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统考试题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313959 上传时间:2019-03-09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统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统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统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统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统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统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统考试题(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统考高三语文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本试卷分第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卷(阅读题)和第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卷(表达题)两部分第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论中国古代家庭教育思想王建军因血缘关系而萌发的亲情是家庭成员交往的自然基础和人伦准则,从亲亲敬长的血缘亲情中提升出孝悌仁爱等道德,这是古代家庭教育乃至道德教育具有生命力的根源所在。孔子说,孝悌之德的培养并非停留于孝顺之举的行动层面,而应追求尊老敬长情感的升华。因此从儿童本身的生活体验出发来培养其尊老敬长的情感,最

2、为自然最为贴切。家庭教育以此为基本出发点,既符合人的自然本性,又切合儿童的生活和情感的体验。 古人对孝悌内涵的界定并未停留在情感的层面,而是力图将这一情感导入尊卑贵贱的家族制度的轨道,将对家长的孝顺之情转化成对宗法等级制度的服从。在宗法制度的影响及古代思想家们的包装下,这种血缘关系的不同却成为家庭成员内部主从、尊卑的客观基础,成为家庭成员之间贵贱亲疏的理论依据。这种血缘宗法制度给古代家庭教育贴上了等级制度的标签,遵守和服从这一文化秩序成为古代家庭教育的根本要求,古代家庭中的儿童备受其害。可这压抑儿童天性有损家庭和睦的家庭教育主张却能在古代社会大行其道,历久不衰,其根本原因是古代家庭教育所倡行的

3、孝悌之德适应了封建社会的发展需要。孔子曾说过:“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萌发于血缘之情的孝悌之德不仅具有“事亲”的效用,而且具有“事君”的效用,这是由封建社会的政治结构所决定。这样,培养孝悌之德不仅成为“齐家”的需要,而且成为“国治”的基本素质要求。 正由于古代家庭结构与社会政治结构的这一同构性,将孝悌之德政治化和制度化便成为封建政治家们孜孜以求的目标。身居这一文化环境中,任何家庭都难以摆脱这一教育模式的张力。魏晋时期的嵇康素以“言论放荡,非毁典谟”著称于世,但他并不希望子女效法自己,为子女和家庭的前途考虑,不得不又回到了家庭礼教的轨道。这说明,在宗法血缘制度之下,家庭的稳定和社

4、会的稳定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和谐,认同和服从血缘宗法制度成为古代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共同要求,但要求子孙服从家长权威认同家庭制度并不是古代家庭教育目的的全部。遵从血缘宗法制度的积极意义是继承家庭传统的自强自立,以扬名显亲,光宗耀祖。在中国古代,无论何等家庭,上自帝王,下至庶民百姓,对这一目标有着高度的认同。为了强化子弟的门第意识,各等家庭的尊长们都十分注意向后代灌输立身扬名光宗耀祖的思想。很多人以历史的反面教材为舒中高三统考语文 第1页 (共10页)舒中高三统考语文 第2页 (共10页)例,告诫子弟从中吸取教训,免蹈覆辙。翻开古代多如牛毛的家训、家诫、诫子书,字里行间无不充斥着封建士大夫对家门兴衰

5、的忧患意识。 正是基于这种忧虑,有眼光的士大夫无不把自立自强的要求置于家庭教育的核心。当然,在封建士大夫家庭中,读书乃是谋生的第一要务,鼓励子弟读书入仕成为古代家庭教育的主流。隋唐科举盛行以后,科举入仕成为立身扬名光宗耀祖最实在最便捷的途径,家庭教育的重心由此向鼓励子弟应试科举的方向倾斜。这是一股强大的社会心理趋向。封建统治者“劝以官禄”的政策与家族家庭“望子成龙”的普遍心态相济,使古代家庭教育的追求与封建统治的追求又一次达到高度的和谐统一。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古代家庭教育以孝悌之德为道德教育的价值取向有其合理性的原因主要是它既符合人的自然 本性,又切

6、合儿童的生活和情感的体验。 B. 孩子对家长的孝顺本源于血缘亲情,但宗法制度的介入,使得古代家庭教育中要求孩子遵守 和服从长辈,体现了等级制度的特点。 C. 孔子和大多数古人对孝悌之德的培养的认识并不相同,前者止步于追求尊老敬长的情感层 面,后者还将其导入家庭制度的轨道。 D. 培养孝悌之德不仅是“齐家”的需要,也是“国治”对人们的基本素质要求,所以孝悌之德 才具有“事亲”和“事君”的效用。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古代家庭教育所倡行的孝悌之德后来转化成对宗法等级制度的服从,而这符合封建社会的发 展需要,但它压抑了儿童天性,也有损家庭和睦。 B. 魏晋时

7、期的嵇康虽然自己“言论放荡,非毁典谟”,但他并不希望子女效法自己,这一事实 论据充分说明了古代家庭难以摆脱家庭礼教的束缚。 C. 家庭尊长们都很注意向后代灌输光宗耀祖的思想和用历史反面教材来告诫子弟,这些材料证 明了“古代家庭教育十分强化子弟的门第意识”。 D. 相比其他途径,隋唐科举入仕是古代弟子立身扬名光宗耀祖最实在最便捷的途径,这导致了 在当时的家庭教育中鼓励子弟读书入仕成为主流。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家庭成员之间的交往是以亲情作为自然基础和人伦准则的,而这种亲情既属于自然天性,也 源于本身在家庭生活中的体验。 B. 古代家庭教育中的血缘宗法制度并

8、不只是要求子孙服从家长的权威,它也有其积极意义, 且这积极意义得到了所有家庭的赞同。 C. 中国古代家庭都十分看重孩子的自强自立教育,有些士大夫还因为具有家门兴衰的忧患意 识,就把这种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核心。 D. 古代家庭教育与封建统治的追求多次高度统一,根源都是封建统治者“劝以官禄”的政策 和“望子成龙”的普通社会心态相契合。(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圈养在心中的狼游 睿男人惧怕一匹狼,是儿子出生以后的事情。男人是山里最优秀的猎人。他有一把祖传的猎刀,那刀锋芒毕露,削铁如泥。有刀在手,男人握住的就是满满的自信,别说狼,就算老虎也不怕。男人曾经

9、被四大一小五匹狼团团围住过。男人拔出猎刀唰唰一阵挥舞,四匹大狼瞬间就被砍成数段。剩下那匹小狼睁着黑豆般的眼睛连连后退,男人犹豫了一下,仍一刀挥了过去。小狼哀号一声跑开,只留下了一只灰色的狼耳朵。看着小狼边回头边跑远,男人有些后悔,他知道狼的报复心极强,它迟早会找他报仇。儿子出生之后,男人就放下了猎刀。儿子很瘦,半眯着眼睛像只孱弱的猫。男人抱着他,心都快融化了。男人想,如果儿子看到一个残忍血腥的爸爸,会是什么后果?男人暗地里发誓,一定要做个好父亲,让儿子健健康康地成长。于是男人用麻布将猎刀缠住,挂在了墙角。但男人总会想起那匹独耳狼,担心它随时可能出现。伤害他也就算了,万一伤害到了儿子怎么办?所以

10、男人从不让儿子离开他的视线。儿子渐渐长大,那匹狼一直没出现过。可越是这样,男人越担心。男人知道它一直在,作为一匹狼,它终究会来复仇。不想,儿子却喜欢上了一只羊。儿子五岁的时候,男人在石头缝里发现了一只刚出生的小山羊。这种小羊,以前无一例外地都变成了他口中喷香的烤乳羊。儿子却对这个湿漉漉的小家伙爱不释手。“它多可怜啊。”儿子说,“爸爸,我能把它养大吗?”看着儿子清澈的大眼睛,男人点了点头。男人花了小半天工夫搭出一个羊圈,再把小山羊放在里面。男人从外面割回一些草,一根一根地喂到羊的嘴里。儿子用小手抚摸羊的毛,小山羊就把身子往儿子身边靠。儿子开心极了,拍着手说:“它和我交朋友了。”男人就笑了。儿子渐

11、渐成长,小山羊也渐渐变成大山羊。儿子经常翻进羊圈和羊一起玩儿,还骑在羊身上。男人发现不光是儿子,就连自己也和这只山羊有了感情。每次男人走近羊圈,山羊都会咩咩地叫几声,还会把头撒娇般往他身上靠。男人甚至觉得,这只山羊和儿子一样,看着就特别温暖。只是一想到不知何时可能有一匹狼会出现,男人的心顿时就冷却了。因为羊的存在狼可能更容易出现,这是狼的本性。何况,它还要复仇。山羊在圈里越长越肥硕。男人的儿子也上了学。男人希望儿子成绩能好点儿,将来能走出大山。但男人很快就发现,事与愿违,儿子的成绩十分不好。每天放学回家,儿子第一件事情就是去喂山羊,把作业丢在了一边。男人牵儿子回屋,手把手辅导他,可儿子却总是心

12、不在焉。男人咬咬牙,耐心地哄他,引导他,鼓励他。可男人一转身,儿子就溜到了羊圈边。男人再拉,儿子就挣扎不已。儿子哭着说:“我不要读书,我长大了就放羊。”男人强拉不动,忽然抡起手,给了儿子一个耳光。这是男人第一舒中高三统考语文 第4页 (共10页)次打儿子。儿子捂住脸哇哇大哭,男人后悔不已。他感到自己的心在淌血,他比儿子更难受。男人走出门打算透口气,没走出几步,猛然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影子,一匹一只耳朵的狼,正怒视着男人。男人瞬间惊呆,果然,该来的,总会来。男人迅速转身,回家取出猎刀。再出来时,狼不知去向。男人感到恐惧,攥紧了猎刀想,这刀恐怕再也不能离手了。这天下午,男人回家的时候,儿子依旧在羊圈边

13、喂羊。“作业做了吗?”男人问。儿子摇摇头。“为什么不做?”男人又问。儿子依旧摇摇头。男人看了看那只山羊,此刻它正温顺地靠着儿子。男人却突然发现,这只羊实在太肥硕了,一点儿也不好看。以前儿子可以和它玩,可现在影响学习,还能继续玩吗?“你不做作业我就杀了它!”男人说。“你敢!”儿子猛然站起,“你杀了羊,我就再也不读书了。”男人实在没忍住,给了儿子一记耳光:“读,还是不读?”“不读!”儿子大哭着说,“打死也不读!”“我让你不读!”男人跳进羊圈,抽出随身紧握的猎刀,没有任何前奏,没有丝毫犹豫,动作娴熟而流利,一道白光闪过,喷薄的羊血溅了他一身。哭声戛然而止,只见儿子睁大眼睛,脸色惨白。他意识到了什么,

14、连忙扔掉猎刀伸手去搂,儿子却哇地一声大叫,撒腿就跑。“站住!”男人呵斥道,立刻起身去追。跑出数米,却见儿子竟然连滚带爬地往回跑。男人一把抓住儿子的衣领。就在此刻,男人才惊恐地发现,儿子的前方,正伏着一匹只有一只耳朵的狼,狼呲着牙,眼里一片血红。 (选自2016年第一期小小说选刊)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小说采用设置悬念,一悬到底的办法展开故事。由于猎人的心慈手软而放走的那只带着耻 辱印记,报复心极强的独耳灰狼,所以猎人心里埋下了忧患的种子。B小说第三段叙述猎人用祖传的猎刀砍杀五匹狼的情节,不仅表明猎人技艺高超,也充分展 现其性格中凶狠残忍的一面;同

15、时,为下文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C父子间的冲突有两次:父亲打儿子,猎人杀山羊。矛盾的起因只有一个:山羊的温顺造成 了儿子的志短和懦弱,这与猎人的期待是不相符的。D整篇小说脉络清楚,情节始终保持紧张警惕,前后呼应。借父亲和儿子的形象,运用象征 手法歌颂狼性,呼唤着狼性和野性的回归,人应积极进取,不能沉湎于平庸。5小说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6小说以“圈养在心中的狼”为题目,可谓匠心独运,请结合文本分析其妙处。(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新华社北京3月6日新媒体专电速度与激情中国科技的世界印象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蔡玉高 蒋芳 陈刚2016,中国给世界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只是稳中有进的经济发展成就。在海外科研人员看来,这里的科学家正用“速度与激情”,书写着另一个中国奇迹。成果:忽如一夜春风来神舟十一号航天员太空停留33天、“墨子号”量子卫星发射、“中国天眼”落成启用、暗物质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