起父亲,奔向湖边的一座小丘。我们俩静静地站在那里,任晚霞洗礼。湖面上的点点涟漪悄悄划破了湖面的平静。“那是天鹅!”我小声惊呼着,生怕打扰了那些精灵。“父亲,那是你说过的天鹅,达里诺尔真

9、的是天鹅湖!”我的眼泪再也无法忍住,怀抱父亲骨灰盒的双手颤抖不已。我只能盘腿坐在山丘上,让骨灰盒上父亲永远面带微笑的照片朝着达里诺尔。“父亲,您不用担心了,您看达里诺尔还是那么地美,这里的水、天空、黄昏,都如您跟我说的一样。我想世代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也会像您一样热爱这片湖泊。我想我可以如您的愿了。”我抱起父亲的骨灰盒,慢慢走向湖边。可远处的一声口哨将我从思绪中拉回。我看见一人一骑飞驰而来。“你要做什么?”马上的那个蒙古族青年诧异地看着我。“我们不允许靠近湖水,更不能往湖水里倒东西。”他看着我怀抱着的盒子,说道。“这是我的父亲,他就出生在这里,我们从遥远的加拿大回到故乡。他想落叶归根。”蒙古族青年

10、拉着缰绳,在我面前辗转、犹豫着。“希望长生天庇佑草原,让达里诺尔收留我父亲吧。”我用我父亲曾经祈愿的语言,向他诚恳地请求。他没有说话,但我看到他眼神里的柔软和敬畏。他点了一下头,掉转马头而去。如海一般辽阔的达里诺尔,在有节奏的湖水拍岸声中,接纳了我的父亲。这是一个游子落叶归根最好的归宿,也是我父亲的遗愿。我擦去脸上的泪痕,开车离开湖区。我尽量沿着那条我来时的车辙行驶。希望明年春天,达里诺尔湖畔的这条被我碾压的车辙就会被新的生命覆盖。我从后视镜里看着车后留下的车辙,从达里诺尔而出,蜿蜒曲折,随着我走向远方,亦如我的父亲和族人们在这里出生,从这里走向远方,但不管到哪里,他们对于故土和自然的热爱,才

11、能让每一个“达里诺尔”生生不息。我想,这是我父亲留给我的,我也应该告诉我的孩子们。(选自小小说月刊,2017年6期)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父亲选择在桑贝德城定居,并且离城不远处的苏必利尔湖的湖水和夕阳落红映衬下的火烧云与达里诺尔湖的相同,可以缓解他的思乡之苦。B作者在文章中是一步步揭开父亲已经去世的谜底的,直到“我惊呼着抱起父亲”读者才知道,这位父亲已经变成了骨灰。C描写蒙古族青年的笔墨虽然不多,但作用较大,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出蒙古族人对故土和自然热爱与守护的一种传承。D文章描写的是一个儿子,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带着父亲的骨灰从遥远的国外回到故

12、乡的故事,表达游子对故土和自然的赤诚之心。5请结合文本,谈谈画横线的句子中“车辙”的象征意义。(5分)6本文画波浪线部分对达里诺尔湖景色的描写在写法上较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赏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43分)(一)文言文阅读(2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17分)王筠字元礼,又字德柔,琅邪临沂人。筠幼警寤,七岁能属文。年十六,为芍药赋,甚美。及长,清静好学,与从兄泰齐名。陈郡谢览,览弟举,亦有重誉,时人为之语曰:“谢有览、举,王有养、炬。”炬是泰,养即筠,并小字也。起家中军临川王行参军,迁太子舍人,除尚书殿中郎。王氏过江以来,未有居郎署者,或劝逡巡不就,筠曰:“陆平原东南之

13、秀,王文度独步江东,吾得比踪昔人,何所多恨。”乃欣然就职。尚书令沈约,当世辞宗,每见筠文,咨嗟吟咏,以为不逮也。筠为文能压强韵,每公宴并作,辞必妍美。约常从容启高祖曰:“晚来名家,唯见王筠独步。”昭明太子爱文学士,常与筠及刘孝绰、陆倕、到洽、殷芸等游宴玄圃,太子独执筠袖抚孝绰肩而言曰:“所谓左把浮丘袖,右拍洪崖肩。”其见重如此。普通元年,以母忧去职。筠有孝性,毁瘠过礼,服阕后,疾废久之。中大通二年迁司徒左长史三年昭明太子薨敕为哀策文复见嗟赏筠性弘厚不以艺能高人而少擅才名与刘孝绰见重当世。其自序曰:“余少好书,老而弥笃。虽偶见瞥观,皆即疏记,后重省览,欢兴弥深,习与性成,不觉笔倦。自年十三四,齐

14、建武二年乙亥至梁大同六年,四十六载矣。幼年读五经,皆七八十遍。爱左氏春秋,吟讽常为口实。广略去取,凡三过五抄。余经及周官、仪礼、国语、尔雅、山海经、本草并再抄。子史诸集皆一遍,未尝倩人假手,并躬自抄录,大小百馀卷。不足传之好事,盖以备遗忘而已。”又与诸儿书论家世集云:“史传称安平崔氏及汝南应氏,并累世有文才,所以范蔚宗云崔氏世擅雕龙。然不过父子两三世耳;非有七叶之中,名德重光,爵位相继,人人有集,如吾门世者也。沈少傅约语人云:吾少好百家之言,身为四代之史,自开辟已来,未有爵位蝉联,文才相继,如王氏之盛者也。汝等仰观堂构,思各努力。” (节选自梁书王筠传)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15、(3分)A.未有居郎署者居:居住B.以母忧去职忧:丁忧,指直系亲属去世C.老而弥笃笃:执着D.身为四代之史身:亲自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A.时人为之语曰公为我呼入B.乃欣然就职度我至军中,公乃入C.其见重如此其孰能讥之乎D.不足传之好事外无期功强近之亲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中大通二年/迁司徒左长史/三年/昭明太子薨/敕为哀策/文复见嗟赏/筠性弘厚/不以艺能高/人而少/擅才名/与刘孝绰见重当世B. 中大通二年/迁司徒左长史/三年/昭明太子薨/敕为哀策/文复见嗟赏/筠性弘厚/不以艺能高人/而少擅才名/与刘孝绰见重当世C. 中大通二年/迁司徒左长史/三年/昭明太子薨/敕为哀策文/复见嗟赏/筠性弘厚/不以艺能高人/而少擅才名/与刘孝绰见重当世D. 中大通二年/迁司徒左长史/三年/昭明太子薨/敕为哀策文/复见嗟赏筠/性弘厚/不以艺能高/人而少/擅才名/与刘孝绰见重当世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服阕:指守丧期满,除去孝服。古人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