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下学期第八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313493 上传时间:2019-03-0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下学期第八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第八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第八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第八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第八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下学期第八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下学期第八次月考试题(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 学年第二学期第 8 次月考 高一语文试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古代小说对现当代小说的影响最为典型地表现在“故事新编”这一小说创作形式上。“故事新编”指从 20 世纪 20 年代以来直至目前都盛行不衰的一种小说艺术创作手法,即通过对中国远 古神话、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或古代小说的改写来创作具有明显的现代意识的新小说,这一方式已 成为传统题材和现代手法融汇的重要表现之一。“故事新编”这一术语作为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之书名,是鲁迅对这本小说集创作方法的 一个理论概括。但如果要追根溯源,仅从创作方法的角度说开创者并非鲁迅

2、。周作人认为“故事新 编”的小说创作方法古已有之,其中最独特的乃清初拟话本小说集豆棚闲话,他把故事新编 跟这部拟话本小说集相提并论,显然是看到了二者之间在创作手法上极为相似,但就小说的思想价 值和现代意义而言,两者则绝不可同日而语。故事新编的铸剑这一篇,完全据魏晋志怪故 事“三王冢”改编而成,如果追溯其本国传统,则可以上接宋元话本、“三言”、“二拍”中那些 改编自文言小说或历史故事的篇目,但是就其在细节、情节方面的创造性增饰与主题上的极大深入、 极具现代意识而言,则已经远过于宋元明之紧紧依傍于原作之拘谨撰作,从这个层面上说,“故事 新编”的现代意义比其创作手法本身更为重要。到 20 世纪 30

3、 年代初,或许是受周氏兄弟译介的日本小说与鲁迅本人创作的影响,也可能出于 其他原因,当时的青年作家施蛰存与沈从文几乎是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故事新编”式的小说创作尝 试。施蛰存的此类代表作石秀是对水浒传中石秀故事的“翻案”式改写,以当时作者所信 奉的弗洛伊德的理论来重新表现人物的深层心理与行为动机,表现人的欲望与道德、信仰及伦理之 间的激烈冲突。石秀一文在水浒传原有情节框架之中大量插入石秀对潘巧云复杂的心理活 动以及这种心理所造成的行为方式的细致描写,跟原有故事情节结合得天衣无缝,让原本单一的人 物形象变得更为复杂、真实、有深度,这要部分归功于原作所创造的故事情境及其注重行动描写而 极少心理描写的

4、特点,为作家留下了展开心理分析的空间,也为其施展创作才能与创作理念提供了 一试身手的绝妙舞台。若以对古代小说进行“新编”的“新”之程度而论,王小波要算是所有作家中走得最远的了。 他从 1982 年开始这方面的尝试,“故事新编”的原型全部来自唐人小说。其中夜行记的原始 故事为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九的韦生夜行遇盗侠的故事,其他各篇的原型均为唐代小说名篇, 为一般人所熟知。据称王小波写这些小说可能受到鲁迅故事新编的启发,因此在写法上有些类似,二者的幽默感也有相通之处。但王小波对这些唐代小说的改写其实跟鲁迅等人的做法很不相同, 已经远离“新编”而近乎“戏说”了,往往只取原作的人物关系与一点情节片段加以

5、大肆发挥,古 今并出,时空错杂,想象荒诞奇诡,风格幽默诙谐,颇有点无厘头、后现代的做派。(摘编自李鹏飞论中国古代小说对现当代小说的影响)1.根据文意,判断下列选项中的作品不属于“故事新编”的一项是(3 分)()A. 汪曾祺发表了一组以“聊斋新义”为总题的小说,改编自蒲松龄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 志异,其中蛐蛐出自促织。B. “嫦娥奔月”本是一个感人肺腑的浪漫而又凄美的爱情故事,但在鲁迅笔下的故事新编 中,奔月却颠倒了人们的传统观念。C. 高阳(1922-1992)的小说风尘三侠改编自虬髯客传,结尾处写到虬髯客从海外归 来,辅佐李靖击败突厥。D. 关汉卿取材东汉“东海孝妇”的故事,创作杂剧窦娥冤,

6、成功塑造了“窦娥”这个元 代被压迫的悲剧主人公形象。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A. 青年施蛰存与沈从文有可能是受周氏兄弟译介的日本小说与鲁迅本人创作的影响,进行了 “故事新编”式的小说创作尝试。B. 弗洛伊德的理论是通过表现人物的深层心理与行为动机,来表现人的欲望与道德、信仰及 伦理之间的激烈冲突。C. 水浒传中原本单一的人物形象石秀,在施蛰存的“故事新编”式小说石秀中变得 更为复杂、真实、有深度。D. 王小波“故事新编”的原型全部来自唐人小说,如夜行记的原始故事为段成式酉阳 杂俎中的韦生夜行遇盗侠的故事。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7、 铸剑一文在细节、情节、主题上,比宋元明拘谨于原作的撰作远远胜出,是一部典型 的故事新编代表作品。B. 水浒传创造的故事情境及其注重行动描写而极少心理描写的特点,使石秀一文中 插入的心理活动和细致描写能跟原有故事情节完美结合。C. 在所有作家中,王小波要算是对古代小说进行“新编”程度最深的作家了,他往往只取原 作的人物关系与一点情节片段来创作,已经远离“新编”而近乎“戏说”。D. 王小波的“故事新编”和鲁迅的故事新编在幽默感方面有相通之处,但王小波“故事新编”幽默诙谐的风格有无厘头、后现代的做派。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材料一:林徽因

8、在伦敦留学时就立下了攻读建筑学的志向。1924 年 6 月,林徽因和梁思成同时赴美攻 读建筑学。1928 年,这对新婚夫妇学成回国。梁林二人都对中国的古建筑怀有深深的热爱。当时, 中国对古建筑的研究几乎是空白,日本学者甚至断言中国没有唐代古建筑。梁思成、林徽因二人下 定决心,要用现代科学技术的观念来系统研究中国古建筑。30 年代,林徽因经常与梁思成一起骑着毛驴、坐着独轮车,到穷乡僻壤去寻找古建筑。很多 古建筑就是通过他们的发现得以为世人所了解,得到了应有的保护。然而,当这项事业刚刚开始不 久,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就踏遍了华北的大片地区。战争越来越近,林徽因是北平的太太们中最早表 示宁死不做亡国奴的

9、。林家有尽忠报国的家风,林徽因的两位堂叔林觉民、林尹民均在黄花岗 72 烈士之列。她给 8 岁的女儿梁再冰写信:“如果日本人要来占领北平,我们都愿意打仗。我觉得现 在我们做中国人,应该要顶勇敢,什么都不怕,什么都顶有决心才好。”八年抗战,物价飞涨,不断的“逃难”和越来越差的生活条件使林徽因旧病复发。从 1941 年 起,她就经常发烧卧床,从此再没有享受过健康人的欢乐。在贫病交加的情况下,林徽因在病榻上 仍坚持工作,帮助梁思成反复修改并最后完成了中国建筑史的初稿和用英文撰写的图解中国 建筑史,初步实现了他们在学生时代就已怀有的学术夙愿。也许没有人知道,林徽因为了这两部 著作耗费了多少心血,在健康

10、方面又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就是在这个时期,她一再谢绝外国朋友的 邀请,不肯到美国去疗养,而宁愿留在国内,同自己的同胞共命运。梁思成也支持她的选择,虽然 他们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二战行将结束时,虽然梁思成向盟军提出了保护日本奈良古建筑的建议,但奈良附近的军事目 标众多,盟军不得不准备对其进行轰炸。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奈良的历史遗迹,盟军需要一张详细 标明文物地点的地图。这一次,画这张图的,是林徽因。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林徽因一家两次险些 在日军的轰炸中丧命,其三弟林恒和梁思成的弟弟梁思忠均牺牲在与日寇作战的战场上。1949 年初,林徽因所住的清华园解放了。她和梁思成应解放军的请求,编写了全国文物古 建

11、筑目录,此书后来演变成为全国文物保护目录。这一年,林徽因被聘为清华大学建筑系一 级教授,从此她便把自己的命运同新中国连在了一起。林徽因曾决绝地表示,要与离开祖国大陆及 去台湾的知识分子断交。她曾说过,自己从小受欧美教育,但珍视中国;一个有爱国心的中国知识 分子,是不会也不该选择这样的时机离开祖国的。一边是病痛的折磨,一边是繁忙的工作,她就像一支两头燃烧的蜡烛。她发表了大量的有关建筑的论著,并以惊人的毅力参与首都的城市规划工作,设计了八宝山革命公墓主体建筑。她力主保 存北京古城面貌,反对拆毁城墙、城楼和某些重要古建筑物,提出了修建“城墙公园”的新颖构想。 为了挽救古都仅存的完整牌楼,林徽因在一次

12、会议上与当时的北京市负责人发生了面对面的冲突。 她据理力争,甚至指着对方的鼻子大声斥责。而那时她肺病已重,以致激动时只能发出喉音。今日,牌楼早已随着文化浩劫一同烟消云散, 但林徽因当日的金刚怒吼,将永远环绕在每一位具有良知血性的中国学者心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设计国徽图案,是林徽因最光荣的任务。连续几个月,她呕心沥血,一次次 地参与修改设计,直到方案最后确定。而这时,她已经病弱到几乎不能从座椅上站起来了。1955 年 3 月,林徽因耗尽了最后一点气力,带着许多未完成的心愿离开了人世。她被安葬在八宝山革命 烈士陵园一个偏僻的角落里,墓碑上镌刻着一簇有着浓厚民族韵味、丰满又秀丽的汉白玉花圈。这 原是

13、林徽因为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的碑座上的一个刻样,它作为一篇无言的墓志铭,纪念着它的主 人。(摘编自梁从诫建筑家的眼睛,诗人的心灵) 材料二:林徽因(1904 -1955),原名林徽音,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 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她同丈夫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 这个领域的开拓者。林徽因有着倾城的貌,出众的才,在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绘画、翻译等 方面成就斐然,早在 30 年代就有“一代才女”的美誉。(百度百科林徽因简介)材料三: 徽因的健谈绝不是结了婚的妇人的那种闲言碎语,而常是有学识、有见地、犀利敏捷地批评她从不拐弯抹角、模棱两可。

14、我常常折服于徽因过人的艺术悟性。(萧乾才女林徽因) 材料四: 母亲在融汇材料方面充满了灵感,常会从别人所不注意的地方独见精彩,发表极高明的议论。那时期,父亲的论文和调查报告大多经过她的加工润色。父亲后来常常对我们说,他文章的“眼睛” 大半是母亲给“点”上去的。(梁从诫回忆我的母亲林徽因)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材料一主要内容为记叙林徽因为自己的建筑理想和祖国的古建筑研究事业做出的努力,既 有具体事例,又有感性评论。B. 材料三简略、客观地介绍了林徽因的过人之处,语言简洁凝练。C. 材料四回忆了林徽因作为一个才女的独特的、具有灵性的一面,主要是通过侧面来表

15、现的。D. 四段材料从各个方面对民国才女林徽因的才华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反映,充分地让我们感受 到了她在建筑事业上的矢志不渝和在文学创作上的独具风采。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最恰当的两项(5 分)()()A林徽因和梁思成的个人志趣和爱好完全一致,他们将研究建筑学作为终生追求的事业,二 人取长补短,互相支持,可谓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B古建筑遗存是全世界共同的文化遗产,为了使奈良古建筑免遭战火,林徽因克制住内心对 日寇的仇恨,为盟军画出了详细标明文物地点的奈良地图。C林徽因集才华和美貌于一身,她不仅在建筑学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而且在文学艺 术方面成就斐然,赢得了“一代才女”的赞誉。D林氏后人传承了家族尽忠报国的门风,先后有多人为推翻封建帝制、为抗击日寇侵略而牺 牲了自己的生命,林徽因从小就深受他们的影响。E战乱时期动荡的环境、恶劣的生活条件、繁重的工作,击垮了林徽因的身体,她所取得的 重要成就,都是以牺牲自身健康为代价的。6.林徽因在建筑学领域取得了哪些成就?请结合材料简要归纳。(4 分)三、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10 题。 管宁字幼安,北海朱虚人也。年十六丧父,中表愍其孤贫,咸共赠赗,悉辞不受,称财以送终。长八尺,美须眉。与平原华歆、同县邴原相友,俱游学于异国,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