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5月模拟试题(含解析)(2)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313673 上传时间:2019-03-09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5月模拟试题(含解析)(2)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三语文5月模拟试题(含解析)(2)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三语文5月模拟试题(含解析)(2)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三语文5月模拟试题(含解析)(2)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三语文5月模拟试题(含解析)(2)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5月模拟试题(含解析)(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5月模拟试题(含解析)(2)(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模拟考试语文科 试卷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哲学通常被认为是智者心灵和思想的舞蹈。杨绛先生九十六岁开始讨论哲学,她要讨论的两大主题是人生的价值和灵魂的去向。杨先生强调人生贯穿灵与肉的斗争,而人生的价值大致取决于灵对肉的支配。这里的“灵”,并不是灵魂。杨先生说:“我最初认为灵魂当然在灵的一面。仔细思考后惊讶地发现,灵魂原来在肉的一面。”她说的灵魂,指不同于动物生命的人的生命,一个看不见的灵魂附在一个看得见的肉体上,就形成了一条人命,且自称为“我”。这个意义上的灵魂,相当于每一个人内在的“自我

2、意识”,它是人的个体生命的核心。在灵与肉的斗争中,表面上是肉在与灵斗,实质上是附于肉体的灵魂在与灵斗。所以,杨先生说:“灵魂虽然带着一个灵字,其实并不灵,只是一条人命罢了。”我们不妨把“灵”字去掉,名之为“魂”,也许更确切阅读答案_1_哲学通常被认为是智者心灵和思想的舞蹈阅读答案_2_哲学通常被认为是智者心灵和思想的舞蹈。肉与魂结合为“我”,是斗争的一方。那么,作为斗争另一方的“灵”是什么呢?杨先生造了一个复合概念,叫“灵性良心”。其中,“灵性”是识别是非、善恶、美丑等道德标准的本能,“良心”是遵守上述道德标准为人行事的道德心。她认为,“灵性良心”是人的本性中固有的。作为肉与魂的对立面,这个“

3、灵性良心”当然既不在肉体中,也不在灵魂中,它究竟居于何处,又从何方而来?对此杨先生没有明说。杨先生对天地生人的目的有一番有趣的讨论这个目的决不是人所创造的文明,而是堪称万物之灵的人本身。天地生人,着重的是人身上的“灵”,目的当然就是要让这个“灵”获胜了。天地生人的目的又决定了人生的目的。惟有人能够遵循“灵性良心”的要求修炼自己,使自己趋于完善。不妨说,人生的使命就是用“灵”引导“魂”,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灵魂”。用这个标准衡量,杨先生对人类的进步有所质疑:几千年过去了,世道人心进步了吗?现代书籍浩如烟海,文化普及,各专业的研究务求精密,皆远胜于古人,但是对真理的认识突破了多少呢?如此等等。她曾

4、说过,人需要锻炼,而受锻炼的是灵魂,肉体不过是中介,锻炼的成绩只留在灵魂上;灵魂接受或不接受锻炼,就有不同程度的成绩或罪孽;人死之后,肉体没有了,但灵魂仍在,锻炼或不锻炼的结果也就仍在。她的结论是:“所以,只有相信灵魂不灭,才能对人生有合理的价值观,相信灵魂不灭,得是有信仰的人。有了信仰,人生才有价值。”信仰的实质在于不管是否确信灵魂不灭,都按照灵魂不灭的信念做人处世,好好滋养精神。孔子说“祭神如神在”,一个人若能事事都怀着“如神在”的敬畏之心,就可以说是有信仰的了。杨先生指出:“许多来自社会各界的精英人士都重物质而怀疑看不见、摸不着的形而上的精神境界。下一代的年轻人,是更加偏离形而上境界,也

5、更偏重金钱和物质享受的。这显然是代表这一时代的社会风尚。”凡是对我们时代的状况有深刻忧虑和思考的人都知道,杨先生的这番话多么切中时弊。1. 下列对杨绛先生所说的“灵”与“灵魂”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灵魂”并不在“灵”的一面,而是在“肉”的一面,它是指不同于动物生命的人的生命, 相当于每一个人内在的“自我意识”。B. “灵”是一个复合概念,是人本性中固有的,既不在肉体中,也不在灵魂中,也没人知道它从何方来,但是它决定了人生的价值。C. “灵”就是“灵性良心”:“灵性”是识别是非、善恶、美丑等道德标准的本能,“良心”是 守上述道德标准为人行事的道德心。D. “灵魂”是人个体生

6、命的核心,是看不见的,附着在看得见的肉体上,形成一条人命,去 掉“灵”字,称其为“魂”,也许更确切。2. 下列理解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天地生人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人类去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是为了使堪称万物 之灵的人更加完美,使人的灵获胜。B. 人生的目的,是由天地生人的目的决定的,用“灵”来引导“魂”,遵循“灵性良心”的要 求修炼自己,使自己趋于完善。C. 人生中灵与肉的斗争,并不是灵魂与肉体的搏斗,而是人内在的自我意识与肉的斗 争,其实质是灵与附于肉体的灵魂在斗。D. 所谓的有信仰,就是对任何事情都怀着“如神在”的敬畏之心,不管是否确信灵魂不灭,都按照灵魂不灭的信念

7、做人处事。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类历史经历几千年,现代社会科技发达,远胜于古人,文明是大大发展了,但在人之 为万物之灵的“灵”的方面却无多大进步。B. 杨绛先生认为,只有有信仰的人,才相信灵魂不灭,只有相信灵魂不灭,才能对人生有 合理的价值观,人生才会有价值。C. 杨先生的思考与言论,针对的是让人忧虑的社会风尚:许多人重物质,怀疑“形而上” 的精神境界,追求金钱,贪图享受。D. 杨绛认为人需要锻炼,要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人的身体素质,磨砺人的灵魂,锻炼的 结果是让人的灵魂得到洗礼与升华。【答案】1. B 2. C 3. D【解析】1. 试题分析:本题题干是

8、:“下列对杨绛先生所说的“灵”与“灵魂”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B项,“也没人知道它从何方来”,说法不妥;“但是它决定了人生的价值”错,原文说的是“人生的价值大致取决于灵对肉的支配”。故选B。.2. 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下列理解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是考查学生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先找出选项所在文章语段,把选项与原文比较,寻找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或者看选项能否从原文推断出来。C项,“人内在的自我意识与肉的斗争”错,“人内在的自我意识”是灵魂,说“灵魂”与“肉”斗争

9、,不符合文意。故选C。3. 试题分析:本题题干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先找出选项所在文章语段或立足文本分析,D项,文中的“锻炼”,指的是人生中经历的挫折、磨难以及考验,并不是指体育锻炼。故选D。(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聚宴符浩勇下班的时候,阿炳打来电话说,让我到他的城南音像店去一下。我犹豫了,从我这儿到他的城南音像店几乎绕大半个城,下班这当儿车流人河,我蹬自行车就得大半个小时呢。我说,有什么事就在电话里说吧。阿炳没有多说什么,只说来一下就知道了。随即,他挂了电话,那口气仿佛有什么不见面就不好说或不能说的。我了解他的执

10、拗,知道跟他再说也不会有变,只好骑自行车绕道城郊向着城南蹬去。我和阿炳认识是在朋友的饭局上。席间,他几乎不动声息,比我的话还少。有好事者欺我不胜酒力,企图借势灌醉我,吵嚷之间,他竟横身夺过我的酒杯往他嘴里倒。这让我一下子就记住了他。那晚,阿炳送我回家,到了我楼下,有个孕妇跪在街边,面前摊着一张白纸,写着歪歪扭扭的字,不用看也能猜出大概内容。我竟发现阿炳搀扶着我时,也不忘掏出五元钱丢在纸上没想到,我绕道城郊走,路上行人并不稀疏,一条本不宽敞的小路被挤得更窄小了。丁字路口处,那堵围墙后破败的院落,是阿炳曾经上班的地方。阿炳告诉过我,他是参加工作三年后听人鼓弄下海去的,却什么也没捞着。如今好不容易在

11、城南租个小铺面开了一家音像店,赚利很薄,刚能抵上养家糊口。但阿炳乐在其中,按他的话说,别看音像店门脸小,声乐的世界可大着呢。我和他一来二往混熟后,不时就相邀小聚,大多是到郊外农家菜馆去,要几样应时的小菜。阿炳酒量并不见好,独独喜欢三春椰酒,喝到醉眼曚昽时,便学着电视里的广告词,戏说你好我也好。由此我常常想起认识他的那个宴席上他为我挡酒,心里便陡增些许敬意。街边车水马龙,一个老汉沿街乞讨着。记不清多少次了,我和阿炳走在街边,见到乞丐或残疾人,他总是像准备好了似的,悄然丢下三五元钱。我说,那些都是装出来的。有电视台采访一位在街边乞讨的孕妇,结果她拔腿就跑,原来大肚子是垫起来的。他听了只是笑笑。我知

12、道他未必相信我的话,或者就不打算相信。有一次,我明知不能说服他,却还是说:“你就图个心安?”他却说:“不是心安不安。只要他们高兴,而且这付出也是我能承受的。”也许这只是缘起。后来一件窝囊透顶的事,弄得我的心情很不平静,想必阿炳的心情也不会平静。那是朋友的朋友介绍的朋友的朋友,从贵州大山里赶来,办了一个小型慈善讲座。主讲人林山似乎还没有抖落从远山而来的疲惫,他给我们看了九幅富有感染力的照片木板钉成的墙壁、渴求的眼神、龟裂的手指等等,诉求贵州远山深谷里教育亟待拯救。他的演说声泪俱下,震撼了在场所有的人。现场募捐时,我掏了600元,阿炳捐了2000元。我知道那是他筹集的进货款。那时,他的音像店几乎没

13、有进账。事后一个月,阿炳似乎还没有从贵州的大山里走出来。他说,如果可能,真想去贵州支教,哪怕是一个月。于是我设法联系朋友的朋友,可是林山似乎人间蒸发了,倒是打听到那天在场41人捐了164万元。朋友的朋友找到朋友,说是林山的手机关了,他们也只是在一家网站上认识林山的。我特意上了那个网站,网站上有林山贴的很多图片,色括演讲现场见到的那些照片;还有很多帖子,呼吁社会关注贵州大山里的孩子。林山失踪后,网站上的资料也就停止了更新。种种情况表明:我们受骗了。但阿炳并无失落,他始终相信他固执的直觉:林山深遂的眼眸里燃烧着诚意一年过去,我和阿炳仍会在朋友聚会小酌时相互关照,但我心里不觉有点生分,害怕他会提起因

14、我的冒失而引致的尴尬结果。渐渐地,我甚至觉得他每一次对我的笑都意味深长。但阿炳像没有发生任何事一样,对捐助贵州大山的事只字不提。不时,我和他还是相约到郊外农家菜馆去,依旧是点几样应时小菜,酒还是熟识的三春椰酒,却未见他再沉醉过。上周末,阿炳外埠的朋友来了,我还应邀到城郊农家菜馆去赴宴;今天周四,他打来电话非让我去找他,究竟有什么事不能电话里说呢?远远的,我听到从阿炳的音像店里飘出来天籁般的旋律,正想呆在街边沐浴一番。不想阿炳从店里出来了,不容我迟疑,催我进屋。屋里不大的空间,摆了一张扁形饭桌,放着一瓶贵州醇白酒,还有外买的几样小菜,却摆了三个座位。我机警地问:“还有谁?”只见阿炳抖出一张发皱的

15、都市报,神情有些异样,他说:“还记得吗?那位贵州大山来的林山,他,他没有骗我们,他是在回贵州途中遭遇不测的好在那个无意伤害他的人发现了那些钱(捐款)的来路最终那些钱用在山区小学的建设上了”那晚,我和阿炳都喝得酩酊烂醉;那晚,我和阿炳畅游在音乐的潮浪里,我只记得阿炳的眼眸里好亮好亮。(选自第六届小小说金麻雀奖获奖作品,有删改)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第五段将饭局上有些好事者对“我”的态度与初次见面的阿炳对“我”的态度进行对比,委婉地批评了一些人不顾他人健康强行劝酒的不文明餐桌风气。B. 小说第八段写“我”看到“一个老汉沿街乞讨”的场面,触景生情

16、,不觉回忆起“我”与阿炳交往中的一些小事,并为阿炳屡屡不听“我”的提醒和劝告而感到遗憾。C. “我”冒失地鼓动阿炳把两千元的进货款捐给了林山,林山携善款失踪后,“我”感到特别窝囊,心情很不平静,见到阿炳时感到不自在,怀疑他内心对“我”有所不满。D. 小说倒数第二段用三个省略号,一方面是为了省略枝节,简明扼要地交代林山失踪的真相:一方面是为了再现阿炳说话的语气,表现他沉痛而又略感欣慰的心情。5. 小说中的“我”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6. 这篇小说在收入作者的一部小说集时,标题被改为“拯救”,你认为“聚宴”和“拯救”这两个标题哪一个更好?请结合文本简要阐述理由。【答案】4. D 5. “我”作为小说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