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2)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313980 上传时间:2019-03-0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2)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2)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2)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2)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2)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2)(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题。 后世诗论家多冠王维以“诗佛”,从其诗歌创作的实践看,他也常能将佛教的认知方法与思维模式引入诗歌创作,从而大大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艺术技巧与思维空间,在诗歌艺术上开辟了一番新的天地。人们习惯将他创作的这类诗称为“禅味诗”。 王维禅味诗一方面表现为“空寂”“无我”,另一方面表现为“敛势的空间体验”。 说其“空寂”“无我”,必须要了解一下王维奉佛的背景。其母崔氏、其弟王缙均曾师事大照禅师普寂,这就使得王维自幼便多少受到了佛教思想的熏陶。另外,王维生活的时代,士人习佛风气兴盛,王维成为“习佛士”

2、中一员不足为怪。加上王维早中进士,仕途顺利,很早就摆脱了一般人急功近利的政治、名誉追求,可以将精力转向比较抽象的精神和宗教问题,并潜移默化、不可避免地渗入到他的人生观、世界观中,且进入其文学创作,为其“诗”“思”提供了不少的启示抑或“灵感”,从而也使得其诗作有了抹之难去的禅味。如在酬张少府一诗中,“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林”,表现出了他对禅宗的理解。用诗中那渐行渐远的渔歌,烘托出自己在顿悟“穷通”之理实为“空无”时内心难以言说的独特感受。 王维禅味诗“敛势的空间体验”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他通过悟禅而将自己本可无限外化、无限扩大的心灵转变为向内心深处进行探究。这是他求得自己心灵安慰与人格净化的一种方

3、式。如归嵩山作:“迢递嵩山下,归来且闭关。”一“归”一“闭”,即是空间意识上的两重内敛它将人的精神情感与生命力量由外在的无限大、无穷远而消解在了人的一种心理之中,从而使人的生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安顿、止泊。 王维禅味诗的这一特点,可从中国的人文精神上去探求原因。中国的人文精神可分为两种:一为刚性的,主要表现为一种向外的拓展与用力;另一种则是柔性的,主要表现为向人的内心深入,以求得一种让人能够调整心理精神失衡的东西。王维创作的禅味诗,体现出了柔性的人文精神特点。在其亦官亦隐的日子里,在让他深为不满却又深感无奈与无力的现实面前,他只得将其精神与注意力朝内转。凭借其奉了大半生佛的直觉与经验,在其内在的

4、精神境界里,为自己的生活与生命创造、建构出了一种存在意义,即在诗的王国与信仰的殿堂里安顿生命、净化灵魂。同时,王维之所以那样做,也是一位有文化良知与文化人格、有着高度正义感与使命感的文化人在竭力追求争保护其个体人格的一种外在显现,是其感性与理性相互撞击、相互渗透并最终是理性居了上风的结果。 (节选自刘建琼论王维诗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有删改)1.下列对“王维禅味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它因王维在诗歌创作时引入佛教的认知方法与思维模式而得名。B.它是王维为丰富表现手法、艺术技巧与思维空间等而创作的诗歌。C.它的“空寂”“无我”特点在酬张少府诗中得到体现。D.它“敛势的空间体验”特点主要表现为

5、将自己的心灵转变为向内心深处进行探究。2.“王维禅味诗”的形成原因,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受家人和社会风气的影响,王维成为一名“习佛士”,这就使得他的诗作有了抹之难去的禅味。B.王维早中进士,仕途顺利,有精力研究抽象的精神和宗教问题,从而为他诗歌创作提供了启示或灵感。C.王维对当时现实不满却无力改变,只能借助奉佛的直觉与经验,写诗来寄托信仰,抒发不满情绪。D.王维有文化良知与人格,有高度正义感与使命感,禅味诗是他追求和保护个体人格的一种外在显现。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后世诗论家多冠王维以“诗佛”之名,主要是因为他的诗作常能体现“禅味”,在诗歌艺术上开辟了一番新的

6、天地。B.王维将精神与注意力朝内转的做法,是求得自己心灵安慰与人格净化的一种方式,体现出了他柔性的人文精神特点。C.“君问穷通理,渔歌人浦林”借渐行渐远的渔歌,表现出王维在顿悟“穷通”之理实为“空无”时内心的感受。D.“迢递嵩山下,归来且闭关”中“归”“闭”二字,体现出诗人用外在情感的无穷大来消解自己心理的失衡。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义方,泗州涟水人也。少孤贫,事母甚谨,博通五经,而謇傲独行。初举明经,因诣京师,中路逢徒步者,自云父为颍上令,闻病笃,倍道将往焉,徒步不前,计无所出。义方解所乘马与之,不告姓名而去。俄授晋王府参军,直

7、弘文馆。特进魏征甚礼之,将以侄女妻之,义方竟娶征之侄女,告人曰:“昔不附宰相之势,今感知己之言故也。” 无何,坐与刑部尚书张亮交通,贬为儋州吉安丞。行至海南舟人将以酒脯致祭义方曰黍稷非馨义在明德乃酌水而祭时当盛夏风涛蒸毒既而开霁南渡吉安蛮俗荒梗,义方召诸首领,集生徒,亲为讲经,行释奠之礼;清歌吹籥,登降有序,蛮酋大喜。 贞观二十三年,改授洹水丞。时张亮兄子皎,配流在崖州,来依义方而卒。临终托以妻子及致尸还乡。义方与皎妻自誓于海神,使奴负柩,令皎妻抱其赤子,乘义方之马,身独步从而还。先之原武葬皎,告祭张亮,送皎妻子归其家而往洹水。转云阳丞,擢为著作佐郎。 显庆元年,迁侍御史。时中书侍郎李义府执权

8、用事,妇人淳于氏有美色,坐事系大理,义府悦之,托大理丞毕正义枉法出之。高宗又敕给事中刘仁轨、侍御史张伦重按其事。正义自缢。高宗特原义府之罪。义方以义府奸蠹害政,将加弹奏,以问其母。母曰:“昔王陵母伏剑成子之义,汝能尽忠立名,吾之愿也,虽死不恨!”义方乃上奏。高宗以义方毁辱大臣,言词不逊,左迁莱州司户参军。秩满,家于昌乐,聚徒教授。母卒,遂不复仕进。总章二年卒,年五十五。门人何彦光、员半千为义方制师服,三年丧毕而去。(选自旧唐书 列传第一百三十七,有删改)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行至海南舟人将以酒脯致祭义方曰黍稷非馨义在明德乃酌水而祭时当盛夏风涛蒸毒既而开

9、霁南渡吉安B.行至海南舟人将以酒脯致祭。义方曰黍稷非馨义在明德乃酌水而祭时当盛夏风涛蒸毒既而开霁南渡吉安C.行至海南舟人将以酒脯致祭义方曰黍稷非馨义在明德乃酌水而祭时当盛夏风涛蒸毒既而开霁南渡吉安D.行至海南舟人将以酒脯致祭义方曰黍稷非馨义在明德乃酌水而祭时当盛夏风涛蒸毒既而开霁南渡吉安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五经是五部儒家经典著作的合称,包括诗书礼易春秋。B.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贞观时代,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史称“贞观之治”。C.大理,即大理寺,古代管署名,是国家刑狱案件审理之地,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D.“秩满”指古代官吏任期届满。因为

10、十年为一“秩”,故官员任期一般也是十年。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王义方出身贫寒,孝顺,善良。他在赴京城参加科举考试途中,碰见了一个探父遇到困难的陌生人,便将自己所骑之马送给他,并且没有留下姓名。B.王义方不附权势,洁身自好。他之所以娶了魏征的侄女,是因为感激魏征的知己之言;他被贬为儋州吉安县丞,也是因为与刑部尚书张亮关系不和。C.王义方教化有方,重诺守信。到达吉安后,他以诗书礼乐教化人民,成效显著;在接受张皎的临终之托后,他历经艰难护送其棺柩和妻儿回乡。D.王义方刚正不阿,仗义执言。中书侍郎李义府位重权高,徇私枉法,尽管已经获得了高宗的原谅,但王义方

11、坚持上奏弹劾,以致触怒高宗被贬官。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自云父为颍上令,闻病笃,倍道将往焉,徒步不前,计无所出。(5分)译文:(2)昔王陵母伏剑成子之义,汝能尽忠立名,吾之愿也,虽死不恨!(5分)译文:(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11分)重过海印庵宗渭三年重向虎溪游,石路依然碧水流。鸟背斜阳微带雨,寺门衰柳渐迎秋。弟兄谊重难为别,师友情深竟莫酬。叹息此身闲未得,天涯明日又孤舟。8.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请简要分析。 (5分)9.诗的后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三峡中“ , ”这两句以不到正午和子夜,很难见到日光和月光来形容三峡两岸山势之高。(2)离骚中“ , ”两句表达了作者感慨自己虽然喜好美德而自我约束,但早上进谏晚上就被贬斥的无奈。(3)陶渊明在饮酒中表明自己住在喧嚣的闹市却无心灵的纷扰的原因是“ ”。(4)离骚中的“ ”以反问的形式发出了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感慨。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人站在传统上,内心才会深刻(节选)广州日报:在都市忙碌浮躁的生存状态下,你怎么能写出那么清新淡雅的文字?林清玄:其实,这是从我个人的需求出发的。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家里很穷,

13、跟一般年轻人一样,一心想要成功,想要追求更好的生活。在当时看来,所谓成功就是成为有钱、有权、有影响力的人。后来,我在报馆工作,又做了报社主管;还在电视台主持节目;文章也受到很多人的欢迎,书很畅销。按照世俗的眼光来看,我应该是蛮成功的。但当时我并不快乐也不满足。于是,我开始思考成功的意义何在。慢慢地,我发现,如果成功却失去快乐,这种成功还不如不要。在都市中努力拼搏的人们一心只顾着赚钱,一味追求物质和现实的享受,其实内心充满迷惘。所以只能说是我个人需求正好迎合了当时人们的需求。广州日报:你一直处于非商业性的写作状态,但作品一直热卖,对此,你自己有什么看法?林清玄:作品能受到什么样的理解或欢迎,是没

14、办法预期的。我举个例子,去年下半年,深圳一所小学的校长写信邀请我前去演讲,因为小学课本里选了我三篇文章。当时我很感动,20多年前写那三篇文章时根本不会想到它会入选小学课文,也不会想到小学生们希望我前去演讲。在创作时,你可以掌握的,只是自己作品的方向。广州日报:你的作品常常涉及茶道和佛教智慧,这跟周作人的作品似乎有相似之处?林清玄:某些部分有相似,但实际上很不同。我读过周作人的全集,也很喜欢他的文章,但我没有受到他的影响。他太喜欢掉书袋,自己的意见只有一点点;另外,他的文字也没有伸缩性,一般都只有短短的几百字。我呢,不喜欢掉书袋,自己不感动的东西不会去写。广州日报:那么,哪些作家对你的影响比较大

15、?林清玄:在中国作家里,苏东坡对我影响最大,还有辛弃疾、杜牧、李白等,他们都是些潇洒自在的人。苏东坡的作品里有很多生活的元素,而且,不管处在什么状态下都能写出好文章。另外,在外国作家里,泰戈尔、纪伯伦、惠特曼等对我影响也比较大。我喜欢的作家和作品有三个特点:一是比较生活化;二是有点自由派;三是有些哲学和思想,而不是纯粹好看而已。当然,我并不是刻意去学习他们,而是他们慢慢对我形成了影响写生活的、自由的、浅显的东西。我觉得文章应该很浅白,在浅白中有感动、向往等美好的东西。广州日报:近些年,国学热逐渐升温,一些地方还会给学生举行开笔礼啊之类的传统仪式,你怎么看?林清玄:我觉得这些都是好事啊,人应该站在传统上,内心才会深刻,才会有信心。如果完全放弃传统,我们就无法理解到生活中深刻的部分,就会缺乏自信。不过,一个教授在中央台讲论语竟然可以引起那么大的轰动,我开始觉得不可理解。这可能是传统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